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風,是父母良好品格的無聲延續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9.08K

習近平主席曾言:“國風之本在家風。”“家風”之於每一個家庭都如同植物的根、動物的心臟,是每個生命在社會生活中最基礎的底色。於我家而言,家風是一本無字箴言,它是父母好品格的無聲延續,無私浸潤着我們的心田!

家風,是父母良好品格的無聲延續

“居家以不晏起為本”

我的父母親均是莊稼人,他們勤勞質樸,沒讀過什麼書,也不曾絮絮叨叨對我們講什麼大道理。父母親都不太善於表達情感,對我們三姐弟的默默關愛與教育從來都藏在行動中。

“莫道君行早,自有早行人。”他們二人實在算得上是早行人了!自記事起,父母每日都起得很早,我們尚在美夢之鄉,他們早已和大自然親密接觸了。熹微晨光中,他們那並不高大的身影被拉得老長:春日耘田,夏日燒磚,秋日收糧,冬日剷雪。雨雪日的清晨早起燒上一鍋熱水,燃起一盆炭火,即使不比做什麼,只是呆坐於弄堂,或與鄰里拉上幾句家常話,如此便安好!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懂事,聽着老師的教導:“一日之計在於晨”,模模糊糊中似乎對父母堅持早起之事若有所思。他們不甚懂這些格言名句,卻早已躬身踐行,用勤勞與堅毅在踐行。

不禁想起曾公的家訓:居家以不晏起為本。這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持家、居家過日子,以做到不睡懶覺為本。要憂患,不要安逸;要勤勞,不要懶惰。是啊,中國人自古以勤儉持家,“勤則壽,逸則夭;勤則興,逸則敗”,庸人必以惰致敗。

早起並非難事,貴在有恆。很慶幸,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是這麼勤勞又堅毅,他們的品格在我們三姐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續。我們把早起當成自己修身養性,鍛鍊意志的重要生活習慣,因為我們深知:勤才能不敗身,不敗身才能不敗家,不敗家才能更好地為大家!

吃虧是福

“老實人吃老實虧”,不少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在現代人看來,可能“吃虧是福”這四個字在“精明”二字面前就相形見絀了。可在我家,“吃虧是福”仍然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雙親將之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教會我們為人要謙和忍讓、與人為善、以德報怨。

土地之於農人,如若乳汁之於嬰兒。80年代出生的農村兒女對這一幕應該不會陌生了,每年農忙時節,村裏偶或有因田丘過水之事鬧得雞犬不寧的。憑什麼你家田地水汪汪的,我家田地就得杵在那旮旯彎裏,等幾天都過不到水?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趁着四下無人何不在你這田壟劃拉幾口子,解解自家莊稼之渴?在這個當口,父母也會經常去田間看看,也會發現自家田頭好不容易放到的水被攔腰截走。但父母從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誰都這麼做的話,一來傷了鄰里和氣,二來費時費力,我們再等一等,總會放到水的,吃點小虧算不得什麼!

父親的老實更是在村裏頭出了名的。房前的桃子經常不見了蹤影,父親不會追究;屋後的竹子長到別人家的花生地了,父親會把他連根挖起;要上交國家糧時,大家會想着不把糧食曬那麼幹,父親不會;父親自學了竹製品編織,鄰里有需,會慷慨相送.......父親老實,又不愛説話,鄰里都覺得父親太懦弱。然而,路遙知馬力,父親為我們家帶來了福報,儘管家裏的經濟仍是拮据,但我們從來都不會被捲入無謂的紛爭,雖清貧卻幸福。

讓他三尺又何妨,以德報怨!一直以來母親也是這麼教育我們的。婆媳關係似乎真是個千古難題。父親有三兄弟,他排行老大,比我的兩位叔叔要大了一輪多。奶奶那時是偏愛兩位叔叔的,明裏暗裏的都會給兩位叔叔更多的關愛和物質上的便利。生活中媽媽和奶奶難免也會有些摩擦,但媽媽從未和奶奶大鬧過,還是一如既往孝順奶奶,也從未當我們的面説奶奶的不是,更不會唆使我們去疏遠奶奶。奶奶重病後,媽媽更是挑起了整個大家的事務,全心全意陪護奶奶的度過最後時光。臨終之時,奶奶一度掛念還未娶妻的叔叔,她知道媽媽是可信賴之人,囑託媽媽操持叔叔的大小事情。長嫂如母,母親從未有負奶奶之託,就是到了如今,媽媽待叔叔一家也如同至親,我們叔侄之間也是其樂融融!

雙親用他們的大半生教會了我們這個簡單的道理,謙和忍讓、與人為善、以德報怨,這就是我家的家教。我們三姐弟,或許都是現代人眼中的“老實人”,但是我們從未覺得這是個貶義詞。能讓的時候讓,能幫的時候幫,吃點虧算不得什麼。大道至簡,進入而立之年的我,在經歷了做人、做事的種種之後,對吃虧是福的家教感悟得更深。“吃虧是福”不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而是在名、在利面前的寬容大度和淡泊。在得與失之間,也許放棄那一時的執着,目光和步伐會走得更遠一些。

雖然沒有家譜家訓,可父母身上所展現的美好品質已經在烙印在我們心裏。什麼是家風?何為好家風好家訓?我想,好家風的實質便是父母優秀品格的無聲延續。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言傳濡耳,身教動情,境教熏習!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把父母帶給我的好家風傳承下去,慢慢用心澆灌,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