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思想道德品質自我評價(新版多篇)

欄目: 自我評價 / 發佈於: / 人氣:1.42W

個人思想道德品質自我評價(新版多篇)

思想品德心得體會 篇一

本人擔任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也已經有七年了,在這七年的教育教學中深深體會到思品課程的重要性,不管是以前的粵教版,還是現在的北師大版,新課標都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近日來,我參加了華南師範大學思想品德教師網絡培訓,通過觀摩聽評示範課,與專家、輔導教師和其他學校教師的經驗交流等活動,收穫很大,獲益匪淺。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更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下面我就談談本次培訓的幾點收穫。

一 、貼近學生實際 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新時期,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思想品德課是開展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事關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人民教師,要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師德修養和教學水平,要結合學生實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堅持以人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針對中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解惑釋疑、教育引導,努力把思想品德課上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中積極開展師生、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以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在教師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才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過程中出示自學提綱,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導學釋疑解難,讓學生在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通過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重點、難點,以及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或補充;通過學情分析可瞭解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已有經驗,把握學生認知水平,從而較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並樹立與每課相適應的教學理念。教師應有針對性地佈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知識,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的作業,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中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好思想品德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國中生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強、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點。在這一階段,他們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過在掌握複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如果沒有具體形象作支持,他們往往不能正確領會這些概念。國中思想品德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許多概念都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生動、形象、具體、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有很多的收穫,非常感謝領導給我提供學習的機會,新課改的道路是漫長的,在今後的學習中我會不斷向老師們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努力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成熟!

思想品德自我評價 篇二

本人性格開朗、責任心強又年輕、熱情、富有創新精神,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擅長業務推銷並經驗豐富,更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團隊意識強,能較快的吸納新事物,領會新技能。

相信我能與貴司共創美好明天!

學習思想品德心得體會 篇三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擔任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回顧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我校許多老教師尤其是我們組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在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把握時代脈搏,使思想品德課永遠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脱離時代的思品課除了一味的説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氣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嘗試,我認為時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時政知識於政治課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如我在講述“中國的聲音”時,聯繫決定國際關係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在講述“朝鮮半島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間的核衝突”時,聯繫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和平問題。與此同時,還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聯繫、分析、説明實際問題的能力,輕鬆愉快地形成對書本知識的綜合、遷移、拓寬和加深,從而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理論聯繫實際”的樸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裝飾,而真正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

二、以學生為主體,實施開放式教學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是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步驟:首先選定論題,供全班學生討論正確與否,並闡述理由,認為正確的一方為正方,認為錯誤的一方為反方,要求雙方學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觀點加以論證,並對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加以反駁。其次正反雙方代表分列在講台兩側,正式展開辯論。第一步,先由正反雙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別在五分鐘內,表明自己的觀點;第二步,雙方自由辯論十分鐘,在第一步基礎上進一步論證自己的觀點並對對方觀點提出質疑;第三步,由其他學生補充正反雙方的觀點,時間為十分鐘;第四步,由教師根據雙方觀點提出的理由充足與否,論證是否嚴密來裁定哪方獲勝,在總結雙方優缺點的同時,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2、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

3、社會調查。理論只有和實際相結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讓學生走出書齋、走向社會,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理論不只是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而是來源於沸騰的社會生活。調查的第一步是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調查課題,尋求符合實際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步驟,明確社會調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開展調查,掌握大量的和課題有關的數據和材料,並對之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改造,然後再一次走向社會,加以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第三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一方面使書本知識得到檢驗和完善;另一方面也為改造社會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

4、開闢“時事論壇”。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

三、質疑導思激活思維

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多媒體能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信息等眾多信息集於一體,能在視覺、聽覺上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靜態的知識形象化,無序的內容系統化,使枯燥的哲學理論不再枯燥,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記憶。

作為21世紀的新型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我深信,只有在自身不斷地求索和創新中,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樂趣與價值,才能在教育這片沃土上繼續奮戰,才能更加勝任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要腳踏實地地學習、工作,把身心繫在教育事業上,不斷開拓、進取,為教書育人做出更大的貢獻!

學習思想品德心得體會 篇四

“體驗式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意識的情境創設和引導鼓勵,激發學生把新的教學內容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繫,並加以體驗、內化、感悟,從而實現學生內心自主性成長的過程。那麼如何才能真正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體驗式的學習過程呢?本文談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設置多種情境,激發情感體驗

1、進行“角色”模擬,獲得換位式的體驗感悟。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採取角色體驗方式,增強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價值觀,從而指導學生的行為。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我與父母交朋友》時,如何讓學生體驗父母的勞苦,體驗生活的艱苦是孝敬父母的情感基礎。於是我將每一位學生推到生活的最前沿,讓他們在每個學期中去當一天家。一位同學將他一天的工作經歷記了下來:早上我為全家準備早點,然後帶着錢去菜市場去買菜,在反覆的遲疑之後,我終於買下了平時掛在嘴上的“吃膩了”的那幾個菜,當我在家裏坐定準備喝口水時,發現該做午飯的時間已將近,我趕緊擇菜以致差點將手指頭剁掉。做好飯,我想蹺起二郎腿看看電視,無意中看到還一大堆髒衣服。我有些泄氣,想到還有一部武打電影未看,但也只能咬咬牙,幹完這一切再説。終於晾完最後一件衣服,我如釋重負,還好,離吃午飯尚有一些時間,正想忙中偷閒,忽然驚醒:晚上吃什麼呢?我看着那隻空空的方便袋有些發愣……中午父母用讚許的笑容品嚐我做的“佳餚”,這時我才發現每道菜都沒有先前可口。這是學生當一天家的經歷。他幹了一天父母每天都在重複的煩瑣的勞動,當他回到校園時,他感到靜靜地聽課是那樣的幸福;當他在飯桌前坐下時,他感到每一隻碗裏都是母親忙碌的身影。母親説,今天沒啥好吃的,他回以真誠的一笑,毫無怨言。因為他實實在在體驗過,體驗過這期間的不易。“經歷了才會感動,行動了就會有收工收穫”。

2、創設特色的情境,獲得置身其中的體驗感悟。

教者通過設置特定的情景,使學生置身其中,讓學生激起的情緒成為需要的推動。如在講授九年級“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時設置了這樣一個背景材料:吳小玉是一名國中生,她很想打工掙錢多買些書。徵得父母的同意後,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負責向市民發送公司產品的宣傳畫。一次,她不慎丟了四百多張宣傳畫。按照公司規定,她要照價賠償。要不要向公司彙報?她陷入了矛盾之中。

(1)小玉為什麼矛盾?

(2)假設你是小玉,你該怎麼做?為什麼?

(3)在生活和學習中,你是如何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的?你那樣處理會產生什麼結果?

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下產生認知,道德情感的衝突,通過體驗、討論、感悟,完成個人價值由“順從”到“認同”到“內化”的過程。

二、定向實踐,在直接探究中進行體驗感悟

思品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實踐體驗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社會調查、辯論、競賽、採訪等,這些形式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合作精神得到加強,道德品質得到內化。如在者在教和年級《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時,讓學生去了解,我們身邊的環境狀況如何?又怎樣去解決?帶着這樣的問題,組織學生深入村莊、河流、農貿市場去調查、訪問、收集材料。在彙報會上,許多學生感慨萬分,他們説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們這裏的環境問題依然很嚴重,僅鄉里每天的垃圾就拖了20多板車到填埋廠,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全部都排到龍河,使龍河變成又黑又臭的“龍鬚溝”。同學們根據調查瞭解的情況寫成的調查報告《楊税務鄉環境狀況調查》已送往有關部門,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加深了對環保知識的認識。

三、自主教育,在以知促行中進行體驗教育

教師要注意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外的生活表現,適時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教育的專題彙報、研討等到活動,幫助學生交流經驗,體驗千姿百態的社會生活,感悟做人之德,藉此實現學生的課內外自主教育,形成“以知促行”的體驗感悟。

如在教七年級《為堅強喝彩》的內容時,我多次運用報告展現情境的方法,讓學生選出本班內一兩個榜樣同學,然後由這些同學作個人經歷或事蹟報告,報告的內容諸如“媽媽患病以後”“胳膊雖然骨折了,但學習不能落下”“挺起胸膛走路,相信自己能行”等,這些都是學生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的,因而很具有説服力。聽完報告後,我及時引導學生討論:你和該同學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你打算怎樣縮短這些差距?結合教材內容採用記者現場採訪、舉辦自主教育論壇等多種形式,加快學生主體性外部活動與內部活動的雙向轉化過程,促進了學生主體活動內化和外化的和諧統一和情感體驗的理性昇華,使學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德之美及正確的價值取向對家庭、社會和時代的重要意義。

四、多元評價,在激勵反省中進行體驗感悟

多元評價是指從多種角度對學生的多維表現進行評價的策略與方法,具有反饋、導向和激勵的綜合功能。國中生的認知感悟和情感體驗正在不斷髮展、變化,他們需要並且必須經常藉助於外部評價媒介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才能從多維角度體驗道德的豐富內涵,感悟自身價值的得失。在思品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採用“多元化激勵評價”的策略,對學生的品德發展進行了以激勵為主的綜合評價,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激勵他們追求新目標的願望。

1、在對自身“多元表現”評價進行的反省中,獲得“自我認同”的體驗感悟。即對學生在不同時空、不同場合表現出來的能反映自身道德的綜合道德進行評價,促使學生獲得自身認識並進行自我矯正的體驗感悟,如對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各個不同場合參與活動中,所表現出的道德認識、情感意志、自控能力、合作能力、行為習慣等“多元”素質進行評價,等等。通過這種橫向的全面聯繫性的“靜態”整體評價和縱向的對比變化的“動態”發展評價,使學生體驗感悟到自身進步與差距,進而被“自身認同”的自尊心理所驅動,並努力改進道德行為和習慣。

2、在對外界“多元角度”的評價進行的反饋中,獲得“社會認同”的體驗感悟。對學生的道德表現進行多元評價,使學生體驗到師生、父母乃至社會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和殷切期待,感悟到自身道德行為的社會價值及其得失,從而使學生樹立起“被社會認同”的道德觀念。

體驗性學生應是以學生為主體,自覺參與並充分發揮學生作用的體驗,忽略了這一點,就失去了體驗性學習的根基。我們要勇於面對新觀念的挑戰,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於體能的良好環境,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和獨特見解,讓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學習,真正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思想品德自我評價 篇五

我是一個開朗,率直的男孩。我熱愛我的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身為一名團員。我會把團的任務做好,並不斷的改善自我。同時,我是一個求和欲強的人。

每當我遇到疑問時,我都會請教同學或老師,在學習遇疑問時,我會和同學一起思考,攻破這個難關,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增進了不少。今後我會加倍努力學習,以考上重點高中為目標奮鬥!

思想品德行為表現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篇六

本人在校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朋友。本人品德兼優、性格開朗、熱愛生活,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組織能力。我學習勤奮,積極向上,喜歡和同學討論並解決問題,經常積極參加班級及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

國中3年,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後能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文化的人,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做出自己的努力。

當然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字寫的不是很好,有時候做事情會只有三分鐘熱度,我相信只要克服這些問題,我就能做的更好。

我是一個有修養,恬靜的女孩子。在課堂上,我認真聽講,專心研究學習上的內容,不懂就問。我同時也能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我責任感強,常受老師們同學的好評。經過我的努力,我的成績還算不錯。在國中三年中,我得到了友情,收穫了成熟。我喜歡觀察社會中許許多多細膩温柔的東西,盡我所能的表達出我內心的感受。我對音樂也有着敏感的觸覺,隨着對音樂的樂趣,我也取得小成果。立足於現在,面對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考驗—會考,我學會了放下父母的手,靠自己的努力取爭取屬於自己的成績,我對未來充滿着希望,盡我所能的,我會創造出自己的未來,有志者,事竟成!

學習思想品德心得體會 篇七

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經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以及在教學中的運用,我對新的教學改革有了更高層次認識。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改變過去那種“一考定終生”的單一評價模式,轉而關注對學生的綜合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將教師的評價、小組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家長的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更關注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不僅要重結果,但更注重過程,要看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偉大”、“很了不起”。

二、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着老☆☆師的上課、複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後,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範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

2、由“專業課”向“綜合課”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複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思想品德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歷史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事實上,有的'實驗區已經開始了綜合課的實踐,如深圳南山區開設的《歷史與社會》,就綜合了各學科的知識。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新的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分組或集體討論;通過各種方式查閲資料;佈置的作業是諸如觀察、製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在活動課上放手發動學生,從組織、主持到課程的實施都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邊協助;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等。

2、合作學習:新的課改中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説明了這一點。在活動課中,要求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學生有明確的分工,在共同的任中有個人的責任;小組的成員要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建立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等。這種合作的學習完全有別於以往的學習。

3、探究性(創新)學習: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説:“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

在新的課程改革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發生着根本性的轉變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師,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壓力的巨大和責任的巨大。成為改革中的“弄潮兒”不容易,成為其中的勝利者更難。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轉變觀念,充實自己,迎接挑戰。

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已開始嘗試。課堂中真正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還需要我們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我們還需不斷的探索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