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多篇合集600字(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W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多篇合集600字(精品多篇)

地形 篇一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 篇二

《孫子兵法》首先教給我的,不是如何去打仗,不是去如何佈局,他讓我感受到的是兵法的境界,用老子的話説:“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最近對這個點感受得很深,我很難用言語去準確地表述他,但他絕非是高高在上的。借用今天《論語別裁》南師解釋崇德的一段話:一個人的德業的成就,和一個人的風格,品行,風度,氣質都有關係。有了這樣的成就,在外表上是可以一望而知的。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大”的東西,可以超越一個人身體的疲乏,思想的飄忽,情感的侷限,到達一種很“自然”的狀態。

《孫子兵法》其次教給我的,是一顆“仁愛之心”,要為別人着想,要學會去理解別人。共情是愛的基礎,一個人心裏所想的,所經受的,藉由別人的口中,文字中表達出來,該是多麼親切的事情!始計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作戰篇: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謀攻篇: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九變篇: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辱,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者,用兵之災也。用間篇: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多麼仁愛,多麼有將相風範!

《孫子兵法》再次讓我體悟到的:是謀略---縝密的思維方式;在用間篇中談到: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以反間為切口,將鄉間,內間,死間,生間形成一個環,凝固成一股氣,此為謀略。

謀攻 篇三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温,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 篇四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孫武。孫武不僅是個理論家,更是偉大的實踐者。他一生未嘗敗績,皆源於他的戰略思想。

在我們眼裏,《孫子兵法》是一部奇書,有着豐富的東方智慧,它對世界各國的軍事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歐洲,當年叱吒風雲的軍事家拿破崙手不釋卷的兵書,正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它裏面的智慧數不勝數。讀了《孫子兵法》,我忍不住讚歎,古人是多麼地有智慧。

《孫子兵法》讓我知道了如何行軍打仗,也讓我多多少少意識到戰爭中戰略思想的重要性。還讓我懂得了行軍打仗的道理:碰到強敵時,不能強攻,只能智取。不僅如此,我還認為讀《孫子兵法》,就是在讀一部歷史與智慧兼有的曠世奇書。《孫子兵法》,時間與空間的差異都掩蓋不住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它還教會了我許多詞的意思。比如説:‘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孫子兵法》不僅讓我在學習上有了改變,讓我更有耐心與積極性,還讓我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以從容的心態去對待周邊的事物。

但有人卻認為讀了這些書沒有意義。仔細想想,作者寫書的意圖,是對歷史智慧的總結與傳承,因為有了這種延續,我們才可以得到這麼多前人的經驗,從中獲益。感謝《孫子兵法》,讓我增長知識,不斷成長。

軍爭 篇五

孫子説: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軍將,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鋭,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鋭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鋭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始計 篇六

這是此兵法的首篇,也是核心。首示戰本論、戰爭論、將才論、戰爭指導論及戰爭方略論之大意。其中,重點放在戰本論上,主要論述戰爭勝負決於未戰前之妙算。下面為諸位提供原文: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