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1W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多篇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1

時間過得非常快,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迎來了金秋時節。在這個季節中,大家最關心的“開學第一課”終於來了,我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終於可以看到這個節目了,全國中國小生統一觀看的節目“開學第一課”!

今年開學第一課錄製地點在武漢,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還是比較意外的,但後來又覺得是情理之中。今年湖北武漢經歷了疫情,舉全國之力幫湖北度過難關,從中我看到了中國的團結的抗疫精神。舞台佈置比較簡單,沒有過多的繁華設計,符合了今年的開學主題。

今年抗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0後”抗疫羣體。以前有人説“90後”是垮掉的一代,可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90後”不是垮掉的一代,而國家發展的希望一代。當我看到他們的種種事蹟以後,我的內心是非常感動的,因為他們的基因裏寫着責任和擔當,血液裏留着家國情懷。幾乎每一代人都會説新一代人不好,但新一代人不僅沒有垮,反而發展成屬於他們時代的鮮明性格,這次的戰疫就是很好的説明。

開學第一課是讓我們重温了這段抗疫的經歷,雖然早在開學之前就已經學習過相關的內容,但每次學習都會被震撼。我們國小生應該學習這些精神,將之作為我們學習的動力,爭取早日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在的人太過於浮躁,做一件事沒有認真做下去,短期內看不到效益就要放棄,缺少堅持奮鬥的毅力。作為當代國小生,一定要摒除這種浮躁的心理,學習不可一日而棄,好成績都是靠平時點滴積累的。

看完開學第一課以後,我對以後的學習有了更清晰的規劃,首先是要樹立正確價值觀,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然後學習不能只看表面成績,而是讓自己接受更多的知識,做一個自強上進少年;再之後就是遵紀守法,在能力範圍內主動幫助他人;最後就是聽父母的話,勤儉節約,培養艱苦奮鬥的精神,這才是新時代少年應該具備的品質。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2

開學啦,央視《開學第一課》在觀眾的期待中播出了,今年的主題為“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回頭想一想,今年竟然是《開學第一課》播出的第十三個年頭。

人生當中能有多少個十三年?十三年,可以讓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長成青葱少年;十三年,可以讓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逐漸成為成熟穩重的大人;十三年,也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凋零……十三年來,《開學第一課》都在開學的時候與全國的中國小生一起跨入新學年,開啟新到的旅程,它每一次都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教育意義,與此同時,又與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共同成長。

?開學第一課》為什麼能持續播出十三年年之久?這與家長和孩子們到的喜愛脱不了關係,但更主要到的原因是它能夠帶給學生們不同於課堂上的深刻的教育意義。

第一年,我國正在沉浸於汶川大地震的悲傷當中,《開學第一課》告訴孩子們:人的起點是生命,生命誠可貴,要用知識守護生命。第二年,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背景之下,《開學第一課》為全國中國小生展示了一台愛的主題班會。 第三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剛起步,《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意識到夢想在個人的人生中甚至在一個國家當中擔當的責任。

……

後來,它不僅讓孩子們知道幸福是什麼、美與愛是什麼、英雄是什麼、未來是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時給家長和孩子們上了十三節人生大課。毋容置疑,這十三課所傳授的知識是非常深刻的,至於如何消化這些知識,更需要父母帶領孩子慢慢去品嚐、去領會當中的意義,然後轉化為屬於自己的東西。我想,其實這也是《開學第一課》的意義所在。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3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與往常不同,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也許今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本該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可到來並沒有帶來快樂,帶來的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人們居家隔離路上的景陵不絕於耳,這就是武漢當時的寫照”。

在本次的開學第一課中,讓我認識了一個六口之家,老爺爺有五個孩子“大女兒,二女兒,三兒子,四兒子和三兒媳”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家庭,他的五個孩子全部都在為抗擊疫情努力,大女兒和二女兒還有三兒媳是醫生三兒子和四兒子都在為社區做貢獻,當一個同學問道他的五個孩子都去了前線,他一開始有沒有反對老爺爺是這樣回答的,我是一個老黨員,我從她們很小時候就教育他們要為人民做奉獻,他們去前線,我不反對,但也是會有擔心。

還有一個志願車隊的隊員,他一直都在接送醫護人員,他在接送醫護人員的時候,還會走一些不同的路線,路上和工作人員談一談今天的病人怎麼樣?在工作人員走後,他還會把作為消毒液毒液遭遇把座椅收拾的不成樣子,她一點也沒有心痛,而後説接送工作人員是我的責任,即使座椅被侵蝕了,當我做了奉獻,也就心滿意足了。

庚子鼠年大疫,諸多醫甲和諸多人員在奉獻,此戰疫必勝。

2020,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4

過年了,本該車水馬龍的街上卻略顯冷清,寥寥無幾的行人裹得嚴嚴實實的,還戴着口罩。這一切,都因為新型冠狀病毒。

“口罩怎麼還沒有到家?”母親經常焦急地自言自語。“野生動物現在不能吃呢!”過年吃飯時大人們疑心突然變得很重。“一夜之間又多了這麼多例。”每天早上爸爸都看着新聞説道。這個春節大家都被這新型冠狀病毒鬧得人心惶惶。“

“待在家裏就是在為國家作貢獻。”隨着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種病毒的可怕,從先前的抗拒慢慢變成了現在的自覺行動了。

可卻有這樣一批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成了這個冬天的最美逆行者,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不僅無法與家人團聚,而且以實際行動堅持在生死博弈的第一線。

病毒擴散十分可怕,由最初幾人爆發至上千人了。無需接觸,病人口中的飛沫即可使人感染。醫護人員們需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但即便這樣,仍有無數志願者與醫護人員倒下了。但是他們不後悔,他們覺得這是肩上沉甸甸的使命。

是的,不被感染便是為國出力,但是如果沒有逆行者們,抗擊病情就不會有進展。我們將一直生活在病毒的陰影下,正是他們,不顧“小我”,為“大我”奮鬥,才讓我們看到勝利的曙光。記住,我們在過年,而他們在幫我們過關。無論是醫術高超的醫護人員,還是任勞任怨的志願者,無論他們普通與否,在奔赴抗疫前線的那一刻起便註定偉大,註定應該得到每一個人對他們的尊重。

一個1100多萬人口的城市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期間實現封城,難度可想而知。對此,武漢人民在隨時被感染的情況下,在逆行者們的幫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98年的抗洪,03年的非典,每次都有大批逆行者們共赴困難,與其鬥爭到底,我相信,這回同樣如此,我們會以團結的力量戰勝不安的病毒,以團結的意志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以團結的精神最終讓其樂融融的新春氛圍迴歸常態。

向逆行者們致敬!有了你們,我相信,這是一場一定能打贏的“團結戰”!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5

今天晚上8點,我觀看了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看完後我百感交集。因為在春節期間,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牽動億萬人民的心,我沒有置身事外,而是安靜地在家待着,默默地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加油!

可是病毒如同怪獸一般,迅速地攻擊了全國各地,工人延長假期、學生在家上課、街上也很少見有人走動了,沒人不受疫情的影響。而我作為一名學生,新聞上每天的報道使我明白了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疫情,我的內心不禁焦慮起來,害怕不能重返校園,也擔心會不會生病,導致無法安心的去學習。

或許只有切身經歷過了,才能領悟災難的殘酷,好在挺身而出的英雄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為我們串起了這段共克時艱的歲月裏最寶貴、最難忘的記憶。節目中我進一步瞭解醫護工作者逆行的艱辛,感受到了他們作為白衣天使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疫情大考期間,那些義無反顧衝在前線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堅守一線,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敬業行動,為人民安全保駕護航。在我們幸福生活的背後,是他們為我們擋住一切危險,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與病毒作鬥爭,一刻也捨不得停下,這般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了整個中華大地。如今我們盼來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也總算盼來了逆行者們的凱旋。

他們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他們本可以在家躲避着這場疫情,但是他們義無反顧的站了出來,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創造着不平凡的成就,向我們展現了作為一名中華兒女的責任和擔當。

節目還跟我們分享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有關知識,讓我對此次疫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疫情期間沒事不要外出,外出要佩戴口罩,注意個人衞生;儘量減少手接觸口,鼻,眼機會,防止感染;注意室內通風和消毒;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自身抵抗力。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學有餘力,請大家把疫情當作一個課堂,展開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可以用行動來為自己、社會和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6

臘月二十九晚上,我和外公正在下棋。幾個回合下來,我們祖孫倆的“交鋒”到了關鍵時刻。我屏住呼吸,準備好發起“最後進攻”。正當這時,外公的電話響了,外公連忙起身去接電話,還不忘記扭過頭來笑眯眯的告訴我:“棋盤留好咯,等我接完電話,我們繼續下棋!”

外公接起電話,滿臉的笑容卻凝結成了眉間的一個疙瘩。只聽他説:“好的,馬上通知其他黨員,二十分鐘後居委會辦公室集合!”我好奇極了,連忙問外公:“外公,這麼晚了,您還要出去嗎?”

“疫情越來越嚴重了,需要開會商量應對措施了!”外公披上外套,大步走出了門外。是啊,電視裏每天都在播報武漢的最新疫情情況,看來,這個病毒離我們也很近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一大早,外婆就開始忙裏忙外,準備起各種美味佳餚,只盼望着中午一家人好好坐在一起,吃一頓難得的團圓飯。沒想到,左等右等,前一天晚上就出門的外公直到下午兩點才回家——

只見外公急火火的踏入家門,“菲菲,快把咱家的膠布拿來,居委會的不夠用了!”一扭頭又看到了桌子上的飯菜,“居委會的同志們都還沒吃飯呢,飯菜我也都拿走了!”

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外公又出門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一整夜,外公和他同事就對整個社區進行了封閉,每個出入口都拉上了警戒線,設立了執勤崗,為進出人員進行詳細的登記,測量體温,對主要道路和樓道進行了消毒處理,還準備了上千份向社區居民宣傳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宣傳材料。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外公每天都是早早出門,中午回來吃點飯就繼

續去上班。看到外公疲憊的身影,我總是對外公説:“外公,休息一下吧,您太累了!”外公每次都説:“大家都在忙呢,我作為黨員,更應該首當其衝!”

是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電視裏,我看到醫生為了救治病人,可以一連七八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我看到護士阿姨們原本美麗的臉龐,因為長時間佩戴口罩,也被勒出了傷痕;我看到他們脱掉防護服下疲憊的笑容,明明是寒冬臘月卻滿是汗水……

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叔叔阿姨是當之無愧的最美的逆行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大無畏的勇氣,舍我的無私付出,新冠病毒才得到了抑制,那麼多患者的生命才得到了挽救。我的外公也是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員,雖然他沒有前往武漢“抗疫”一線,但是他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守護了社區居民的安全,為社區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想到這裏,我的

鼻頭突然一酸,外公,我為你點贊!

以抗疫知識的心得體會篇7

2020年的《開學第一課》你看了嗎,從中學習到了什麼?

新元伊始,祖國神州大地本該是萬象初新,一場疫情卻突如其來的席捲了全國。新冠肺炎的魔抓伸向了武漢及其他省,黨中央極度重視,積極做好治療防控的指導工作,無數專家、熱心人士奮戰在一線,基層工作者們也牢記使命,日夜排查監管,聽從安排,做好疫情防控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

作為一名大學生,聽聞前線告急,舉國上下都在為防控疫情貢獻着自己的力量,自然也是坐不住的。不是位高責重的指揮者,卻也能“先天下之憂而憂”;不是滿腹經綸的專家學者,卻也時常“一枝一葉總關情”;不是醫術高超的“白求恩”,卻也能明白功薄蟬翼好過無動於衷。

我成為了南苑社區防控疫情志願者的一份子。任務就是挨家挨户的上門登記信息,關注是否有外來的流動人口,是否會對當地的疫情安全造成影響。我們應該明白,疫情就是責任,時間就是生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管控危險因素就能有效阻止病毒的傳播。即使在基層也一樣能體會到責任重於泰山,病情危急而時不我待。

一夜大雪紛飛,次日冰未融,雪未化,我帶上志願者的紅袖套,便踏着白皚皚的雪敲響了各家各户的門。開門者,有睡眼惺忪的中年男人,有熱情洋溢的中年婦女,有步履蹣跚的老太太,也有稚氣未脱的小男孩。

“您好,我們是南苑社區的志願者,需要您配合調查一下家裏的人口具體情況,打擾了”每一次的開門都要面帶微笑,親切的説出這句話。“哎呀,真是難為你們了,辛苦你們這麼冷的天還跑來跑去,快進來寫吧,外面冷”,在到訪其中一户人家的時候老人家聽明來意便熱情的説到。“哎,現在外面的疫情怎麼樣啦,我們這好久都沒出去了,真希望這場災禍能早些過去”,我聽在耳裏,老人家的歎氣聲一聲一聲的敲在我的心裏。目前的情勢還不容樂觀,但人們也依然聽從黨的號召,不隨便外出,為自己也為他人負責。人們困在“疫情”裏許久了,這一聲聲的歎氣也催促着我們加緊步伐,做好基層工作,早日控制住疫情,早日還給人民“自由”,他們期待陽光許久了。

白天登門到訪,晚上錄入文件。在錄入的時候看到,有些家庭五口人,甚至七八口人,上有老下有小,更多的是一家三口的普通家庭也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外出工作;有的家庭一家都是經營生產的,生產也是家裏的收入來源,按理春節過後他們就該及時的出去進貨出貨忙碌了,是病毒讓他們在家不得不足不出户。這些看似一頁頁的表格數據,實則是千家萬户的實情,我不禁感覺肩上的擔子又沉重了些。

2003年肆虐的非典,2008年駭人的汶川地震,縱有數不清的災難,不時降下的冰雪,但從未讓中華民族這片神州大地上的人們屈服過。再危難的時刻,我們的身邊都會有黨的領導;再可怖的災難,我們都能眾志成城咬牙挺過去;再悲傷的淚水,我們也會在深夜熟睡時被親愛的同胞們擦乾。

温暖的陽光終究會融化這片土地上的冰雪,無一例外,每一次的災禍都會使這個名為中華民族的巨人更為強大。一如習總書記所説:“長江、尼羅河、亞馬遜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儘管會出現一些回頭浪,儘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向前奔騰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我們有着無以倫比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中國夢,即使此刻寒風呼嘯,冰雪飄搖,我們也知道不久的將來依然是萬紫千紅,春暖花開。

感謝社區給我這次機會,讓我體會到基層工作者的不易,也更堅定了我努力學習,為祖國基層事業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