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K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多篇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1

20xx年,我校申請了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課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創新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説是受益匪淺。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外出培訓,我就像一棵幼苗享受陽光雨露一樣如飢似渴地享受着知識的浸潤,從中也使我對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學科整合有了新的認識,為我今後的國小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已成為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圖、文、音、形、光、色綜合一體運用顯現特點。能縮短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的效應距離,把教學內容、圖文設計和影視編輯有機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多方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表達、記憶等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1、運用多媒體,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現代多媒體技術介入課堂,以它豐富的多媒體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彌補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枯燥和乏味,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在無意識下主動、輕鬆地接受語文知識。我自己執教的《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一課,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以美麗的動畫視頻

導入,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配上優美輕快音樂,屏幕上出現相應的動畫和文本文字,教師感情飽滿的範讀,使學生再次感受課文的情感內涵、語言節奏,領悟課文的音樂美、繪畫美,與作者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

2、運用多媒體,有助於渲染情感氣氛。

國小生的情感極其豐富,易受感染,所以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把學生帶到特定環境中去感受,去品味,達到渲染情感氣氛的作用。我校陳錦珠老師執教美麗的童詩《賀年片》,多媒體課件“以詩為本”,貫穿整個課堂的始終,整體格調優美生動,通過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意境,通過和諧的樂曲增加文本的感染力。課上適時穿插《新年好》《鈴兒響叮噹》,使整節課一直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多媒體以它特有的形式感染了學生,調動了情感,把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拉近了,同時令學生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中體會詩歌的美,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3、運用多媒體,有助於突破重難點。

國小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有些是學生熟知的,有些則不是。學生限於生活的經歷,知識的膚淺,很難正確感知教材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七律《長征》是長征即將結束時,毛澤東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悦和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但這些似乎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體會

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為幫助學生理解長征路途遙遠,歷經11個省,使學生產生真實的體驗,執教教師設計flash動畫,展示了長征路線圖,並運用多媒體播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疲憊行軍等場面的視頻資料,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使學生對長征一路的艱難險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適時背景音樂的穿插,渲染了氛圍。結尾處的配樂詩朗誦,將學生情感推向高潮,讓課在高潮處結束。

一年以來的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多媒體技術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藉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但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多媒體教學不是減輕了教師的勞動的強度,而是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要把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教師指揮課件播放、學生死盯屏幕的過程。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生動言語的誘導、形象神態的感染,從頭至尾只聽到音箱裏的聲音、看見銀幕上的圖像;教師只顧忙着操作機器,播放事先製作好的課件,不能深入到學生中間瞭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那麼,課堂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2

小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作為小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閲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閲、網上查閲、期刊訂閲、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閲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3

收穫一:要重視語音教學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階段的畢業生,語言知識的目標要達到二級水平,就是要求達到以下方面:

1、知道錯誤的發音會影響交際;

2、知道字母名稱的讀音;

3、瞭解簡單的拼讀規律;

4、瞭解單詞有重音;

5、語音清楚,語調自然

語音教學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非常有幫助。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語音教學法將有利於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單詞。在本次研討學習之前,我也曾經嘗試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進行語音教學,但不夠重視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訓練孩子們的歸納能力。在語音教學中,沒有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在語音教學部分過於忽略拼讀規律,因此孩子們對單詞的拼讀規律掌握不好,這常常會影響孩子們記單詞的方法。同時,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單詞量,間接影響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樂趣。因此,語音教學中要讓孩子們特別重視拼讀規律。

收穫二:“自然拼讀法”的基本方法

研討後,我上網查閲了關於“自然拼讀法”的文獻和資料,有了初步的瞭解,並對“自然拼讀法”產生了興趣。我覺得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國小階段的孩子們學習英語,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掌握單詞。

自然拼讀法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所有國家都使用並全力推廣的一種單詞拼讀法之一。英語詞彙中有70%的規律單詞,都可以用自然拼讀法拼寫出來。自然拼讀法是用26個字母的發音,5個元音字母與前一個輔音字母相拼進行操練的拼讀法。“自然拼讀法”可以大大提高單詞拼讀的準確率,為以後學生學習英語、牢記單詞打下良好的基礎。

收穫三:“自然拼讀法”的基本教學步驟 一、學習和認讀二十六個字母。

二、掌握二十六個字母的讀音。

三、練習單元音字母的.拼讀。如:ba, ca, da, fa, ga, ha, ja, ka等等。

四、在一個單詞裏有兩個元音時,前邊一個元音發字母音,後邊一個元音不發音。如:ace, abe, ade, afe, ake等等。

五、設假詞操練。如:bace, dace, face, hace, kace, lace 等等。

六、特殊讀法。如:qu [ kw ], ph [ p ]等等。

這樣的教學步驟非常清晰,但在操作時,我們應當考慮課堂的時間安排與活動的設計。我個人認為,在國小階段中,語音教學不能獨立分開進行教學。我常常把part c pronunciation和part a, part b的單詞教學融在一起進行教學和操練,同時,還要注意操練的趣味性。這樣,孩子們學習和操練起來更加迅速,記單詞更加牢固。

收穫四:多渠道學習

1、設任務進行學習。語音教學也可以設計各種任務進行學習與操練,使學生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2、創設學習環境。在教簡單的字母時,我們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設計一個主題畫,如:字母樹,在樹上貼上26個字母。在學習元音字母時,可以畫“元音屋”,將字母按發音歸類到不同的屋子裏裏等等。

3、趣味記憶。如:r, j, ch, s, l 字母,後面的u 讀作[ u: ]。這幾個字母可記成“忍者吃沙拉”。

這次研討帶給我很多新的思考,例如如何將所本次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們學習和記憶單詞,從根本上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才是我學習的最終目的。我會認真鑽研,不斷地實踐和反思,爭取更大的進步。

1、設任務進行學習。語音教學也可以設計各種任務進行學習與操練,使學生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2、創設學習環境。在教簡單的字母時,我們可以在教室的一角設計一個主題畫,如:字母樹,在樹上貼上26個字母。在學習元音字母時,可以畫“元音屋”,將字母按發音歸類到不同的屋子裏裏等等。

3、趣味記憶。如:r, j, ch, s, l 字母,後面的u 讀作[ u: ]。這幾個字母可記成“忍者吃沙拉”。

這次研討帶給我很多新的思考,例如如何將所本次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如何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們學習和記憶單詞,從根本上激發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才是我學習的最終目的。我會認真鑽研,不斷地實踐和反思,爭取更大的進步。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4

一、從抓語言問題開始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某種好處講,人類的“好奇心”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類成長和前進的根本動力所在。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超多資料的蒐集和佔有,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處延相等的理念,正説明語文研究性學習有着廣闊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上句,按常規,教師説一説“不寧靜”的原因就能夠,但我們多問一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頗不寧靜的呢”,多查閲一下資料,多問幾個為什麼,與學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麼單一那麼簡單,有政治原因,有經濟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許還有信仰問題。這種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問,而是一個研究小課題。發現了問題,不應由教師來解決問題,能夠放手讓學生去查閲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構成課題,寫成小論文。

2、強化自我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和家長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理解知識大得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漸構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具體要求:課題研究前自找資料、自我準備、自我設計方案;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發揮;活動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

3、創設一種情境

培養人的創造潛質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潛質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潛質。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求、發現和體驗,學會對超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決定,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語文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語文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潛質、個性是創造性思維潛質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取、決定、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説,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創設情境就應是重點思考的一個資料。

二、教師主角:從傳授到指導語文研究性學習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呢?

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並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學生自行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支持。教師的指導作用表此刻把握研究活動的目的,啟發學生用心主動思考問題,幫忙學生總結研究的成敗得失。這種指導作用貫穿於學生研究活動的始終。教師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當學生在某一環節出現困難疑問時,教師適時、適當的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將提高學生研究的質量,有利於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語文研究性學習要求以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為基礎,但實質上這種探索活動是在教師“導演”和指導下的活動,是教師主導作用更藝術的表現。正因研究性學習是從實際問題切入的,需要運用語文學科中的超多基礎知識,這不僅僅要求教師對語文知識有精深瞭解,而且要熟悉多種研究方法,還需要對當前語文學科的前沿知識有比較深透的瞭解,這樣教師才能幫忙學生設計出適宜的問題情境的活動方案,進而引導學生開展深入紮實的研究活動。能夠説,語文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發揮“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的主導作用,而不是傳授、灌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呢?

1、引導學生選取課題

語文研究性學習最難的可能是學生不知道怎樣去選取一個適合自己開展研究的課題。教師要導,就應導在關鍵問題上。選取課題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實際需要的原則。研究性學習不必須要像專家那樣,必須要解決什麼具體的實際問題,我們學習的關鍵是透過某一問題的研究探尋,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因此高中生的“課題”與專家的“課題”的實際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課題研究重在從學生的興趣、潛質和可能出發去選取“課題”。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則。並不是所有的被發現的問題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實力研究的,這就需要對問題的價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從課題本身的價值看,衡量課題有沒有研究價值,主要依據是這一課題學生能不能佔有詳細的資料,切不切合學生自身實際,符不貼合學生思維潛質。作為學生一般不宜選取一個規模大、涉及因素多、週期性長的複雜課題,而適宜選取開口小、週期短、便於佔有材料的小課題,比如選《語文教材編寫改革及其發展研究》為研究性學習課題,就超出學生實際水平和潛質。

2、引導學生設計方案

課題一旦確定下來,就要設計具體的研究方案,確保研究性學習有序、有效地推進。一份好的設計方案應包括以下資料:

a、課題的提出。包括課題提出的原因,課題內涵的界定,研究預期的目的。

b、開展研究採用的主要方法。

c、開展課題研究的活動安排,具體到第一節課具體做什麼。

d、研究成果的結題形式。

設計方案重點要思考的是選取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總是服務於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師要告訴學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構成新的科學事實,且對象又活動形態,就就應選取觀察、調查、實驗等方法;如果研究對象是文獻形態的,就就應選取文獻法和資料分析法;如果説研究目的是要構成新科學理論,就就應選取歸納演繹等理論研究方法。從我們語文研究課題看,絕大多數是文獻研究對象,文獻研究法和資料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導在學生研究疑難處在學生活動難以深入進行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活動開導,這種開導主要是思維方法上的,而不是資料和答案上的,重在導疑、導難、導法。

三、學習空間:從封閉到開放

以班級授課製為主要形式的學科課程,從書本到書本,從書本到作業,具有明顯的封閉性。語文研究性學習呈開放學習態勢。由於研究性學習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這種開放性改變的不僅僅僅是學習地點和資料,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帶給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非組織的社會化語文活動將成為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資料,如環境語文、街頭標語、廣告、影視傳播以及人際間語言交流等。學生能夠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能夠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能夠到圖書館去查閲資料,能夠到網上去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研究自己喜愛探討的問題。總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法將會有重大的變化。

四、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樣研究性學習形式多種多樣且具有深度。

1、查閲資料

語文研究性學習,收集、整理、研究與課程相關的文獻,意在透過對文獻的查閲鑑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研究的問題,明確:我到底要研究什麼——術語的內涵、外延;我要解決什麼問題——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我從哪裏開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麼,有哪些方法能夠借鑑;透過研究文獻對課題的內涵、外延、研究起點作出準確決定,就能決定課題的實用價值,選取較恰當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煙海的各類文獻資料中找到對特定研究課題有價值的文獻,首先務必明確界定自己研究課題的範圍和性質,確定搜尋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國內外主要期刊的分佈及各類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獻資料索引和目錄分類的方法,掌握檢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語文課文《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就重點説了這一方面的知識。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迅速準確地找尋自己所需的文獻。一般説來,學生起步階段,還不知道怎樣詳細的查閲書目,以便讓學生在短時刻內就找到開展研究的感覺,如我們常聽到播音員報道我國又與哪國建交,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個問題,“邦交”為何不説“國交”呢?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就只能研究文獻,查閲資料,找出例證,説明觀點。(八大心態的感想感悟)

2、合作學習

現代社會的創新成果多是羣眾智慧的結晶,疑難問題的解決常常需要多個個體的協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學習形式,其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為學生共同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帶給舞台,研究學習中,既能夠是兩個互助組,也能夠是四個合作組,各研究小組之間,能夠進行互查、互評、互幫、互學等活動,調動學生合作解疑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5

參加工作第四個年頭了,從來沒有接觸過課題,也從來不敢去接觸,因為我一直感覺“課題”是個遙遠的東西,不敢去觸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個課題,我才打破這種不敢去觸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嘗試一下。

我一直都覺得我是幸運兒!包括這次也是,因為當我想要去做課題,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____縣教體局邀請了____市教科所____老師來到咱們進行《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專題講座。一堂講座聽下來,我真是受益匪淺。剛開始不知道“課題”是什麼?聽了講座之後,我的思路變得清晰了,甚至在課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課題的大概思路了。

__老師告訴我們:“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我才明白,原來在教學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任何研究都始於“問題”(以及由問題而發生的“驚異”)。當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某種“問題”並想方設法(“設計”)在“行動”中解決問題,且不斷回頭“反思”解決問題的效果時,教師也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過程中。“課題”產生的途徑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它是課堂內外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選題?選什麼題?聽了__老師的講座,我才明白,選題是如此重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選題:1、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的教學現象與問題。2、從工作中的問題、困難與缺點中去發掘課題。3、從教育改革的熱點、重點問題中去發掘課題。4、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去發掘課題。5、從對某教育現象進行調查而形成課題。

__老師在講解選題時給我們舉了很多錯誤的課題題目例子,看到這些課題時,我當時還覺得這些題目不是挺好的嘛!聽了__老師的講解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題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着__老師給我們講解如何填寫課題申報書,其中,__老師強調課題論證是整個課題申報書填寫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對所選課題及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進行評價性研究的過程。

最後__老師給我們介紹如何給課題結項。課題結項不容忽視,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課題研究成果、整理結項成果附件、填寫結項報告書。

一堂講座聽下來,總覺得還沒聽夠,因為我之前對課題是一點都不懂,現在聽了__老師如此用心、細心的講解,我心裏已經有了大概的構思,我會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課題做好!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6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能力,我參加了“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導入的課題研究”課題實驗。我在同組的同事指導下,通過研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績。現體會如下:

一、嚴格要求,務實開展。

自我申報“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導入的課題研究”課題立項後,為保證課題研究能在科學有序的工作狀態下順利開展,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管理細則。要求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聽課,瞭解實驗的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必須準時參加課題小組學習活動。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做實驗記錄,每學期上一節實驗彙報課,寫一份實驗論文或實驗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等,做到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順利的實施本課題,我清楚的認識到必須轉變教師“角色”意識。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在改革教育同時,必須從居高臨下的主宰課堂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我非常明確: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積極思維,任意表達,敢於標新立異。

三、積極探索導課的最佳方案。

師生談話導入。對於某個新知識,學生接觸最頻繁卻又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可以採取師生談話來導入。比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可這樣談話來導入:(師)同學們通過學習三角形面積,知到可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下面就請大家來回顧一下,介紹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

實踐操作導入。動手操作符合國小生好動的特點,可吸引國小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慾望,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儘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教師精心組織學生憑藉已有知識操作學具來導入新課。

巧設遊戲導入。愛做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將遊戲有機地運用於課堂教學,利用遊戲的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化難為易和減輕學生的負擔,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講述故事導入。抓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點,教師可根據實際來講述相關的小故事,以生動、風趣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描繪出一個生動、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

藉助媒體導入。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使聲、色、形、動、靜發生交替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屏材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課堂導入法。

四、課題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實驗中,我們在導課的方法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學校組織的統考中,尤其是有關創新能力的命題,我班學生答的準確,有創新。

2、提高了參研教師的素質。近段的實驗探索,也使我校教師自覺地加強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對於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雖然我在實驗中取得了點滴成績,但由於實驗時間不長,在以後的實驗中我們還有許多解決的問題: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7

提筆躊躇,我深知自己的心得體會與本次的培訓專題風牛馬不相及。2xx年x月x日——17日,在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邵美萍主持下舉行雲南省國小美術名師工作室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和小組年度工作考評活動。活動包括楚雄州教科所所長鄧建民作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各小組課題研究情況、小組年度工作彙報及專家指導、考評,工作室顧問張興義校長作《情緒的科學管理》的專題講座等。説實在的,至於講些什麼我懵懵懂懂,觸動最深的是鄧所長聲情並茂朗誦的一段散文:“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下課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通過網絡我找到了原文細讀:“小男孩走出大門,返身向四樓陽台上的我招手,説:‘再見!’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早晨是他開始上國小的第二天。 我其實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樣,再陪他一次,但我卻狠下心來,看他自己單獨去了。他有屬於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場,只能看做一把借來的琴絃,能彈多久,便彈多久。但借來的歲月畢竟是有其歸還期限的。

他歡然地走出長巷,很聽話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規蹈矩的模樣。我一個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細細的朝陽而落淚。

想大聲地告訴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給你們一個小男孩,他還不知恐懼為何物,我卻是知道的,我開始恐懼自己有沒有交錯?

我把他交給馬路,我要他遵守規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們能夠小心一點嗎?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愛交給了縱橫的道路,容許我看見他平平安安地回來。

我不曾搬遷户口,我們不要越區就讀,我們讓孩子讀本區內的國民國小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國小,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當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兒女為賭注來信任———但是,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他開始識字,開始讀書。當然,他也要讀報紙、聽音樂或看電視、電影。古往今來的撰述者啊,各種方式的知識傳遞者啊,我的孩子會因你們得到什麼呢?你們將飲之以瓊漿,灌之以醍醐,還是哺之以糟粕?他會因而變得正直、忠信,還是學會奸滑、詭詐?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麼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張曉風的《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這篇散文從字裏行間透出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對社會的囑託,更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那感人而樸實的話語陣陣敲擊着我的心靈,作為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和教育工作者的我,從不同的角度來感悟這篇文章,內心感觸頗深,久久不能平靜。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父母的命啊!

兒子雖然還未入學,看着他清澈的眼神和異乎尋常的調皮我甚為惶恐:入學會怎麼樣?在新的環境裏適應嗎?中午自己會吃飯

嗎?這些感受都是作為父親的親身體驗。讀了這篇散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輕的父母望着孩子依依不捨的眼神,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託付。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啊!他們父親母親把孩子交給了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發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因為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父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父母親的心情。

他們沒有完成作業,我會?

他們不專心聽講,我會?

他們打架,我會?

他們面臨懵懂,我會?

我們應當成為家長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一點都不難——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做到!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和愛心,那麼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

做研究的心得體會篇8

一、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在研究本課題過程中,我作為主持者,更是感受深刻。為了能夠把課題做好,我找到了我校的幾位有相當教學經驗的一線老師和我一起做課題,他們在教學中是佼佼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也是全身心投入,大家齊心協力,甘於付出,不計得失,最終促使了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且一定要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閲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老師,家長,並請教了專家,最終我們選擇了《廬陵文苑,校本科程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吉安的歷史人文和白鷺洲的悠久歷史為研究對象,以如何成功地在我校展開校本課程為目標進行研究。依託歷史與社會教材這個載體,積極調整和優化課堂策略,使我們的研究成果漸漸顯現成效。

三、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們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們首先成立了課題組,對我們如何進行本課題的研究進行了設計。由於我們的課題是校本課程的研究,所以,我們必然會用到很多的文獻。於是我們分工合作,年輕老師負責在網絡上找到相關資料,而有些歷史文獻,就乾脆我自己動手查找。在過程中,我們有精確的時間安排,確保研究的時間。

2、查閲大量資料文獻,並集中學習了廬陵精神、白鷺洲歷史、白鷺洲歷年成就和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內容,使課題組人員更新了觀念,對本課題的認識加深,明確了研究的意義。

3、發動學生一起研究。作為一線老師做課題,而且是與我校有密切關係的課題。我們還注重發動學生一起,我們開展了徵文活動,學生跑白鷺洲校園活動等。

4、每學期初根據自己的教學班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課題組確定一個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再進行了進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