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孫子兵法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孫子兵法讀後感【精彩多篇】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一

《孫子兵法》是我國最古老、最傑出的一部兵書。也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話説當年拿破崙都買過。

我在看完一堆歷史書後,聽説古代好多名將都是讀過這書的。於是也慕名而來,忍不住要一睹它的風采。

看完之後唯一的感覺就是精彩……難怪從戰國時期起就開始風靡流傳。裏面講了許多諸如:打仗的必備條件,通過所具備的因素就可知雙方的勝負機率。還有各種戰鬥隊形,戰鬥謀略。讓我記憶最深的是本書開頭所説的戰鬥的五個方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看起來還不是很明白,那我來解釋一下:第一個,道,就是君主和民眾目標,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的是晝夜、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寬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的等地理條件。

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這五個方面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如果哪個將領能夠真正領會,他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將領。這五點何其重要,我細細讀了很多遍,都覺得句句在理。

另一部分要説是隊形了,不同的戰鬥,從地勢考慮,就必須選擇不同的隊形。一般是幾人一組,有攻有防。地形寬廣的時候每組人要多一些,地域狹窄時就要相對減少,因為這樣活動起來方便靈活。我聽過一個叫俞大遒的將領,運用這種隊形就用得非常到位。前面一排手持盾牌,後面兩人一排,持不同的武器攻打。這樣既保護了本隊的人,又能有效消滅敵人。聽説有一場戰役,運用這種隊形,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幾百個人攻打幾千人,不但把敵方殺得片甲不留,自己這一方居然只有一兩個士兵輕度受了點皮外傷。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一些便是怎麼樣才能壯大隊伍,獲得民心。這裏還要講求一些美德,不如不能殺投降的人。其次用武力解決還不是個好辦法,最好能夠通過談判解決,減少傷亡。更高難度的是,還可以把敵軍歸為自己的隊伍。總之,除非萬不得已,不要用戰鬥來解決問題,因為必盡戰鬥的成本太高了,長期戰鬥,會變的貧困。

《孫子兵法》讓我不得不驚歎於古人的智慧,他們的作戰技巧,讓我們現代人都為之歎服。再那麼一個兵荒馬亂時代,能寫出這樣一部鉅作,實屬軍事天才!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二

這一篇文章主要介紹《孫子兵法》的第十一篇“九地篇”的第三部分,順詳敵之意。

一、兵法解析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hui)。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傻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意思就是:

不瞭解各諸侯國計謀的,就不能與他們結交;不掌握山林、險阻、葦塘、沼澤地形的,就不能調動軍隊行軍,不任用熟悉當地地形的人來做嚮導的,就不能得地利,九種地形的利害關係,有一種不知道,就不能稱霸於諸侯、號令於天下的軍隊。那種能稱霸諸侯,號令天下的軍隊,如果進攻大國,就能使大國的民眾和軍隊來不及集中力量進行反抗,把他的兵威加於敵國,就能使敵國和其他諸侯國不能結交。因此擁有這樣軍隊的國家,不必要同敵國去爭着與其他諸侯國去結交,也用不着同敵國去爭着在其他諸侯國國內培植自己的權勢,只要伸張自己的主張,憑藉自己的實力,要實行超出軍法規定的獎賞,頒佈超出行政常規的號令,趨勢全軍兵眾就如同指揮一個人一樣,命令他們去執行任務,而不必説明作戰意圖,叫他們去奪取勝利,而不必説明可能遇到的危險。

把軍隊放置在形勢上處於危亡的境地,然後才能得到生存。使士兵陷於危險的境地,然後才能反敗為勝。

所以,用兵作戰的事情,就在於能偽裝順從敵人,並且詳察他們的意圖。要集中起兵力,攻向敵人的一點。這樣,雖然長驅千里,也能夠擒殺敵人的將領。這就是所謂的巧妙能成大事啊!

用兵作戰,要知諸侯、熟地形、用嚮導,即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而且要精於計謀,這樣才能成為霸、王之兵,震兵威、權威於諸侯國之中。而“順詳敵意”的謀略,則是假裝順從敵人的意圖和心理,投其所好,因勢利導,把敵人引向錯誤,再敵人暴露出弱點的時候,乘機進攻之,從而取得主動權。

《百戰奇法》説:“凡與敵戰,若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吾以鋭卒擊之,其軍必敗。法曰:‘能而示之不能’”“能而示之不能”,屬“詭道十二法”之一,可簡稱“強而示弱”。這樣可以使敵人驕傲、上當,從而獲得全勝。

二、古今實例

戰爭是智慧和實力的較量。戰爭客觀地造就了兵家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隨行用勢,因敵權謀。用孫子的話説就是:“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所謂踐墨隨敵,就是説選擇作戰方向,制定作戰方針和作戰計劃,都應該隨敵情的變化而變化。踐墨隨敵是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求生存、爭發展的有效法則。運用此法則,要求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無論是企業經營計劃的制定,還是企業的產品和市場開發,都必須靈活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市場為導向,牢固地樹立樹立市場觀念。

企業的產品只有通過市場到達消費者的手中,產品的使用價值才能實現。因此,市場是聯繫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企業家要善於把握市場調研、預測規劃、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企業生產、流通銷售和市場服務的各個環節。企業家的市場觀念還必須具有強烈的時間觀念。

當今的市場需求瞬息萬變,市場行情朝夕不同,,一些有利於市場發展的時機有可能轉瞬即逝。企業家要儘快瞭解市場情況的變化,要善於把握準確的信息,抓住時機,搶時間,爭速度,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總之,企業家要堅持一切為着用户的思想,敏感地感受市場的供需脈搏,關注市場的變化,以富有獨創性的經營佔領市場。市場觀念是企業家的一個首要觀念。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三

大意:孫子兵法,是兵家中的代表作,是一部總結戰爭經驗、智慧的書。上集是在説明伍子胥的家人都被費無忌給殺害,他藉着吳國的軍隊攻打楚國,以及逃亡路途發生的事物。

心得:這本書足足有三公分這麼厚,從前,我都不看這些有關歷史故事的漫畫、典故。因此,媽媽常説我的課外知識非常差。藉着開學這段期間,課業還不會繁忙時,我打開了本書,從上次的《楚漢英雄志》開始吸引了我,漸漸瞭解歷史故事。剛開始看時,一直搞不懂人物角色,常常要翻回“人物介紹”的地方才看得懂故事內容。當然,看完這本書也讓我瞭解到“孫子兵法”不僅僅適用於戰場而已。讀《孫子兵法》讓我明白競爭、變化得不可避免,與面對變化,提出策略的重要性,也體會出更多有關經營、溝通、生涯規劃、處世的哲學。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四

一、兵法解析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行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意思就是:

事先不瞭解各諸侯國的政治動向和圖謀的,就不能預定外交方針;不熟悉山林、險阻、水網、沼澤等地形的,就不能行軍;不使用鄉民做嚮導的,就不能獲得有利的地勢。所以出兵作戰以欺詐取勝,以對自己是否有利來決定行止,要根據敵人兵力的分散和集中的狀況,來變化自己不同的戰略戰術。所以,軍隊的行動迅速起來像疾風,慢起來像森林那樣,風吹過時枝搖而杆不動,攻擊和侵略時要如同烈火,堅守和駐守時要像山嶽一樣不可動搖,難以窺測要像陰雲蔽天那樣,行動起來要像迅雷不及掩耳。佔領和掠奪敵方的鄉村城鎮,要把資財及時分配補充給自己的軍隊;打下來的地盤要及時賞給有功者,要權衡利害關係,然後相機而動。先懂得迂直的計謀就能取勝。這就是爭奪主動制勝條件的原則。

兩軍交戰,只有知敵我之情勢,才能調動軍隊,爭取勝利。因此,為避免腹背受敵,就要先知道諸侯們的動向;為避免遭到埋伏,就要熟悉地形;為得地利,就要任用嚮導。

要以是否對自己有利來決定行止,要把敵人的近直之路化為迂遠曲折,使其利變成不利。而把我方的迂遠曲折化為近直,使我之不利變為有利。

在戰爭中要注意隱蔽自己的企圖,避開敵人的阻礙,在敵人覺察不到或防守薄弱的地方繞道而走,出敵不意地達到自己的軍事企圖,以取得勝利。

公元前623年,晉文公事晉、齊、秦軍救宋,與圍宋的楚軍在決戰時,就是採取了以迂為直的戰法打敗楚軍的。

戰鬥開始時,晉軍為避免與楚軍的中軍主力決戰,令軍士把駕車的馬蒙成虎皮,先向楚軍的右軍進攻。楚右軍是由盟軍組成,戰鬥力最強,遭打擊後立刻潰退。

晉軍又故意佯退,誘殲戰鬥力較弱的楚左軍。楚左軍又被殲。這時,楚統帥下令撤回楚地,晉文公就這樣利用以迂為直的計謀,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古今聯想

要懂得以迂為直的計謀。“迂”與“直”本來是一對矛盾體,但在軍事戰略上,“直”往往最難達到的,雙方的注意力都在於此,成了實際上的“直”,“迂”和“直”往往會發生轉化。

三、讀後感

知敵我之情勢!

熟知敵我,才可作出最準確的判斷,才有可能取勝!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五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時期的孫武。孫武不僅是個理論家,更是偉大的實踐者。他一生未嘗敗績,皆源於他的戰略思想。

在我們眼裏,《孫子兵法》是一部奇書,有着豐富的東方智慧,它對世界各國的軍事思想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歐洲,當年叱吒風雲的軍事家拿破崙手不釋卷的兵書,正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書,它裏面的智慧數不勝數。讀了《孫子兵法》,我忍不住讚歎,古人是多麼地有智慧。

《孫子兵法》讓我知道了如何行軍打仗,也讓我多多少少意識到戰爭中戰略思想的重要性。還讓我懂得了行軍打仗的道理:碰到強敵時,不能強攻,只能智取。不僅如此,我還認為讀《孫子兵法》,就是在讀一部歷史與智慧兼有的曠世奇書。《孫子兵法》,時間與空間的差異都掩蓋不住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它還教會了我許多詞的意思。比如説:‘吾’就是‘我’,‘乃’就是‘是’。

《孫子兵法》不僅讓我在學習上有了改變,讓我更有耐心與積極性,還讓我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以從容的心態去對待周邊的事物。

但有人卻認為讀了這些書沒有意義。仔細想想,作者寫書的意圖,是對歷史智慧的總結與傳承,因為有了這種延續,我們才可以得到這麼多前人的經驗,從中獲益。感謝《孫子兵法》,讓我增長知識,不斷成長。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六

《孫子兵法》這本書主要講了孫子的用兵法,有計篇、作戰篇、謀功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

計篇——我認為,孫子在這一篇中全篇主講了五個點:“道、天、地、將、法”。“道”是指政治的狀況與路線;“天”是指天時;“地”是指地利;“將”是指將領的指揮才能;“發”是指軍隊的法令與法規。有句話説得好,“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僅有這樣才能贏得戰爭的主動權。

作戰篇——這一篇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實際情景作實際工作,戰爭的輸贏對國家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有着很大的關係。孫子曾説:“兵貴勝、不貴久”要速戰速決正應照了這句話。同時在國內厚賞出兵打仗的士兵,善待地方的俘虜來同時壯大自我的實力,取得勝利。

謀攻篇——孫子説:“不戰而屈人之兵,必以全爭於天下”,這句話就是孫子用兵技術的最高境界,孫子主張要集中優勢兵力與敵作戰,並且同時還強調了不懂軍事的君王干預軍事活動的危險性,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行篇——這一篇論述瞭如何依據敵我雙方軍事實力的強弱,靈活運用攻守兩種不一樣的形式,到達保己傷他的母的,並且行篇最重要的就是要隱藏自我的實力,使敵無形可循,要做到出其不意,克敵制勝,要給別人最致命的打擊,就要:“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勢篇——勢篇與形篇是有關係的,勢篇就是充分發揮將帥的主觀能動性,進取利用和創造有利的作戰態勢,出奇制勝,巧用虛實,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有力態勢,打擊敵人,要巧用謀略迷惑敵人,調動敵人,佔據主動,這樣才能取得了一個戰爭最終的圓滿勝利。

虛實篇——這一篇主要講述了在戰爭上兵術的虛實問題,在文中,孫子強調一點要抓住“虛”,“實”這兩個點,來避實擊虛,因敵制勝,就是孫子説的“避實而擊實”也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點要堅持主動,從而變敵從實到虛,變己從虛到實。

軍爭篇——這一篇主要論述了在一般情景下奪致勝的條件和戰場上的主動權,中心點就是要如何及趨利避害,所謂軍爭就是一點要取得主動權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九變篇——這一篇主要論述了在作戰過程中,如何根據特殊情景,以靈活變幻的戰術,贏得戰爭的勝利,在篇中,孫子強調將帥必須做到全面,辯證的看問題,當自我遇到危險時,不能指望敵人不來不攻,應當做好充分的防備。

行軍篇——這一篇論述了軍隊在不一樣的地理條件下如何行軍作戰,駐紮安營,主要分處軍,相敵,附眾三個方面。在處軍方面我們應當要利用對我們有了的地形,避開不利的地形;在相敵方面應當正確的瞭解確定敵情;在附眾方面我們應當做到賞罰分明。

地形篇——這一篇論述了利用地形的意義,以及軍隊在各種地形條件下進行作戰的基本原則,強調了在戰爭中地形取勝的總要性。

火攻篇——火攻篇主要論述了火攻的種類、條件、實施方法。孫子認為以火助攻,是提高部隊戰動力,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方式,在使用火攻的同時,君主和將帥對戰爭要謹慎從事,也能發揮得了火攻的作用,從而取得最終的勝利。

用間篇——《孫子兵法》的最終一篇——用間篇,論述了在戰爭活動中使用間諜的重要性,使用間諜要使付出的代價小而收穫大,可是孫子在文中把勝負主要歸結於間諜的作用。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七

讀到最後一段“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對於我有很大的啟發。

首先,我們一起先來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對於學生來説,“知己”意味着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麼、已經獲得什麼技能和知識、自己的長項和優勢有哪些;也明白自己的弱項/不足/短板是什麼、自己的缺點或者缺少什麼。“知彼”則是説,知道自己想要獲得的目標是什麼,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獲得目標,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需要克服的障礙有哪些等。如果這兩方面已經瞭然於胸,你想得到的一定能夠得到。

接着來説“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雖説清楚自己有什麼,已獲得什麼技能和知識,瞭解自己的長項和優勢有哪些;知道自己的弱項/不足/短板、缺點。但是由於不瞭解自己的目標、實現目標需要什麼條件、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需要克服的障礙等,所以難免會遭遇挫折和失敗,所以勝負的機率各佔一半。

然後來説“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如果兩方面都不清楚,做事就像沒頭的蒼蠅,到處亂撞,失敗就是百分百的事情。

這句話其實對於教師來説也是一樣的。“知彼”意味着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熟悉他們課前的準備情況,比如是否預習?是否完成了作業?是否帶着問題來聽課?清楚他們上這次課時的情緒,瞭解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他們是否喜歡今天的座位或者是鄰居等等。“知己”則是教師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熟悉講授內容,這是最基礎、最簡單的。還有就是自己的優勢是什麼。發音?語調?語言有魅力?有手段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多彩的課堂設計能夠讓學生感覺充實、輕鬆而收穫滿滿?所以你若是既瞭解自己又理解學生,你的教學就一定會是成功的,學生收穫多,體驗好,你的感覺也很棒還不累。如果你只瞭解你自己而不瞭解學生,有時候難免你和學生的配合就不會默契,甚至就會發生衝突,有種出力不討好之感。自己累的要死,學生卻不領情,不好好學習,自己感覺好失落。有時候,你們配合很默契,對上調了,效率高,效果好。如果既不瞭解自己也不理解學生,那你的就學就總是失敗,沒成功的時候,自己總是感覺心累,因為你沒有體會過成功的甜蜜,僅是苦澀的失敗。這樣的教學結果是你願意要的嗎?你願意面對這樣的結果嗎?反正我不願意。

所以這句話“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要時刻牢記在心。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八

我一向很喜歡古代的東西,再加上電視上也經常有播一些例如福五鼠之三十六計之類的電視,使我也隱隱約約地喜歡上了古代兵法。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是我要講的孫子兵法裏第一章——計篇裏的大概意思,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孫子説: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是關係人民生死,國家存亡的根本問題,是不可不認真加以研究的。”下面我來講一個古典事例。

漢武帝死後,8歲的漢昭帝即位,由將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奉遺詔輔佐。

燕王劉旦野心勃勃,漢武帝死後不久,便與劉氏宗室劉長、劉澤等人謀反,結果因為祕密泄露,被人告發。

劉長、劉澤被處以極刑,而他則因為是王爺,而倖免於難。

按理説,漢昭帝沒有處罰他,他應該感謝漢昭帝,並從此懸崖勒馬。

但是他不但沒有停止他的謀反計劃,還打起了先陷害大將軍霍光再奪取政權的主意。

他上書給漢昭帝,説霍光擅自調動軍隊,企圖謀反。

漢昭帝雖然年幼,但很聰明,他認為霍光擁有大權,要是有謀反之心,早就行動了,不會等到現在。

於是他斷定這個奏章肯定是假的,便下令捉拿送奏章的人。

劉旦的這一詭計沒有得逞,他不甘心,便與上官桀、鄂邑公主密謀殺害霍光,還派出使者用重金到處去拉攏造反的人他的勢力不斷壯大。

正當劉旦洋洋得意準備起兵之時,陰謀再一次被人泄露。

上官、桑弘羊等人被處死,而且漢昭帝還下令追究劉旦的罪過。

劉旦知道,這次小皇帝是絕不會饒過他了,無奈之下,他只好上吊自殺了。

你看,文中的燕王劉旦輕言造反,最後只能自取滅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三思而後行。

孫子兵法讀後感 篇九

我匆匆讀完《孫子兵法》,似懂非懂,自歎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澀,雲裏霧裏,不知其精妙之處何在,經老師的分析和書後的註解才略知一二。短短十三篇,卻是孫武嘔心瀝血,花十年創作而成,可謂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為世人所傳唱與研究,而我也被孫子的才幹所深深折服!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作戰基本上是人與人的搏殺,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抵得過擁有一座易守難攻的大中城池,一位明君會降低身段,尋一名良將並對他深信不疑。而孫武應該説是幸運的,他有好友伍子胥的竭力推薦,使圖有霸業的闔閭拜他為上將軍,使他能在軍事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作戰講究的是戰術,《孫子兵法》開篇第一章為計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正是出於此篇。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真是不變的真理。戰場,要分勝負,考場,要分輸贏;官場,要論升降;職場,要論得失。當今的商場不正是一個不見硝煙的戰場?如果拼的只是老本,只是舊定式,那麼很快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所以説很多企業便在創新及高科技領域展開了新一輪的爭奪。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這方面有些遙遠,但如果就學習而言,難道不需要多變的計策嗎?自學的時間多了,老師也不會像高中那樣壓着你,看着你,於是乎有人開始遨遊在遊戲之中,有人卻在暗自奮鬥;有人很快就能掌握好新的知識,有人卻絞破腦汁還是一知半解。沉迷遊戲者忘記了虛實,自己的能力和目標,只圖一時的快意,孫子的作戰篇和形篇,不正是告誡我們要運籌帷幄,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道理嗎?第八、九篇講的是隨機應變,出神入化的觀點。孫子曾得出這樣的結論,通於九變之利者,只用兵矣;講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在孫子看來“通變”的重要性不言可知。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用計,又要變通,好的學習方法勝過埋頭苦幹,在用知識全副武裝自己的同時又要學會尋找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徑。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寥寥數字,就勾勒出了一個戰無不勝的軍隊形象。風、林、火、山四個字可謂是孫子兵法中的精髓。孫子很崇尚“兵貴神速”。商場之道也亦如此。如今在手機產業,諾基亞可算是巨頭,三星等等緊追其後,競爭相當激烈。於是乎時間成了關鍵,新產品,新功能一直在更新,不單單是硬件方面,外觀上各品牌也下足了功夫,價格戰也是必不可少,而今各大廠商又在環保領域搶佔商機。如去年LG推出的太陽能充電手機GD510便取得了開門紅,短短几個月便在歐洲地區已突破百萬銷量,配置一般,也使其價格也較低,也因此贏得低端用户的喜愛。中國企業在這些巨頭的夾擊下,生存有些艱難,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在這方面我其實為中國感到悲哀與痛惜,很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貼着國際品牌的標籤便自覺高檔,許是品牌效應吧,好像買國產貨會低人一等,其實不以為然,就像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在這狹縫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獨特的氣質,為了突圍在做工和價格方面做了不錯的榜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商場中的勇士靠的是信譽、自己產品的與眾不同和最優化。國貨想要站立起來,首先自身的產品要有創新,抓住天機,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則需端正態度,不能太過崇洋。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的形象完美得近似妖化,但其中的計謀在施耐庵老先生的佈局下,堪稱一絕。有許多計策其實在《孫子兵法》中已經有所描述。很喜歡走中國象棋,可總是以敗局告終。開局衝鋒殺敵,卻並非愈戰愈勇,常常落得顧此失彼,有時因貪吃一子而瞬間敗北。如今細細想來大概是自己過於莽撞,犯了軍中大忌。讀《孫子兵法》真使我受益匪淺,一遍已不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