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微光大學聯考作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微光大學聯考作文

微光大學聯考作文範文一:用微光把自己照亮

有人説天才不同於常人的一點即在於他能珍惜,看重自己心靈中的微光。的確,正因常人捨棄了自身的微光,他們得以融入世俗成為沉默的大多數;而那份微光寫入作品中,卻成了超脱世俗的驚眾一筆,照亮珍惜他的人,以“天才”的獨立人格遺留於世。

微光,即如康德評啟蒙運動一樣,“助人擺脱加諸自身的愚昧狀態”。這愚昧並不指智力上的缺憾,而是隨着社會世俗大流,完全為時代、社會所限的個人無力感。因而,心中的一點微光,若是珍惜了,就必能助人在冥冥眾生中辨出自身的人格與價值,從而超脱社會的“常人”限制,以獨立的“天才”而存於世。

我們深知自我的微光來之不易,卻又將它捨棄,那是源於自身的恐懼。我們害怕在社會中,若還持着那份微光,違背了大眾取向,就會成異類,被孤立我們害怕因不捨棄微光而帶來的孤獨。於是,微光在不停的求眾中因捨棄自我而遭譭棄,終至我們成為被社會歸類的一員,喪失了自我獨立人格。

天才們在保留微光時也享用着自身的孤獨。“當你讓寂寞在人羣中蔓延時”,波德萊爾這樣説道,“你就真正地擁有了自我。”正因為微光源自自我內心,所以保持一份微光就意味着與社會、世俗的不同;因而你要時刻從人羣中抽身開來,在孤獨與寂寞中與自己對話,看看你心靈的微光,小心地呵護着它,為它添油撥芯。“黑暗中屋內那隱隱的燈”,巴金筆下的《燈》不僅是行夜路時的引領者,也是在孤寂中慰藉心靈的微光。因為不肯捨棄心靈的微光,他們變得孤獨;而又因為珍惜呵護着這份微光,他們在孤獨的完滿中得到慰藉。

將微光訴諸作品,傳於世人,需要更大勇氣。那等於是與世宣告對“常人”的決裂,號召大家重視“微光”。於是便有了王爾德筆下快樂王子與夜鶯的善良單純的高貴、陀思妥耶夫斯基流露出的對底層的悲憫和超人類力量的探索、貝多芬奏鳴曲中英雄精神和對嗚咽命運的反抗、高更筆下塔希提島自然淳樸的人類生活狀態。微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最終當它們匯聚在一起時,便是眾人本有的同一張“臉”。赫爾曼·黑塞其實早已指出,眾人的心性、微光,源自一個整體,無怪乎我們會對天才作品中的微光如此熟悉,也無怪乎他們會激起人心原有的微光。

據説巴老晚年常在屋內背誦《神曲》那是他在與但丁的心靈微光交流吧!其實,我們也應保持,重拾那一份微光不問社會怎樣吞沒眾生,願有一份微光,照亮我成為擁有獨立人格的一個自我。

微光大學聯考作文範文二:意義的微光

一位少年因為看了費德勒的比賽而轉行網球,一位女孩因為同伴都要上大學而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烹飪。因為其他人而選擇什麼,放棄什麼;是對自我的巨大傷害。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是極為複雜的人性。當我們選擇應該如何生活,走完富有意義的一生的時候。也許參考永遠只是參考;他人的精彩是永遠無法複製的。我們只有聆聽自己內心的呼聲,才有可能獲得幸福與平靜。

何為富有意義的一生,或許很多人會説對社會做出貢獻,或者成名成家,創造財富。其實,這些都是追求意義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結果,遠不是意義本身。平凡,渺小,普通,難道就沒有意義麼。追求人生的意義,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更加重要的是自我的問題。

認識你自己——這是懸掛在古希臘哲學殿堂的名言。或許先賢們更加註重的是人性的討論,但斌不妨礙我們探索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之道。認識你自己,意味着,深入挖掘普遍的人性;更意味着熟知自己的優勢,愛好與缺點。當你追尋着內心的渴望與熱愛去做一件事情,選擇一種生活,這種生活就是你的生命本身。也只有這樣,才會賦予生命意義,意義就是真實的展現和完全的發展。

意義本身從來就不曾與名望、利益、財富與成就掛鈎。“意義”僅僅只是生命得到了發展與展現,這就是“意義”的意義。他一點都不世俗,一點都不功利。是我們長久以來將人生的意義套上枷鎖,披上所謂華貴的紙醉金迷的外衣。最後使我們在這些枷鎖下步履蹣跚,在那些物慾財富中迷失方向。

我們往往把結果當目的,往往把他人的成功當做自己的模版。殊不知扎克伯格用臉譜網改變我們的生活,和一位廚師通過創新得到食客普遍的讚揚;在追求人生意義上是沒有分別的。人們往往會問,這難道不是一種阿Q精神麼。既然意義只是對個人生命的展示,那麼只要做到了各自的精彩,意義本省就沒有區別。相反忽略自我會大大降低社會的創造力和幸福感,因為為他人而活是沉重而寡味的。

活過、愛過、寫過,這是法國大作家司湯達為自己寫下的墓誌銘;這就是他極富意義的一生的總結。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必要填完這些空白。我們都活着,也會愛着,但是我們如何讓生活擁有自己的精彩,取決於第三個空白。它也許僅僅是足球,是花道,也可以是文學,科學;他可以卑微與平凡,也可以是偉大與榮光。但只要它是我們內心的呼喚,只要我們在追尋這種呼喚時堅韌不屈,我們就會獲得平靜與幸福。一種不會被他人掌控和蠱惑的平靜,一種直達內心深處的生命躍動的幸福。

每一個個體都有一份自己的微光。有的藉助社會變得萬丈光芒,有的淹沒在歷史的潮流中。但我們只要讓這份微光生根發芽,燃燒我們生命的激情,就是屬於我的萬丈光芒。

微光大學聯考作文範文三:微光乍泄

微光是智慧的碎片,在記憶中時隱時現,時存時亡;微光是理性的惠風,在楊柳枝的撫摸中,心海盪漾;微光是情感的種子,在雨露的呼喚下醒來,綻放五彩繽紛的花朵。微光時時乍泄,但我們常常無視,只有把握心靈的微光,才能讀懂自己。

睫在眉下看不見,我們常常忽視自己的內心。有時只有依賴“天才的作品”才能清醒的看到自我,為什麼會這樣?是天才作品的真實深刻打動我們?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早已有的訴求?我想,二者皆有。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剛剛發表就掀起酣然大波,很多人都覺得魯迅在罵自己。“兒子打老子”的自輕自賤,“我祖上比你闊多了”的自欺欺人,戲耍小尼姑的潑皮無賴,不準小D頭上插筷子的欺軟怕硬等等,無一不刺中中國人的劣根性,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就是徹頭徹尾的阿Q。這充分説明,作品暗合了我們的內心,雖然有些像微光一樣暗淡,但它真實的存在。

天才的作品就有這樣的功效,讓我們心靈的微光乍泄,讓自己赤裸裸地展現在別人的作品中,我們想捨棄的屬於自己的東西卻再一次呈現在自己的面前。所以,我們不能逃避,我們要面對自己的內心,從容地打理好自己精神的後花園。

也有一種人,他們從不放棄心靈閃動的微光,從而找到了自我。弘一法師偶然去虎跑寺辟穀,他身體不好,想通過禁食來調節,回來後身體健壯了許多,這是佛教惠及給他肉體的感受。殊不知,此時,佛教“微光”已在他的心靈深處乍現,也許像火花一樣閃過即逝,但弘一法師沒有捨棄他,他曾經給夏丏尊説起過想出家,夏丏尊也附和着談了靜修的妙處,沒曾想,他真的受戒於靈隱,皈依佛門。他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在青燈古卷的下潛心於佛學研究。他曾給泉州承天寺題詞“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生命,犧牲一切。”如果説佛光是“天才大作”,那麼,弘一法師就是林中的響箭、晨曦中的微光、愛的豐碑!

那麼,我們為何要捨棄自己心靈閃動的東西呢?也許是不曾留意自己的內心,也許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不願或不屑總結自己,提升自己。希臘神廟上的石柱上有這樣一句話:人呀,你要認識你自己!真正能認識自己的人有幾個呢?有幾人敢於像盧梭那樣解剖自己?有幾人像魯迅那些坦然面對自己?也許我們會像沈從文一樣,捨棄“湘西文學”“微光”去研究“中國服裝”,像郭沫若一樣捨棄“鳳凰涅槃”的精彩去歌功頌德……芸芸眾生的我們呢?難道真的要捨棄善良、關愛、包容等屬於自己東西,隨波逐流嗎?

其實,有時我們不得不在“天才”作品的呼喚下醒來。儘管昏睡者比清醒着更幸福,但總要醒來。

晨曦中的一縷微光,那就是我們內心精靈的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