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隨筆築夢徵文作文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09W

教育隨筆築夢徵文作文多篇

既然懷揣着最初的教育夢想,就要不畏前方道路崎嶇,風雨兼程,不斷托起一代代年輕人更遠更新的夢想,讓夢想照進現實,續寫教育輝煌!今天小編整理了2020教育隨筆築夢徵文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共同閲讀吧!

教育隨筆築夢作文1

近期一直在閲讀《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家柯達伊的教育思想非常超前,在20世紀40年代就提出了早期音樂教育的思想。其實何止音樂,其他的各項學習都要從小培養,而且越早越好。

1941年柯達伊發表《音樂在幼兒園》一文,他在這篇文章中談到,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證實了3歲至7歲的年齡段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階段。這個年齡段被損害、被忽視的地方,將來難以彌補。這個階段影響着人的一生的發展,教育的起點必須始於幼兒園。也就是説音樂素養的培養要從幼兒期就開始,這個時期體驗、獲得的東西,會成為他們的血肉,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看到這裏,不禁想起了一位老師曾和我們聊過自己的孩子成長。老師夫婦倆都是教師,孩子一出生就非常注重早期教育,他們培養孩子閲讀書籍、背誦經典、學習竹笛、練習書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在慢慢提高。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孩子四年級的時候,老師的夫人被查出癌症,美好的生活被求醫問藥的日子打破。在忙着給夫人治病的日子裏,老師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他説,“顧不過來呀,心有餘而力不足,自那時起,孩子基本是自己管理自己。”一晃孩子就進大學了。孩子母親在上海住院期間,身在杭州浙江大學讀書的孩子每個週末都會去上海陪伴母親,非常孝順。老師説:“我後來發現,其實我們在他幼年期和國小時已經教給了好的習慣,所以在後期就算我們無暇顧及,孩子也沒有出現叛逆或懈怠。一路順利地進大學,考研究生,我們都沒有操什麼心。”這個孩子的例子無疑是早期教育最好的證明。

同樣,我也看到了早期教育不足給孩子乃至家庭帶來的困擾,我不知道這樣説家長是否認同。但是從我的角度看應該是早期教育缺失造成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快大學畢業了,讀的是當前教育的熱門專業——學前教育。現在進入實習階段,面臨教師資格證面試和考編面試,但是孩子感覺沒底氣,有點恐懼面試。其實幼師面試就是幼師基本技能展示,在幾大項幼師技能中,彈唱無疑是最難的。家長一直埋怨孩子在大學期間沒有努力學習,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錯過了幼時培養音樂素養的最佳時期,所以現在練習彈唱非常困難,唱不準音高,彈琴時手指也不聽使喚……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實現在看來,一個孩子教育的起點何止幼兒園,而是出生前的九個月就開始了。中央電視台曾邀請過年僅六歲的李尚榮小姑娘做客《向幸福出發》節目,小主人翁温文爾雅、侃侃而談,與兩位央視主持人交流落落大方、出口成章。小尚榮那氣場讓兩位高學歷高顏值的央視主持人感歎要重新投胎,再活一次。她胸有成竹的氣魄來自哪裏?這不僅僅是幼兒園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據李尚榮媽媽説,自己是一名聲樂老師,從懷孕起,每天都要聽音樂,不聽就什麼也幹不了。那麼小尚榮就是在音樂的浸潤中泡大的孩子,這種音樂的薰陶不是幾句話能講清的,音樂的流動性對孩子的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的發展肯定都大有益處。所以才會有後期對經典的熱愛和深入理解,以致被網友們封為“天才小姑娘”。

也許有人會説這只是個例,就算是個例,那我們能否定早期教育的意義嗎?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會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有的孩子知識面廣,講起話來能聯繫歷史人物,相關名著;而有的孩子卻一片空白,一無所知。這是什麼原因?肯定是早期教育的缺失。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也許家長文化程度有限,也許家長工作忙碌,無暇顧及孩子,也許幼兒園接受的教育不同……所以我們老師都希望家長們能付起家庭教育的責任,不能錯過了孩子成長學習的關鍵期,因為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再也補不起來了。

就説我自己,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接受到的藝術教育太少。國小和國中基本沒上過音樂課,15歲進入師範學校,不認識do re mi,沒見過鋼琴、腳踏風琴、電子琴,師範學校的音樂教材對於我像“天書”一樣,音樂老師給我們上課都是從幼兒園的兒歌開始教。儘管經過努力,我們認識了簡譜、五線譜,學會了彈電子琴、鋼琴,也能應付當前國小的音樂教學。但是我自己感覺有很多東西是再怎能努力也彌補不了的,比如耳朵的聽音的能力。我的聽力不如我的孩子,估計這一生都很難提升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説,“兒童出生後頭三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如果從生命的變化,生命的適應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零至三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三歲以後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三年看做是人的一生。”

教育有關鍵期,父母有保鮮期!願更多的家長和老師重視起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要錯過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期和可塑性最好的成長關鍵期,給孩子播種下好習慣,給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建起終生學習的高樓大廈。

教育隨筆築夢作文2

11月,我和“敍事者”團隊的夥伴們一起捧讀了於永正老師的“封筆之作”——《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於永正老師的課我是聽過的,那是一次南京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了課堂上“鄰家老爺爺”式的於老師。當時他執教的是作文指導課《如何把作文寫得有聲有色》。聽過他的課,我心裏最大的感觸是“聽他的課好輕鬆,能做他的學生真幸運!”

雖然只有一節課的時間,而且又過去了多年,於老師課堂上的聲音,動作我還能回憶得很清楚。2017年,當我聽到於老師病逝的消息時真倍感惋惜!今日捧讀他的作品,更對他如“甘草”般的性情,“孩童般”的心靈特別欣賞。

於老師如甘草,不但温和而且温厚!就像別人對他的評價那樣“永正像甘草一樣温和——確切説是温厚。一個對學生如此温和和寬厚的人,學生能不喜歡嗎?”

甘草温和、味甘、包容且調和。於老師成功地將甘草的特點集於一身,成就了不一樣的國小語文老師,一個受學生喜歡的國小語文老師。文章中多處記述了於老師温和寬容地處理學生們身上發生的各種事情。比如説在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一個學生腦海中出現了許多金魚,於是就開始畫起金魚來,一條兩條三條,畫着畫着筆突然不聽使喚了,抬頭一看是於老師摁住了他的筆。如果是我們在課堂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極有可能是停下來,聲色俱厲地批評一番。而於老師呢?人家是微笑着説:“你把課文好好讀讀,好好琢磨文中寫的這位老太太,為課文插幅圖,怎麼樣?”後來這個故事就出現在了學生的作文本上。作文的結尾是“多麼令我感動的笑,多麼令我難忘的笑!”

於老師不但有甘草“温和”的性情,還有其“包容”的優良品質。1985年,他剛評上特級教師不久,在一次會議上一位老師説“有人備好了一節課,到處上,我不敢説是招搖撞騙,但至少這算不了什麼本事!”這時同事們一起將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他!於老師並沒有氣惱,更沒有“理屈詞窮”,而是禮貌地站起來,對發言老師一笑,説:“這位老兄顯然是説我的。感謝你的提醒,作為一個特級教師,我是應當努力上好每節課。”落座後不久,一位同事遞給了他一張紙條,上書“雅量”二字,事後,還有人説他頗有點像林肯。這件事,讓我想到了自己身上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調入本單位以後,由於職稱政策未作調整,一連好幾年,我們學校都沒有一級職稱的名額。其實,我本人對此不是特別在意,因為我知道,在現有的職稱制度下,職稱的高低與個人綜合素質沒有多大關係,也就是説我沒評上職稱,並不代表我教育綜合素質有問題。還有我對錢也不是特別追求,真的就是那種“錢多多花,錢少少花”的類型。但是偏偏就是周圍的個別人對此事特別感興趣!又一年職稱評定的時間到了,結果還是沒有指標。自己心裏平靜得很,早都料到的結果。自己靜了,身邊的人卻動了,直接在我跟前説起了風涼話。也許忍耐多時,爆發起來威力就不一般了。那一次,我直接用很有料的一段話“回敬”了她。很解氣!直至我接觸這本書之前,看到於老師“雅量”一事之前我都沒有後悔過。但是讀過於老師的這個故事,我忽然明白,能平靜地接受別人的奚落,把別人的奚落當成勉勵自己前行的因素何嘗不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呢?

於老師自己説教了幾十年的書,把自己教成了孩子。特別讓人感動!能把自己教成孩子,足見他對學生的喜愛,對教育的情懷。於老師提倡的“師非師,課非課”把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詮釋得淋漓盡致。下課他與學生掰手腕,課餘時間與學生們一起外出遊玩上演“逮螞蚱大戰”。如此種種,真的讓我這個“教書匠”汗顏吶。記得年輕的時候,我下課了也會與學生們在一起玩,這樣無形中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們有啥心裏話也願意與我説。而如今,自己越來越思想僵化,人到中年加之身體較胖,覺得體力明顯不如以前。前幾天,我下課拿着書本從樓上走下來,恰遇我們班幾個男生在跳大繩,我就駐足觀看了一會。嘴裏還不停地説“上啊,上啊。”一旁的蕊同學説“馬老師,你和他們一起跳啊!”我笑了笑説:“老嘍,跳不動了!”這要擱五年前我肯定會放下書,參與其中的。事後,我在想,與於老師相比,我真的老了嗎?與其説身體老了,不如説心態老了,更直接一點説是教育的激情被消耗殆盡了吧!

合上此書,於老師和藹可親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遺憾於他已辭世的事實時,不禁又很欣慰。欣慰於,他走了,但是他的美好形象,卻永遠地留在了他學生的心目中,留在了只有一面之緣,甚至從未謀面的你我的心目中;欣慰於他的教育思想還在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王”。

相信在於老師教育思想的薰陶下,未來會有許許多多被學生們喜歡的老師誕生。我也會其中之一吧!雖然現在的我離“學生們喜歡的老師”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教育隨筆築夢作文3

我常常遐想這樣一箇中國:城市的角落、鄉村的小路到處都瀰漫着濃厚的文化氣息,美德的氣息散發於四方,人們談吐文雅,舉止大方,展示了一箇中國人的真正風貌;處處是奼紫嫣紅、花紅柳綠的景象,沒有塵土飛揚,只有鳥語花香,沒有糾紛難纏,只有和睦友好;那邊一羣可愛的紅領巾正在熱火朝天地我們美麗的家園添綠,這邊幾位志願者正耐心地幫助老爺爺老奶奶解讀書籍。而我的理想:成為作家,用文字洗淨人們心靈的雜質,讓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讓中國夢綻放光彩,我要從現在做起,用文字讓大家懂得禮儀的真正意義,用文字讓大家懂得美德的不可或缺,用我的筆歌頌它,讚揚它,用我的筆繡出我的中國夢,讓中國夢在我的筆下慢慢綻放。我要把這股激情灌注在我的行動上,用我的行為感染身邊的人,帶動所有的人創建起這樣的一箇中國。我要從小事做起,在擁擠的人羣裏避讓,在公交車上讓坐、清理垃圾等等,我要發現生活中美德與禮儀,用文字描寫出這些事蹟,讓大家明白這些道理,傳承這種美德。寫下在塵土飛揚的公路上盡職盡責的交警,在黑夜中辛勤巡邏的保安,在狂風暴雨中賣力清掃街道的環衞工人,在公交車上乘客們互相謙讓的場面,記下這些平淡而真實的事蹟,讓人們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學習,

要讓這樣的中國在神州大地上誕生,迸出光輝的火花,不能只依靠我一個人的力量,讓所有的夢想都凝聚在一起,讓所有的人都一起努力,為祖國,為夢想而努力,在每一件小事上做好,在每一個細節上用心,在每一個缺點上攻克。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讓自己的禮儀、品德達到最高巔峯。用我們優異的成績,讓中國夢吐芽;用我們忙碌的身影,讓中國夢茁壯;用我們嫻雅的舉止,讓中國夢含苞,讓我們聚集所有的夢想,為中國夢澆水、修枝,直到它在神州大地上綻放。

讓我們放飛理想,把我們每個人的理想與祖國復興連為一體,從現在做起,用行動圓我中國夢。

教育隨筆築夢作文4

五月的鮮花,為青春綻放,時代的旋律,因夢想啟航,在這花海繽紛的季節裏,八年五班迎來了屬於全體同學的青春禮。

首先,班主任孫老師為青春禮致辭,高挑的孫老師今天特意穿了一身莊重又不失青春活力的衣服,為現場濃郁的青春氣息又增添了一份活力,她在致辭中説道:“十四歲,是青春的第一步,是人生新的起點,是少年邁向青年的里程碑。”她把自己的對同們的殷殷希望,對十四歲青春的成長化作一句句謹言,深深地嵌入了同學們的腦海裏。

其次,家長代表們上台為大家宣讀自己14歲時的成長經歷,在成長的回憶裏,訴説的是她們內心最真摯的情感,一段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不禁讓同學們潸然淚下;在時光的遠方里,同學們感受到父母的青春也是那樣的激情澎湃,長輩們在14歲時的青春經歷觸動着同學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鼓勵着大家要扛起責任,在青春的人生之路上穩步前行。

最後,同學們把寫給十年後自己的一封信投入了信箱,每一封信都是大家對自己14歲青春禮美好紀念和成長的嚮往,歲月的沉澱會讓同學們更加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當10年後每個人收到自己今天在青春禮上寄出的這封信時,相信24歲的自己會更加意氣風發。不負青春,不負奮鬥,同們學寄情思於字裏行間,把志存高遠當作青春禮最美好的祝願,從此刻起,揚起青春的風帆:刻苦學習,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磨練意志,用行動詮釋肩頭的擔當;增強素質,為心中遠大的青春理想而砥礪奮鬥。

教育隨筆築夢作文5

下課,剛回到辦公室,同事就一臉笑容的讓我看手機微信。我打開他發給我的微信,原來是他拍的一篇學生的習作,題目是《“漫畫”老師》,而這個學生描寫的是她喜歡的英語老師,也就是我,所以同事是想發給我欣賞學生眼中的我,分享我們做老師的幸福。讀完這個學生的習作,我看到了我的樣子——是看到他們嘴角總是掛着一抹微笑的老師,是會用幽默、滑稽的動作教他們的老師,是會用學習的名言激勵他們的老師,還是會用嚴厲督促他們學習的老師。她在文末這樣寫道:“我們的英語有了很大的提升,謝謝您,老師!”看後我的心田湧過一陣陣暖流,在品味甜甜的微笑中,我又想起了不久前從他們班下課時,我剛走出教室,婷就跟在我的身後,一直快到辦公室了,她也沒跟我説什麼。直到我停下來問她。

“婷,你跟着我有事嗎?”

她靦靦腆腆,又吞吞吐吐的對我説:“老師,我發現學英語開始有意思了,我越來越喜歡上英語課了。”

我驚喜地看着她微笑着問:“説説怎麼喜歡上的?”

“我也不知道,就感覺你和以前的英語老師不一樣。”

“這樣啊,那能説説有什麼不一樣嗎?”

“以前我們的英語老師總是很嚴厲,上課我都聽不懂。但是你的課很有趣,我喜歡你説的“唱反調”學單詞,我也喜歡你説的“吃肉法”停頓讀句子。所以我就喜歡你的英語課了。”她看着我笑着説完,沒有了靦腆和吞吐。

“我的課能被你喜歡,老師也高興極了。我們就好好合作學習,讓英語課越來越有意思,好不好?”

“一言為定!”她笑着轉身上樓去了。

因為這學期我剛來這所學校,剛接觸五年級的他們,所以他們對於我來説是“新”的,我對他們來説也是“新”的。一開始上他們班的英語課時,我發現他們跟讀單詞還行,到了學句子時,卻連三、四年級學過的英語單詞都不認識,及時“滿堂讀”,可是到下課的時候還是很多同學讀不流利,更別提背誦了。當我困惑時,我想起了王維審老師呼籲的那句話: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遇到蘑菇蹲成蘑菇,遇到白楊站成白楊。於是,我改變了課堂教學策略,用“唱反調”的方法教單詞,五年級的他們一聽老師倡導他們“唱反調”,個個都來了勁,學的緊張又活躍。句子讀不順嘴,我就把句子的停頓比作“吃肉法——一個長句子好比一塊大肉,一口吃不下去,多分幾口吃。”他們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比喻,於是他們的學習就有了這樣的改變,從句子讀不順到一節課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可以背誦幾個重點句子。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教學,就能走進他們的內心,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這不就是王維審老師所説的“遇到蘑菇蹲成蘑菇,遇到白楊站成白楊”嗎?

“做一個孩子喜歡的老師,童心不泯,把課上得有意思一些,做那個不像老師的老師。”於這篇敍事開啟十月的於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找尋解鎖學習興趣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