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艱苦奮鬥·薪火傳承”主題學習研討活動上的發言綱要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1W

根據開發區“艱苦奮鬥·薪火傳承”主題研討活動的安排,作為開發區的一名“老兵”,很榮幸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與大家一同分享在開發區的奮鬥往事。

在“艱苦奮鬥·薪火傳承”主題學習研討活動上的發言綱要

我是1992年來到咱們開發區工作,是最早的開發區六個半人之一。過去29年的青春歲月,在這片神奇沃土上,我先後在******等多崗位錘鍊,與開發區同成長、共見證。雖然中途曾短暫交流至****兩地工作了一段時間,但今年初,我又再一次迴歸開發區這樣一個温暖大家庭,繼續發揮餘熱。

1992年的開發區,正如前面各位同仁們所述,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縣辦自費的“三無”開發區起步,憑藉自創的“三不”精神,靠着一股“不服輸、爭一流”的幹勁,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脱穎而出,躍居全國經開區第***。溯本尋因,既得益於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政策,又得益於古都****的區位優勢外,更得幸於開發區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氣質。

艱苦奮鬥精神,就是遇難勇向前的“實幹苦幹”精神。我們知道,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中國共產黨靠艱苦奮鬥起家,不論是戰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抗擊非典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都無不是靠着艱苦奮鬥發展壯大、成就偉業、創造輝煌的。從某種程度上説,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的歷史。****開發區的發展史亦是如此。開發區在創業初期的條件是不能用現在的思維去考量的,那時的園區是要啥沒啥,一窮二白:要人只有“六個半”,要資金自己想辦法。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開發區人懷揣創業夢想,埋頭苦幹,拼的就是一口氣,一口“不想讓****這麼窮下去”的氣。

戲台架子搭好,如何唱、怎麼唱,才能吸引客商來投資,是擺在開發區人面前的第一道難題。那時可不像現在出門就是“天上飛、高鐵奔、轎車跑”,靠的就是我們這雙腳,不分領導和員工,在****城大大小小的寫字樓進行掃樓,為的就是能夠找到意向客商。印象最為深刻一次,是在*****懇談會期間,當時為了把勒緊褲腰帶的錢用在刀刃上,可謂是想盡一切可能的辦法:宣傳海報沒錢做,那就自己動手寫;沒有客商信息源,那就現場蹲守;沒時間吃飯,自帶乾糧對付兩口……所有人發揚“盯賓館、盯會場、盯出入口”的盯字精神,死死盯牢、盯緊客商,一旦有機會就主動出擊,就是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有可能”的機會。創業初期,開發區人就是用這樣看似最簡單、也最實在的方法,誠邀到一個個客商來考察,最終促成落地生根。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所有驚天動地的奇蹟,無不始於每一件小事、每一項任務、每一份職責。開發區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一起“汗珠子摔八瓣”的實幹苦幹,才有今日書寫下的“最成功的園區創業故事”。由此,我們更能理解,“開發區事業是憑艱苦奮鬥精神幹出來的”這句話的深刻涵義。

艱苦奮鬥精神,就是敢為天下先的“親企助企”精神。築巢引來了“鳳”是第一步,如何讓“鳳”在開發區這片棲息地舒適久居,又是擺在開發區人面前亟需研究的課題。當時全國各地都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鑑學習,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只要不失公心、不違法,一切有用的招都可大膽嘗試。19**年,我們喊出了“人人都是投資營商環境、一言一行代表園區形象”的口號,大膽創新,設立“馬上辦”辦公室,踐行“辦事不隔夜、答覆不隔天”的承諾,全力服務於入園企業。

記得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園區一家外資企業向園區“馬上辦”反映,公司對公賬户有****元不知何因就被划走的問題。當時我們敏鋭地感到款額雖小,但弄不好對園區投資環境的負面影響較大,像這樣類似的事情在園區還有多少?帶着這樣的疑問,於是我們就立馬行動,騎着自行車,不管颳風下雨,歷時近1個月,挨家挨户摸排調查。經排查發現,園區實施外資企業收費項目達*****項,其中已實施收費事項***項,擬收費事項**項,收費金額每年超****元。這對處在金融危機時期的企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額外負擔。但各項行政性收費在當時又必須繳納,怎麼辦?“馬上辦”人員為了企業存活與發展,於是又各自分工、馬不停歇地奔赴各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協商,一次協商無果就來兩次,兩次不行就來三次……經過多輪磋商後及時出台了首個《***開發區統一紮口收費管理規定》,規定除已實施***大項****小項收費按照規定繳納外,剩餘費用均由開發區代企業繳付,從而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助力企業平穩渡過難關,贏得了良好口碑,這才有當時外資經濟在全市逆勢上揚、一路飄紅的壯景。

2002年,開發區人敢想敢試,又做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即在“馬上辦”辦公室的基礎上,率先在全市探索成立了*****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將全區所有涉及審批事項的行政審批窗口統一入駐到大廳,為入園企業提供“進一次門辦成所有事”的一站式服務模式,深受企業好評。像“協調解決企業接返滯留外地員工、銀企對接貸款、人才安居落户、外地員工子女就學”等諸多故事舉不勝舉,在這片開發熱土上留下了園區人太多事無鉅細式的服務身影。因為他們深知唯有把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才會有後來被稱為“***開發區速度”的經濟發展,更才會有時任總理****在視察開發區時給予“*****”的至高稱讚。

艱苦奮鬥精神,就是永遠不過時的“創新創業”精神。有人説過去那個苦年代需要艱苦奮鬥,如今的開發區已發展成一座集聚優勢產業、集聚創新活力、充盈現代氣息、環境優美宜居的高科技花園新城,艱苦奮鬥精神就不足為提了。恰恰相反,我覺得不論何時,艱苦奮鬥是永恆的,只不過其內涵和形式隨着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

説一個我2011年主持******工作時的例子,那時******不像現在,只有“兩道”即***大道和***大道,“兩企”即***和****既存企業,剩下的就是一片尚待開發的毛荒之地。當時正逢市委、市政府提出重點打造****的發展戰略,所有進度均要求“一月一報”,在此背景下,***開發區要求*****必須做到“一年出形象、二年成規模、三年顯成效”。當時,為了迅速開展工作,就臨時租賃了3間房辦公,説一個現象大家可能用現在思維去想當時的條件都覺得不可能發生:就是當時周邊全都是荒草叢生的環境,鼠來鼠往的現象比比皆是,辦公室紙簍裏如果太乾淨沒有雜物,一晚過後自己的辦公桌上的各種數據線必然被均勻地咬碎成一截一截的,説比木工鋸的還整齊一點都不誇張。説到載體建設,當年恰逢多雨季,拉網成路、破土成樓的進度大大受到影響。為了不影響進度,所有人員以單位為家,沒日沒夜地鋪在一線上跟雨神搶進度,最終不辱使命完成首批2萬平方米載體竣工交付,並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讚許。後來,我們笑稱首批載體為“水中撈樓”。在招引客商方面,當時y園區與全市其他園區相比有交通不便、商業配套不全等諸多不利條件,想引進一家企業進來談何容易。記得當時為了引進的第一家創業企業****,團隊不分晝夜和颳風下雨,經過多輪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拜訪與遊説,最終感動了企業負責人下定決心將企業從主城區鼓樓遷址到園區,但是入駐不到半個月時間,企業一半的員工因交通不便因素來了個閃電式離職。要知道創業初期的園區,除了山好水好風景好,四處就是沒房找。為了穩定企業落地發展的決心,我帶着團隊在周邊四處打聽,最終在*****社區協商租賃了一處拆遷安置房,解決了企業IT人才“住荒”問題。之所以能按時完成既定目標且讓企業定心發展,我想與開發區這種繼往開來的“艱苦奮鬥”傳承精神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這種薪火傳承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一批今天的人才創業環境、新三板上市的企業。

所以説,艱苦奮鬥精神永不過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時代內涵,在不同的工作崗位有不同的具體要求。作為新時代的開發區人,也許無須再像前人那樣“咬菜根”、“穿百結”。但如果因為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拋棄艱苦奮鬥精神,我們就會悠然自得、喪失鬥志,結局就是在百舸爭流中淘汰出局。

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又恰逢開發區迎來而立之年,園區後續發展關鍵靠在座的年輕一代們,希望你們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開發區人幹事創業敢擔當的艱苦奮鬥精神,把真幹作為本分,把實幹作為責任,把苦幹作為追求,把巧幹作為方法,不懼辛勞、腳踏實地,增強工作的落實力和執行力,保持幹事創業激情的永恆動力,再創開發區後三十年輝煌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