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冬至日記新版多篇

欄目: 民情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冬至日記新版多篇

冬至日記 篇一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媽媽早點起來和我一起包餃子,因為小時侯,媽媽常常對我説∶“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小時侯總會在媽媽的懷裏哭呀,害怕耳朵會凍掉。(因為我不愛吃餃子。)現在一想起就會發笑,我當時是多麼幼稚。媽媽買來餃餡,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來,告訴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餃子了,已有一年的歷史了。我託着餃子皮,愜意的往餃皮裏放了一大塊餃子餡,用手輕輕地捏了捏餃皮邊,呵,第一個餃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給了媽媽,媽媽只是微微一笑,我轉開了話題,和媽媽爸爸親暱地交談着……過了一會,餃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拉着媽媽的衣服撒嬌地説∶“媽媽你給我講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媽媽説:“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 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以後要多吃餃子以免耳朵凍掉,不一會兒餃子就吃完了,但媽媽跟我説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冬至日記 篇二

二十四節氣中,要説哪個最温馨,那麼一定非冬至莫屬了。因為在那一天,家家都會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團團圓圓,與與美美。彷彿冬至不吃餃子,就與中秋不吃月餅,元宵節不吃湯圓一樣,缺少了節日的氣氛。

往年,我們一家三口都是在這一天中午大吃一頓餃子,媽媽一定會給我包好我最愛吃的三鮮餡。

今年的冬至,中午一放學,我便第一個衝出教室,騎上自行車一路飛奔。剛一進樓道,便聞到從鄰居家中飄出來的餃子的香味,羊肉的,豬肉的,我好像還聞到了三鮮的。我一步三個台階,跨上五層,可餃子的香氣不知道為何消失了,我以為自己高興過頭了,使勁吸吸鼻子,仔細地聞了聞。進了家們,瞪大眼睛,望着桌子:“為什麼不吃餃子,怎麼是面!”然後,就像瘟雞一般腦袋軟綿綿地耷拉下來。媽媽沒好氣地説:“今天下午爸爸才能回來,晚上再吃不可以嗎!”

終於熬到了下午放學,一進家門,爸爸忙過來幫我卸下沉甸甸的書包,媽媽把一盤剛出鍋的餃子擺在餐桌上。餃子晶瑩剔透,猶如皎潔的彎月上畫上了彎彎曲曲的花紋;餃子芳香四溢,一股股記憶中的味道通過鼻子直入腦海。一個個餃子靜靜地躺在盤子裏,我輕輕嚐了一口,醇厚的濃汁頓時衝擊着我的味蕾。忙招呼爸爸媽媽坐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吃着餃子,邊談論着各自的見聞。餃子的香味,家中的温馨,讓我的心彷彿盪漾在春水裏。

深夜,我躺在牀上,靜靜回想着晚飯的情景,我忽然明白了,原來冬至最重要的並不是吃一頓餃子這麼簡單,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高興地吃着飯,説説話。冬至是人們把這平凡的日子賦予了特殊的意味,讓這普通的日子變得不普通了,充滿了温馨。

冬至的日記 篇三

冬至來臨,有這麼一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死耳朵沒人管”。餃子是中華傳統美食之一,歷史悠久,過節過年時家家户户都會吃餃子。我們學校開展了冬日風情頌的大型活動,活動的有一個項目就是——包餃子!

今天,天空格外地藍,陽光格外的明媚,白雲格外的柔軟,我們一聽老師説:“各班可以回教室包餃子了!”我們便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回到教室,同學們洗完手後,就開始了包餃子。張老師先在講台上示範,她先拿起一張餃子皮,平平地攤在手心上,然後夾起適量的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央,沾上水,捏了三兩下,一個餃子便成形了。這個餃子在地上立得穩穩地,好像一個金元寶。有同學拿了一張餃子皮試了一下,包出來的卻是一個像枕頭似的東西,立都立不住,跟張老師做的那個餃子簡直就是天壤之別。張老師一步一步地教我們,先把餃子皮攤在手中,舀一勺肉餡,在餃子皮的外圈抹上一層水,再將餃子皮對摺,左邊向前面折一下,再折一下,右邊也按着剛才的方法做。我學着張老師的樣子做,先把餃子皮平攤在手中,舀了一勺的肉餡,放在中間,在餃子皮的邊沿抹上水,小心翼翼地折了幾下,沒有粘得很牢,我又使勁把餃子皮捏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左看看右看看也不像個餃子,有修改了一下,交給了老師。後來,我越做越熟練,拿起餃子皮,放點餡,蘸上水,輕輕地捏了幾下,就可以做出一個餃子了,真可謂是熟能生巧!包餃子結束了,看看我們的餃子,有的長得十分好看,像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有的餡料加的不夠,像是泄了氣的皮球。

經過一番時間的等待,餃子終於出鍋了。一層雲霧繚繞在食堂裏,陣陣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聞着就很滿足。同學們爭先恐後的領餃子,自己做的餃子就是和平常的不一樣,分外的好吃!

這次的包餃子活動,不僅讓我們嚐到了美食,感受到了動手製作的樂趣,還讓我們知道了勞動的快樂!

冬至日記 篇四

今天是冬至,依照傳統,要去掃墓。昨天晚飯的時候,爸爸就在問我,説你明天有空的話,跟你媽媽一起去掃墓,可以幫她拎拎東西。今天起了個大早,五點半就起來了。六點十分從家出發。六點四十到歐尚超市旁邊的車站等候掃墓專車。我們去的還蠻早,只有兩三個人在那裏等候,畢竟首班車是要到七點半發車。可我去了趟廁所回來,隊伍就開始排長了。人羣中開始起了騷動:掃墓車呢?怎麼牌子都不掛出來。等引導牌掛出來,排隊伍的紅線拉起來,等候的人更加騷動:車子好早點發車了,隊伍都已經那麼長。我一看錶,此時才七點鐘。七點二十分,首班車發車,我排在第二個,理所當然地能有個座位,因此路上還不累。

到了半山公墓,進門口就直奔營業廳去交錢,原因是我爺爺奶奶的墓已經滿二十年了,跟網通一樣要續費。在營業廳裏,我媽媽順便買了三個花圈:一個給我爺爺奶奶,一個給外公,一個給阿姨。我們按照先近後遠的順序,先去外公這裏,再去爺爺奶奶這裏,最後去阿姨這裏。我媽媽為了今天的掃墓,忙了幾天,又是買紙錢、蠟燭之類的,又是要買進貢的豆腐乾、魚之類的,最麻煩的是魚這些還要燒好,然後小心地放好。到了墓地上,她又把這些東西鋪開,又是上香又是燒錢。一樣的程序走三遍,弄得我人都發暈。我為她撐傘,手覺得很酸。更要命的是,我阿姨的墓在很高的地方,我媽媽説累死。我這麼喜歡爬山的人都感覺有點累,更何況是她呢。等我們三個墓都掃好回去,有更多的人從四面八方湧向公墓裏。儘管下雨行走不便,但公墓裏保持着旺盛的人氣。好不容易擠上車,回到家,也已經近十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