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7W

2021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

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該怎麼寫?我們知道,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萬眾一心,追求卓越,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2021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範文,歡迎閲讀!

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篇1】

“科學”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無處不在,小至在我們的身邊,大至在充滿神祕的宇宙中。在這樣一個到處都是科學的環境,怎能不被他吸引住呢?它隱藏着的奧祕吸引着你;不可思議的結果吸引着你;千奇百怪的謎題吸引着你……總之,她的誘惑力是你難以抗拒。我已經深深地愛上它了。

記得我9歲的時候,在鄉下奶奶家做過一次科學小實驗,那次的實驗室使我更加的愛科學,那天的情景人歷歷在目……

那天,我一個人悠閒的躺在院子裏,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感受着温暖的陽光,看着我剛買的《科學100法》,這日子實在是難求啊!我看着——看着,突然被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想勾魂一樣把我給勾住了——“用紙把水燒開”,這個實驗吧我的好奇心從老李給放出來了。

不知不覺我已經搬來了桌子,把書上要準備的東西都準備的妥妥當當。我按照書上的格式一步一步來,不敢有任何差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實驗,爭取一次就成功!開始把架子搭好,然後把紙搭成鍋的形狀,再把火點上,我剛準備把水倒進去,眨眼間我的鍋已經變成灰燼了。我的怒火湧上心頭,破口大罵起來:“什麼破實驗嘛,根本都是騙人的,怎麼可能把紙燒開嘛,紙一碰火,不就變成灰啦!我剛準備走,一隻小螞蟻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正揹着一個體積比他大2倍的食物向前爬,剛背上就掉了,我不屑的笑了笑,但他還是不肯氣餒,它第一次不行再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不知來了多少次,但它都不肯氣餒,最終成功了。

我恍然大悟,連一隻螞蟻洞能有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更何況我這個大活人呢?

於是,我又開始了我的實驗,第一次不行再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終於成功了!我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的甜。

從這次的實驗中我明白了科學的——真諦,科學中有許多隱藏的奧祕等你來解開,關鍵在於你怎麼解開,有沒有堅持不懈?有沒有持之以恆?有沒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探索科學就像吃飯一樣,不在於你吃不吃,而在於你怎麼吃?怎麼去品嚐其中的甜美。

我更深刻的愛上了科學,我還知道科學的奧祕只會等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這個道理我已領略。因此,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為現實。

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篇2】

中國智慧遙隔時空的接力

對於中國人來説,有一個星宿特別為人們所熟知,它就是北斗七星。古時,認星歌説“認星先從北斗來,由北往西再展開”。可見,北斗星,自古為中華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時辰。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斗”。

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深邃夜空,斗轉星移。1994年中國啟動了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4年北斗二號系統啟動建設,2009年北斗三號系統啟動建設,2020年6月23日最後一顆組網衞星發射成功。

昔有指南之針,今有北斗導航,這是中國智慧遙隔時空的接力。

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

8月12日,中國衞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應“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邀請,接受總班主任郭曉芳訪談。

值得一提的是,楊長風是湖南益陽南縣人,1977年畢業於南縣一中;冉承其是湖南常德石門縣人,1985年畢業於石門一中127班。從湖南的縣城走向北京直至星辰大海,兩位“北斗人”都是湖南學子、湖南驕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整個訪談洋溢着湖南的鄉音、鄉情,“新時代北斗精神”“青春夢想”“家國情懷”“全球視野”“追星就追北斗星”“希望青少年朋友立志航天”?......兩位設計師的深情講述與分享將在8月29號“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開學第一課《追夢》為您一一呈現。

中國“星網”,導航全球。“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必將在中國人的心靈深處,鑄就閃亮的精神座標。

同學們,北斗夢,中國夢,每一位北斗人都把自己的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緊緊聯繫在一起,就像一顆顆閃閃的星星匯聚成整個燦爛的星河。

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篇3】

居里夫人曾説過:人類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應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是的,人是需要夢想的。心存希望,幸福就會降臨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

主席曾提出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身肩復興中華的重任,中國夢,需要我們來實現。

曾提出過改革創新,是中國煥然一新,中國經濟蒸蒸日上,讓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他以創新的思維利用新培育的技術解決了我泱泱大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中國夢需要創新,以創新的思維來構造夢想藍圖,實現宏偉夢想。要想讓文明古國富強昌盛,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具有創新的發明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捷,變得多姿多彩。

當代的一些發明就很好的結合了創新,例如3D打印機,它可以按照數字藍圖。通過把塑料或其他材料層層疊在一起製作出實體物品,是生活充滿情趣,更加便利。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多達30%的5歲以下兒童存在失明危險,原因包括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們所攝入的可保護視力的維生素A不夠多。於是澳大利亞遺傳生物學家詹姆斯-戴爾和他的團隊開始培育一種富含維生素A的“超級香蕉”,培育成功後將解決大部分健康問題。

所以創新在中國夢中必不可少,發明出新型武器可以保家衞國,創造出新的東西可以有利於生活。

夢想是船的風帆,創新則是航行的動力。讓我們在學校中不斷創新,相信的偉大中國夢一定會實現,我們的祖國明天會更好。

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篇4】

時代的列車滾滾向前,不斷載走成功的過去,帶來輝煌的明天。隨之,中國的科技也逐漸變得發達起來,那説明科學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是何等的重要啊。所以,我愛科學!

翻開那厚厚的歷史書,在上面清楚地記着,在世界的近現代,英國在19世紀就成為世界的工業化國家和世界經濟,科技中心;美國也在獨立戰爭後餘百年間由經濟落後的殖民地一躍而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就連日本也在明治維新後幾十年間就跨入世界列強的行列……想想看,這些國家無一不是緊緊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契機,在優先發展教育的同時,制定和實施了科教興國的長遠發展戰略。這也是他國勝於我國的重點所在不是嗎?21世紀的青少年們,未來的祖國靠我們,既然科技是發展的希望,我們就必須抓住這一點,重視科學,熱愛科學,將我國的科技搞上去。

其實回頭看看,我們國家的科技在這幾十年來也發展起來了,就説2003年“神州”五號圓滿進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後,我國有成功發射“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衞星,並先後成功進行了“神州”六號和“神州”七號載入航天飛行,我們在於探索太空征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關注,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CNN,《聯合早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世界各大媒體都競相進行跟蹤報道。

歷史已經表明,一個國家如果選擇閉關自守,不僅科技要落後於世界,整個國家也將會面臨落後,甚至是瓦解。所以科學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他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所以我們應當熱愛科學,並積極的去挖掘科學中的奧妙,勇於實踐,敢於拼搏,這樣才會得到科學所帶給自己的快樂和財富!

時代召喚人才,祖國期待英傑。我們要磨礪意志,放飛理想,勇挑重擔,立志報效祖國,創造美好人生。

21世紀的我們,是否該有所行動了呢?

我是接班人北斗峯會專題課有感心得【篇5】

記得第一次接觸科學,我還在上幼兒園中班,當時哥哥拿來一盒蠶寶寶,我一看到那些白白胖胖的蠶,就非常感興趣,於是就問:“哥哥,那是什麼?”

“是科學老師要我們養的蠶寶寶呀!”

“什麼是科學?”

“科學是很有趣的課程,有時候還會做實驗,希望你以後也會喜歡。”

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科學。

時間過得飛快,現在我已經讀國小三年級了,通過趙老師的教導,我對科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比如,我知道了植物會通過陽光製造出養料和氧氣;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磁鐵是有磁性的……最有趣的是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讓我發現了另外一個精彩的世界。

有一次,趙老師要求我們找蝸牛,於是我們大白天來到八卦田和江洋畈公園去尋找。可瞪大眼睛找一天也沒發現一隻蝸牛,還累得腰痠背疼。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上網查了查關於蝸牛的資料,才知道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是不是白天光線太強,地上又比較幹,蝸牛躲在泥土裏睡大覺呢?於是我們決定晚上再去碰碰運氣。結果找到了40/多隻蝸牛,還發現了一隻癩蛤蟆,它的膽子也很大,我一邊給它唱蛤蟆曲,一邊用手去摸摸它,它也不逃跑,瞪着兩個鼓鼓的大眼睛很有味道的聽着……還有草叢裏會跳躍的蚱蜢、會彈琴的蟋蟀、江洋畈公園發現的可愛小蝌蚪……這一切都讓我覺得大自然真是一個五彩的萬花筒,充滿神祕的色彩。同時也有太多的“為什麼”,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做好記錄,用心思考,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開這些謎團。動物的世界,昆蟲的世界是我最感興趣的。於是,法布爾的《昆蟲記》被我請到了書架上。通過它的介紹,我對昆蟲的世界有了更深刻地瞭解。

五一假期,可愛的蠶寶寶走近了我的生活。我細心呵護着它們,摘桑葉、清理枯葉及糞便,儼然覺得自己就是它們的母親。希望通過觀察蠶的短暫一生,真正體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精神。

科學,我的新朋友,我對你的熱愛會一直保持下去的。同時,希望班裏的每一位同學都能認真對待科學。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勤觀察、常記錄、多思考,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