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揭祕秦俑面紗,西理學子追本溯源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3W

揭祕秦俑面紗,西理學子追本溯源

揭祕秦俑面紗,西理學子追本溯源

——西安理工大學“長安絲路探秦俑”調研隊伍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為探究“中國符號”——兵馬俑在外國友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其能成為西安最具特色的中國形象之一的原因,2019年7月21日,“長安絲路探秦俑”社會實踐服務隊進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

早上八點,社會實踐服務隊抵達兵馬俑景區,並對在景區門口排隊等候的外國友人進行一系列採訪。其中一位外國友人表示,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了解到“一帶一路”政策,並對此頗感興趣,所以慕名來到中國,想借此機會從歷史源頭瞭解中國。此外,近年來在許多國家舉行了以兵馬俑為代表的陝西文物海外展覽,這讓他擁有了豐富的觀展經歷。他選擇親自來感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魅力,他認為,兵馬俑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符號”。

在採訪完十餘個外國友人之後,社會實踐服務隊購買門票進入兵馬俑景區。在已開發的三個俑坑陳列廳中,有排列整齊的數以千計的陶俑,將軍俑、車馬俑、騎兵俑或是武士俑,從他們的裝束、神態、身姿就可以判斷出大概,社會實踐服務隊深刻地體會到“千俑千面”,體會到秦人陶製手法之細膩。幾千年過去了,出土的青銅兵器依然完好無損,更顯示了秦人高超的冶金技術。

在離開景區後,社會實踐服務隊又對已參觀完兵馬俑的外國友人進行採訪,其中一位來自歐洲的大學生令社會實踐服務隊印象尤為深刻。他説以前假期出國遊玩更傾向於選擇歐美國家,隨着近年來中國對本國文化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他親身感受到中國的人文歷史後,他更喜歡到中國旅遊。今年選擇西安,也是因為“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化以及兵馬俑的宣傳使他饒有興趣。在他的描述中,不止一次稱讚西安的建築古物、歷史文化,還有當地熱情的人民。他説,西安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

西安“一帶一路”書法院院長李平遜認為“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之路”。的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也是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更好地為沿線人民搭建了文化互融平台,促使民心相通,引導當代青年學子在絲路新世界大展“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走出去。文物是中國的一張“外交名片”,在外國遊客的眼中,中國悠久的文化具有神祕的色彩。當他們走進兵馬俑展廳,會感歎“原來兩千年前的中國人長這樣,和現代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啊”,由此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希望有機會到中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兵馬俑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代表了中國俑葬文化,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興衰,代表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它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撰稿人:陳菲,劉雅楠

2019年7月21日

聚焦秦俑,絲路青年砥礪前行

——西安理工大學“長安絲路探秦俑”社會實踐服務隊

中國古人説:“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堅持中國的文化立場,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人關心的文化問題,提出中國的文化方案。2019年4月26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我們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橋樑,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衞生、考古等各領域人文合作。因此,我們在講好自己故事的同時,更應搭建中外青年互動友誼之橋,為各國文化的傳播融合提供一個強有力的平台。

為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戰略規劃,2019年7月20日,西安理工大學“長安絲路探秦俑”社會實踐服務隊從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出發前往西安臨潼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展開“一帶一路”視角下以兵馬俑為例的優秀傳統文化調查。

出發前,馮雨老師為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問卷設計、走訪調研等方面的培訓會,併為成員們的實踐計劃作出詳細指導。在出發之際,老師還強調了此次社會實踐出行的安全問題及其他注意事項,並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做了細緻預案。

此次臨潼之行,是社會實踐的第一站,社會實踐服務隊懷着激動的心情去揭開秦兵馬俑的神祕面紗。秦始皇兵馬俑是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早上11點鐘,“長安絲路探秦俑”社會實踐隊伍一行人抵達臨潼區秦始皇陵博物館兵馬俑景區。首先,通過詢問售票人員及景點周邊店鋪,對該景區的客流量進行預估分析,瞭解中外遊客客流量的高峯期。接着,在景區和周邊地區針對境外遊客進行問卷及宣傳冊的發放以及採訪和調研。同時,隊員與部分外國遊客進行口語交流,以此來了解外國遊客對中國文化的喜好程度,併為外國友人普及“一帶一路”相關知識。

在接受採訪的外國遊客中,以留學生和英語外教居多。在被問及是否瞭解“一帶一路”相關政策時候,他們都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其中一位英語外教表示,“一帶一路”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跨地域發展,使文化交流更加平等,在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同時,又可以增強對他國文化的理解。此外,還有青年留學生為主的普遍回答,他們認為,青年是未來,青年是希望,“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僅是推廣聚焦中華文化符號,強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勉勵他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一天的調研活動在晚上19點結束,團隊成員對外國遊客所瞭解的“一帶一路”程度有了基本概況。

兵馬俑作為西安市最具特色的“中國形象”之一,不斷吸引着外國友人的訪問,在“一帶一路”的大時代背景下調查其沿線國家青年心中的“中國符號”彰顯更深遠的意義。“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彰顯的是中國人推崇的“天下情懷”和“責任擔當”,自該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政府特別重視中外青年的互動交流,不斷為“中國夢”灌輸新的活力,努力開創“中國符號”的新境界。

如今的時代是全球化的時代,高校需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去分析世界形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認識和了解自己和他人看待問題角度的異同之處,能夠使學生與不同的人羣進行有效的交流,並將理念付諸實踐,以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新絲路世界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國家與高校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這一代青年“絲路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