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4W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篇一

本系統主要介紹了鍋爐的液位檢測控制,還介紹了對温度和壓力的檢測控制,介紹了805 單片機和其它一些單片機在鍋爐控制系統中的應用,介紹了它們的引腳和在系統中的電路圖,本設計還採用了多種傳感器來對液位、温度和壓力的信號採集,利用LED來進行信號的輸出顯示,我設計的硬件系統的結構簡化,系統精度高,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功能,並設有液位報警、高壓、低壓和閥門失靈等故障報警,有問題立即就能發現。通過自動調節控制液位並實現鍋爐內温度和水位的報警。液位控制在設定值上正常運行不需要人工干預,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小。

採用單片機設計出的工業鍋爐控制器,能夠針對汽包水位的不同狀態和不同外界條件進行控制,汽包水位運行穩定、控制品質良好、控制效果明顯改善;同時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保證了工業鍋爐的穩定運行。控制裝置具有成本低、抗干擾能力強、控制性能好等優點,且系統硬、軟件維護簡單方便,尤其適用於工業控制現場,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本系統所採用的傳感器性能穩定,測量準確,大大簡化現場安裝,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有較大的工程應用價值,而且利用計算機單片機技術對鍋爐生產過程進行自動控制有着重要的意義。其優越性主要在於:首先,通過對鍋爐燃燒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使燃燒在合理的空燃比條件下進行,可以提高燃燒效率。由於工業鍋爐耗煤量大,燃燒熱效率每提高 %都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其次,鍋爐控制過程的自動化處理以及監控軟件良好的人機界面,操作人員在監控計算機上能根據控制效果及時修運行參數,這樣能有效地減少工人的疲勞和失誤,提高生產過程的實時性、安全性。隨着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的普及、可靠性的提高及價格的下降,工業鍋爐的微機控制必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篇二

早有聽聞一句話“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

原來也對其有所瞭解,但這次的課程設計進行下來卻又對其有更深的感悟。關於下手。

這個課程設計進行了一個半星期,但果然與老師所説無二,只要認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個學期的課程下來,加上之前在佈置課題的時候老師又在黑板上從總體上詳細的把流程講解了一次,我們本應該很簡單的就能做出來,但是最初大家仍然發現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當然這個除了可能是我們對於知識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卻是第一次接觸這種運用上的恐懼。似乎總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書,不停的觀摩其他人,不停論證,最後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過這卻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來大家對這次的重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關於依葫蘆畫瓢。

設計時,單向板和雙向板還有樑式樓梯都是有例題的,依葫蘆畫瓢自然被用了上來,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卻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組剛好是課本上沒有例題的板式樓梯,有很多同學都是去圖書館直接找了有這樣例題的圖書參照,可這並不是個好辦法,自己覺得所謂設計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麼意思才能進行。就比如板式樓梯和樑式樓梯的兩者的區別,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傳至平台樑,而後者是先由踏步板傳至斜樑再傳至平台樑。

一個是美觀易施工卻笨重造價高,另一個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長處,而據規範一般情況下在跨度較小(小於3米)時用板式樓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樓多數情況下是板式樓梯,而樑式樓梯是商業大型建築跨度大時所採用。但這些並不是他們最主要的區別,結構計算關鍵是受力形態的不同導致的計算不同

。這就出現了個問題,很多同學在看到書本上關於樑式樓梯的計算步驟,結果計算下到下面才發現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樓梯的受力形態,這下依葫蘆畫瓢畫成歪了!剛才説到的樑式樓梯的受力首先計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計算是要得出橫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鋼筋,所以一開始取的計算截面是一個踏步板的寬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計算是活荷載所乘是2x0.3,而板式樓梯根本就不許要這步,我們所計算的是縱向鋼筋跨在兩個平台樑上的受力鋼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為計算單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計算前面的數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數值/cos a。關於CAD。

説起CAD真是慚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點功夫學,以為自己是學的不錯了,可是這次一下手才發現怎麼都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這才發現原來自己弄的都是所謂的户型圖,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竅不通,有點捨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對經常摸軟件的室友純熟操作我只是一個新手。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可是操作起來就是很麻煩,出的錯一次又一次,“紙上得來終覺淺,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東西確是需要熟能生巧的。

而我們千萬不要總是覺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懶得動手,其實你只要一動手會發現,很多細節東西自己都是模稜兩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個設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要學的不僅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靜下心來做出一件成果,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職業態度。這也是此次課程設計我最大的體會。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篇三

通過合作,我們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學後,很多同學都沒有過深入的交流,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用了分工與合作的方式,每個人互責一定的部分,同時在一定的階段共同討論,以解決分工中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交流中大家積極發言,和提出意見,同時我們還向別的同學請教。在此過程中,每個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實現,積極向同學説明自己的想法。能過比較選出最好的方案。在這過程也提高了我們的表過能力。

通過此次課設,讓我瞭解了plc梯形圖、指令表、順序功能圖有了更好的瞭解,也讓我瞭解了關於plc設計原理。有很多設計理念來源於實際,從中找出最適合的設計方法。

雖然本次課程設計是要求自己獨立完成,但是,彼此還是脱離不了集體的力量,遇到問題和同學互相討論交流。多和同學討論。我們在做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不停的討論問題,這樣,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統一思想,這樣就不會使自己在做的過程中沒有方向,(自動化大四的學生,我覺得能做類似的課程設計是十分有意義,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已度過的大三的時間裏我們大多數接觸的是專業基礎課。我們在課堂上掌握的僅僅是專業基礎課的理論面,如何去鍛鍊我們的實踐面?如何把我們所學到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呢?我想做類似的大作業就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在做本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當數查閲大量的設計手冊了。為了讓自己的設計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標準,一次次翻閲機械設計手冊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是在作設計,但我們不是藝術家。他們可以拋開實際,盡情在幻想的世界裏翱翔,我們是工程師,一切都要有據可依。有理可尋,不切實際的構想永遠只能是構想,永遠無法升級為設計。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着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説實話,課程設計真的有點累.然而,當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設計成果,漫漫回味這3周的心路歷程,一種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頓消.雖然這是我剛學會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點小小的勝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許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曉”的感悟.通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幹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緻.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兩次因為不小心我計算出錯,只能毫不情意地重來.但一想起周偉平教授,黃焊偉總檢平時對我們耐心的教導,想到今後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失誤而出現的令世人無比震驚的事故,我不禁時刻提示自己,一定呀養成一種高度負責,認真對待的良好習慣.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磨練。

短短兩週是課程設計,使我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了那麼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並不會用.想到這裏,我真的心急了,老師卻對我説,這説明課程設計確實使我你有收穫了.老師的親切鼓勵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最後,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們,是您嚴厲批評喚醒了我,是您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是您的教誨啟發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勵了我,我感謝老師您今天又為我增添了一幅堅硬的翅膀。

今天我為你們而驕傲,明天你們為我而自豪。剛開始,我對這個也不瞭解;後來,經老師講解,安排任務下來,基本上有了個大致瞭解。但到了期末,因個人事情比較多,週末就沒花時間去看機械設計手冊,以致把自己的設計進程落下了一些。而我時間是相當緊張了,這幾天基本上是在網上查資料,找數據。幸好,基本上按時完成了設計。現在回想一下,一是自己的專業基礎的確沒有打牢,許多東西得再翻閲,或向別人請教才能略知一二。不過,在翻閲的過程中,的確有點意外的收穫!二是有些事情安排的不夠妥當,適當地放一放,緩一緩也許會更好些。遇事立即尋求解決,未必是上上策。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幸好有更多地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 篇四

一、實習目的

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針對於此,在經過相應的課程如《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等課程的系統學習之後,可以説對計算機網絡已經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關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想我肯定會是無從下手,一竅不通。自認為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在這裏只能成為空談。於是在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認為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際的網絡設計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

二、實習的過程

計算機網絡的設計是一個要求動手能力很強的一門實踐課程,在課程設計期間我努力將自己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儘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程設計期間能夠遵守紀律規章,不遲到、早退,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個實驗,分別是:

1、製作直通電纜和交叉UTP。

2、交換機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

3、交換機端口和常規配置。

4、虛擬局域網VLAN配置。

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

6、路由器靜態路由配置。

7、單臂路由配置。

8、動態路由協議配置。

9、PPP協議配置。

10、路由器訪問控制表(ACL)。

11、網絡地址轉換(NAT)。

在製作直通電纜和交換UTP的實驗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來剪切電纜,導致連接不通,後來在同學的幫助下,終於將實驗完成。

在做到單臂路由配置和動態路由協議配置的實驗,由於自身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論知識,在重新翻閲課本和老師的指導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試驗。

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豐富的實踐創造,細緻的瞭解了計算機網絡連接的的全過程,認真學習了各種配置方法,並掌握了利用虛擬環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完成實驗,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學習網絡電纜的製作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實踐技能。

課程設計是培養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是對我們所學知識及綜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不斷髮展,計算機網絡也在不斷的變化發展當中,這就要求我們用相應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夯實基礎,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貢獻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