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多篇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1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如學生應怎樣去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係等。教育心理學,説簡單一點,教育心理學就是學與教這個過程的`方方面面規律的科學,具體説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方面。

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教育心理學首先就要了解教育過程的執行者。教師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什麼影響。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觀念和方法,有些老師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因而採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有些老師則認為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張讓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和提高。另外,研究還發現,教師的性格特徵也會影響教學過程,嚴厲的老師更傾向於採用傳統教學法,課堂氣氛也不很活躍,而民主活潑的老師則更願意採用新式教學法,更願意多作嘗試,課堂氣氛更活躍,

學生在老師目前也能夠更自由的表現自己。作為師範生,只有學好教育心理學,以後在自己的崗位上才能更好的做一個優秀的教師。“人貴有自知之明”,教師要具有自知之明,就需要自覺地用心理科學理論去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教育活動,增強自己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力。每個有威信的教師,都是善於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的。所以,中學教育心理學問題的研究,不僅是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的品德,而且是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角色適應力。教育心理學知識是所有教師的專業基礎,現代社會和教育的進步日益證明,教師不僅要懂得教材本身,還要懂得教學本身。教師關於有效教學和教育的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屬於教育心理學的。因為,學校中的學和教,都是心理過程,懂得這種過程的教師才能更好地發展有效學習的程序和方法,教師才能夠形成用教師的專業方式處理教育問題的能力和專長。

2、學生方面。

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才能有的放矢的實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功效。因此,教育心理學還必須瞭解教育過程的另一半參與者。只有更好的瞭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做好指導,讓學生往更好的方面發展。所以師範生學習教育心理學,就是學習怎樣更好的瞭解自己教育的對象,怎樣更好的引導他們,指導他們學習。只有充分的瞭解學生,才能熱愛學生。

3、教學方法。

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不同教學方法對於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有什麼影響,以及教師如何與教學方法進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等等,也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動手操作的教學方法,對於物理、化學等操作性強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對於歷史、語文等科目卻可能沒什麼效果。對同一門學科,不同的內容來説,同一種教學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遠。教師與學生之間最關鍵的就是教學方法了,它是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生能否學好的關鍵,所以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就是學習怎樣更好的教會學生。同時,提供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教育心理學來自實踐,又可指導實踐,它與教育的經驗互為基礎。它代表了學校教育的那些能從實驗、測驗和觀察證實的方面,實實在在地是“學校教育的科學基礎”。在當前教育改革大潮中,特別在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改革中,其理論和方法是主要借鑑的武器;與此同時,教改和教研成果的價值大小、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的使用。經驗證明,學校教改和教研以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和方法為突破口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2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閲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敍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繫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為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為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國小生來説,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為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保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繫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繫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繫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信息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才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為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為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為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最新教育心理學老師不僅要具有本體性知識,還要具有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是教學實踐的基礎,而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把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的重要條件,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也是教師職業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的優勢所在。實踐證明,知識面越廣,能在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愈能運用自如,易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學校對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關注,建議我們閲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習與教學的中間學科或者聯繫學科。該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學原理的簡單應用,也不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和差異心理學等幾門與教育有關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組合。作為一門擁有自己理論觀點的獨立學科,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教師深入理解學習與教學中的種種現象及其實質,這就涉及知識(或能力)觀、學習觀和教學觀這三方面。只有在瞭解了人類獲得的知識的類型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才能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使學生也得到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學習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包括學生的認知發展,社會和情感發展,智力與創造力以及特殊學生。學習心理包括學習的行為主義觀,學習的認知觀,學習的社會認知觀和建構主義觀,複雜的認知過程。教學心理包括制訂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動機,有效課堂教學,學習結果的測評。其中我對學習心理這部分感觸比較深。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並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於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徵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於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麼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後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於語言文字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説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後,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繫起來,嘗試着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瞭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於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鬆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於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於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着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於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説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個理論以後,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和教學中,善於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於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教學理論才最為有效?對於各種學與教的理論模型,教師應該根據什麼標準進行選擇?對不同性質的知識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又該怎樣運用教學策略?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教師應採用什麼教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在教學心理的有效課堂教學這一章節。傳統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焦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們通常採用強制性的教導方法,伴以獎勵和懲罰行為,協調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最終達到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的目的。而學生的地位則比較被動,僅僅作為教師備課時的相像對象,以及上課時的教授對象,學生更多地採取順應、被動等行為。隨着行為主義影響式微,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影響逐漸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將學生置於學習過程的中心,引發了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師不僅僅要呈現於解釋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有時會誤解它的真正含義:明確目標和認真備課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學生參與討論或其他形式的社會互動,學習就必然發生;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比較微弱。所以要明確理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真正含義:學生處在教學活動中心,以平等身份與教師互動的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發現法、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法。對於國小階段學生的學習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更有效,發現法更實用中學生的課堂教學,它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讓學生運用歸納推理的方式得到隱含於其中的原理。而討論法是旨在激發思考、挑戰態度與信念並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的一類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是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特定的學習需要而採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討論法符合學習的認知主義觀,這是因為學習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時積極主動的,而且也強調學習的社會方面。由於現在我們大班額的教學使得個別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並不那麼實用,所以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的社會,技術不僅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計算機]、影碟、錄像、因特網和教育電視等對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巨大的潛力。與傳統教學相比,實用技術的教學對學生所做的課堂作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強調問題解決技能與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時,還要求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如不僅要評估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也要評估學生所獲得的問題解決、思維與研究技能,甚至還有學生的動機。結合教學方法要合理合適的實時的選擇技術進行教學。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記得從孩子媽媽懷孕的初期,我就開始籌劃着今後如何去教導、輔助孩子的向善的本性。因為在這個弱肉強食、勾心鬥角的社會和工作環境中讓人有一個平穩、靜心的心態太難了。想想周邊的人和自己的處境延伸想象一下孩子的未來是不是也這是這樣?這是件一直讓我頭疼的事,嬰幼期、兒童發展期、青春期、成長期等等,到了現在孩子出生了,如今已經1歲5個月了,雖然我和孩子媽媽在誘導孩子、教育孩子這塊是摸着石頭過河也好,邊學邊教也罷,但是一直以來我的腦子裏面對待這些問題都是一個問號。網上狂風亂炸那些教育孩子的文章看了又看讀了又讀,似乎真是有點誰説誰有理的感覺,每個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不一樣這樣導致針對性的教育也是不一樣的,在和媽媽、父母對抗孩子是與非的時候,最終還是決定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這門專業,看看到底是傳統教育受寵還是科技教育孩子的方法為上?

報名成功後,轉眼開班了,一進教室的感覺是不是到了“女兒國”了?環視了一週只看到2個男生。第一個想法我是不是走錯班了?決定又出門看了一眼確實無誤之後坐在了位子上,既來之則安之吧。第一堂的課程應用心理學的陸老師,真是讓人頗有喜感,還有教學的方法也能進入生活,不像我們之前上課的老師那樣死板,6次課時即能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可愛的陸老師又能學習到了心理學的基本要領,我算真是欣慰了。

這門課程結束了,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父親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這樣的話,才會成為一個好父親。前一陣看過一篇文章叫父親的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在想自己凡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高大、男人剛性的榜樣,為孩子今後成長起到真正意義上的作用。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3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才資源顯得越來越重要,一個人的成功,要有豐富的知識體系為基礎,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要以雄厚的人才資源為基礎,一個世界的發展更離不開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結構。人才競爭的關鍵在於教育,發展一個國家的教育,首先要發展它的基層教育,當今時代,學前教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要進入學前兒童教育的領域,必須經歷書本和實踐的雙重歷練,技術與藝術的雙重修習,思想和體驗的雙重積澱。要以哲學和心理學等作為學前教育的敲門磚,再學習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從而進入一個更為具體的層次,學習如何針對兒童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因循其規律來實施教育,還需要學習兒童遊戲、兒童文學等課程。要想將來成為一個幼教機構的管理者,或者課程研發人員,必須有相應的選修課程來支持。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要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從藝術實踐到科研方法的訓練,從教學實習到科研實習,都要有較為嚴謹和完善的管理。

學前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採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它的教育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前教育對於人的發展的價值

(一)學前教育對於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着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着兒童日後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

(二)學前教育對於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在關鍵期內,個體對於某些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為的形成比較容易,如果錯過這一時期,在較晚的階段上再來彌補則是很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處於學前期的兒童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看是這種發展特點只是説明了嬰幼兒具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將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需要成人提供適宜於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響。適宜的、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學前教育能夠積極地促進兒童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語言能力、思維裏、想象力、創造性、學習動機、求知慾、自我效能感等的發展,而不適宜的學前教育如單純對兒童進行機械的學業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不但會損害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內在的學習動機,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會使兒童逐漸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對兒童的認知發展產生長遠的消極影響。

二、學前教育對於教育事業、家庭和社會的價值

學前教育不僅對於個體的身心發展十分重要,而且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與進步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學前教育作為我國學制的第一階段、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必然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影響。通過幫助幼兒做好上國小的準備(包括社會適應性、學習適應性、身體素質以及良好的學習與行為習慣、態度和能力等方面準備),學前教育有助於兒童順利地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當前,作為一名以學前教育為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我要努力學習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幼兒教育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在托幼機構進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綜上所述,在今後的學習過程當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掌握學前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基本能力以及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編制具體教育方案和實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國家和地方幼兒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瞭解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展望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趨勢,學前教育即將迎來全面蓬勃發展的時期,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必須要以過硬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淵博深厚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應以極大的熱情和愛心去開啟新世紀兒童的心靈之窗。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4

即將步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相當必要的。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記得那是大一的下學期,帶我們《數學分析》課的是任親謀老師,他衣着樸實大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個智者,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温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他雖操一口陝西方言,但我也不覺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識在他講出來之後是那麼的易於理解,傳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啟迪心靈,這才是我夢中的大學教授。每每在大學校園裏見到他,都猶如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是那麼的温暖,感覺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後來無福再得其授課。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對一門課程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嘗試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材料閲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以及課案設計等,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思想指導實踐,立竿見影,少走些彎路。在實踐中領略,感悟理論思想,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結合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力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做一個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教書匠,那樣的話,自己也痛苦,國人也失望,國家下這麼大的氣力搞免費師範生教育,培養未來的教育人才,為什麼啊?不就是國情所需,情勢所需嘛!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人才濟濟不假,但教育戰線上的人才卻遠遠不夠啊!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國家要進步,要發展,要騰飛啊,所以人口素質得先上去。所以,作為一個準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應該的,教育不好就萬萬不該了。

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思維與語言密切聯繫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正常的人是憑藉語言來思維,用語言來記錄和交流思維活動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

在教學實驗中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教師自身語言的規範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科學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因此,當一名科學教師應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教師準確、規範、清晰、精煉的語言,時刻影響着學生,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上,如果教師的語言精煉,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我對自己這樣要求:可以預設的語言要在教學設計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隨機性的語言要在平時多練,對自己嚴格要求。每上一節課,課後,我都反覆分析本節課的科學語言,是否有明顯的問題,如果有,及時記下,加以改進。此外,我在課堂上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示範、引導,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準確、規範的科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科學語言密不可分,因為思維與語言是切聯繫在一起的。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從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科學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説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説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5

為了更好的加強自身專業化的發展,在此期間,我認真閲讀和研究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樑志深主編的《學前教育》一書。學前教育學是一門主要研究學前教育現象,揭示學前教育規律,提高從事學前教育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學科。它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學前教育的基本知識和主要理論,掌握實用技能和學前教育的重要能力,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建立一個正確的兒童和教育前景,認識到遊戲的重要作用在兒童的成長和發展;進一步學習設計優秀的學前教育課程,能夠合理安排兒童節活動;正確認識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掌握與家長溝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我對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談談你對孩子的看法。

我教兩個班,所以我接觸的孩子都是3到6歲。通過我對孩子們的觀察,4歲的孩子比3歲的孩子更活躍。他們對周圍環境更加熟悉,可以積極積累經驗。他們不僅喜歡玩,而且會玩。他們可以自己和幾個孩子一起玩。他們可以在遊戲中創造想法,玩把戲,獲得更多的樂趣。四歲的孩子有特定的形象思維,所以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在活動中瞭解很多事情。四歲的孩子可以傾聽大人的要求,理解一些原因,完成大人佈置的一些任務。有意的性行為開始發展。他們能夠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記憶和想象。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引導孩子觀察他們周圍的生活,從而增加他們的知識和發展各種能力。

生活無處不在,生活無處不在,只要我們能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説,用鼻子聞,用心思考,生活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根據季節觀察周圍的事物,如:當春天來臨時,帶孩子去觀察大自然,談論春天的特點。草是綠的,花是紅的,冰雪是融的,嫩芽是發芽的,人們的衣服是穿的少了,孩子們在放風箏感覺春天的美麗和萬物不可阻擋的活力;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比如家鄉新修的水泥路,街上新開的商店等等,談談我們的感受,這些變化如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想想我們大家的努力。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6

這學期我報了雙學位,開始的時候還覺得乏味辛苦,可是幾節課下來,感覺這門《教育心理學》的課教會了很多自己原來不知道的知識,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打開了我認識教育及心理的思維,讓我受益匪淺。所以在此,先要感謝樂老師每晚不辭辛苦的來給我們上課。通過學習,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學習性質、學習流派及主要爭論的問題;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通過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而作為一名學生忙學習態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適應性教學;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另外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作為一名學生,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老師的用心良苦和不容易,同時也學會了如何自身調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7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學齡前兒童由於年齡小,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入手,在課堂上進行有趣的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學生的紀律。採取各種激勵措施鼓勵幼兒,提醒幼兒及時備課,觀察學生課後行為,根據學生表現進行課堂示範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我們要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逐漸養成聽課和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第二,培養一個良好的班級。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片沃土,學生的個性才會多姿多彩。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這些天,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不僅活躍了孩子們的身心,也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

第三,關心每一個學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該教育不同類型和性格的學生。為了讓他們儘快融入小組,我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做思想工作,積極與家長和代課老師交換意見。學生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進步。在班上,我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課後,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雖然在這段時間,學前教育類的工作讓我覺得很難,我每天總是很忙,但我覺得我所有的努力是一種幸福,當我看到孩子們的健康和健康成長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快樂和無憂無慮的學習和遊戲。

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篇8

《心理學》這門課程對於我們每一位大學生來説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們瞭解心理知識的所要走的階梯,對我們瞭解人的心理尤為重要。

雖然我已經在老師的指導和教導下,學了這門課程大半個學期,還未學完,但我已經對心理知識的有關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人的知識、情緒、行為、動機、感情等等都與心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人的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主觀與客觀、好與壞、高興與悲哀……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令人愉悦,一些現象使人憂慮,美好的事物引發人的愛慕之心,醜惡現象惹人產人產生厭惡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懼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種情感和情緒,而這些情感與情緒作為人對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態度體驗、構成了人類心理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課堂上,老師每講到新的知識,都會耐心地指導,並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授課,甚至還有一些比較經典的視頻以指導我們,讓我們掌握起知識的要點時容易理解和,使我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識的“免疫力”,因為這樣我們在記憶知識時更加牢固。有時在講到一些重要理論時,還會出一些心理實驗來測試我們的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承受能力,這些課堂實驗使我們感到十分有趣而且這樣別具心裁的課也十分生動和形色,是我們學生所喜歡的,上課時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能夠引起我們的興致,因為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這也而況儀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心理能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是好還是壞,是強還是弱,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是高還是低,這都是我們需要去了解的,因為可以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課程,它是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及它們活動規律科學,更加是人類為了認識、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門科學,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同時也考察人的行為、感情、動機,並且探討心理現象與行為之間的規律性關係。有人説,心理是一種精神現象,它不具形體,難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與人的行為,可以瞭解人的心理。可以分為社會心理和個體心理。社會心理與個體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會心理現象體現在個體心理活動當中,它離不開個體心理。但對個體而言,社會心理又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實,直接影響個體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個體心理是社會現實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雖然屬個體的主觀精神活動,但其中包含着豐富的社會心理因素。

受遺傳、教育、生活經歷、職業活動和其他因素影響,不同的人的心理會形成各不相同的特點;在不同的時間或條件下,人的心理活動具有不同的狀態。對於人類來説,人是個體的也是社會的,具有雙重屬性,即人作為個體而存在,又與周圍的環境、與他人發生着不可脱離的關係,這説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人的心理是無法脱離這兩個關係而成為個體獨立存在的,沒有這兩個因素的影響,人類是無法能透徹地瞭解和認識自己。特別是在這個日益發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為中心的社會,人的心理和行為的方式和現象也會越來越複雜,因為這個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個體而存在於這個世上,如果人類不能跟上和掌握它們之間的規律關係,就無法進一步瞭解人類的心理關係,也就不無法使人類在社會中得到提高,社會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態前進到一個美好的世界。正因為如此,這個社會中又多了一份職業,就是心理醫生,為人類解決有關的心理問題和心中疑問,使人們有一個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這個社會中。

?心理學》對我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對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質的成長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職業,我的職業需要它,因為我選擇的是師範職業方向。它是我們師範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也是培養未來教師師範技能與職業素質的重要基礎課。我通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可以瞭解到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變化的特點和規律,理解和掌握學校教育教學中各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為以後的教育實踐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應用,注意心理學基本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的結合、基礎知識與應用方式的結合、現實需要與未來發展的結合,這在培養人才質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學習了這門課程,豐富了我的心理知識,提高了自我認識的水平,我學到了很多我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問題,使我對心理的見識增長不少。隨着這課程的深入,我對這門課程越來越有濃厚的興趣了,而我也漸漸地發現並解決了我以前所疑慮的心結,並讓我不斷地完善個人,昇華到另一個自我的境界。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和學習時間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學到了以前不能學習也沒有學到的知識。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我還會更進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我記得老師曾經説過,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生,因為最瞭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雖然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説法,但不可否認的是隻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要努力去學習心理學知識,瞭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學也瞭解到別人,對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識、能力和素質至關重要,使我們可以成為一個科學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對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培養足夠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從今以後,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