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列文虎克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穫 列克虎文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15K

列文虎克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穫 列克虎文的故事(精品多篇)

列文虎克的故事 篇一

列文虎克的家庭並不富裕,小時候的他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列文虎克是個非常有好奇心的孩子。列文虎克的小故事記載,當他通過朋友知道了放大鏡的存在後,就想去買一個,然而放大鏡的價格太高,讓他望而卻步。但列文虎克並沒有放棄,反而決定自己磨製一個,這種好奇和動手的能力,為他的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他自己動手磨製的,甚至比外面賣的放大的倍數更高,而且在他的無心之下添加的一些小部件,更是讓顯微鏡橫空出世。

但也因為他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在列文虎克的小故事中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他在辭職專心研究的時候,不允許其他人觀看,其實這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他發現活動的細微動物的時候,朋友勸他發表,他卻認為這是自己的,如果被別人知道就會剝奪自己的研究成果,直到朋友耐心的解釋過後,他才放心的將成果交給了皇家學會。皇家學會在看到內容的時候就被緊緊的吸引,在後期列文虎克傳來更多的研究報告的時候,科學家們都爭相觀看,想要得到更多的消息。

列文虎克的一生都沒有停下過研究,磨製了眾多的鏡片和多種的顯微鏡,有些到現在仍被世人廣泛使用。直到離世之前,列文虎克仍舊交代朋友,要將他的成果翻譯之後送給學會。這就是列文虎克的小故事。

列文虎克的成就 篇二

列文虎克的成就中首屈一指的便是顯微鏡的發明,列文虎克童年並沒有受到過正規的教育,十幾歲時到布店當學徒,後來自己經營綢布,中年後到市政工作,這份工作的收入不錯且輕鬆,讓他有時間去研究自己喜歡的透鏡,因為好奇和努力,他磨出來的透鏡比當時售賣的倍數更大,因此觀察到微生物,也是列文虎克的成就之一。

列文虎克因為在自己磨製的透鏡下見到了活動的微小動物,而好奇心更盛,不斷的觀察身邊的一切,後來更是辭職將家中的空房改成實驗室。幾年後,他的顯微鏡更加的精美,看到的東西也越來越細緻,他的工作是完全保密的,不讓任何人觀看。他不願公開自己的發現,但在朋友的勸告下,他還是將報告交到了皇家學會。皇家學會收到報告的時候還是有些不相信,但在看了內容之後,徹底的被吸引住了,幾經周折之後,列文虎克的實驗終被承認。

成功的喜悦並沒有讓列文虎克停止探索,他鍥而不捨的繼續研究,將成果寄送學會,科學家們爭相閲讀,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列文虎克伸出了雙手,上面滿是因為磨製透鏡的老繭,這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誠摯的科學家。他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雖然身體越來越差,但工作從未停止。直到去世之前,列文虎克仍舊惦記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請朋友翻譯並寄送給學會,這便是列文虎克的成就。

推薦列文虎克故事心得體會及收穫 篇三

倆月時間,昨天上午終於把《安娜·卡列尼娜》看完了,最後列文對信仰善的思想變化過程很精彩,雖然讀的時候需要專心致志地理順每一次思維變化的邏輯軌跡。精彩之處比如談到到蒼穹,我們眼睛看到的蒼穹是圓的是有盡頭的,但是今天我們卻知道它是無窮無盡的。反推,難道我們看不到或是論證不到上帝就能證明神不存在呢?

列文覺得,人活着是為什麼,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極其痛苦,即使家庭幸福但是思想貧乏,這算是庸人自擾嗎?每個人最終都要埋進土裏,都要死,為什麼還要幹活?“為了跟隨上帝,為了靈魂,為了善”,列文自己不斷掙扎着信仰的問題,忽然頓悟了,但也只是一瞬間獨處時的內心安寧,等到他回到世俗生活還是會跟僕人發脾氣,還是會抱怨妻子,還是會對朋友出言草率不考慮別人感受,還是會對哥哥冷落,還是會不開心,但是得知自己嚮往善,心總是安寧的。

而安娜,就這樣毀滅了,是飛蛾撲火、闖開牢籠還是追隨慾望、自尋死路?陶麗委曲求全,她甚至有一瞬間羨慕過安娜的生活和選擇,最後一邊對丈夫絕望一邊對孩子抱希望地活着,吉娣迷途知返,當她不幸被福倫斯基拋棄時,痛哭流涕甚至病倒,誰知道過了一年,不幸變成了幸運。她最後算是生活贏家。

個人很喜歡華倫加小姐在温泉治療酒店的章節,華倫加像聖人,是高架於安娜、陶麗和吉娣三人之上的一個女性角色,頭頂上有温和的光暈,她有不幸但是不怪罪任何人,態度像温泉一般温和,藏污納垢都可以,可以容納一切,可以讓吉娣內心充滿光芒。

列文一路的成熟,包括對福倫斯基的態度,包括對生死的態度以及最後對信仰的態度也是一條漂亮的線索。

我認為,即使安娜離婚成功最後和福倫斯基結婚了,她也仍舊有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明顯她非常在乎陶麗和吉娣是怎麼看她的吧。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安娜最後的死亡跟列文所信仰的善有衝突嗎?跟隨上帝的意志,跟隨靈魂,但是沒有説要跟隨自己的慾望,只能跟隨自己的善,這是答案?不是跟從慾望尤其是貪慾,唯有從善,那安娜追求愛情是貪慾嗎?還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獨立性和衝破無愛婚姻牢籠的警覺性的萌發?托爾斯泰明顯告訴大家安娜最後還是不得善終,是否意味着拋開丈夫兒子的純粹的愛情和善是不沾邊的?無論是福倫斯基還是安娜都是悲劇的收尾,甚至他們的女兒最後都給了卡列寧,因為只有跟卡列寧才有姓才有身份。可笑的是卡列寧最後決定要不要離婚是取決於一個神婆一樣的蘭道巫師的催眠判斷,有多少人的命運掌握在一些可笑的愚昧的判斷上。

是社會框架輿論造成的悲劇?還是女人自身的醋意以及自尊自大好強加劇的?還是人性的貪慾?或是宗教?或是男權社會的禮法?或是綜合因素?無論安娜和福倫斯基當初有多甜蜜有多少次快速心跳,最後還是被瑣碎的生活以及不穩定的身份還有醋意和冷淡一次次地吞噬,而女人的無故醋意和男人的冷淡無情貌似又是相互促進的。

不得不歎服托爾斯泰太瞭解女人了,安娜要的就是愛情呀,是越來越熾熱的愛,越來越霸道越來越獨佔的愛,並且只要愛,但是男人並非如此,男人更向往生活的自由,男人會因為女人過度的愛導致的醋意或是胡思亂想亂了陣腳,隨後男人會冷淡會無為,女人會覺得沒錯他已經不愛我了,他已經愛上別人了,我要報復我要讓他後悔,想到的是毀滅。

托爾斯泰太瞭解女人之間的關係,安娜和陶麗之間甚至和吉娣之間,至少在安娜心目中,是敵對的,是被看成笑話的,女人的自尊是不允許這樣的下場,寧可死也不要。

女人之間的關係,似真似假,複雜難辨,書中安娜和陶麗第一次會面,安娜勸陶麗給哥哥一次機會,委屈求安與丈夫和好後陶麗當時真的很愛安娜;隨後陶麗聽説安娜跟福倫斯基出國了,還是愛安娜的,覺得安娜是很可愛很善良的人,甚至在第二次見面前,陶麗坐馬車去看望安娜時,陶麗甚至開始有點羨慕當時的安娜,馬車上的陶麗一瞬間很厭惡自己的生活,厭惡生育孩子和帶孩子的痛苦,到了安娜住的金碧輝煌的屋子,參觀了富麗堂皇的房子和附近的醫院之類的建築物,覺得安娜的生活很光鮮。由於陶麗自己衣服的寒酸自己還曾很自卑,慢慢地陶麗想孩子了,開始有點不認可安娜的這種狀態。而當時安娜已經是外強中乾,一切奢華的外表都是假象,敵不過內心的痛苦。而痛苦,本來想跟陶麗説的,但是陶麗沒想敞開心胸談,只想回家看孩子,二人沒有真正敞開心胸交流。第三次會面,安娜因為和福倫斯基爭吵接近崩潰,覺得陶麗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想去找陶麗訴苦,但是看到了吉娣,看到幸福的吉娣,安娜當場刺激吉娣,説自己見過列文,並且自己很喜歡列文,覺得吉娣得不到福倫斯基所以要了列文,而列文也曾被安娜的魅力迷惑過,示意你吉娣愛的男人都拜倒在我腳下。所以訴苦變成了告別,最後安娜完勝似地離開了。安娜和陶麗的這三次會面,很值得細細體會。女人貌似永遠離不開比較。

歸結幾個問題,列文最後説的從善以及世人不能接受安娜的“非善”是矛盾的嗎?或者安娜本身是不值得善意對待的?但是誰又有資格評判安娜呢?也許只有上帝吧。

最後導致了列車軌道上的悲劇,福倫斯基最後策馬趕到火車站,一蹶不振,變成了行屍走肉,塞爾維亞戰爭讓他走上戰場,覺得有一個理由讓自己的生命去耗盡吧。

奧勃朗斯基最後欠債累累,在彼得堡學習了很多男人的灑脱生活方式,即使欠賬,但是仍舊花天酒地,他是很多男人的面孔。列文才是少數的吧。卡列寧是冷酷的謹慎的自保的守舊的。

還有華倫加和列文的哥哥柯雪茲夫(具體名字忘了),倆人在樹林裏差點就要互相表達愛慕,但是男方一句跑題的回話,就已經讓倆人知道雙方不可能了,一些話那一秒不説出來,就永遠不會説出來了。

我喜歡拉斯卡這條獵犬,喜歡列文家的女管家阿珈菲雅,喜歡吉娣的父親老公爵。當然蠻喜歡列文。

最後插一個對比,列文和福倫斯基在面對別的男人對待自己女人的獻媚態度上決然不同,列文是馬上把這個男人趕走,而福倫斯基會享受別的男〔〕人對安娜的獻媚。我覺得選擇丈夫還是要選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