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求職信

欄目: 求職自薦信 / 發佈於: / 人氣:1.31W

目錄

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求職信
第一篇:2014年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考試試題第二篇:中國古代文學(宋代)第三篇:中國古代文學第四篇:中國古代文學常識一第五篇:中國古代文學部分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2014年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考試試題

2014年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考試試題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一、解釋加點的字詞,並寫出篇名或作者名(5分*10)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且為窮豪?這個記不住了

5、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6、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7、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8、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9、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10、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

二、作品賞析(25分*3)

1、陶淵明《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税。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2、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3、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給文句加標點並翻譯,概括大意(25分)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中國古代文學:

一、名詞解釋(6*5=30)

1、《九歌》

2、《文心雕龍》

3、沉鬱頓挫

4、騷雅派

5、後七子

6、蘭陵笑笑生

二、簡答(3*10=30)

1、敍述宋詩的發展過程

2、有人説《牡丹亭》寫得是“風情”,而不是“愛情”,對此闡述你的意見

3、簡述《世説新語》的藝術價值

三、闡述(3*30=90)

1、試述《史記》中的紀傳體對後世小説的影響

2、評價白居易在中國詩史的地位

3、概述清代文學成就

第二篇:中國古代文學(宋代)

中國古代文學(宋代)

緒論

一、宋代文學的社會背景:中央集權加強,經濟繁榮,軍事及外交較弱。

二、宋代文學的文化環境:封建文化的高漲,崇文抑武的國策,書院及科考制度、城市繁榮與遊樂風習。

三、宋代作家的羣體風尚:士人主體意識與使命感的增強,三教合一的思潮,與唐人相比,宋代文人心態內斂。

四、宋代文學的文學形態:文學各體皆有繼承創新,詩、詞、文、小説及其他。

第一章 宋初文學

文:宋初的散文和復古思潮

詩:北宋初期詩壇之三種詩風:白體、昆體和晚唐體。

1.1宋初的散文和復古思潮

一、 宋初復古思潮。

二、對散文創作的影響。

1.2宋初白體詩人和王禹偁

“白體”詩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詩風的一批詩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鉉等人。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內容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切清雅。這種詩風僅僅模仿了白居易詩風的一個方面,而且與五代詩風一脈相承。

白體詩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其詩平易流暢,簡雅古淡,在宋初白體詩中獨樹一幟,初步表現出對於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長篇詩歌敍事簡直,議論暢達,已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的風氣。

1.3宋初的晚唐體詩人

“晚唐體”詩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賈島、姚合詩風的一羣詩人,由於宋人常常把賈、姚看成是晚唐詩人,所以名之為“晚唐體”

“晚唐體”詩人中最恪守賈、姚門徑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較突出。“晚唐體”的另一個詩人羣體是潘閬、魏野、林逋等隱逸之士,其中林逋最為有名。這一羣詩人的作風稍異於九僧,他們一方面模仿賈島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頗有白體詩平易流暢的傾向,內容也稍為充實一些。

1.4西昆體的盛衰

西昆體是宋初詩壇上聲勢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館閣文臣的唱和風氣到真宗朝而臻於極盛,到了大中祥符元年(1008),楊億將包括他在內的17位館閣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詩作編成一集,題作《西昆酬唱集》,收錄了247首詩。《西昆酬唱集》行世後,西昆體風行一時,時人競相仿效,成為當時詩壇上獨領風騷的詩歌流派。

西昆體詩人的作品,主要有三類題材:一是懷古詠史,二是詠物,三是描寫流連光景的生活內容。在藝術方面推崇並效仿李商隱。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一. 對五代詞風的因革

二. 開拓詞境的嘗試

三. 柳永詞的新變

2.1對五代詞風的因革

晏殊、歐陽修的詞作,主要繼承五代詞柔軟婉麗的詞風,但他們在繼承中又有革新求變的一面。晏殊的《珠玉詞》,主要抒寫男女之間的相思愛戀和離愁別恨。但已過濾了五代“花間”詞所包含的輕佻豔冶的雜質,而顯得純淨雅緻。

歐陽修對詞作的革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擴大了詞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詞所開闢的方向,進一步用詞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變了詞的審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開拓,而與柳永詞相互呼應。

2.2開拓詞境的嘗試

如果説晏殊、歐陽修主要是着眼於詞藝的提高與深化,那麼,范仲淹、張先等人的貢獻則主要表現在對 1

詞境的開拓。 范仲淹詞即景抒懷,表現了開闊而深沉的意境。《漁家傲》實是後來豪放詞的濫觴。

張先詞從兩個方面改變了詞的發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詞來贈別酬唱,擴大了詞的實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題序,將日常生活引入詞中。

王安石詞已脱離了晚唐五代以來柔情軟調的固定軌道,而主要是抒發自我的性情懷抱,並進一步由表現個體人生的感受開始轉向對歷史和現實社會的反思

2.3柳永詞的新變

一、柳永的一個貢獻,就是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二、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風格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着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大量使用俚語,口語。

三、柳永詞還多方面開拓詞的題材,主要表現在: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風情,描寫市井女性的生活,刻畫羈旅行役的感受。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3.1歐陽修的散文

詩文理論:歐陽修詩文革新的理論是和韓愈一脈相承的。在文和道的關係上,他和韓愈一樣,強調道對文的決定作用。同時又能克服“時文”和韓柳散文的一些缺點。

散文創作:歐陽修的散文,敍事簡括有法,而議論紆徐有致;章法曲折變化,而語句圓融輕快。歐陽修的散文雖以學習韓愈相標榜,但風格實不相同。韓文滔滔雄辯,歐文娓娓而談;韓文沉著痛快,歐文委婉含蓄。

3.2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詩歌

歐陽修詩也是學習韓愈的,主要體現在散文手法和議論入詩。詩歌的語言自然流暢,風格清新而不流於柔靡。對掃除西昆派的浮豔詩風,有其作用。

梅詩善寫日常生活瑣事,為宋詩開闢了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題材走向。與題材內容趨於平凡化相應的是,梅詩在藝術風格上追求“平淡”,

蘇舜欽以詩和梅堯臣齊名,時稱“蘇梅”,詩風粗獷豪邁

3.3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他的詩文都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風格簡潔峻切,代表作《答司馬諫議書》

曾鞏與王安石同時,他是歐陽修的學生,作文遵循歐陽修的指點。曾文議論委曲周詳,文字簡練平正,結構嚴謹而舒緩,風格平穩古雅。代表作《墨池記》。

3.4王安石的詩歌

王安石的詩也和散文一樣,具有充實的政治內容,傾向性十分鮮明,充分抒發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如《河北民》

王安石有不少詠史或懷古的詩篇,也大都寄託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批判精神。如《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晚年罷相隱居以後,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往年詩中所洋溢的那種政治熱情,這時大為減退,心情漸趨平淡,詩風也隨之趨於含蓄、深沉、平淡。如一些山水小詩。

第四章 蘇軾

4.1蘇軾的人生觀和創作道路

蘇軾平生宦海沉浮,曾受到數次嚴重的政治迫害,

蘇軾的思想比較複雜,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融為一爐,在他世界觀中各個思想側面往往既矛盾又統一 蘇軾性格的兩極:執著與灑脱

4.2蘇軾的古文和辭賦、四六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又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

蘇軾自謂:“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自評文》)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於唐文的特徵之一。

4.3蘇軾的詩

散文化、議論化的傾向曾使北宋許多詩人的作品流於淺率無味或生硬晦澀;到蘇軾手裏才以他豐富的生活內容、清新暢達的語言和深厚的文藝修養,基本上糾正了這種流弊。

蘇軾的詩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富含哲理

修辭手法與典故的運用自如。

4.4蘇軾的詞

蘇詩在詞的創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以詩為詞”,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4.5蘇軾的意義與影響

一、蘇軾的人格魅力(參看李澤厚《美的歷程》)

二、文學上的影響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

5.1黃庭堅的詩歌

黃庭堅的詩歌理論: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在蘇軾周圍的作家羣中,黃庭堅的詩歌成就最為突出,他最終與蘇軾齊名,二人並稱“蘇黃”。

黃詩以鮮明的風格特徵而自成一體,當時就被稱為“黃庭堅體”或“山谷體”。

前人論宋詩,每以蘇黃並稱。蘇詩氣象闊大,如長江大河,波起濤湧,自成奇觀;黃詩氣象森嚴,如危峯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藝術上各自創造了不同的境界。

5.2陳師道的詩歌

陳師道一生清貧自守,以苦吟著名,他作詩的方式是“(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閉門覓句”式的苦吟,所以他寫詩並不學蘇,而以同樣重視推敲鍛鍊的黃庭堅為師。

陳師道不像蘇軾那樣才氣過人,也沒有黃庭堅那樣精深的學力,但他在詩歌藝術上頗有自成一家的氣概,有自己的風格追求,即“寧拙毋巧,寧樸毋華”。

5.3江西詩派的形成

黃庭堅及其詩作在當時具有多方面的典範作用,受到了眾多詩人的擁戴追隨,於是,一個以黃、陳為核心的詩歌流派就逐漸形成。

宋徽宗初年,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把黃、陳為首的詩歌流派取名為“江西詩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黃庭堅及詩派中的二謝等11人是江西人。所謂“宗派”,原是禪宗的名詞,呂本中借用這個名詞來稱呼詩派。

到了宋末的方回,因為江西詩派成員多數學習杜甫,他把杜甫稱為江西詩派之祖,而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稱為詩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之説。

5.4江西詩派的演變

黃庭堅、陳師道去世以後,詩壇空氣趨於凝固。吟詠書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為江西詩派的創作傾向,

呂本中是後期江西詩派最重要的詩論家。他早年作詩,專以黃庭堅為典範,生新刻峭,旨趣幽深。進入南宋以後,呂本中在理論上提出了“活法”之説

5.5陳與義和曾幾的詩歌

在南宋初年,詩壇上轉移風氣的人物是呂本中,但創作成就更高的詩人則是陳與義和曾幾。陳、曾二人都寫了一些較成功的表現愛國主題的詩歌。

陳與義早年學黃,南渡後轉而努力學習杜甫的愛國精神,他對藝術的借鑑也轉以學習其沉鬱、壯闊的風格為主,從而創造了雄渾深沉的詩風。

呂本中和曾幾都是江西詩派詩風轉變的關鍵人物,南宋的其他詩人受到江西詩派的影響,大多是以他們二人為中介的。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北宋中後期詞壇有兩大創作羣體。一是以蘇軾為領袖,以黃庭堅、秦觀、晁補之等為羽翼的蘇門詞人羣.二是以周邦彥為主帥,曾在大晟樂府供職的曹組、万俟詠、田為、徐伸、江漢等大晟詞人羣。

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蘇軾和周邦彥。他們各自開闢出不同的創作方向:蘇軾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詞的音律規範而不為音律所拘,詞的可讀性勝於可歌性;周邦彥則注重詞的協律可歌,情感的抒發

有所節制而力避豪邁,對詞藝的追求重於對詞境的開拓。其後的南宋詞,就是沿着這兩種方向分別發展。

6.1黃庭堅和晁補之

黃庭堅詞雅俗並存與兼學蘇柳 :黃庭堅主要沿着蘇軾柳永開創的道路前進,一是抒情的自我化,二是題材的日常化。晁補之的詞論及其吟詠情性的隱逸主題:晁補之一生如蘇軾一樣宦海沉浮,詞有多寫人生的不平與和失意的苦悶,詞風亦有豪健的一面。

6.2晏幾道

晏幾道的詞裏,常常有着確指的思戀對象,情感也非常真摯。 小山戀情詞的結構,始終是建立在對過去的温馨回憶和現在的苦悶相思這兩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間。

語淡情深,則是小山詞的風格特色。他善於用平淡的語言、常見的景物,表現不同尋常的深情。

6.3秦觀

秦觀詞的內容並沒有脱別恨離愁的藩籬,其妙處在於情韻兼勝,即情感真摯,語言優雅,意境深婉,音律諧美,符合詞體的本色和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

秦觀在詞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詞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體現出婉約詞的藝術特徵。就婉約詞的發展而言,秦觀對另外兩位婉約詞的代表作家周邦彥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響。秦詞語言清麗淡雅。周邦彥得其麗,而發展為精雕細琢的典雅富麗;李清照則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發展。

6.4賀鑄

賀鑄作詞,像蘇軾一樣,也是“滿心而發,肆口而成”(張耒《東山詞序》),抒發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賀鑄作為一生不得志的豪俠,他的詞具有獨特的情感內涵:在宋代詞史上他第一次表現出英雄豪俠的精神個性和悲壯情懷;這類詞作的情感形態不同於秦觀等詞人感傷性的柔情軟調,而是激情的爆發,怒火的燃燒,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6.5周邦彥

羈旅行役之感也成為他詞作的重要主題,飄泊的孤獨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彥詞的情感基調。詠物也是周詞的重要題材。

周詞的章法結構,主要是從柳永詞變化而來。柳詞善鋪敍,但多是平鋪直敍,一般為時空序列性結構,即按情事發生、發展的時空順序來組織詞的結構,明白曉暢,但失於平板單一而少變化。周詞也長於鋪敍,但他變直敍為曲敍,往往將順敍、倒敍和插敍錯綜結合,時空結構上體現為跳躍性的迴環往復式結構,過去、現在、未來和我方、他方的時空場景交錯疊映,章法嚴密而結構繁複多變。

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南渡前後,李清照、朱敦儒、張元乾和葉夢得、李綱陳與義等人登上詞壇。靖康之難的時代悲劇,使南渡詞進一步擴展了詞體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強了詞的時代感和現實感。

7.1李清照

李清照在理論上確立了詞體的獨特地位,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説(《詞論》)。

李清照的詞作,明顯地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的詞作,寫少女和少婦的生活及其情趣。後期的詞作,飽和血淚,寫國破、夫死、家亡的深痛。

李清照詞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李清照詞的語言也獨具特色。

7.2朱敦儒

朱敦儒繼承和發展了蘇軾抒情自我化的詞風,具有鮮明的自傳性特點。

朱詞的風格也隨着他人生歷程的變化而變化。早年以婉麗明快為主;中年以悲壯慷慨為特色;晚年以清疏曉暢見長,語言通俗,明白如話。

7.3張元乾等詞人

南渡後詞風的轉變,以張元幹最為典型。其詞風也自覺轉向東坡一路,而變得慷慨悲涼。題材取向上則直面山河殘破的慘痛現實。

代表作兩首《賀新郎》(夢繞神州路)、《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7.4李綱、岳飛等詞人南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空前激烈的民族鬥爭,而朝廷內部的主要矛盾則是主戰與主和派的政治鬥爭。李綱、岳飛等名臣與愛國將領,以詞作來表現他們的鬥爭精神,為抗金救國而呼號,代表着時代的最強音。岳飛的《滿江紅》是其最典型的代表作。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8.1陸游的創作道路和詩歌淵源

陸游平生可分為三個時期:一、45歲以前,他任鎮江通判等職,後因贊助張浚北伐而罷職家居;二、自46歲入蜀從軍至65歲被劾罷官;三、66歲以後在山陰農村閒居20年。陸游的詩歌創作過程也可分成與之相應的三個階段,其中第二個階段是陸詩臻於成熟的關鍵時期。陸游詩的主導風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間奠定的。正由於這個原因,陸游把自己的詩集題作《劍南詩稿》。

8.2陸游詩歌的特點與成就

陸游流傳至今的詩有九千多首。詩歌的內容也極為豐富,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愛國主題以及日常生活的吟詠。

陸游愛國詩篇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那種“鐵馬橫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陸游愛國詩篇的另一特點,就是對投降派的堅決鬥爭和尖鋭諷刺、揭露

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還寫了大量的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詩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嚴重的階級矛盾

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

8.3陸游的影響

南宋後期的詩壇,可以説是在陸游的籠罩下發展的,與他同時而稍後的江湖派,就有不少人受到陸游很深的濡染。南宋後期另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劉克莊,雖未能親從陸游學詩,但也深受陸游的影響。

8.4楊萬里和范成大

一、楊萬里

楊萬里的詩既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富於理趣,他早年學詩是從江西詩派入手,後來改學王安石和晚唐詩人的絕句,最後終於領悟到應該擺脱前人的藩籬而自成一家,並形成了獨具面目的誠齋體。

“誠齋體”的特點之一,是富於幽默詼諧的風趣,也寓感憤和諷刺於詼諧嘲笑之中;第二,是豐富新穎的想象。他善於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的形態,並用擬人的手法加以突出,使之生動而饒有風趣。比如他用“一峯忽被雲偷去”來寫流雲,用“拜殺蘆花未肯休”來寫狂風;第三,是自然活潑的語言。他作詩,語言力求平易淺近,並大量汲取俚語謠諺入詩。

二、范成大

范成大年輕時便寫了一些揭露殘酷剝削、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范成大詩中價值最高的是使金紀行詩和田園詩。

在古代詩歌史上,田園詩多是士大夫自抒隱逸情懷,除了少數陶詩以外,古代田園詩中對田園生活最重要的內容——農事反而是忽略不顧的,偶爾出現的樵夫、農人也往往被賦予隱士的性格。范成大創造性地把上述兩個傳統合為一體,全面、真切地描寫了農村生活的各種細節,詩歌的主人公也已由隱士轉變為農人。范成大成功地實現了對傳統題材的改造,使田園詩成為名副其實的反映農村生活之詩。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9.1辛棄疾的創作道路

辛棄疾出生於北方,起義南歸。既有詞人氣質,又有豪俠之情,他的人生理想本來是做統兵將領,在戰場上博取功名,但由於歷史的錯位,使他英雄失路,轉而在詞壇上開疆拓土,成為兩宋詞史上作品數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詞人。

9.2辛棄疾對詞境的開拓

一、 多方面地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 他的詞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唐五代以來,詞中先後出現了三種主要類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時的紅粉佳人、北宋時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悶志士。辛棄疾橫刀躍馬登上詞壇,又拓展出一類虎嘯風生、氣勢豪邁的英雄形象。

三、 辛棄疾對詞的心靈世界也有深廣的拓展。南渡詞人的情感世界已由個體的人生苦悶延伸向民族社會的憂患,辛棄疾繼承並弘揚了這一創作精神,表現出更深廣的社會憂患和個體人生的苦悶。

9.3辛詞的藝術成就

一、 辛詞創造了一種雄奇闊大的意境。比之蘇軾,辛詞是更生動,更突兀,有時筆酣墨飽,氣勢飛舞,那是蘇詞裏所沒有的意境。

二、 出色地運用了比興寄託的手法。

三、 全新的意象: 相對而言,唐五代詞的意象主要來源於閨房繡户和青樓酒館,至柳永、張先、王安石、蘇軾而一變,他們開始創造出與文士日常生活、官場生活相關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詞又一變,此時詞中開始出現與民族苦難、社會現實生活相關的意象。稼軒詞所創造的戰爭和軍事活動的意象,又使詞的意象羣出現了一次大的轉換。

四、 以文為詞:在蘇軾“以詩為詞”的基礎上,辛詞進而“以文為詞”,將古文辭賦中常用的章法和議論、對話等手法移植於詞。

五、 多樣化的風格

9.4辛派詞人

辛派詞人是遠承東坡而近學稼軒,而從東坡到稼軒,其間的橋樑則是張孝祥。

陸游是辛派的中堅人物。陳亮是位豪俠奇士,詞風也辛相似。其詞多表現抗戰復仇、救國安民的思想懷抱

劉過則是有意識地效法稼軒,他既有俠客的豪縱,又有遊士的清狂。其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負又自卑自棄、狂放不羈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

第三篇:中國古代文學

孫悟空形象來源分析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説,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更是一部羣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西遊記》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為主幹,記述了三藏法師一行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這部書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户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傳奇故事以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存活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腦海裏,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 西遊記中所塑造的幾個人物中,人們對於孫悟空的形象的來源一直都是眾説紛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説法。

1、“無支祁”説 (“國產説”)魯迅認為孫悟空原型主要採自唐代李公佐的傳奇《古嶽瀆經》中的無支祁。無支祁是“淮渦水神”,“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趠疾奔,輕利倏忽”。被大禹制服後,頸鎖大索,置於淮陰之龜山下。其形態、神通、命運均與孫悟空有相似之處。

2、“哈奴曼”説(“進口説”) 胡適、鄭振鐸、陳寅恪等人認為孫悟空形象源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猴子國大將哈奴曼説的是由於奸人的離間破環,拉麻失去了美貌的妻子,他決心報仇,就求救於猴子國。猴子國有名大將,名叫哈奴曼,是天風的兒子,有絕大的神通。他能在空中飛行,拔起並揹走喜馬拉雅山,在被吞進老母怪肚中後,伸縮變化,又從耳朵中鑽出。而且很有計謀。最後他保護了拉麻王子,征服了他的敵人。其神通更與孫悟空接近。

3、石磐陀説

張錦池先生從取經故事流變系統中亦得出結論,認為孫悟空的現實原型為《三藏法師傳》所載玄奘西行最困難時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孫悟空之於唐僧和石磐陀和石磐陀之於玄奘,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經,胡僧幫忙”易傳為“唐僧取經,猢猻幫忙”,從而也就為玄奘取經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機。

4、釋悟空説

五十年代起流行至今的唐代高僧釋悟空説。釋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車奉朝,天寶十年隨張光韜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羅國出家,貞元五年回到京師,在章敬寺修行。釋悟空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點也始自安西,並且回來時在龜茲、于闐等地從事翻譯和傳教活動多年,在當時的西域地區影響很大,亦在民間留下了許多事蹟和傳説。由此,多有學者認為,在“取經”故事漫長的流變過程中,人們逐漸將釋悟空的名字與傳説中陪同唐僧取經的“猴行者”的名字聯繫並捏合在一起,逐漸形成後來《西遊記》故事裏的“孫悟空”藝術形象。

5、“混血”説

八十年代後,隨着學術研究的深入,魯迅和胡適的觀點開始受到質疑。其中,風行於八十年代中期的所謂“混血説”影響最大。“混血説”的首倡者是持“進口説”的季羨林先生。他在《羅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從印度《羅摩衍那》中借來的,又與無支祁傳説混合,沾染上一些無支祁的色彩。這樣看恐怕比較接近事實。”這是“混血説”的濫觴。之後,蔡國樑、蕭兵等先生的論述、蕭兵《無支祁哈奴曼孫悟空通考》)明確闡述了孫悟空形象原

型與無支祁和哈奴曼的承繼關係。混血説漸具形態。

民間對於孫悟空的形象還有很多説法。像“農民起義的英雄”、“救國醫國的英雄”、“市民英雄”、“俠士英雄”、“悲劇的英雄”等。雖然這些説法各不相同。但是這些説法的共同前提都是承認孫悟空的形象為“國產”的。我也是傾向於“國產説”。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在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年。後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菩提為師,學會了七十二變化之本領。之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兩次三番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其實在中國古代神話、民間傳説、雜劇百戲中以有創作孫悟空形象的大量素材。比如,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就有大禹生於石、塗山氏化石生啟、女媧以石補天和造人的傳説。所以孫悟空這個形象從石頭縫中蹦出來的形象自然也不足為怪。這些神話故事自然可以成為作家的資料素材。

孫悟空敢於鬥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敢於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間的一切權威挑戰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強烈願望,是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的性格特點,也是中國人們喜歡、崇拜的形象。這個特點體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作者從民間收集材料,反饋民聲民意。也體現了孫悟空是“國產”的。

孫悟空還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絕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頭腦。他在菩提祖師處學得了七十二變和翻筋斗雲的高超本領,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了火眼金睛,在龍王處討得如意金箍棒,於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他不因為自己神通廣大就放鬆警惕,或不動腦筋,相反他能夠在異常複雜的情況下敏鋭地發現疑點,尋根究底,揭穿妖魔的偽裝。他善於觀察瞭解,經常找當地山神土地查詢情況,或用火眼金睛觀察動靜,或變成小飛蟲到敵人內部去探聽虛實。他還善於運用各種巧妙的戰術來戰勝妖魔,或鑽進妖魔肚皮,或變成妖魔的親友,或奪取他們的法寶,或搗毀他們的巢穴。在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有很多英雄形象和他也都相似。補天造人的女媧、銜石填海的精衞、為民除害的夷羿、追趕太陽的夸父、伯鯀和大禹治水、黃帝與蚩尤大戰、死而不已的刑天、挖山不止的愚公、改天換地的共工、技藝超羣的巧倕。正是這些神話故事中塑造的不同的英雄形象為孫悟空的表現又增加了大量的歷史材料。他是所有這些形象的巧妙的結合並進行了昇華。所有的這些都凝結着古代人民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對人們仍有着啟發和教育意義。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遊記》之作者對我説一書中,作者吳承恩提到在玄奘《大唐西域記》中記載“有獼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眾。獼猴喜躍,墮坑而死;乘此福力,得生人中,成阿羅漢。”在宋人贊寧的《宋高僧傳》中也記載:唐代京兆雲陽人車氏前往西域出家,釋名“悟空”,求佛、取經、譯經,在迴歸本土途中遭龍神劫阻,歷盡磨難,等等。如此豐富的猿猴神話傳説和史料,當是最早塑造出猴行者形象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最直接、最主要的創作素材,也當是後來的雜劇、戲文、平話作品塑造孫悟空形象的重要創作素材。

他還提到他在創作小説《西遊記》的過程中,在孫悟空形象的塑造中,也主要是從這類神話傳説和史料中得到的啟示。汲取民間故事、雜劇、平話、百戲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創作出來的。也就是從這些史料中,人們可以發現孫悟空在出生、形象、氣質、性格、乃至行為、名號上的淵源,諸如天產石猴、為妖為神、變大變小、轉腹奇術、取經信佛、悟空名號等。

綜上所述,孫悟空的形象來源為“國產”的“無支祁”説已有很強的説服力。孫悟空是個傳奇的英雄形象也是毋庸置疑的。其實無論作品中孫悟空的原形究竟是怎樣的,最重要的是孫悟空這個形象能被廣大的讀者和觀眾欣然的接受和喜愛。而《西遊記》這部著作也將是無不衰退的曠世經典。

孫悟空形象來源分析——中國古代文學期末作業

海華學院

05 廣告

一班5號

徐 英 楠

第四篇:中國古代文學常識一

中國 古代文學常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一)

附一:首先是史書體例

1.編年體史書:《春秋》(最早)

《左傳》(左氏春秋,魯國)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通史

2.紀傳體史書:《史書》(最早最優秀,西漢司馬遷,皇帝到漢武帝)通史《漢書》(班固)以下均為斷代史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西晉陳壽)

二十四史以史記為模板,均為紀傳體的官方正史,到明史為止

3.典制體史書:以典制為中心,記述歷代典章制度及因革損益“三通”:唐朝杜佑的《通典》(第一部有影響)南宋鄭樵的《通志》

元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

4.紀事本末體:南宋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正式創立)

5.國別體史書:《國語》,《戰國策》,《三國志》

附二:春秋戰國基本常識

1.我國文學史上兩座高峯,代表先秦詩歌的最高成就:《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基礎+“楚辭”浪漫主義。

2.我國最早的長篇敍事詩是《孔雀東南飛》

我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是《離騷》

3.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4.連橫與合縱:

戰國時秦強六國弱:聯合關東各國抗秦者即為合縱(六國聯合)——蘇秦秦設法破壞合縱即為連橫——張儀

西漢時稱縱橫之説為“長短説”,蘇張的言論見於《戰國策》,被稱為縱橫家。

5.戰國四公子:魏國信陵君 魏無忌(竊符救趙)

齊國孟嘗君 田文

趙國平原君 趙勝(毛遂自薦)

楚國春申君 黃歇

第五篇:中國古代文學部分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本稱《詩》,古時也稱作《詩三百》,後世奉為儒家經典,故稱《詩經》按音樂的不同編為風、雅、頌三部分.古人把《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概括為三點:賦、比、興.

2.屈原,名平,又名(自名)正則,又字靈均,是我國戰國出現的偉大詩人.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抒情、句式靈活、以兮字為助詞的新詩體——騷體.他的主要作品都收在漢朝人劉向編的《楚辭》裏,共25篇.計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遠遊》、《卜居》、《漁父》.其中《離騷》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個人抒情詩.

3.《左傳》本名《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國第一部敍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240餘年的歷史.

4.《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司馬遷説:“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左傳》長於記事,《國語》偏於記言.《叔向賀貧》“為卿大夫身家長久之計”的重要,

《召公諫厲王止謗》“説明對待百姓的批評言論,不能堵塞,只能宣導”.

5.《戰國策》的作者不可考,現存的本子是西漢末年劉向編次的.《戰國策》同《國語》一樣也是國別體.著名的篇目,如:《荊軻刺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説趙太后》、《曹劌論戰》等.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論語》主要是記錄孔丘言行的書,從記錄的稱呼和口氣上看,是他弟子根據自己的回憶寫下來的,語言簡短,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

7.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學説,主張“仁政”.他又一句名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就是他的民主主義思想.他主張人性善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性喪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魚我欲也》章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來論述“羞惡或義”的.《莊暴見孟子》章,他把“仁政”作為治國之本.

8.賈誼,西漢傑出的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長沙、賈生,也稱賈太傅.

9.司馬遷,字子長,是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他的《史記》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的歷史文學鉅著.它記載了上起傳説中的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三千年的歷史,分本紀(12)、書(8)、表(10)、世家(30)、列傳(70)等五種體裁,共130篇,52萬餘字,作者創造了“紀傳體”史籍的體制.《史記》被列為正史二十四史之首.魯迅先生曾讚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0.《三國志》是《魏志》、《蜀志》、《吳志》的合稱,是記載三國政治情況比較完整的史書.過去人們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就其編寫的體例説,屬斷代史,分國寫,用紀傳體,別具一格.作者是西漢的史學家陳壽.

11.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因對黑暗政治不滿,豈知歸隱,旋即寫下了著名的《歸去來兮辭》,在《桃花源記》一文中表達了他的先進的社會理想.他善寫田園詩.

12.杜甫有一首絕句:“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餘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留.”這首詩説的

是什麼時候的什麼人?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他的詩風雄奇豪邁,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的詩歌有:《李太白集》《望天門山》《秋浦歌》《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

14.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晚年曾做過檢校尚書工部外郎,所以後人又是稱他杜工部.他的許多優秀作品完整地顯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作“詩聖”.他的詩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峯.他寫過兩組著名詩歌:《三吏》,包括《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包括《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15.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他的文學思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代表作是長篇敍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

16.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常自稱昌黎人,因而世稱韓昌黎,他官終吏部侍郎,所以也稱他韓吏部,諡文,所以也稱他為韓文公.他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17.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因為他做過柳州刺史,所以又稱他為柳柳州.他和韓愈都是“古為運動”的倡導者,並稱“韓柳”.他的《捕蛇者説》揭示了“苛政猛於虎”的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暴政的憎恨和對勞動人民的深刻同情,他的寓言,筆鋒犀利,我們讀過他的《三戒》中的《黔之驢》.他的山水遊記清新,秀美,又以《永州八記》最為後世所傳頌.

18.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追諡“文忠”,所以也稱他為“歐陽文忠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思想家,他也被公認為是當時文壇的領袖.

19.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所以世稱柳七.他是景嘉佑進士,官至屯田外郎,所以世稱柳屯田.(《雨霖鈴》《樂章體》)

20.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以詩為詞,開創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其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世稱“三蘇”.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21.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他是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縣)人,所以世稱王臨川.生前封荊國公,故稱王荊公.朝廷追諡文,又稱他為王文公.他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挺拔勁峭,簡潔明淨,有很強的説服力.《遊褒禪山記》可以代表他的散文風格.

22.被譽為“唐宋八大家”的文學家是:

(1)韓愈(2)柳宗元(3)歐陽修(4)蘇洵(5)蘇軾(6)蘇轍(7)王安石

(8)曾鞏

23.司馬光,是北宋的史學家、文學家,字君實.陝州夏縣(在今山西)人,居涑水鄉,世稱涑水先生.他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編年體史書.全書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共計1362年.這部宏偉的歷史鉅著,從編輯到成書,歷時19年,各就所長,分段負責,有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編書的目的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政”.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資於善道”.於是定名為《資治通鑑》.

24.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晚年居 州(今鎮江)夢溪園,著《夢溪筆談》.

25.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是我國南宋著名的女詞人,著有《漱玉集》.

26.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偉大詩人.他的壓卷之作是《水龍吟》,選自他的詞集《稼軒長短句》.

27.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詩人.一生留下9300多首詩.他的詞也有名,

前人評為“纖麗處似淮海,豪慨處似蘇軾”寫他和前妻唐氏的愛情悲劇的一首詞《釵頭鳳》最為有名.

28.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詩詞均有名,且精通音樂,《揚州慢》是他的“ 首創”.

29.楊萬里字延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著名詩人.

30.文天祥,字宋瑞,履善,號文山,是南宋最後一個大詩人.他是堅決抗敵的民族英雄.《正氣歌》《過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宋代的詩,以他的詩當作結束,使人感到分外光輝.

31.《竇娥冤》,作者是元朝雜劇奠基人關漢卿,號已齋臾,該劇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元曲四大家,出關漢卿之外還有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32.睢景臣,字景賢,元朝散曲家.生卒不詳,傳世作品不多,其中一首著名的套曲《漢高祖還鄉》,大膽辛辣,頗具諷刺文學的特色,為世所傳.

33.明清文學出現了許多長篇小説,揭開了我國文學史上光輝的一頁,其中最為傑出的有六部,他們依次是:

作者 時代 小説名稱

(1) 羅貫中 明 《三國演義》我國第一部章回體歷史小説

(2) 施耐庵 明 《水滸傳》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説

(3) 吳承恩 明 《西遊記》我國第一部長篇神話小説

(4) 蘭陵 明 《金瓶梅》我國第一部以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説

(5) 曹雪芹 清 《紅樓夢》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自創作沒有經過民間加工的長篇小説

(6) 吳敬梓 清 《儒林外史》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説

34.《三言二拍》是明人輯著的活本集及擬話本集的總稱.請你依次填寫下表:總稱 集名 輯著者

(1) 三言 《喻世明言》 馮夢龍

《警世通言》

《醒世恆言》

(2) 二拍 《初刻拍案驚奇》 淩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35.我國明代的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其主人公是杜麗娘和柳夢梅.

36.《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他的小説通過談狐説鬼的表現方式,對現實多所批判,具有高度藝術成就,老舍題聯:“鬼怪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37.桐域派,是清代的一個散文流派,方苞所開創、姚鼐、劉大魁等又進一步加以發展.因為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他們主張學習《左傳》、《史記》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並重,要求語言“雅潔”.

38.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説:

作者 小説名稱

(1) 曾樸 《孽海花》

(2)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3) 劉鶚 《老殘遊記》

(4) 吳沃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

39.孔尚任是我國清代文學家,代表作為《桃花扇》.

40.李汝珍是我國清代文學家,代表作為《鏡花緣》.

希望以下其他精彩範文能幫到你:

中國古代文學三

中國古代文學常識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碩士點

中國古代文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