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雜誌實習報告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7W

雜誌實習報告多篇

【第1篇】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雜誌社編輯部實習

八月底的驕陽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經漸漸遠去,當我轉身回眸時,才發現在那個剛剛逝去的夏日裏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聞與寫作》編輯部實習的日子,擠公交車、外出採訪、校對稿件,這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似的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細細梳理一下,才發現原來自己成長了許多。

一、初出茅廬

很早就聽説學校要求大二學生在暑假時要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但一直不大以為然,直到這一天真的來臨時才發現自己無從着手,好像初學走路的嬰孩兒,不知道應該先邁哪一隻腳,彷徨了好一陣子,也猶豫了好一陣子,仍然毫無頭緒。於是,我想起了向老師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師,他是社會知名詩人,也一直從事編輯工作,當我斷斷續續地説明自己的意思時,宋老師很爽快地答應了,讓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顆懸着的心終於平靜了下來。接下來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師的最終答覆,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時光,不知道結果會怎樣。終於,宋老師告訴我,讓我去聯繫《詩刊》雜誌的某個編輯,到此時,我才真正看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光明,終於將社會這扇緊閉的大門撬開了一條縫隙。

幾乎與此同時,又有一條道路向我敞開。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圖書館期刊閲覽室裏看到《新聞與寫作》雜誌上有一則招收實習生的信息,隨手抄下電話號碼,便戰戰兢兢地給對方打了電話,電話通了,讓我兩天之後去面試。我如期而至,面試並不複雜,我的心裏卻很緊張,説是面試其實也就是和主編聊天,在聊天中會看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幸而編輯部的人都很隨和,面試很順利。但是在這之前有兩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記憶深刻,面試的時候,《新聞與寫作》編輯部還沒有搬到東單的新聞大廈,辦公地點仍然在和平西街那個很幽深的巷子裏,由於事先沒有查清楚行車路線,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斷地給對方打電話詢問地址,就這樣,原本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兩個小時才找到,當編輯部主編指出這個問題時,羞的我滿臉通紅,初入社會便表現出如此的狀態,至今想來仍然覺得慚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於出門匆忙,竟忘記攜帶身份證和學生證等證件,這個疏忽可是致命的,不過幸虧我帶着一些蓋有學校印章的獲獎證書,才不至於不能證明身份。後來主編對我説,對於這件事情,如果他們再嚴格一點兒的話,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實習了。這次的面試經歷暴露了我的許多缺點,也得到了一些教訓,不過對於日後真正找工作來説卻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從實習單位回來後,我就去中文系主任辦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師,因為編輯部交給我一個採訪任務:採訪中央電視台《面對面》節目主持人王志。對於這個採訪任務我誠惶誠恐,因為與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對面交流,對於我來説尚屬首次,所以想請孟老師給予指導,和孟老師交流了一個多小時,他從宏觀的文化層面教授我瞭如何把握住採訪重點,一席談話令我收穫甚豐。

《新聞與寫作》是隸屬於京報集團的黨辦新聞理論雜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正是這樣一份雜誌卻能給一個初來乍到的實習生採訪央視名嘴的機會,一開始我是很驚訝的,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如此信任我們這些實習生,因為在這之前,其他實習生先後採訪過白巖鬆和撒貝寧。但是後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該編輯部實行激勵實習生的機制,他們信任大學生的能力,敢於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務交給學生去做;對於我的話,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學校院報做記者和編輯、在中文系葵社主辦《新聲》社刊的經歷以及一些校內文學比賽的獲獎證書起了作用。

聊完了採訪的事情,孟老師説可以推薦我去《青年文摘》實習一段時間,聽到這個信息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像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長大的,這本雜誌在全國非常有名,銷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兒實習的話,也是一件極有面子的事情,所以當時毫不猶豫便答應了。

就這樣,在兩週之前還一籌莫展的我,現在已經擁有了三個實習機會,然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我又面臨着如何選擇的問題。就社會知名度和刊物發行量來説,《詩刊》和《青年文摘》遠遠高於《新聞與寫作》,而且我是學中文的,平時也喜歡閲讀和創作一些詩歌,所以無論選擇《詩刊》還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我最終卻忍痛割愛,選擇了《新聞與寫作》,我之所以這樣選擇是有原因的:第一,這個單位完全是我自己聯繫的,自己種的果子吃起來永遠都是最甜的,因為這個過程凝結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將其捨棄;第二,《新聞與寫作》編輯部的老師對我非常信任,能給我提供非常大的發揮空間,而這一點在其他單位是很難遇到的;第三,我想社會實踐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接觸社會、深入社會,而做新聞無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種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夠接觸社會的想法去進行社會實踐的;第四,雖然我是學中文的,但是在院報的工作經歷使我對新聞產生了感情和興趣。在這些想法的基礎上,我選擇《新聞與寫作》。

二、良師益友

在《新聞與寫作》實習的一個多月時間裏,除了幫着編輯部搬家和校對稿件之外,我一共做過兩次採訪,採訪對象分別是漫畫家方成和北京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認為最大的收穫還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編輯部幾位老師的諄諄教導,在這段時間裏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書本上不可能學到的東西,也真正明白了實踐的意義。

《新聞與寫作》有一個固定的採訪欄目叫“名人談充電”,採訪對象都是國內著名的新聞人,以對話形式瞭解他們在工作中的充電情況。一開始分派給我的採訪王志的任務就屬於這個欄目,但由於期間遇到了一些阻礙,所以採訪未能進行,我重新領到的任務是採訪北京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徐滔,主題仍然是談充電,由我和另外一位實習生負責,帶我們的老師是編輯王衞國老師。

對於這次採訪,可談的事情實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穫也很多,其中主要是從王衞國老師身上學到的談話和採訪的技巧,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對我一生都受用不盡。王老師大約五十多歲,曾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師從謝冕和嚴家炎教授,畢業後留校任教,後調到《北京日報》工作,現任《新聞與寫作》編輯,是該雜誌水平最高的編輯之一。

為了做好這次採訪,我和搭檔作了充分的準備,在網上搜集到了幾乎所有關於徐滔的資料以及其他媒體採訪她的稿件,通過準備我們掌握了有關徐滔的基本情況。北京電視台有一個王牌節目叫《法治進行時》,這個節目通過錄播破案現場深受北京老百姓歡迎,收視率非常高,徐滔就是這個節目的創辦人兼主持。説到這裏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發生歹徒劫持人質事件,公安人員將其團團包圍,為了保護人質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後來犯罪分子提出要見媒體,於是公安人員找到了徐滔,結果徐滔憑藉出色的口才對歹徒展開了心理征服戰,經過九個小時的鏖戰,她終於憑三寸不爛之舌配合公安人員將人質解救,將犯罪分子制服。節目播出後徐滔一舉成名,並獲得了範長江新聞獎。瞭解這些情況之後,我們開始列採訪提綱。

我們先請教王老師,他告訴我們,採訪時腦中要始終有一個框架,即:為什麼要充電?怎樣充電?充電的結果怎樣?這三個問題雖然簡單,但採訪時絕對不能脱離這三個框架,否則就會離題千里。然而一開始,我們總也抓不住重點,不知道第一個問題應該從哪兒切入。採訪提綱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師批評,總也不能令人滿意。當我們幾乎江郎才盡的時候,他拿着提綱問我們:“徐滔最引以為豪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挾持人質事件。”“你們為什麼不提這件事?”“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媒體採訪徐滔時都會提到這件事,如果我們再提的話就會很俗氣,難以出新,所以有意將其避開”,王老師聽到後,一擺手,對我們説:“這麼想是不對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為她這種獨特的經歷,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質事件,這是她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你們連這個都不提的話,怎麼抓住徐滔的閃光點?也正因為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別人在採訪她時都會提到。我們不管他們提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從充電的角度和這件事結合起來提問題,而這就是我們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進距離,引起她談話慾望的地方。”一席話使我們茅塞頓開,於是經過短暫的思索,我們把第一個問題列為“徐滔您好,幾乎每個記者採訪您都會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質案件中,您與犯罪嫌疑人面對面談判9個小時,並協助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經歷。我們想知道,當時您為什麼能如此準確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學習過犯罪心理學嗎?”,這個問題既抓住了徐滔的特點,又緊貼充電主題,得到了王老師的首肯。萬事開頭難,第一個問題提出來以後,其他問題很快就列了出來。後來採訪徐滔的時候,我記得她見到我們後説的第一句話説的就是:“你們這份提綱寫得很棒,很專業”,後面整個採訪也進行的很順利,很愉快。事後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記這樣的評價,那當時反覆列提綱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採訪的成功當然要歸功於王老師的指導,他經常對我們説,他作採訪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四個字“六經注我”,就是説在採訪前對某一個問題首先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採訪過程中只是引導着被採訪者來註釋自己已有的觀點。我明白要做到這點需要具有準確而獨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王老師無疑具有這樣的能力,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從他身上學習的最大的無形財產。王老師曾經給我們介紹説,央視許多大牌記者,諸如白巖鬆、王小丫、撒貝寧、王志等都和他 “認識”,可是他們卻從來沒見過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電話裏進行的。在和這些人第一次通電話時,王老師往往能一語道破出他們主持節目的最大特點和不足,這往往會使他們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對王老師約的採訪、派的記者很少拒絕,這也是我們這些實習生能採訪到這些大牌記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採訪結束,回來就要整理採訪錄音,整理過錄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耗時耗力,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一萬五千字的內容,至少要在電腦前連續工作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如果説這項工作是體力勞動的話,那麼接下來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驗腦力的時候了,一萬五千字的內容經過選擇、提煉,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邏輯清晰,語言簡明,這對於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取問題能力、總結歸納能力還有語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盡善盡美的文章。經過這樣一通程序下來後,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會倍感親切,而當看到自己付出的勞動終於變成鉛字時候,興奮地看了又看。

編輯部還有一位負責採寫工作的編輯叫劉建新,她是一位即將退休的老編輯了,在實習期間我也有幸跟着她參與採訪了著名漫畫家方成。按王老師的説法,劉建新老師的採訪方式也可以用四個概括,叫做“我注六經”,她為人和藹、循循善誘,往往第一個問題就能給人以親切感,拉近與被採訪者的距離,然後不斷通過自己的提問,使被採訪者説出更多想説的話,這在採訪方成的過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和王老師的“六經注我”一樣,這是兩種不同的採訪方式。而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接觸並學習到這兩種風格迥異,但效果相同的採訪方式,着實受益匪淺。

主編郭洪新非常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做到人盡其職、物盡其用,並且非常具有創新意識,他能為每個人量身定做一些欄目,包括實習生,使每個人的長處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比如,因為我平時寫一些詩歌,所以他讓我管理網站上的“傳媒人詩苑”欄目,並且安排我為該編輯部寫刊歌的歌詞。這些都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和學習空間,而他的這種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思考的。

總之,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過程中能結交這些良師益友是我最大的收穫,他們對待我的態度使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恩的心,就像王衞國老師説的:“因為我們的孩子和你們年齡差不多,我們希望他們單位的老師能夠對他們好一點兒,反過來,我們就想要對你們好一點兒”。

三、滿載而歸

一個多月的社會實踐,時間不長,卻收穫頗豐,可以説是滿載而歸。雜誌相對報紙雖説比較清閒,但卻可以在一個題目上不斷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將一塊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手藝也在不斷提高。當然,除了技術層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對自身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1.學習真的很重要。以前常聽人説,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回到學校後最大的變化就是知道怎樣去學習了,也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方向。對此我更是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和王衞國老師聊天,談到了理論學習的問題,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參加工作後,當一個人的工作水平達到了一個很難突破的階段時,起決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論功底。對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學生活剩下不到兩年的有限時間裏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我卻是比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師請教,他告訴我説,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並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論方面的書,對於中文系的學生來説很容易找書來讀,但一定要讀經典,比如多讀一些文學名著,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試着對其進行闡釋,自然就會涉及到各種理論,這樣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於要真正提高理論水準,上好美學課和哲學課至關重要;此外,我們周圍的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們多觀察生活,並對此進行有益的思考,自覺運用學過的理論去解釋它,那麼理論思維會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現在也更多的讀一些經典書籍,包括中華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藝、哲學理論方面的書,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師上課的時候苦口婆心對我們説的,要珍惜大學時光多讀書、讀好書之類的話,回想起來突然發現這真的是至理名言。當然,學習並不只是要學習理論,也不僅僅是在學校裏才學習,走出校門後更需要學習;不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要學習社會這本大書,提高自身修養,高標準、嚴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夠適應社會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2.試着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大學四年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一個人只有在社會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他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過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實力,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囿於校園,要適當地走出去,走到社會這個大網絡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個點。當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碼我們試過,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以後就不會覺得陌生。此外,在社會實踐中,我們必須得批判地看待這個世界,社會上的許多事情和校園裏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應把它想得那麼完滿,也不應想得過分惡劣,要學會公正地看待它,以我們自己的一顆平常心來體悟社會,體悟生活,為最終走向社會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動上的準備。

3.體會到生活不易,學會珍惜生活。實習單位的地點在東單,從學校到東單要轉乘一次公交車,至少要一個小時才可以到,當時是最炎熱的7、8月份,而且乘車時間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峯期,所以擠公交車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這樣的經歷便多少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第2篇】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範文

我們學院要求學生暑期開始實習,可是笨鳥先飛、不甘落後的憂患意識,使我五月份就開始張羅聯繫實習單位,直到九月份結束實習任務,先後在兩家單位實習。如今細説從頭,確有一番感歎。

一、報社實習辛酸史

——大學生是個螞蟻嗎?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過任何實習的信息和機會,通過bbs上得知某報社正招收實習生,該報社是從屬於南方報業集團,為南方日報的子報,往年暑期均會策劃舉辦大規模的夏令營活動。我自認從小有幾分筆上功夫,便帶看發表過的一大疊作品去應聘了。可是該報社並沒有翻閲我的作品,只問了我幾個簡單的問題,便同意接收我為其編輯部實習生了。可是接下來的情況,卻讓我無時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辦公室遭遇辱罵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個負責網頁的男的

過來問我:“你是汕頭人?”我報以一笑,回答是。沒想到他用不屑的語氣説到:“我最討厭的就是你們汕頭人,你們汕頭人都虛偽、自私、浮誇、不講信用;汕頭這個城市也真的很爛,那麼好的地域條件都被你們汕頭人搞得烏煙瘴氣……”這一連珠炮似的對我家鄉的攻擊,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沒有預想到會遇到這種誹謗。

等我緩過神來想辯駁幾句時,他又挑釁地問:“你學什麼專業的?”答曰公關。

“那麼多專業都不學,偏偏學公關。這是什麼爛專業?……”我試圖以我的專業知識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可是發現一切都是徒勞——一切正統的理論都被他強姦個遍。

我只好不做聲了,期待他發完謬論趕快閉嘴。

而更讓我前所為見的是一種奇特的辦公室景觀:除了我和他,辦公室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沒有人出來主持公道,只是任憑那種叫囂和辱罵充斥在空氣中——一種冷漠的事不關己的空氣。或許這是世態。

僅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擊,已經使我對報社視為畏途了。現在細想,自己缺乏一種泰然,那種公關口才課上陳大海老師所言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技巧,那種“走自己的路,讓瘋狗繼續咆哮”的練達。感謝這條瘋狗的辱罵,給我以心理素質的猛烈錘鍊。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可是卻被別人認為你展現的都是垃圾,我應該作何感想呢?

為了讓主編更好的發現我的才幹,以安排適合的任務給我,我將我所有的作品裝箴了一下,洋洋灑灑近幾,必恭必敬地遞到主編桌前。主編接過説了一句:“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他的工作。

幾天後,有一責編説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請主編拿出來讓我帶過去,他眼睛也不看我一眼就説:“我忘記放哪裏了!”因為情急,我説道:“您找一下好嗎?一定在您這裏的。”他答道:“或許我丟掉了,如果我每樣東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便堆積如山。”因為年輕氣盛,我衝口而出道:“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或許在這一刻,我得罪了主編大人了。得意之作被稱為垃圾,我的自尊嚴重受損了。

只能這樣解釋:即便你在校園自我感覺良好,出到社會你只是一顆空氣中的塵埃,人家一口氣便把你吹落了。

【第3篇】雜誌社記者實習報告範本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記者。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記者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説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記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説,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台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記者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記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記者編輯説説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飄萍先生。在我看來,要當好一名記者那是需要天賦的,而邵飄萍先生擁有當記者的所有天資。他交際能力極強,上達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與之靠得攏,談得來,因而耳目眾多。他聰慧機靈,“守若處女,動若脱兔,有鬼神莫測之機”,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他懂得采訪對象的心理,會打心理戰。有人説過,優秀的新聞記者需是通才,邵飄萍先生便是通才。在這次的報社實習中,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有太多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記者需瞭解各行各業的知識,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去採訪洪山區評選“花王”,那些退休老爺爺把養花當成他們晚年的愛好,他們愛花如命,他們養花養出了門道,養出了藝術,讓我欽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瞭解一些花藝方面的知識,這樣能與他們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採訪附一社區京劇班,兩名骨幹都是省人名醫院的退休職工,愛好京劇,看到她們聊起京劇來精神矍鑠,神采飛揚,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點京劇方面的知識。老人們説個什麼紅娘,西廂,我絲毫不瞭解,真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學院教授諮詢房產證的解決辦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點法學知識,這樣我問的問題就能更深一點,獲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採訪外教進社區教孩子英語,我多希望我的英語能在好點,這樣與外教交流暢通無阻,也能獲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一個“社會學家”。除了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宏觀形勢有清楚地把握,還要對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社會問題,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採訪中看到什麼人説什麼話,在對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區這條線。社區是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我應該對社區的管理結構,對武漢社區的情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還記得我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去採訪紫陽路街道辦社區工作者的演講比賽。我對社區工作者一無所知,回來之後,我便上網瞭解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等等,瞭解之後我發現社區工作者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職業。

【第4篇】雜誌社記者的實習報告例文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裏不敢説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記者。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記者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着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説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記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説,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台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記者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記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記者編輯説説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

【第5篇】3月雜誌社編輯實習報告

一、概述

經過高三的努力,終於考上了大學,現在回憶一下,仍感到幸福。選擇中文這個專業,是因為我對寫作的愛好和對文學的愛好。隨着時間的流逝,這寶貴的大學生活就要走到盡頭了。因為種種原因我沒有選擇繼續求學,但這並不代表我的學習之路就走到盡頭了。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嗎,在自己的身邊,總會有一些東西自己從未接觸過,總有一些東西需要自己從頭學起。

像編輯這一職位,對於一個文科出身的學生而言,是很誘人的。編輯的工作也總是透露了那麼一絲神祕。既然不再讀書,當然要面臨工作。對工作,處出茅廬的我還真是不知怎樣選擇。只是覺得,自己畢竟是學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文學知識語言知識。所以,將來的工作最好還是能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有關,能進一步發展自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編輯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選工作。

在徐老師的幫助之下,我順利地進入了《少年發明與創造》雜誌社實習。這是一家報道中國小生動手動腦、開發智力,積極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實驗、小製作活動的刊物。單位很小,但從社長到社員都很友善。能走進這家雜誌社實習,能有機會讓我近距離接觸文化傳媒工作,讓我很興奮,也很珍惜。

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從約稿到出版發行的全過程。充分了解雜誌社各項工作的操作,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知識,以期達到或是説基本具有編輯的能力。

二、實習過程

第一次走出校門,來到工作崗位,這對於我來説什麼都是全新的,都是讓人興奮的。整個實習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環節

(一)學習過程

最初的一段時間,我都處於學習階段。這種學習,包括對刊物的瞭解,對刊物運行的瞭解,對本雜誌社的瞭解和對編輯的一些基本知識的瞭解。

我用了三天的時間,閲讀本雜誌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學版與國小版。在充分了解雜誌的內部結構後,楊社長又為我講解了雜誌從約稿到出版發行的所經程序。併為我請來了本雜誌社的主編翁永良翁老師,為我講解什麼是編輯、什麼是編輯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編輯的具體工作等問題。

(二)約稿過程

在進行完初步的學習階段後,就要進行實際的操作訓練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實習內容便是約稿。

在瞭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後,根據自己所負責的“中學版·發明展示台”和“中學版·探索”版塊的特點,進行有選擇的約稿。

(三)編輯階段

在約來一定數量的稿件後,在翁老師的指導與鼓勵下,我開始進入編輯階段。因為約稿得來的稿件,大部分是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時的參賽稿件,在內容、長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適合直接刊登,都要經過編輯、更改後才可以使用。

在經過幾次嘗試後,我所編輯的幾篇稿件,都順利通過了審核,被刊登了出來。

三、實習內容

雜誌的發行,第一步當然是約稿。沒有一定量的,一本雜誌是沒辦法發行的,一個雜誌社也是辦不起來的。之後才能對約來的稿件進行分類處理,進行編輯。再經過排版、繪圖、彩編等才被最終發行。因此,我的第一項工作,即第一個實習項目便是約稿。

(一)約稿

約稿的工作並不難,或可説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上卻很繁瑣,需要相當的耐心與細心,具體工作內容

1、在網上查詢全國的各種青少年科技大賽,並將獲獎名單打印下來,以便約稿時使用。因為這本雜誌主要是介紹全國青少年的小發明,小創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賽中獲了獎的便成為了我們主要的稿件來源。

2、對獲獎名單進行篩選。保留下獲過獎但其發明創造尚未被刊登的。將國小與中學區分開來。我的具體操作是將國小的名單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將高中的名單記錄在一個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詢電話。我的查詢方式很原始,就是撥打全國各地的電話查詢服務枱114,再具體查詢某個地區,某個學校,某個老師的電話,以此來聯繫有發明創造的國小生。這一步工作量較大,而且還要做好記錄,哪個打通了,哪個沒打通;哪個有老師電話,哪個留郵箱了,哪個發稿了,都要有詳細的記錄。

4、約稿。在約稿時,要向各地老師詳細介紹雜誌社的情況和的酬勞,方式等問題。

5、回訪。即在收到稿件後對者的回覆;在稿件被錄用後對者的通知,寄稿費等工作。

約稿的工作順利完成後,我便進入了下一個實習項目,即編輯。

(二)編輯

這項工作,不再像約稿那樣繁瑣,但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相應高許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篩選,看它合不合適運用。如合適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工作。

經過了一學期的理論學習,使我對廣告學有了基本瞭解,也對於這個專業有了一個系統的學習和掌握。第一次尋找廣告方面的單位實習,還是比較忐忑的,因為沒有多少實踐,平時學習的也都是理論,滿擔心自己勝任不了的。...

院系:佛科院文學與藝術學院 專業:漢語言文學 班級:09中文非師範一班 姓名:樑** 學號: xx114432 實踐單位: 廣州嶺南印象園 實踐時間:xx 年7月15日 —— xx 年7月15日 共1天 一.實踐目的:本次三下鄉活動是為了更加深入地瞭解廣府文...

一、實習目的熟悉現實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的運作體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鍛鍊社會實踐能力,並在工作中學習新知識,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提升,以指導未來的學習重點和發展方向。

實習目的:通過三個月實習試用期,瞭解廠區生產流程,為本職hr工作打好基礎;通過本部實習。瞭解hr方面在廠區的工作範圍,並接手相關人事管理崗位工作,同時有對hr方面的自己看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集中體現了黨中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

時間稍縱即逝,轉眼已是四月,實習快接近尾聲。回顧這一路走來,心裏滿滿豐收的喜悦,每天都在進步中,日子過得安靜又實在。想起剛來時候的自己,帶着對實習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來到實習醫院,心中懷揣着滿滿的激情;不覺十個月都快結束,收...

兩個月的暑假即將結束的時候,我的實踐活動也接近尾聲。我實踐的地區位於我的家鄉,長江中下游,江漢平原地區。該地區主要經營農業種植業,春夏季主要以水稻為主,副業有棉花、大豆。

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今天美指三角形整理接近尾聲,歐系貨幣維持區間振盪,歐洲股市小幅走軟,市場情緒依然較為謹慎。美元指數開於71.44基本盤出觸底反彈的走勢,隨着國際現貨黃金跌破900美元/盎司關口,美元指數也觸及71.87上方高點。

【第6篇】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

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

作者: 來源:

我們學院要求學生暑期開始實習,可是笨鳥先飛、不甘落後的憂患意識,使我五

月份就開始張羅聯繫實習單位,直到九月份結束實習任務,先後在兩家單位實習。如

今細説從頭,確有一番感歎。

一、報社實習辛酸史

——大學生是個螞蟻嗎?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過任何實習的信息和機會,通過bbs上得知某報社正招收實

習生,該報社是從屬於南方報業集團,為南方日報的子報,往年暑期均會策劃舉辦大

規模的夏令營活動。我自認從小有幾分筆上功夫,便帶看發表過的一大疊作品去應聘

了。可是該報社並沒有翻閲我的作品,只問了我幾個簡單的問題,便同意接收我為其

編輯部實習生了。可是接下來的情況,卻讓我無時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辦公室遭遇辱罵

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個負責網頁的男的

過來問我:“你是汕頭人?”我報以一笑,回答是。沒想到他用不屑的語氣説到:

“我最討厭的就是你們汕頭人,你們汕頭人都虛偽、自私、浮誇、不講信用;汕頭這

個城市也真的很爛,那麼好的地域條件都被你們汕頭人搞得烏煙瘴氣……”這一連珠

炮似的對我家鄉的攻擊,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沒有預想到會遇到這種誹謗。

等我緩過神來想辯駁幾句時,他又挑釁地問:“你學什麼專業的?”答曰公關。

“那麼多專業都不學,偏偏學公關。這是什麼爛專業?……”我試圖以我的專業知識

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可是發現一切都是徒勞——一切正統的理論都被他強姦個遍。

我只好不做聲了,期待他發完謬論趕快閉嘴。

而更讓我前所為見的是一種奇特的辦公室景觀:除了我和他,辦公室所有的人都

默不作聲,沒有人出來主持公道,只是任憑那種叫囂和辱罵充斥在空氣中——一種冷

漠的事不關己的空氣。或許這是世態。

僅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擊,已經使我對報社視為畏途了。

現在細想,自己缺乏一種泰然,那種公關口才課上陳大海老師所言的“不戰而屈

人之兵”的技巧,那種“走自己的路,讓瘋狗繼續咆哮”的練達。感謝這條瘋狗的辱

罵,給我以心理素質的猛烈錘鍊。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

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可是卻被別人認為你展現的都是垃圾,我應該作何感想

呢?

為了讓主編更好的發現我的才幹,以安排適合的任務給我,我將我所有的作品裝

箴了一下,洋洋灑灑近幾,必恭必敬地遞到主編桌前。主編接過説了一句:

“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他的工作。

幾天後,有一責編説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請主編拿出來讓我帶過去,他眼睛也不

看我一眼就説:“我忘記放哪裏了!”因為情急,我説道:“您找一下好嗎?一定在

您這裏的。”他答道:“或許我丟掉了,如果我每樣東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

便堆積如山。”因為年輕氣盛,我衝口而出道:“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或許在

這一刻,我得罪了主編大人了。得意之作被稱為垃圾,我的自尊嚴重受損了。

只能這樣解釋:即便你在校園自我感覺良好,出到社會你只是一顆空氣中的塵

埃,人家一口氣便把你吹落了。

稱讚我才華橫溢的人跳槽了

我每天到報社的工作便是貼信封、打電話、端茶倒水。不過我安慰自己,年輕人

多幹一點是不會吃虧的。可是我仍有點懷才不遇之感,希望有機會讓我發揮自己在文

字編輯方面上的才能,畢竟我已經做過很多年的編輯了。

終於,報社來了一位前輩,他就是原《家庭》雜誌的編輯,國內小有名氣的小説

家王海椿。他看了我的作品之後,讚不絕口,甚至用“才華橫溢”來形容我,他鼓勵

我多創作,他會提供機會讓我發表文章,或者讓我參與正式的編輯工作。我受到莫大

的鼓舞,以為我已經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了。誰知道,過不了兩天,我上班的時候聽

説他跳槽了!去了河南《百花園》雜誌社了。我又一次和機會失之交臂。我又每天過

着貼信封。打電話的打雜生活。

記得李老師在上新聞寫作課時,在聯繫孫志剛事件時候説道:“大學生只是個螞

蟻。”當代大學生確實不是什麼天之驕子,不是什麼“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了,而象

微乎其微的媽蟻。孫志剛是一隻喪失了生命權的螞蟻,而我即使是螞蟻,也要作一隻

抗爭不息的螞蟻——螞蟻會有它的價值的。

二、進發電視台

“我會做文案”

能進去電視台實習,要感謝我的一位朋友。當初她告訴我廣東電視台某個新的娛

樂節目正在找大學生作主持人,她推薦我去嘗試。於是我便去了,我們學校的很多風

雲人物都參與了這個競爭,包括珠海小姐冠軍賈環寧、校辯論隊隊員黃磊、舍冰娜等

同學。我不求入選,只求有機會和這些優秀人才交流一番,開拓視野。

通過試鏡以及綜合素質的考核,劇組人員給我的評價是:“形象好,談吐得體,

不足之處是略顯柔弱。”趁着他們對我印象還可以,我便大膽提出我要到這個劇組實

習的願望,我説:“我懂策劃,文筆好,會做文案”,居然-拍即合。後來,我們這

些大學生均無緣作主持人,因為最後選定了-個專業主持了。但是,只有我得到了到

電視台實習的機會。

作電視媒體工作者的必備素質

有關媒體工作者的素質的論述,可謂汗牛充棟;下面僅從我在電視台的實習經

歷,我自己最深的體會只有一點: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老話,但經久不衰。作電視媒體這一行,餓着肚子加班是家

用便飯,熬夜寫方案策劃就是夜宵。七八月拍外景要頂着猛陽,冒着酷暑。才幾天功

夫,我這副“弱柳扶風”的骨架便招架不住,叫苦連連,幾乎到了形容憔悴、垂垂老

矣的地步。後悔自己沒有趁年輕時候鍛鍊鍛鍊。我是劇組裏最年輕的,可是卻是最易

疲倦的。

敬業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你絞盡腦汁出來的上百個策劃方案,只會被選中個。而為了這個方案你會搞到心力交瘁。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準備和精神狀態,還是

另尋高就吧。

實習,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千淘萬漉雖辛苦,就算被磨練得遍體鱗傷,也

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

【第7篇】雜誌社記者的實習報告範文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裏不敢説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的事,每位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説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説,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台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編輯説説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

【第8篇】雜誌社的實習報告範文

內容簡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編輯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相對來説,這是一次專業不對口的社會實踐,因為就編輯部的工作性質來説更適合中文專業的同學。而且當初我也正是因為懷着對中文的強烈興趣,自己找到雜誌社的主編谷禾先生,以求鍛鍊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編輯部的這一個月時間裏,我跟隨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谷禾、艾龍、王淑紅三位老師看到、學到、體會到許多東西。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從這個專業不對口的實踐崗位上學到不少我們公共管理專業內的經驗與知識,對我來説真可謂受益匪淺。而這些是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與《健康必讀》、《科教文匯》、《畜禽養殖》、《幸福寵物》、《健康導報》同屬一家公司,各份雜誌(報紙)都有自己獨立的編輯部與發行部,但是有統一的辦公室、廣告與外聯部門,受公司的統一領導。五報一刊雖然分屬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三個實體,但是交由一家公司來辦可以大大地減少辦報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廣告等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增加效益。簡單圖示如下: 公司 辦公室 健康導報 健康必讀 科教文匯 畜禽養殖 家庭育兒 幸福寵物 廣告部 外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發行部 從上圖可以看到,由若干份報刊雜誌子統統構成的公司是一個完整的、層次分明的系統。其中,各報刊雜誌相對獨立,而與廣告、外聯等部門又存在很強的聯繫性,相關性。各個部門都有自己明確的權限,同時各份雜誌報刊都有獨立的利益。

這樣一來,在公司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各份報刊雜誌在職人員的經濟利益便於報刊的經營業績掛鈎,廣告、外聯也與其本身的廣告贊助分額掛鈎,這樣便可很大限度的調動公司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公司的辦公室綜合調度、處理各單位的經營,這就大大減少了公司經營的成本,而對廣告、外聯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當然,在管理的各種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對於雜誌社這個經濟實體來説亦是如此。對於經濟利益的追求也是雜誌社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對我實習所在的《家庭育兒》情感版雜誌來説,國內還有好幾份類似的雜誌,比如《知音》、《婚姻與家庭》、《愛人》等等。因此在這塊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競爭。眾所周知,《知音》、《婚姻與家庭》等雜誌都是創辦了幾十年的老雜誌,常年的經營已經使這些雜誌有了很好的名聲和深厚的羣眾基礎。而《家庭育兒》情感版還處於上升期。本雜誌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雜誌稿件的總體質量,我所在的編輯部不但從眾多的來稿中精挑細選真情、感人、文筆優美的稿件,還要經過各位編輯認真反覆地編輯和校對。

而美編也一直努力地改進雜誌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依託公司的客户資源搞好發行工作。這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雜誌社的管理工作對我影響頗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也讓我深有感觸。上班的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

雜誌社的地址在朝陽區的安貞橋附近,我必須擠以擁擠聞名中青院的300路車上下班。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在學校,如果早上沒課總要睡個懶覺,很晚才起牀。現在卻必須每天都要早早起牀,早早去擠公交車。雖然九點鐘上班,時間看似來得及。但這必須忽略堵車的因素,我應該有更加充分的時間,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狽。這對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早上的起牀時間。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要有新的安排。週一到週五的上班,對自己洗衣服、運動等事項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

平時的課表隨着學期的結束作廢,考試表也跟着作廢,我重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時間表。早上六點鐘起牀,半小時洗漱、放鬆、整理,六點半吃早飯,七點鐘等公交車(等車大約十五分鐘,坐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左右到單位,十五分鐘清理辦公室衞生然後開始工作,十二點鐘吃午飯,午休半小時,一點半上班,五點下班,六點半吃晚飯,七點半跑步半小時,九點鐘上網兩小時,十一點睡覺。開始時雖然實習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興奮感,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另外,週六週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變。總體説來,由於上班的時間比較固定,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比較固定;自己專心致志的進行自己的時間活動,沒有了那麼多的社會、社團活動打亂自己的時間安排。 時間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方面。

【第9篇】雜誌社實習報告範文畢業報告範文

內容簡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編輯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相對來説,這是一次專業不對口的社會實踐,因為就編輯部的工作性質來説更適合中文專業的同學。而且當初我也正是因為懷着對中文的強烈興趣,自己找到雜誌社的主編谷禾先生,以求鍛鍊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編輯部的這一個月時間裏,我跟隨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谷禾、艾龍、王淑紅三位老師看到、學到、體會到許多東西。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從這個專業不對口的實踐崗位上學到不少我們公共管理專業內的經驗與知識,對我來説真可謂受益匪淺。而這些是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本文來葱人創意網

《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與《健康必讀》、《科教文匯》、《畜禽養殖》、《幸福寵物》、《健康導報》同屬一家公司,各份雜誌(報紙)都有自己獨立的編輯部與發行部,但是有統一的辦公室、廣告與外聯部門,受公司的統一領導。五報一刊雖然分屬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三個實體,但是交由一家公司來辦可以大大地減少辦報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廣告等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增加效益。簡單圖示如下: 公司 辦公室 健康導報 健康必讀 科教文匯 畜禽養殖 家庭育兒 幸福寵物 廣告部 外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發行部 從上圖可以看到,由若干份報刊雜誌子統統構成的公司是一個完整的、層次分明的系統。其中,各報刊雜誌相對獨立,而與廣告、外聯等部門又存在很強的聯繫性,相關性。各個部門都有自己明確的權限,同時各份雜誌報刊都有獨立的利益。這樣一來,在公司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各份報刊雜誌在職人員的經濟利益便於報刊的經營業績掛鈎,廣告、外聯也與其本身的廣告贊助分額掛鈎,這樣便可很大限度的調動公司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公司的辦公室綜合調度、處理各單位的經營,這就大大減少了公司經營的成本,而對廣告、外聯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當然,在管理的各種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對於雜誌社這個經濟實體來説亦是如此。對於經濟利益的追求也是雜誌社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對我實習所在的《家庭育兒》情感版雜誌來説,國內還有好幾份類似的雜誌,比如《知音》、《婚姻與家庭》、《愛人》等等。因此在這塊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競爭。眾所周知,《知音》、《婚姻與家庭》等雜誌都是創辦了幾十年的老雜誌,常年的經營已經使這些雜誌有了很好的名聲和深厚的羣眾基礎。而《家庭育兒》情感版還處於上升期。本雜誌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雜誌稿件的總體質量,我所在的編輯部不但從眾多的來稿中精挑細選真情、感人、文筆優美的稿件,還要經過各位編輯認真反覆地編輯和校對。

而美編也一直努力地改進雜誌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依託公司的客户資源搞好發行工作。這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雜誌社的管理工作對我影響頗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也讓我深有感觸。上班的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雜誌社的地址在朝陽區的安貞橋附近,我必須擠以擁擠聞名中青院的300路車上下班。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在學校,如果早上沒課總要睡個懶覺,很晚才起牀。現在卻必須每天都要早早起牀,早早去擠公交車。雖然九點鐘上班,時間看似來得及。但這必須忽略堵車的因素,我應該有更加充分的時間,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狽。這對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早上的起牀時間。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要有新的安排。週一到週五的上班,對自己洗衣服、運動等事項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平時的課表隨着學期的結束作廢,考試表也跟着作廢,我重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時間表。早上六點鐘起牀,半小時洗漱、放鬆、整理,六點半吃早飯,七點鐘等公交車(等車大約十五分鐘,坐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左右到單位,十五分鐘清理辦公室衞生然後開始工作,十二點鐘吃午飯,午休半小時,一點半上班,五點下班,六點半吃晚飯,七點半跑步半小時,九點鐘上網兩小時,十一點睡覺。開始時雖然實習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興奮感,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另外,週六週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變。總體説來,由於上班的時間比較固定,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比較固定;自己專心致志的進行自己的時間活動,沒有了那麼多的社會、社團活動打亂自己的時間安排。 時間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方面。

相關閲讀:雜誌社記者實習總結

【第10篇】暑期雜誌社編輯部實習實習報告

八月底的驕陽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經漸漸遠去,當我轉身回眸時,才發現在那個剛剛逝去的夏日裏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聞與寫作》編輯部實習的日子,擠公交車、外出採訪、校對稿件,這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似的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細細梳理一下,才發現原來自己成長了許多。

一、初出茅廬

很早就聽説學校要求大二學生在暑假時要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但一直不大以為然,直到這一天真的來臨時才發現自己無從着手,好像初學走路的嬰孩兒,不知道應該先邁哪一隻腳,彷徨了好一陣子,也猶豫了好一陣子,仍然毫無頭緒。於是,我想起了向老師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師,他是社會知名詩人,也一直從事編輯工作,當我斷斷續續地説明自己的意思時,宋老師很爽快地答應了,讓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顆懸着的心終於平靜了下來。接下來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師的最終答覆,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時光,不知道結果會怎樣。終於,宋老師告訴我,讓我去聯繫《詩刊》雜誌的某個編輯,到此時,我才真正看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光明,終於將社會這扇緊閉的大門撬開了一條縫隙。

幾乎與此同時,又有一條道路向我敞開。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圖書館期刊閲覽室裏看到《新聞與寫作》雜誌上有一則招收實習生的信息,隨手抄下電話號碼,便戰戰兢兢地給對方打了電話,電話通了,讓我兩天之後去面試。我如期而至,面試並不複雜,我的心裏卻很緊張,説是面試其實也就是和主編聊天,在聊天中會看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幸而編輯部的人都很隨和,面試很順利。但是在這之前有兩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記憶深刻,面試的時候,《新聞與寫作》編輯部還沒有搬到東單的新聞大廈,辦公地點仍然在和平西街那個很幽深的巷子裏,由於事先沒有查清楚行車路線,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斷地給對方打電話詢問地址,就這樣,原本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兩個小時才找到,當編輯部主編指出這個問題時,羞的我滿臉通紅,初入社會便表現出如此的狀態,至今想來仍然覺得慚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於出門匆忙,竟忘記攜帶身份證和學生證等證件,這個疏忽可是致命的,不過幸虧我帶着一些蓋有學校印章的獲獎證書,才不至於不能證明身份。後來主編對我説,對於這件事情,如果他們再嚴格一點兒的話,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實習了。這次的面試經歷暴露了我的許多缺點,也得到了一些教訓,不過對於日後真正找工作來説卻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從實習單位回來後,我就去中文系主任辦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師,因為編輯部交給我一個採訪任務:採訪中央電視台《面對面》節目主持人王志。對於這個採訪任務我誠惶誠恐,因為與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對面交流,對於我來説尚屬首次,所以想請孟老師給予指導,和孟老師交流了一個多小時,他從宏觀的文化層面教授我瞭如何把握住採訪重點,一席談話令我收穫甚豐。

《新聞與寫作》是隸屬於京報集團的黨辦新聞理論雜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正是這樣一份雜誌卻能給一個初來乍到的實習生採訪央視名嘴的機會,一開始我是很驚訝的,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如此信任我們這些實習生,因為在這之前,其他實習生先後採訪過白巖鬆和撒貝寧。但是後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該編輯部實行激勵實習生的機制,他們信任大學生的能力,敢於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務交給學生去做;對於我的話,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學校院報做記者和編輯、在中文系葵社主辦《新聲》社刊的經歷以及一些校內文學比賽的獲獎證書起了作用。

聊完了採訪的事情,孟老師説可以推薦我去《青年文摘》實習一段時間,聽到這個信息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像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長大的,這本雜誌在全國非常有名,銷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兒實習的話,也是一件極有面子的事情,所以當時毫不猶豫便答應了。

就這樣,在兩週之前還一籌莫展的我,現在已經擁有了三個實習機會,然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我又面臨着如何選擇的問題。就社會知名度和刊物發行量來説,《詩刊》和《青年文摘》遠遠高於《新聞與寫作》,而且我是學中文的,平時也喜歡閲讀和創作一些詩歌,所以無論選擇《詩刊》還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我最終卻忍痛割愛,選擇了《新聞與寫作》,我之所以這樣選擇是有原因的:第一,這個單位完全是我自己聯繫的,自己種的果子吃起來永遠都是最甜的,因為這個過程凝結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將其捨棄;第二,《新聞與寫作》編輯部的老師對我非常信任,能給我提供非常大的發揮空間,而這一點在其他單位是很難遇到的;第三,我想社會實踐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接觸社會、深入社會,而做新聞無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種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夠接觸社會的想法去進行社會實踐的;第四,雖然我是學中文的,但是在院報的工作經歷使我對新聞產生了感情和興趣。在這些想法的基礎上,我選擇《新聞與寫作》。

二、良師益友

在《新聞與寫作》實習的一個多月時間裏,除了幫着編輯部搬家和校對稿件之外,我一共做過兩次採訪,採訪對象分別是漫畫家方成和北京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認為最大的收穫還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編輯部幾位老師的諄諄教導,在這段時間裏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書本上不可能學到的東西,也真正明白了實踐的意義。

《新聞與寫作》有一個固定的採訪欄目叫“名人談充電”,採訪對象都是國內著名的新聞人,以對話形式瞭解他們在工作中的充電情況。一開始分派給我的採訪王志的任務就屬於這個欄目,但由於期間遇到了一些阻礙,所以採訪未能進行,我重新領到的任務是採訪北京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範長江新聞獎獲得者徐滔,主題仍然是談充電,由我和另外一位實習生負責,帶我們的老師是編輯王衞國老師。

對於這次採訪,可談的事情實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穫也很多,其中主要是從王衞國老師身上學到的談話和採訪的技巧,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對我一生都受用不盡。王老師大約五十多歲,曾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師從謝冕和嚴家炎教授,畢業後留校任教,後調到《北京日報》工作,現任《新聞與寫作》編輯,是該雜誌水平最高的編輯之一。

為了做好這次採訪,我和搭檔作了充分的準備,在網上搜集到了幾乎所有關於徐滔的資料以及其他媒體採訪她的稿件,通過準備我們掌握了有關徐滔的基本情況。北京電視台有一個王牌節目叫《法治進行時》,這個節目通過錄播破案現場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視率非常高,徐滔就是這個節目的創辦人兼主持。説到這裏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2001年某夜,北京西站發生歹徒劫持人質事件,公安人員將其團團包圍,為了保護人質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後來犯罪分子提出要見媒體,於是公安人員找到了徐滔,結果徐滔憑藉出色的口才對歹徒展開了心理征服戰,經過九個小時的鏖戰,她終於憑三寸不爛之舌配合公安人員將人質解救,將犯罪分子制服。節目播出後徐滔一舉成名,並獲得了範長江新聞獎。瞭解這些情況之後,我們開始列採訪提綱。

我們先請教王老師,他告訴我們,採訪時腦中要始終有一個框架,即:為什麼要充電?怎樣充電?充電的結果怎樣?這三個問題雖然簡單,但採訪時絕對不能脱離這三個框架,否則就會離題千里。然而一開始,我們總也抓不住重點,不知道第一個問題應該從哪兒切入。採訪提綱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師批評,總也不能令人滿意。當我們幾乎江郎才盡的時候,他拿着提綱問我們:“徐滔最引以為豪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回答:“是2001年西客站解救挾持人質事件。”“你們為什麼不提這件事?”“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媒體採訪徐滔時都會提到這件事,如果我們再提的話就會很俗氣,難以出新,所以有意將其避開”,王老師聽到後,一擺手,對我們説:“這麼想是不對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為她這種獨特的經歷,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2001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質事件,這是她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果你們連這個都不提的話,怎麼抓住徐滔的閃光點?也正因為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別人在採訪她時都會提到。我們不管他們提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從充電的角度和這件事結合起來提問題,而這就是我們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進距離,引起她談話慾望的地方。”一席話使我們茅塞頓開,於是經過短暫的思索,我們把第一個問題列為“徐滔您好,幾乎每個記者採訪您都會提到2001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質案件中,您與犯罪嫌疑人面對面談判9個小時,並協助警方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經歷。我們想知道,當時您為什麼能如此準確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學習過犯罪心理學嗎?”,這個問題既抓住了徐滔的特點,又緊貼充電主題,得到了王老師的首肯。萬事開頭難,第一個問題提出來以後,其他問題很快就列了出來。後來採訪徐滔的時候,我記得她見到我們後説的第一句話説的就是:“你們這份提綱寫得很棒,很專業”,後面整個採訪也進行的很順利,很愉快。事後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記這樣的評價,那當時反覆列提綱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採訪的成功當然要歸功於王老師的指導,他經常對我們説,他作採訪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四個字“六經注我”,就是説在採訪前對某一個問題首先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採訪過程中只是引導着被採訪者來註釋自己已有的觀點。我明白要做到這點需要具有準確而獨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王老師無疑具有這樣的能力,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從他身上學習的最大的無形財產。王老師曾經給我們介紹説,央視許多大牌記者,諸如白巖鬆、王小丫、撒貝寧、王志等都和他 “認識”,可是他們卻從來沒見過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電話裏進行的。在和這些人第一次通電話時,王老師往往能一語道破出他們主持節目的最大特點和不足,這往往會使他們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對王老師約的採訪、派的記者很少拒絕,這也是我們這些實習生能採訪到這些大牌記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採訪結束,回來就要整理採訪錄音,整理過錄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耗時耗力,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一萬五千字的內容,至少要在電腦前連續工作四、五個小時才能完成。如果説這項工作是體力勞動的話,那麼接下來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驗腦力的時候了,一萬五千字的內容經過選擇、提煉,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邏輯清晰,語言簡明,這對於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取問題能力、總結歸納能力還有語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盡善盡美的文章。經過這樣一通程序下來後,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會倍感親切,而當看到自己付出的勞動終於變成鉛字時候,興奮地看了又看。

編輯部還有一位負責採寫工作的編輯叫劉建新,她是一位即將退休的老編輯了,在實習期間我也有幸跟着她參與採訪了著名漫畫家方成。按王老師的説法,劉建新老師的採訪方式也可以用四個概括,叫做“我注六經”,她為人和藹、循循善誘,往往第一個問題就能給人以親切感,拉近與被採訪者的距離,然後不斷通過自己的提問,使被採訪者説出更多想説的話,這在採訪方成的過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和王老師的“六經注我”一樣,這是兩種不同的採訪方式。而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接觸並學習到這兩種風格迥異,但效果相同的採訪方式,着實受益匪淺。

主編郭洪新非常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做到人盡其職、物盡其用,並且非常具有創新意識,他能為每個人量身定做一些欄目,包括實習生,使每個人的長處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比如,因為我平時寫一些詩歌,所以他讓我管理網站上的“傳媒人詩苑”欄目,並且安排我為該編輯部寫刊歌的歌詞。這些都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和學習空間,而他的這種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思考的。

總之,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過程中能結交這些良師益友是我最大的收穫,他們對待我的態度使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恩的心,就像王衞國老師説的:“因為我們的孩子和你們年齡差不多,我們希望他們單位的老師能夠對他們好一點兒,反過來,我們就想要對你們好一點兒”。

三、滿載而歸

一個多月的社會實踐,時間不長,卻收穫頗豐,可以説是滿載而歸。雜誌相對報紙雖説比較清閒,但卻可以在一個題目上不斷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將一塊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手藝也在不斷提高。當然,除了技術層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對自身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1.學習真的很重要。以前常聽人説,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回到學校後最大的變化就是知道怎樣去學習了,也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方向。對此我更是深有體會。記得有一次和王衞國老師聊天,談到了理論學習的問題,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參加工作後,當一個人的工作水平達到了一個很難突破的階段時,起決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論功底。對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學生活剩下不到兩年的有限時間裏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我卻是比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師請教,他告訴我説,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並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論方面的書,對於中文系的學生來説很容易找書來讀,但一定要讀經典,比如多讀一些文學名著,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試着對其進行闡釋,自然就會涉及到各種理論,這樣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於要真正提高理論水準,上好美學課和哲學課至關重要;此外,我們周圍的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們多觀察生活,並對此進行有益的思考,自覺運用學過的理論去解釋它,那麼理論思維會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現在也更多的讀一些經典書籍,包括中華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藝、哲學理論方面的書,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盡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師上課的時候苦口婆心對我們説的,要珍惜大學時光多讀書、讀好書之類的話,回想起來突然發現這真的是至理名言。當然,學習並不只是要學習理論,也不僅僅是在學校裏才學習,走出校門後更需要學習;不僅僅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要學習社會這本大書,提高自身修養,高標準、嚴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夠適應社會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2.試着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大學四年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一個人只有在社會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他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過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實力,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囿於校園,要適當地走出去,走到社會這個大網絡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個點。當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碼我們試過,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以後就不會覺得陌生。此外,在社會實踐中,我們必須得批判地看待這個世界,社會上的許多事情和校園裏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應把它想得那麼完滿,也不應想得過分惡劣,要學會公正地看待它,以我們自己的一顆平常心來體悟社會,體悟生活,為最終走向社會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動上的準備。

3.體會到生活不易,學會珍惜生活。實習單位的地點在東單,從學校到東單要轉乘一次公交車,至少要一個小時才可以到,當時是最炎熱的7、8月份,而且乘車時間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峯期,所以擠公交車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這樣的經歷便多少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第11篇】雜誌社實習畢業報告範文

內容簡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編輯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相對來説,這是一次專業不對口的社會實踐,因為就編輯部的工作性質來説更適合中文專業的同學。而且當初我也正是因為懷着對中文的強烈興趣,自己找到雜誌社的主編谷禾先生,以求鍛鍊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編輯部的這一個月時間裏,我跟隨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谷禾、艾龍、王淑紅三位老師看到、學到、體會到許多東西。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從這個專業不對口的實踐崗位上學到不少我們公共管理專業內的經驗與知識,對我來説真可謂受益匪淺。而這些是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本文來葱人創意網

《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與《健康必讀》、《科教文匯》、《畜禽養殖》、《幸福寵物》、《健康導報》同屬一家公司,各份雜誌(報紙)都有自己獨立的編輯部與發行部,但是有統一的辦公室、廣告與外聯部門,受公司的統一領導。五報一刊雖然分屬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三個實體,但是交由一家公司來辦可以大大地減少辦報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廣告等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增加效益。簡單圖示如下: 公司 辦公室 健康導報 健康必讀 科教文匯 畜禽養殖 家庭育兒 幸福寵物 廣告部 外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發行部 從上圖可以看到,由若干份報刊雜誌子統統構成的公司是一個完整的、層次分明的系統。其中,各報刊雜誌相對獨立,而與廣告、外聯等部門又存在很強的聯繫性,相關性。各個部門都有自己明確的權限,同時各份雜誌報刊都有獨立的利益。這樣一來,在公司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各份報刊雜誌在職人員的經濟利益便於報刊的經營業績掛鈎,廣告、外聯也與其本身的廣告贊助分額掛鈎,這樣便可很大限度的調動公司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公司的辦公室綜合調度、處理各單位的經營,這就大大減少了公司經營的成本,而對廣告、外聯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當然,在管理的各種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對於雜誌社這個經濟實體來説亦是如此。對於經濟利益的追求也是雜誌社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對我實習所在的《家庭育兒》情感版雜誌來説,國內還有好幾份類似的雜誌,比如《知音》、《婚姻與家庭》、《愛人》等等。因此在這塊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競爭。眾所周知,《知音》、《婚姻與家庭》等雜誌都是創辦了幾十年的老雜誌,常年的經營已經使這些雜誌有了很好的名聲和深厚的羣眾基礎。而《家庭育兒》情感版還處於上升期。本雜誌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雜誌稿件的總體質量,我所在的編輯部不但從眾多的來稿中精挑細選真情、感人、文筆優美的稿件,還要經過各位編輯認真反覆地編輯和校對。

而美編也一直努力地改進雜誌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依託公司的客户資源搞好發行工作。這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雜誌社的管理工作對我影響頗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也讓我深有感觸。上班的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雜誌社的地址在朝陽區的安貞橋附近,我必須擠以擁擠聞名中青院的300路車上下班。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在學校,如果早上沒課總要睡個懶覺,很晚才起牀。現在卻必須每天都要早早起牀,早早去擠公交車。雖然九點鐘上班,時間看似來得及。但這必須忽略堵車的因素,我應該有更加充分的時間,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狽。這對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早上的起牀時間。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要有新的安排。週一到週五的上班,對自己洗衣服、運動等事項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平時的課表隨着學期的結束作廢,考試表也跟着作廢,我重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時間表。早上六點鐘起牀,半小時洗漱、放鬆、整理,六點半吃早飯,七點鐘等公交車(等車大約十五分鐘,坐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左右到單位,十五分鐘清理辦公室衞生然後開始工作,十二點鐘吃午飯,午休半小時,一點半上班,五點下班,六點半吃晚飯,七點半跑步半小時,九點鐘上網兩小時,十一點睡覺。開始時雖然實習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興奮感,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另外,週六週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變。總體説來,由於上班的時間比較固定,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比較固定;自己專心致志的進行自己的時間活動,沒有了那麼多的社會、社團活動打亂自己的時間安排。 時間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方面。

相關閲讀:雜誌社記者實習總結

【第12篇】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1)

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

讀了三年的大學,然而大多數人對本專業的認識還是寥寥無幾,在測控技術與儀器周圍纏繞不定,在大二期末學院曾為我們組織了一個星期的見習,但由於當時所學知識涉及本專業知識不多,所看到的東西與本專業根本就很難聯繫起來,在很多同學心裏面對於本專業一直很茫然。

今年暑假,學院本來是組織我們去上海實習,但由於突如其來的非典型疫症,使得全盤計劃不得不重新來定。經過學院的努力,最終選擇了順德作為我們的實習基地。

【第13篇】xxxx年大學生實習報告:雜誌社實習報告範文

內容簡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編輯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相對來説,這是一次專業不對口的社會實踐,因為就編輯部的工作性質來説更適合中文專業的同學。而且當初我也正是因為懷着對中文的強烈興趣,自己找到雜誌社的主編谷禾先生,以求鍛鍊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編輯部的這一個月時間裏,我跟隨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谷禾、艾龍、王淑紅三位老師看到、學到、體會到許多東西。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從這個專業不對口的實踐崗位上學到不少我們公共管理專業內的經驗與知識,對我來説真可謂受益匪淺。而這些是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與《健康必讀》、《科教文匯》、《畜禽養殖》、《幸福寵物》、《健康導報》同屬一家公司,各份雜誌(報紙)都有自己獨立的編輯部與發行部,但是有統一的辦公室、廣告與外聯部門,受公司的統一領導。五報一刊雖然分屬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三個實體,但是交由一家公司來辦可以大大地減少辦報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廣告等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增加效益。簡單圖示如下: 公司 辦公室 健康導報 健康必讀 科教文匯 畜禽養殖 家庭育兒 幸福寵物 廣告部 外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編輯部 發行部 發行部 從上圖可以看到,由若干份報刊雜誌子統統構成的公司是一個完整的、層次分明的系統。其中,各報刊雜誌相對獨立,而與廣告、外聯等部門又存在很強的聯繫性,相關性。各個部門都有自己明確的權限,同時各份雜誌報刊都有獨立的利益。

這樣一來,在公司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各份報刊雜誌在職人員的經濟利益便於報刊的經營業績掛鈎,廣告、外聯也與其本身的廣告贊助分額掛鈎,這樣便可很大限度的調動公司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公司的辦公室綜合調度、處理各單位的經營,這就大大減少了公司經營的成本,而對廣告、外聯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當然,在管理的各種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對於雜誌社這個經濟實體來説亦是如此。對於經濟利益的追求也是雜誌社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對我實習所在的《家庭育兒》情感版雜誌來説,國內還有好幾份類似的雜誌,比如《知音》、《婚姻與家庭》、《愛人》等等。因此在這塊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競爭。眾所周知,《知音》、《婚姻與家庭》等雜誌都是創辦了幾十年的老雜誌,常年的經營已經使這些雜誌有了很好的名聲和深厚的羣眾基礎。而《家庭育兒》情感版還處於上升期。本雜誌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雜誌稿件的總體質量,我所在的編輯部不但從眾多的來稿中精挑細選真情、感人、文筆優美的稿件,還要經過各位編輯認真反覆地編輯和校對。

而美編也一直努力地改進雜誌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依託公司的客户資源搞好發行工作。這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雜誌社的管理工作對我影響頗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也讓我深有感觸。上班的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

雜誌社的地址在朝陽區的安貞橋附近,我必須擠以擁擠聞名中青院的300路車上下班。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在學校,如果早上沒課總要睡個懶覺,很晚才起牀。現在卻必須每天都要早早起牀,早早去擠公交車。雖然九點鐘上班,時間看似來得及。但這必須忽略堵車的因素,我應該有更加充分的時間,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狽。這對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早上的起牀時間。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要有新的安排。週一到週五的上班,對自己洗衣服、運動等事項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

平時的課表隨着學期的結束作廢,考試表也跟着作廢,我重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時間表。早上六點鐘起牀,半小時洗漱、放鬆、整理,六點半吃早飯,七點鐘等公交車(等車大約十五分鐘,坐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左右到單位,十五分鐘清理辦公室衞生然後開始工作,十二點鐘吃午飯,午休半小時,一點半上班,五點下班,六點半吃晚飯,七點半跑步半小時,九點鐘上網兩小時,十一點睡覺。開始時雖然實習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興奮感,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另外,週六週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變。總體説來,由於上班的時間比較固定,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比較固定;自己專心致志的進行自己的時間活動,沒有了那麼多的社會、社團活動打亂自己的時間安排。 時間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方面。

【第14篇】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實習報告

我們學院要求學生暑期開始實習,可是笨鳥先飛、不甘落後的憂患意識,使我五

月份就開始張羅聯繫實習單位,直到九月份結束實習任務,先後在兩家單位實習。如

今細説從頭,確有一番感歎。

一、報社實習辛酸史

大學生是個螞蟻嗎?

五月份起,我便不放過任何實習的信息和機會,通過bbs上得知某報社正招收實

習生,該報社是從屬於南方報業集團,為南方日報的子報,往年暑期均會策劃舉辦大

規模的夏令營活動。我自認從小有幾分筆上功夫,便帶看發表過的一大疊作品去應聘

了。可是該報社並沒有翻閲我的作品,只問了我幾個簡單的問題,便同意接收我為其

部實習生了。可是接下來的情況,卻讓我無時不刻不想打退堂鼓。

辦公室遭遇辱罵

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便有一個負責網頁的男的

過來問我:“你是汕頭人?”我報以一笑,回答是。沒想到他用不屑的語氣説到:

“我最討厭的就是你們汕頭人,你們汕頭人都虛偽、自私、浮誇、不講信用;汕頭這

個城市也真的很爛,那麼好的地域條件都被你們汕頭人搞得烏煙瘴氣……”這一連珠

炮似的對我家鄉的攻擊,使我完全呆愣了,我完全沒有預想到會遇到這種誹謗。

等我緩過神來想辯駁幾句時,他又挑釁地問:“你學什麼專業的?”答曰公關。

“那麼多專業都不學,偏偏學公關。這是什麼爛專業?……”我試圖以我的專業知識

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可是發現一切都是徒勞一切正統的理論都被他強姦個遍。

我只好不做聲了,期待他發完謬論趕快閉嘴。

而更讓我前所為見的是一種奇特的辦公室景觀:除了我和他,辦公室所有的人都

默不作聲,沒有人出來主持公道,只是任憑那種叫囂和辱罵充斥在空氣中一種冷

漠的事不關己的空氣。或許這是世態。

僅僅是第一天,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人身攻擊,已經使我對報社視為畏途了。

現在細想,自己缺乏一種泰然,那種公關口才課上陳大海老師所言的“不戰而屈

人之兵”的技巧,那種“走自己的路,讓瘋狗繼續咆哮”的練達。感謝這條瘋狗的辱

罵,給我以心理素質的猛烈錘鍊。

“我的作品不是垃圾”

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可是卻被別人認為你展現的都是垃圾,我應該作何感想

呢?

為了讓主編更好的發現我的才幹,以安排適合的任務給我,我將我所有的作品裝

箴了一下,洋洋灑灑近幾,必恭必敬地遞到主編桌前。主編接過説了一句:

“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他的工作。

幾天後,有一責編説要看我的作品,我便請主編拿出來讓我帶過去,他眼睛也不

看我一眼就説:“我忘記放哪裏了!”因為情急,我説道:“您找一下好嗎?一定在

您這裏的。”他答道:“或許我丟掉了,如果我每樣東西都保留,我的桌子上的垃圾

便堆積如山。”因為年輕氣盛,我衝口而出道:“可是我的作品不是垃圾!”或許在

這一刻,我得罪了主編大人了。得意之作被稱為垃圾,我的自尊嚴重受損了。

只能這樣解釋:即便你在校園自我感覺良好,出到社會你只是一顆空氣中的塵

埃,人家一口氣便把你吹落了。

稱讚我才華橫溢的人跳槽了

我每天到報社的工作便是貼信封、打電話、端茶倒水。不過我安慰自己,年輕人

多幹一點是不會吃虧的。可是我仍有點懷才不遇之感,希望有機會讓我發揮自己在文

字方面上的才能,畢竟我已經做過很多年的了。

終於,報社來了一位前輩,他就是原《家庭》雜誌的,國內小有名氣的小説

家王海椿。他看了我的作品之後,讚不絕口,甚至用“才華橫溢”來形容我,他鼓勵

我多創作,他會提供機會讓我發表文章,或者讓我參與正式的工作。我受到莫大

的鼓舞,以為我已經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了。誰知道,過不了兩天,我上班的時候聽

説他跳槽了!去了河南《百花園》雜誌社了。我又一次和機會失之交臂。我又每天過 “大學暑期報刊雜誌電視台實習報告”版權歸所有;請註明出處!

【第15篇】新聞實習報告範文--香港《盛世》雜誌

實習單位: 香港《盛世》雜誌

實習時間:.8.1~.9.1

香港實習側記

作為一名來自大陸的學生有幸能來到香港實習,確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難忘的一筆。幸而在整個實習過程當中得到了老師和同事們的大力幫助,我在短短的實習時間裏學到了很多“實地作戰”的經驗。

關於《盛世》

《盛世》雜誌創刊於12月,是一本香港較年輕的月刊雜誌,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投資創辦。雜誌以整個大中華地區的高檔次受眾為主要讀者羣,發行方式以贈送和定購為主,少量在報攤出售。

雜誌固定欄目有封面專題、企業專題、盛世人物、神州專題盛世脈搏等。發行至今,已成功撰寫香港潮商會、免費報紙時代、迪斯尼創千五億商計等封面專題,在香港上層商業人士裏面引起了一定影響。

目前《盛世》共有采編部、銷售部、市場部、財務部四個部門。公司人員流動性較大,採編部現行人手也較為緊缺。經營狀況正在逐步改進,近期新調任一新行政總監對公司運作進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體企業文化較為温馨。最開始創辦《盛世》雜誌的人同時也是香港壹傳媒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創辦《盛世》之初就把壹傳媒的管理理念帶到了這裏。除了編採人員可以採用彈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時間,所有工作安排、任務完全網絡平台化,在公司還為員工提供了微波爐、電冰箱這些常用的家電,時刻為員工供應飲料、零食和方便麪,員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點左右,還會有專人為大家送上新鮮麪包當下午茶。對於這種“家”的理念,員工們都表示非常滿意和享受。據説,這種公司文化是從外國引進的,通常在外資或合資企業才會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中並不多件,像星島、文匯這些老報來説是並不存在的。

實習感言

1、學會“偷聽” 整個實習,自己接觸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記招”了。過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認為這樣的活動太沒有挑戰性,只是坐在位子上聽演講者們預先準備好的“通告”,哪不知原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記招”也有很大的學問。

每次當記招開始前後,香港同行的記者都喜歡圍成一堆,互相“對稿”,確保大家聽的信息準確無誤。如果你因為晚到而錯過了“記招”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向“行家們”打聽回來。

在香港,記者們相互之間共享信息來源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各個報刊雜誌都在為了爭奪讀者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私下記者同行們卻是好朋友,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對稿”行動並不會使他們喪失某些爭取獨家的機會,相反讓大家掌握的資料都準確無誤,顯然這一點跟大陸的記者反差極大。

老道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時候身為“新兵”的我們最好也上去“湊一湊熱鬧”,因為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至於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關注的信息。當看到“行家”們圍着演講者進行小範圍的“私訪”,也最好學會“偷聽”,因為這樣會讓自己得到一些“記招”以外的新訊息,比通稿上的內容更有意義。

2、建立人脈關係 來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為我們製作了300張名片,與其它實習單位的同學比起來,讓我們覺得無比自豪。同事説,名片對於記者來説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記招”非常沉悶,沒有拿到什麼訊息,留下名片也對自己建立人脈關係有很大好處。特別因為我們本身雜誌特色的原因,出席各類型的“記招”很多時候並不像其它報紙同行那樣,需要分分秒秒地“搶”新聞,而更多是通過這樣的場合,來擴大我們的人脈關係,為我們的人物專訪等實質性工作打下鋪墊。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嚐到了留名片的“甜頭”。因為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請公關公司替自己處理公關業務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與公關們交換名片以後,很可能意味着她以後接手的公關業務都會把自己列入被邀請的角色裏面。我自己其實也記記不清是在哪一場“記招”上留下了名片,但“無心插柳柳成蔭”,自此以後我的郵箱便經常出現了某家公關公司給我發出的“傳媒邀請”,主動地給我提供了很多新聞來源。

當然,跟公關公司們打好關係還有助於我們得到一些獨一無二的訊息。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大陸招商團來港招商的晚宴,出席當晚的記者只拿到了公關公司提供的通稿資料,對於具體的招商企業名稱、數額等重要訊息全無涉及,卻唯獨《東方日報》的記者手裏拿到了這樣一個版本。在跟其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這個記者跟負責本次活動公關工作的公關小姐事前是認識的,在她的幫忙下,記者也就得到了這份“特殊”的資料。身邊的同事告訴我,這樣的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關公司都會主動向一些熟悉的報社提供新聞訊息,甚至提前向他們透露相關的內容,藉此在其報紙上做提前的宣傳。

不過,當你發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太過擔心,別忘了,香港的記者們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夥伴,他們會非常樂意地把手中的資料給你參考,這個時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機把它拍下來,就一樣可以掌握這份“珍貴”的資料了。

3、早點到,晚點走 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學新聞採寫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教過了,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這次的實習讓我實實在在地明白了這句話的“真髓”。

實習的第二週,我們很幸運地安排到珍寶海鮮舫參加“浙港澳廚藝文化交流”活動,原本海鮮舫給我們各位記者安排了試吃活動,但因為部分參加活動的記者是報紙記者,需要回去趕稿的緣故,最後參加試吃的只剩下我們和另外一家報社。人丁單薄地坐在餐桌前,剛開始還有一點“不好意思”,當同桌的另外一家報社“同行”也提前離開,就讓我們更加“難堪”了。不過在這個時候,竟然讓我們發現,主辦方的餐桌上出現了美食家蔡瀾先生。其實在我們剛剛開始簽到入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發現嘉賓牌上有他的名字,但一直沒見他的出現,以為他不會來了,但沒有想到“晚點走”竟然讓我們碰上了這樣一位“貴客”。

我們自然是沒能放過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活動結束後跟他做了一個專訪。當其時,我們還抱怨我們是月刊,如果服務的是報紙,明天這樣一條新聞登出來,肯定是“與眾不同”,成為“行家”中的“頭條新聞”。

4、一種來源,不同寫法 還是來自上面的珍寶海鮮舫,雖然我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個“獨家”,但是因為雜誌出版週期的緣故,讓我們不能像報紙那樣對這一次活動做一個具時效性的報導。在編輯的指引下,我們嘗試着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來報導這個活動。而事實上,在其它當天去的報紙“同行”寫的稿中,不少同行也採用了另一種方法報道了這則新聞,使得一個簡單的活動,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幾百字的短新聞、副刊裏的專版,還有一些被列入了旅遊版面當中。 2 3 4 下一頁 採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説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瞭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採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採訪者發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瞭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採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採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採訪者不同,《盛世》雜誌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採訪的時間並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繫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為自己安排採訪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為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採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於採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冷場的現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是偶遇的關係,事前自己並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於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為“客套”的問題,雖然心裏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為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為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為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採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採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於被採訪者所説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失實”的情況。

7、大陸人的“優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瞭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着不鹹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採訪梧州市委書記。在採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於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眾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採訪過後,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麼是招商,為什麼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採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8、穿裝打扮合時宜 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於“實習”性質,但是對於用人單位來説卻決不會因為你是實習生而放鬆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於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為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採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衣”,雖然對於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裏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為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麼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於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誌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於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現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着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採訪任務。

而作為我們這些還在學校生活的實習生來説,穿着成熟、職業一些,能給人一個幹練、穩重的印象,而不會讓人因為你的實習身份而覺得你沒能力、難挑大樑。記得有一次在街上,我們如此成熟的打扮還讓一個路人誤以為我們是公務人員而不斷地遊説我們加入公務員協會呢!

9、多主動,多成績 與大陸不同,香港人會非常願意與你一同分擔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有這樣的意願,他們就會很樂意為你提供這樣一個工作的機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在《盛世》的一個月實習主要以編輯分派的任務為主,所以在沒有分配到任務的時候我們通常只會呆在公司裏面。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一定要主動地向同事要求,是否能帶我們一同出席相關採訪活動,通常我們的要求都能得到同事的歡迎,而相反,如果我們保持緘默,那就意味着我們要呆坐在公司,白白浪費一天的實習時間。

關於香港媒體

香港新聞崇尚自由,只要你有錢和人手就可以自己動手創辦一份報紙,不需要經過太多複雜而嚴格的審批程序。如此的商業社會,讓媒體也染上了不少商業化的特色,當也因為如此,使它具有了不少大陸媒體所缺乏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1 3 4 下一頁 死女友後跳樓自殺的新聞。第二天,香港所有的報紙清一色都用了案發現場的圖片作為頭條。但對於受害者的受傷圖片,報紙並沒有經過什麼特殊的處理,就這樣血淋淋地把整個案發現場的情況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星島日報》登出的頭條照片更是沒有對受害女友的臉部進行任何的處理,雖然東方、蘋果這兩份大報有對受害者的臉部進行“打格子”,但是讀者還是很清楚地可以辨別出受害人及死者的樣貌。我曾就這樣的行為是否有違新聞倫理道德詢問過不少老道的記者,但他們都認為這是報紙吸引讀者眼球的有效方式,可以理解。

7、報紙內容同質化 香港人平常看的較多的報紙大多是蘋果、東方、星島、明報、成報、文匯和大公這幾份報紙,但作為同派系的幾份報紙其同質化程度經常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譬如説蘋果、東方兩份報紙,每天的新聞大到頭版頭條,小到“豆腐塊”,大部分內容都差不多,市民通常看其中一份報紙就可以瞭解到兩份報紙的新聞。親公的文匯報和大公報在新聞的選材上和蘋果這些報紙雖然也有區別,但是作為“姐妹報”之間的區別就不太明顯。

8、報紙表面銷售與實際發行間的吊佹 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不難發現街邊賣報的攤檔上《蘋果日報》是銷售得最快的,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各大攤檔上的《蘋果日報》專欄都已經是空空如也,相反其他報紙的專欄就還有所剩餘,讓人覺得蘋果的銷售是要比其他報紙成功的。

但事實上,《東方日報》才是香港報紙的銷量冠軍,蘋果日報緊追其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的程度上是發行商自己限制了自身的銷售數額,在讀者觀念中造成一種“搶手”的感覺,從而刺激報紙的銷售數額。

9、記者稿件數量不與稿費掛鈎 香港記者所發表的文章並不像國內的報刊雜誌這樣,有稿費這另一個收入來源。記者所寫的文章都屬於記者工作以內的工作,不會因為記者所寫的稿件質量或數量不同而導致工資水平的不同,完全沒有稿費一説。

10、新聞發佈會準時不晚點 在香港,時間就是金錢,記者每天都有好幾個的記者會要跑,不可能在任何一個場合呆過久的時間。也因為這樣,所有要求記者採訪的記者招待會基本上都會準時出席,不會延遲太久,這與國內習慣把活動推遲或晚點不同。有記者告訴我,如果主辦方特意把活動延遲而耽誤記者的時間,記者們是可以集體“示威”,帶隊離場表示抗議的。

11、罕見的“紅包” 香港的媒體並不存在“紅包”這樣的尷尬,自從70年代以後,香港設立的廉政公署,開始對在職人員的薪酬收入有了法律監控以後,香港記者界就很少存在收受被採訪者利益的現象了。很多時候,被採訪者只會以贈送紀念品這樣的隱性形式向記者“表示感謝”,但極少會出現“紅包”這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現象。

當然,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是“有幸”經歷了一次“紅包”現象。在參加一個廣西玉林在港招商的記者懇談會上,主辦方在結束的時候給我們每一位記者遞上了一個小小的“紅包”,説是我們的“車馬費”。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情況,的確讓我懵了眼,當我明白了意思以後立即向同行的記者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在這一情況下,同行記者的回絕方式讓我佩服不已。他把我們兩個的紅包一併拿着,藉着跟主辦方握手道別之際,不動聲色地把“紅包”交回到了主辦方的手中,不但迴避了這樣一個利益衝突問題,同時也讓在場的主辦方不至於如此“丟臉”。 1 2 4 下一頁

結語

在香港的這一個月生活中,我被香港人彬彬有禮的待人方式深深感動,為香港人極具創意的廣告頭腦和宣傳手段大為驚歎,對香港人“上班時全情投入,下班後徹底放鬆”的心態深表佩服,替眾多傷殘人士能夠在這樣一片各國文化匯聚的地方尋找到他們的價值所在而不遭任何歧視而高興,對香港人英語水平的普及和普通話的欠缺甚微不解……一切都將成為我這段實習經歷中永遠回味的樂章。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