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課改工作報告多篇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35W

個人課改工作報告多篇

【第1篇】課改工作自查報告

課改工作自查報告

一年來,我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區、柳州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圍繞課程改革目標,紮紮實實開展工作,推動我校課改工作向縱深拓展。下面彙報一下我們的工作。

一、 基本情況

課改實驗組共有領導和教師25人,其中小教高級教師8人,一級教師9人,二級教師4人,剛參加工作的教師4人。

二、主要工作

(一)領導重視,推進有序。

1、健全組織機構,規範各項制度。首先,我校建立了課改實驗研究管理網絡,保證了課改工作順利的開展。成立了以章國芳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組長是黃萍副校長,辦公室下有教研室和科研究室。並明確規定了各小組的職責,接我校制定了課改實驗的各項制度,規範了管理。如:“逸夫國小課改實施方案”、“逸夫國小課改三年計劃”、“逸夫國小校本課程三年計劃”、“逸夫國小課改獎勵方案”等。每學期都制定課改計劃,寫課改總結,校課改領導小組每月組織學習,明確課改目標,理清課改思路,為課改出謀劃策。

2、學習領會課改理念,抓好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是指導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和開展工作的行動指南。我校領導認真學習《綱要》,寫出心得體會,課程標準更是領導小組成員人手一份,每次聽課都帶在身上,聽課後根據課標認真評課,課堂教學是課改實驗的主戰場,我校把課堂教學的為課改實驗的實在口。我校把每週一定為行政聽課日,下班聽課,課後組織教師進行研討,研討後執教老師第2天再上一遍,領導和教師幾乎週週研究,在連續不斷的研討過程中,教師們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迅速提高,一年來,章國芳校長和黃萍副校長聽課改課達70多節。

【第2篇】課改工作自查報告示例

課改工作自查報告

一年來,我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區、柳州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圍繞課程改革目標,紮紮實實開展工作,推動我校課改工作向縱深拓展。下面彙報一下我們的工作。

一、基本情況

課改實驗組共有領導和教師25人,其中小教高級教師8人,一級教師9人,二級教師4人,剛參加工作的教師4人。

二、主要工作

(一)領導重視,推進有序。

1、健全組織機構,規範各項制度。首先,我校建立了課改實驗研究管理網絡,保證了課改工作順利的開展。成立了以章國芳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組長是黃萍副校長,辦公室下有教研室和科研究室。並明確規定了各小組的職責,接我校制定了課改實驗的各項制度,規範了管理。如:“逸夫國小課改實施方案”、“逸夫國小課改三年計劃”、“逸夫國小校本課程三年計劃”、“逸夫國小課改獎勵方案”等。每學期都制定課改計劃,寫課改總結,校課改領導小組每月組織學習,明確課改目標,理清課改思路,為課改出謀劃策。

2、學習領會課改理念,抓好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是指導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和開展工作的行動指南。我校領導認真學習《綱要》,寫出心得體會,課程標準更是領導小組成員人手一份,每次聽課都帶在身上,聽課後根據課標認真評課,課堂教學是課改實驗的主戰場,我校把課堂教學的為課改實驗的實在口。我校把每週一定為行政聽課日,下班聽課,課後組織教師進行研討,研討後執教老師第2天再上一遍,領導和教師幾乎週週研究,在連續不斷的研討過程當中,教師們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迅速提高,一年來,章國芳校長和黃萍副校長聽課改課達70多節。

(二)努力探索,開拓進取。

1、加強對教師進行課改培訓。為了確保課改實驗工作的有效性,減少盲目性,我校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在學校內,我校領導每週一次組織教師學習課改實驗有關理論,傳達各級各類課改培訓會議精神。還為老師們購買各種課改資料、書籍,花費三千多元。從2001年3月至今,我校先後35人次分別到北京、上海、重慶、深圳、吉林等地參加課改培訓,112餘人次在市內聽課改講座,30多人蔘加市級通識培訓,共用經費4萬多元。

2、舉辦“家長沙龍”活動。我校以講座、培訓,對話的形式舉辦“家長沙龍”活動。通過活動為家長提供課改諮詢服務,幫助家長解決課改中孩子的教育問題,鼓勵和支持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共同分享學校決策權。

①專題講座,向家長宣傳課改。我校章國芳校長給學生家長進行了課改專題講座,向家長介紹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產解答了家長提出的有關課改的問題。

②通知培訓,讓家長體驗課改。新課程在理念、內涵、目標等諸方面較之以往有非常大的突破,如何讓家長理解呢?我校採用了通識培訓的方法,對一年級的60多位家長進行了通識培訓,通過培訓98%的學生家長對新課程有了新的認識。

③走進課堂,讓家長感受課改。“聽課後收穫得大,使我們感到新概念、新思想”,只要走進課改後的課堂,學生家長這樣的描述的隨處可以聽到和感受到。家長們走進課堂後,更積極的擁護課程改革啦。

④主題對話,讓家長參與課改。為了使家長真正成為學校的決策人之一,我校領導與教師與學生家長一起,以對話的形式,共同研究課改工作。在教師和家長之間營造了濃濃的課改氛圍。

一年來,我校共舉辦“家長沙龍”7次,通過活動,家長的角色有所轉變,家長已成為課改共同體中的一員。是學校課程改革決策人之一,在家長和學校之間營造了一種合作、控究的課程文化。

3、開展“教師論談”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學校教研工作方式也應當隨之發生變化,為此,我校開展了“教師論談”活動。採用平等參與的方式開展教研活動。活動的內容包括小講座、討論、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和教學觀摩等。章國芳校長、黃萍副校長作為主持人,引導教師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思想,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一年來,我校共進行了10次“教師論談”活動。

4、開發樣本課程。從2002年3月起,我校開設了選修課,選修科共8門:《口才與交際》、《家政與生活》、《環境與未來》、《心理與健康》、《英語口語》、《電腦與科技》、《美術與色彩》、《硬筆與書法》。每門學科開設兩個班,由兩位執教教師、班主任老師和一名校領導組成該學樣教研小組。開學初,各選修課教研小組寫出了選修課綱要,綱要包括:①選修課總目標、階段目標;②選修課教學建議;③選修課評價建議;④選修課教材。接着,我們向2—5年級學生髮入問卷,由學生自由選擇選修科目,這樣,打破了班與班、年級與年級的界限,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一學期了,我校8門選修課共授課13次,每週一次的選修課受到了學生的熱烈的歡迎,選修課的開發,使教師作為主體參與到課程開發與管理的過程當中,成為學校果程的管理者、決策者,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三)大膽改革,促進發展。

1、改革備課形式。我校根據教師教齡的長短,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備課時經教師提供廣闊的自主設計教學空間,以體現教師教學個性,語文學科要求教師按“課前收集、課中累積、課後延伸”的思路備課,其他學科則要求教師備課時寫清設計意圖。總之,對教案的要求不再苛求篇幅和字數,而是要好用、實用、有新意。

2、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隨着新的課程的確立,評價一節好課的標準也將發生變化。我校把評課的重心放在關注學生的發展上。把國小課堂教學評估的標準粗線條的確定為四方面:①學生喜不喜歡上課;②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④課堂反饋是否及時。為此,我校一年來舉辦了兩次本校的課改課堂教學青賽課。通過實施科學的教學評價,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對實驗教師起明確的導向作用。

3、改革對學生的評價。

⑴自主選題考試,二次評價。我校單元測驗時給學生提供2套測試題,一套是柳州市教科所出的單元檢測題,另一套是我校教師自己出的測試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測試題。測試完畢,如果學生對某次測驗的答卷覺得不滿意,教師允許學生重答。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這樣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⑵開展期末綜合測試活動。我校確立“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的信念,讓每一個孩子在取得成功的體驗和樂趣中獲得知識、得到發展。為此,我校每學期末都開展期末綜合測試活動,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第一學期開展的是“歡樂園”測試活動;第二學期開展的是“瞧我的”測試活動。經調查100%的學生都喜歡這樣的測評活動、遊戲及活動的體驗,學生將難以永遠忘懷!

⑶改變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在呈現評價結果時,我校設計了《飛鵝路逸夫國小學生素質發展評價手冊》。這個評價手冊開設了四個園地,即:陽光園、成長園、希望園、收穫園。陽光園是學生一學期來所獲取的各種獎項,記載他們成功的足跡。成長園記錄學生平時成績。希望園記錄的是學生特長展示。收穫園記錄的是學生一學期努力的結果。問卷調查法表明:第一學期82。5%的家長願意用此手冊評價自己的孩子。第二學期末100%的家長願意繼續用此手冊評價孩子。

⑷改革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我們的理念是以診斷問題為基點,以指導教學為手段,以激勵教師為目標,以此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忍氣吞聲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不斷提升其教學水平。為此,學校制定了教師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從六個方面對教師進行評價。採取的方式有:教師自評佔40%,教師互評佔30%,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佔30%。此外還以問卷形式讓家長、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改進教學行為的信息,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三、取得的成績

一年多的實驗,我校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校長章國芳曾2次在市課改實驗交流會上做經驗介紹,黃萍副校長在全市課改會議的“發展性評價”的報告,吳蓉副主任在市課改評價交流會上介紹我校的期末綜合評價活動,我校課改版報資料四次在景行國小展示,共7次接待自治區小教中心,廣西師大等課改調研組到我校調研,上了22節課,接待課所上的課獲區小教中心黃亢美老師、李?老師等專家的好評,各課改檢查小組對我校的課改實驗工作給予了肯定。我校還每學期末開展的期末綜合評價“歡樂園”活動,得到了多方的肯定,市有線電視台,龍城教育報,對此做了專題報道,今年5月我校的9節課改課參加柳南區課改學科賽教課,其中8節出線,將代表柳南區參加今年下半年市課改學科賽教課,本學期一年級期末成績檢測,數學平均分95。1,a等b等學生達96。2%以上,c等以上學生達100%,語文a等b等學生達88、3%,c等以上學生達100%。學生操行評定合格率達100%。

【第3篇】年級語文課改工作報告

年級語文課改工作報告

課改使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讓每一個困惑中的語文教師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希望的亮光。新一輪的語文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教師要對多年習以為常的課堂模式要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隨着課改的深入,我們將發現學生的語文素養呈現出顯著的提高。在課改進行的這些年中,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堅定不一地走新改之路,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既穩紮穩打,又大膽開拓,勇於嘗試。幾年的課改,可謂幾多的艱辛,幾多的欣喜,雖説付出了無數的汗水,但也有頗豐的收穫和感受。

一、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轉變教學觀,走進新課改。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為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目標。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努力做到:

1、教師觀念的轉變。變課堂的管理者為組織者,改過去獨霸課堂的佔有者為參與者。新課改使教師真正地覺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講”壇,走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者的角色,還時間於學生,學生會的不講,書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講。真正落實“精講精練”,使教師從“累”而不討好中走了出來,真正地融洽了師生關係,開語文教學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使教師們的教學方式也悄然發生着變化,老師們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研究教學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學生學法的鑽研。一改過去上課“一隻粉筆,一張嘴”的只注重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變重知識傳授為重學生的發展變化,變重教師“教”為重學生的“學”,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統一規格教育為重差異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上課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過去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學生記;老師講,學生做”的老套路,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躍,學生踴躍參與進課堂中來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學習的主人,表現在:或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生掌握了些許學習方法,並運用它延伸到課外的學習當中去。最可喜的是學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圍,教師們又有“教研”的動力,尤其是我校與重慶巴蜀中學捆綁發展後,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語文老師到巴蜀中學學習,借鑑巴蜀中學國中語文組對新課改的做法,學習了他們集體備課的先進方法,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集體先備課,再上課.這樣使得教師資源共享,形成了師資的優勢,教學備課時思維的優勢,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個集體的大討論和切磋.教師教研的氣氛濃烈,教學方式的交流熱烈,教師的教學熱情再次被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激發,語文教學生機重現。

3、新課改下,激勵教師對教材正確的解讀。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視“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對語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在課改中,經過備課組集體討論,一致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了處理三個方面與教材的關係:①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能力的關係。②文本的閲讀和課外延伸的關係。③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思想情感教育的關係。

4、在新課改下,教師行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積累,善於借鑑,是我校國中語文教師進行新課改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於學習,取他人之長,使老師們新課改的理念更新;善於積累,使老師們推行新課改的方法更圓熟。善於借鑑,使老師們在進行課改時,猶如插上一雙飛翔的翅膀。老師們深信:引領學生走進語文天地,不是靠發號施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更不是靠題海戰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亦不是靠蒼白無力的説教。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靠的是教師自身豐富的學識及嫻熟的教學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學底藴,課堂語言將空洞貧乏,學生的胃口調不起來,對語文毫無興趣。新課改,使老師們明白在當今現代化的教學中,不僅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而且要善於積累,善於借鑑。現代社會的教學決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變為多樣化,更為多姿多彩,生動活潑。

1、課改前,我校語文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講授課的模式,一講就是整節課,是典型的“滿堂灌”的方式。課改後,都在注重學情,注重班情,因勢利情,因勢利導上下足了功夫。變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學形式為注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興趣激發了,積極性被調動了,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使我校近幾年來的會考語文成績有了質的提升,連續幾年都位於我區的前茅。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上課時更注意方法的傳授,注重學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運用。講讀課、閲讀課、自主學習課、探究課等課型相繼走進課堂。

2、新課改,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改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模式是單一的聽、記、做,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基本手段是走單兵作戰式的題海戰術。而現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方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進一步的形成。如規規矩矩寫字,清清楚楚説話,仔仔細細讀書,認認真真寫文,踏踏實實練習。不動筆墨不讀書。懷疑善問。時時處處學語文等。

三、在百花開放、繁榮似錦的新課改的大好局面的背景之下,也有語文教學的迷失。

1、是“形而上學”。新課改,追求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於是有不同於傳統的層出不窮的教法,花樣迭出的課型。於是不乏有歪曲語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美其名曰的多媒體現代化教學,熱鬧非凡的活動課,脱離教學實際,追求形式,花裏胡哨,誤導學生。這是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改的初衷。2、是否定傳統。認為新課改就是敢於打破一切“罈罈罐罐”,推倒舊的從來。不重視讀書、寫字,不重視學法,忽視習慣的培養,忽視語言的訓練。基本功不紮實,基礎知識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氣充溢於教學中。這是有悖於語文的教學規律的。3、教師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甚至把新課必當作一種出名的手段。針對上述現象,我們作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學者,應正視語文教學中出現的迷失。真正領會新課改的真諦,一切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為了追求語文教學之道的真、善、美。我們應從新審視自己的語文課堂,從而真正地走進新課改。

【第4篇】課改工作述職報告範文

一、課改中開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強校本師資培訓,增強教師整體素質。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負責實驗工作的決策、協調、組織、保障和評價工作,教科室具體負責組織課改教師培訓工作,開展瞭如下培訓:

(1)、崗前培訓:按照“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組織實驗教學師參加了多元化、實效性各級培訓。(2)、校本培訓:加強新課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訓。組織全校教師進行《綱要》和有關新課程資料的學習,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提高實驗教師的課改實效。(3)、家校培訓。起始年級投入實驗,及時召開家長會,注重對新課程的宣傳,為實施新課改營造良好的氛圍。(4)“未來工程”培訓。對中青年教師定時限期進行教育信息技術培訓,使教師能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課件製作,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5)後續培訓。教科室及時瞭解新課程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透過研討、評課、交流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後續培訓。

2、廣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改革,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教研機制。

⑴、規定每週三為教研活動時間為課改實驗研討日,進行課改通識培訓、教材教法培訓,或收看典型課例,或聽專題講座,或交流課改經驗,或研讀《課程標準》。

⑵、定期羣眾備課、互相探討。每週由年級組長組織實驗教師羣眾備課時間,教科室派專人負責,及時瞭解實驗狀況,指導、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⑶、定期進行形式多樣的月總結,學期總結,如教改經驗,教學隨筆、課後反思、教學札記等,進行新課改經驗總結,新課改教師研討會,課改教學質量分析,研討,課改教學成果展示。

⑷、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及時指導,研究制定新課改會考試與評價體系的改革。

⑸、安排校園計劃安排進行新課改教學研討課、課改教學展示課、課改教學問題研討、利用週三科技文體課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實踐。

⑹、從本校實際出發,選取適當的資料,確立區級、校內或市級課改研究課題,引導教師走上教研之路。

(7)、落實《綱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為全面實行新課改革做好準備。

3、開展校本教學研究,促進課改實驗。

(1)、以課改實驗為龍頭,大力開展教學研究。(2)、創新教法,將課改理念不斷落實到課堂教學過程中。(3)、廣泛開展了“愉快教育”,創設“和諧教育”的課堂情景。(4)、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學習意識。(5)、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化功能,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6)、注重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自信心。(7)研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的成長開闢更廣闊的空間。

4、建立科學、規範的校本教研體系,推動課改工作。

(1)、理論啟動:啟動了“創新教育教學”思路。(2)、課題推動:實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實抓好教學研究工作。(3)、系統活動:教研活動抓落實,有實效,構成了“教導處——學科組——教師”三位一體的教研活動體系,使教研活動制度化、經常化、規範化。(4)、信息傳動:加強校園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宣傳工作,引導廣大教師理解和應用科研成果。(5)、榜樣帶動:充分發揮各級骨幹教師作用,推行“效應”。透過典型示範、課堂觀摩、專題講座等活動,推廣骨幹教師教研教改經驗,擴大了研究成果。(6)、羣體促動: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活動,課改經驗交流研討會,不斷把課改實驗工作推向深入;開展各科綜合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改革考試與評價機制,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我校以《課程標準》為導向,從實際出發,着眼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本着為學生、為教師、為家長服務的指導思想,放棄校領導對教師、學生的權威性評價,建立了具體開放的評價體系。

(1)、教師評價。即自我評價、同事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校園評價。(2)、學生評價。採用每月一次的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夥伴互評、教師評價的“四評”方式。(3)、改革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從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作業等六方面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促進了教師教學潛力潛力的提高。(4)、用“好學生是誇出來”的教學理念評價學生。激勵性語言、體態性語言廣泛地走進課堂,融入學生心田。(5)、發揮獎賞分明的獎勵制度的激勵、促進作用,建立了優勝劣汰的多元化、開放式評價體系。

二、實施新課程以來發生的變化

1、教師的主角開始轉變。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幫忙者和同伴。師生間的距離正逐步靠近,讓學生有了一種平等感、親切感,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正在逐步構成。

2、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應對課改,教師越來越多地自發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逐漸構成教學反思的習慣。一年來,教師撰寫的教後隨筆、反思型的論文越來越多,其數量、質量較之實驗前有了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覺運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製作課件、既提高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潛力,又較好地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潛力的提高。

3、構成了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及非實驗教師以課改為契機,主動充電,閲讀理論專著,互相探討教學。透過羣眾備課、聽評課和交互式的討論,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誠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師的問題意識、主體意識在實驗中增強了,理論水平在實驗中得到了提高。新課程實驗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用心性,變原先的“要我上”為“我來上”,教研的氛圍更濃了。

4、學生在課改實驗中快樂學習。新課程的教學民主了,課堂活躍了,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自己經歷發現、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課堂上,教師上得簡單,學生學得快樂。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變化。教研改變了過去那種教研員導課、教師看課、教研員總結的單一呆板的方式,採取由實驗教師自主上課,全體教師參與式討論、研究的新形式,透過比較教研、互動教研、聯合式教研等活動,支持和幫忙校園教師構成學習共同體,藉助羣眾的智慧來提高教師的潛力,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構成。

三、課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課改善入實施階段以來,各學科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為主題的教討活動,幫忙教師樹立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教學主角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用心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2、課改教學為教師的成長搭建了專業化成長的平台。課改將教師推上了自覺參與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風已蔚然構成,成為我校教育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3.課程實驗各項措施落到了實處。在新課程實驗中,我們建立了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教師的專業成長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級教研網絡、校本教研製度、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強化反饋制度、加強實驗研究協作制度,從而提高了教研實效。

4、初步建立了貼合新課改要求的開放式、多元化的考試與評價體系和機制。實驗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為嚮導,提出“讓教師與校園一齊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來衡量教師與學生的權威性終結評價,着眼於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建立了“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師評價體系。把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引導教師向研究型教師方向發展,使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包括師德師風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學常規評價、成果評價。

(2)、建立學生的多元評價體系。把學生的評價分為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終結性考試評價、非學業資料評價、評價方式採用學生自評、夥伴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成長記錄袋評價。注重學習成長過程的評價、期末考試評價、非學生資料的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1、要繼續提升領導和教師的觀念。如何徹底轉變陳舊的觀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雖然透過培訓和實踐,我們的領導和老師的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課程的要求還是有必須的距離。

2、要繼續探索理念與實踐的新的結合點。如何將課改理念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實踐,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開放與課堂的有效性問題,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這已經成為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問題。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舉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忙教師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完善,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用心穩妥地推進課改善程,及時總結課改經驗,提高課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課程的實施。

3、繼續推進經驗教育教學評價改革,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在研究完善考試與師生評價體系和機制改革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校園管理的評價改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