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52億年前的超級生物大滅絕》心得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5W

《2.52億年前的超級生物大滅絕》心得體會

《2.52億年前的超級生物大滅絕》心得體會

2018年4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層古生物學家、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地層古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國際二疊紀地層分會主席沈樹忠院士《2.52億年前的超級生物大滅絕》的學術交流報告,沈樹忠院士指出氣候環境劇變是生物大滅絕的原因。

6500萬年前,龐大的動物恐龍滅絕,為世人所熟悉,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早在2.5億多年前,曾發生過一次超級大滅絕,海洋生物多數滅絕,生態系統全面更新。2.5億年前發生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只耗費了6萬年時間就殺死了地球上超過95%的海洋生物、75%的陸地生物,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地球史上,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共有6次,其中人們最為熟悉的是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但是沈樹忠院士表示,比起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一次生物集體滅絕案,恐龍滅絕的規模要小得多。對於這次大滅絕的進程表,過去認為是上百萬年,而在2011年的時候,古生物學家通過測量把滅絕的過程限定在20萬年內,而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Samuel Bowring教授等與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的沈樹忠研究員研究發現,整個滅絕過程持續的時間要遠短於20萬年,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鈾—鉛鋯石年代測定技術,對中國眉山的巖石進行年代測定,發現這次大滅絕只持續了6萬年。劇烈的氣候環境變化是導致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原因,觸發全球氣候和環境劇變的機制成為發生災難性事件的最大威脅,而並非以往認為的簡單火山噴發。

地球大約6億年以來生命在不斷地演化,經歷了多次大大小小的生物滅絕事件,所有這些生物大滅絕事件幾乎都伴隨有劇烈的全球性環境變化。奧陶紀末、三疊紀末、中石炭世事件都伴隨有冰室效應/温室效應氣候轉變事件的發生;二疊紀末、始新世/古新世之交、白堊紀末等事件發生的前後都有温度劇烈變化、海洋酸化和缺氧、海洋微生物爆發等現象出現,所有這些都説明地球劇烈的氣候環境變化是導致多次生物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其幕後黑手大多指向地球內部的活動所造成的大規模火山噴發,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德干玄武巖的噴發與大滅絕的密切時間聯繫。沈樹忠院士指出研究發現,大規模火山噴發帶來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本身不足以造成地質記錄所表現的碳同位素、温度等變化幅度,但火山作用可以觸發藴藏在各大陸和大陸架沉積物中的大量甲烷等温室氣體在短時間內快速釋放,這些温室氣體大量進入大氣,可造成地表環境劇烈變化,從而造成生物大滅絕。儘管對五次生物大滅絕的研究總體表明與大規模火山噴發相關的環境劇變是主要的原因,但這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模式、生態效應,火山噴發、環境惡化與生物大滅絕之間的時間關係等遠還沒有研究清楚,仍需要進一步的精準研究和綜合分析。

沈樹忠院士指出從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來看,生態系統的破壞可以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前期階段反應並不明顯,但一旦超過極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突然崩潰,所以對現代生態系統的警示作用很明顯。

全球變暖影響異乎尋常。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有些地區的温度升高了好幾度。海平面上升了近400英尺,淹沒了沿海的居住地,迫使人們向內陸遷移。由於北美、歐洲和亞洲的植被劇烈變化,沙漠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擴散。在使得身邊的許多動物瀕臨滅絕後,人們被迫放棄了原有的生活方式,採取了全新的生存策略,結果導致大規模的饑荒和疾病。這種適應就是農業:促使農業出現的全球變暖的危機發生在一萬多年前。氣候變化對人類進化有重要影響。現在新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幾乎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每一個重大轉折點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變化包括:從大約6500萬年前靈長類動物的出現到能夠直立行走的人類祖先,從人類大腦的迅速發育到農業的興起。人類歷史不僅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是由氣候變化所驅動的。

劇烈的氣候環境變化對地球來説並不罕見。過去一萬多年以來,存在的宜人的全球環境僅僅是多年來更大的、廣泛變化的氣候模式中的一個小小的亮點。雖然這期間,出現了農業、文字、城市和許多其他文明特徵。實際上,過去的氣候變化模式表明,即使沒有人類活動的影響,未來地球氣候也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人為影響會加速氣候環境的變化,研究表示人為因素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變暖的主要因子。多信號檢測和歸因分析表明,自20世紀早期以來,在量化的人為和自然強迫的貢獻中,導致全球變暖的最大貢獻來自温室氣體。故國家環保部提出要反思發展與災害的關係,通過調整人類自身的行為來減少災害損失、適應氣候變化。比如提出推進低碳城鎮化,在城市治理和規劃設計中,協同考慮温室氣體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與災害的不同需要,轉變傳統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治理理念,進行適應性管理,打造低碳城市。讓我們一起選擇低碳、節能、環保的生活方式來應對氣候環境的劇烈變化,為了地球的未來也為了自身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