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4W

2020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多篇

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一)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後,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智明。

走進劉智明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牆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願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智明去市裏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於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型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牀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智明協調。

而此時的劉智明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後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

在ICU裏,劉智明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裏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覆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説:“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並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並肩作戰!

劉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後,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裏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智明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斯人已逝,在劉智明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二)

初到武漢,進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隔離病房,35歲的重症醫學科護士黨曉曦一度有些懷疑自己:怎麼變“笨”了,這麼簡單的基本功都完成不好?

在她就職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黨曉曦歷來是有業務自信的。也正因為過硬的業務水平與心理素質,她才被選拔進入北大人民醫院首批援鄂醫療國家隊,成為光榮的“二十分之一”。此刻困擾她的,其實是厚重的防護服、緊箍的口罩、五層橡膠手套、水汽濛濛的護目鏡和防護面罩。

胸悶、氣短,還可以咬牙克服,但“霧裏看花”的視覺和幾乎彎曲不了、失去觸覺的雙手,才最讓她焦灼。

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了熟悉的儀器、熟練的流程、輕盈的腳步,有的只是不斷入院的病人和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而她連一些病人的方言都聽不懂。這一切,讓初來乍到的黨曉曦有些懵。

“黨曉曦,加油!你代表的是國家隊,絕不能掉鏈子!”她不斷地為自己鼓勁。

很快,黨曉曦便適應了工作環境,找回了全身心投入的感覺。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收治的重症病人較多,她和隊友們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每一分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身上。因為重症病區沒有家人陪伴,很多患者生活難以自理,照顧病人日常生活的擔子也落在了她和隊友身上。端水餵飯、翻身擦洗、清理衞生,黨曉曦總是拖着笨重的身軀忙來忙去。

她心疼病人。病中的他們遭受着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變得非常脆弱,也對每一份關愛特別敏感。

“有一位老奶奶,病了很久,胃口不好,總是吃不下飯。我們就隔三岔五拿一些牛奶、糕點之類的放在她牀頭。結果老奶奶每次都感動得掉眼淚,還拉着我們的手要給飯錢。我們就安慰她:奶奶,這是國家給您的,您放心吃!吃了東西才有抵抗力,我們一定讓您健健康康出院回家!”黨曉曦説。

不知不覺,忙碌的日子已將近一個月。回憶起大年八年級從北京開拔的情景,黨曉曦總想起父母欲言又止的表情和最終的支持。“七年級晚上8點,我們一家五口還在一起熱熱鬧鬧商量着,第二天安排些什麼節目,醫院的徵召令就來了。我答應得很利落,父母知道後,沉默半天,最終只有一句話:國家需要,你就去!孩子我們會照看好。”

到現在,她也沒跟家人通過視頻電話,總是微信、電話聯繫。因為,她怕自己看到父母會忍不住哭出來,也不忍心讓他們看見自己疲憊黯淡、總是留着深深壓痕的臉頰。“姥姥騙你,她才沒有很放心,她總是偷偷哭呢。”6歲的孩子稚氣地“告狀”,她在電話這頭笑着,淚水淌了一臉。

讓她自豪的是,她的愛人身為解放軍總醫院京中醫療區籌備組兼新冠肺炎防疫應急小組組長,也日夜忙碌,統籌着轄區眾多基層醫療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

工作時間總是對不上,他們很少通電話,但每次下夜班,他的信息早已發到了黨曉曦的手機裏。“雖然不在一起,但我們夫妻雙雙為抗擊疫情出份力,這也是一種並肩戰鬥吧!我們總是互相打氣,互相提醒,默默支持。”黨曉曦笑着説。

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 (三)

“和你們相處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較快……感謝你們!”患者用湖北話説。“回家注意身體,記得多喝水,好好吃飯。”A13病區主任李豔霞帶着東北口音叮囑。出院,交接,話別,醫患之間的對話,如同親人一般。

這位72歲的患者邁出病房,終於迎來了出院的日子,經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雷神山醫療隊6天的治療,他成為雷神山醫院A13病區首位出院的患者。

醫護人員給老大爺送上鮮花,簇擁着送到車前,打開車門,老大爺扭頭又説:“謝謝你們!”A13病區主任李豔霞帶着醫護人員,將他送往住地,反覆叮囑他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温暖舉動的背後,是這羣醫務工作者秉持弘道篤行、精誠大醫的精神。這是一種堅定,正如該醫療隊的總指揮、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院長徐英輝所説:“山河無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醫院,這支團隊接管的四個病區161張牀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並不容易,醫護人員隨時面臨驚心動魄的戰鬥。

2月17日大雨,僅開診5個小時的雷神山醫院A4病區,就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一名患者突發病情變化,嚴重呼吸困難。值守的醫護人員拼盡全力,緊張搶救,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立即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然後轉往ICU接受進一步救治。那時已是夜裏10點,在轉往ICU的路上,幾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的醫護人員,彎着身子,抬着病牀蹚着沒過腳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後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裏奔跑,拼盡全力,為病人和時間賽跑。

他們為何如此拼命?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一位醫生説:“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親如家人。”

幾天前,在雷神山醫院A8病區,這支團隊的醫護人員發現,第二天就是79歲的陳大叔生日。他剛經歷了失去親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時刻,對病人的意義顯得格外厚重。病區醫護人員悄悄地為他安排着,一定要給他更多希望。醫生李楠網購了一個草莓蛋糕,隊員們在紙上親筆寫下了祝福,共同在隔離病房為老人過一個簡單温馨的“特別生日”。

“你們給我過生日,不是親人,勝過親人,我非常感激。”看着圍繞在自己身邊的醫護人員,老人有些激動,帶着顫聲説,“這個生日是我一輩子最難忘的,記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醫務人員,好好治療,謝謝你們。”醫護人員們齊聲説:“祝大爺早日康復。”之後,大家一邊唱起生日歌,一邊鼓掌打着節拍。這一刻,對陳大爺來説,即使親友不在身邊,他也並不孤獨,因為遼寧醫護人員的熱情,讓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醫院工作,什麼事讓醫護人員最開心?經過醫療隊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從85%回到了98%。當患者露出笑容説“原來能自己吃飯就是幸福”時,深深地觸動了A13病區醫生劉卓:“原來人的幸福,並不複雜。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對我們這些來自遼寧大連的白衣戰士的信任,是最開心的事。”

這樣的信任,讓他們之間充滿温暖。大醫一院雷神山醫療隊A13病區護士劉波,沒幾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現在恢復得蠻好,要多聽醫生的話,多喝水。”這帶着“海蠣子味”的武漢話,熨帖着病人,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暖意。

“沒有人喜歡做重複的工作,但我們還是會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該醫療團隊B1病區護士李薇坦言,當他們身着白色戰袍,他們就是患者的守護者,而患者就是他們守護的親人。

口罩後面是怎樣的面孔?防護服下是怎樣的身軀?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這些,但他們很清楚這些醫護人員已親如家人。誠如一位患者所説:“醫護人員是我們的親人,也是英雄。”

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四)

“一定保護好自己,平安回家……”2月18日,一封寫給抗疫一線妻子的信,送到了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醫生王維慈的手上,看到信的一剎那,她熱淚盈眶。

這是王維慈奮戰在一線的第二十五天,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無法相聚,沒有禮物,僅以此信贈予抗擊疫情前線的你。”丈夫的信字字懇切,牽動着王維慈心緒的同時,也給了她繼續戰鬥的力量。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作為血管外科醫生,王維慈從除夕夜便開始組織科室醫生,投身於防護和治療培訓。

“大年初七,我們開始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隨後便開始連軸轉。我們是黨員突擊隊,必須挺在最前線,大家快一個月沒有回家了!”至今,王維慈已參與救治了近60名患者,治癒出院8人。

2月19日下午,協和醫院西院區新一批31名重症患者病癒出院。“恭喜你們可以出院了,回家記得好好休息!”看着自己照料的病患順利出院,王維慈不忘再“囑咐”幾句。“病人的康復就是對我們付出的最大肯定,這一刻覺得連日來的辛勞都值了。”

每天高強度的工作讓人疲倦,在信裏,丈夫給王維慈鼓勵:“當你因為工作疲憊、委屈的時候,我心疼。但我會剋制着自己的私心,告訴你要堅持下去。”

“丈夫給我發了很多消息和照片,我顧不上細看,但我知道他把孩子們照顧得很好,我很放心。”記起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王維慈下夜班後,特地朝窗外家的方向看了一眼。

在城市的那一頭,兒子用五顏六色的彩筆畫上了對媽媽的思念。畫裏,有王維慈和丈夫,還有可愛的孩子們。女兒用稚嫩的字體寫道:媽媽最棒,我們會乖乖地等你歸來。

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蹟作文(五)

在一張拍攝於2003年的老照片裏,一個小男孩穿着一身寬大的白色防護服,戴着醫用口罩、帽子,把護目鏡壓到額頭上,露出了一雙天真的眼睛。轉眼間,17年過去,照片裏的小男孩長大了,也像他父親一樣成了一名醫生。

“那時我還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擊‘非典’時穿過的防護服,拍了這張照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王光傑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醫務人員,父親當年是抗擊“非典”模範,他馳援武漢,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儘管母親對他有些不捨,但也和父親一樣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八年級,王光傑從北京趕赴武漢,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支援。當時,院區還在改造,人手、醫療設備等非常缺乏,王光傑所在的20人醫療團隊的到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院區醫務人員的壓力,讓治療工作快速進入了正軌。

王光傑介紹,他們主要是通過一些藥物對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同時根據患者的臨牀表現進行支持治療,比如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狀時,會對其進行氧療,或者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一些患者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等臨牀現象,這段時期對於患者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能挺過去,病情就會逐漸好轉,給患者相應的支持,就是幫他們挺過這個時期。

經過艱苦努力,湖北武漢的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積極成效。王光傑告訴記者,隨着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大量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區承受的壓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現在醫療條件更好了,收治時間也大大縮短,我們能夠更早地對病人進行治療,而且病人對疫情的恐懼也在減少,很多病人都很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他説。

幾天前,病區裏的一位患者康復出院,對值班的王光傑和其他醫護人員表示感謝,躺在旁邊牀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聽到後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來。“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給我的一碗梨湯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送給我的啊,我問的時候你們都不承認……”老奶奶哭着對他們説。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體狀況不太好,已經幾天沒吃好飯了。住進病區後,她很快被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感動了。“奶奶,這些吃的都是給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復。”王光傑俯下身子對她説。

像這位老奶奶一樣,很多患者都會把醫務人員的付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忍不住流下淚來;而這些白衣天使們也會把患者當成至親,用高超醫術和仁心大愛救治他們、照顧他們。王光傑表示,希望今後能有一些新藥出來,在臨牀上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也呼籲康復出院的病人能夠自願捐獻血漿,幫助更多病人渡過難關。

2月19日,王光傑值完班回到住處時已是凌晨3點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光傑顯得有些疲憊。這段時間,他每天值班8小時,因為住的地方離醫院比較遠,一般要提前一個半小時出發,經常黑白顛倒,但他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等疫情結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媽。”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