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篇1

“媽媽,給我買的書呢?”得知媽媽出差回來給我買了幾本書,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詢問着。

“有了書就不記得你媽媽了,我出差那麼辛苦,你也不關心一下。”媽媽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説。

“好,母親大人,您辛苦了!”我有口無心地説,眼睛仍在屋子裏到處掃視。

“給你!”媽媽從包裏拿出兩本書,遞給我。我高興地接過書,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媽媽見了,搖了搖了頭:“真是個書蟲!”説完走進了廚房。

我十分喜歡看書,每次不忘讓媽媽給我捎兩本。媽媽出差回家,我第一件事不是給媽媽倒水或倒茶,而是問媽媽先要書。一拿到書,總要興致勃勃地看上半天,不要人叫是不捨得放下的。我之所以愛看書,還要從《兒童時代》説起。

説老實話,我以前不太喜歡看書,特別是作文書。我認為書既沒有美麗的畫面,也無動聽的聲音,太枯燥了。即便看書,也只對故事書、小人書感興趣。記得有一次,爸爸幫我在郵局訂了《兒童時代》,我對爸爸説:“我不喜歡看書,你給我訂的是什麼?”爸爸説:“這是《兒童時代》,非常好看,上面有許多精美的圖片,還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我想,有漫畫好看麼?爸爸見我無動於衷,便把書往桌上一放,進屋看電視去了。我好奇地想:真的象爸爸説的那麼好看嗎?在好奇心的驅駛下,我拿起了書。哇,好漂亮的畫哦!禁不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不一會就看完了,還有些意猶未盡,問爸爸:“爸爸,還有嗎?”“每月才來一本呢。”於是,我期待着下一期的來到。從那時起,我漸漸地喜歡上了讀書。

我讀書非常之快,幾乎可以達到“一目十行”的地步。但是,這樣看書如同囫圇吞棗,往往一遍讀過了,如同鴨子背上潑瓢水,只留一點模糊的印象。不過,我一本書至少反覆看三遍,有的精彩之處還會反覆地看。由於第一次看時不記得什麼了,看第二遍、第三遍時興趣還是很濃厚。待讀了三遍以上,我就可以記住書中的內容了。有時實在沒新書看時,也會把看過很多遍的書再看幾遍。有一段時間,媽媽沒給我買書,我的書幾乎都看膩了。我反覆讀書還有一個原因:這些書寫得很好,有意思。記得有一本名叫《彼得·潘》的書,把人物塑造得很可愛,我一有空就看一看,這本書我幾乎看了十幾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嘛!

可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我雖然自認為看過很多書,但是,有些知識還是不知道,有時考一些書籍方面的題,我幾乎是擀麪杖吹火-----一竅不通。因此,我經常恨自己書讀得太少了。所以,我要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

有位偉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要沿着這個階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攀登到理想的頂峯,這一路上,書籍,伴我成長!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篇2

?心靈雞湯》是一本讓人受益終生的書。它是由一個個感人、飽含智慧的小故事組成的。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大的收穫。我覺得《心靈雞湯》就像是一道精美的精神糧食,讀完之後,猶如品味了一道豐盛的智慧大餐。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由於不慎跌進火盆而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不殘,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和朋友的鼓勵,嘗試着用殘臂攝影。他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最終成為了中國攝影家協會唯一的一名“無手攝影家”。他就是鄭華龍。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四年級發生的一件事。那時候,我一向想有一本自我編寫的書。經過我反覆構思,寫了第一章。可到了下頭的故事,我卻一點頭緒也沒有。我苦思冥想,只要一有空閒的時間,我都用在寫作上。許多天過去了,我還是一點都沒有寫出來。看着那空了一大塊的白紙,我想:我還能把這個故事寫完嗎?我放棄了,我把我自我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文章鎖在櫃子裏,再也沒有去看過。和鄭華龍相比,我是一個多麼容易被擊垮的人啊!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人們往往強調成功所需要的外在條件,可實際上,嘗試的勇氣和堅持的毅力,才是成功更為重要的動力。僅有嘗試,才有成功的機會;僅有堅持,才能走到成功的終點。文中有句話説得好:敢想,就等於成功的一半。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敢想,但不敢做;敢想,也嘗試去做,可遇到小小的困難就放棄;有些甚至連想都不敢想。做什麼事情,總會有一點兒磕磕絆絆,要是我們遇到困難就對自我失去信心,那我們還能做成什麼事呢?我們大家都應當向鄭華龍學習,學習他那種敢想敢做的精神,學習他那種頑強的毅力。那麼,我們的終點必將是成功。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篇3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讀書,雖然説不上嗜書如命,但書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的良師益友。漢代學者劉向曾經説:“書猶藥也。善讀者可以醫愚”。但是,有句話説得好:“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我們不能死讀書,應該從讀一些好書中汲取營養,感受世界,提高思想修養。

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小一有空,我便捧起《格林童話》、《十萬個為什麼》、《智慧故事》等課外讀物讀得津津有味。讀了這些書,不僅提高了我的閲讀能力,還可以從中摘錄一些好詞佳句,等到寫作文時,就可以得心應手了。讀書,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比如: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是我瞭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驚人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讀《中國國家地理》中一篇篇優美的文章,我彷彿遊覽了我國的名勝古蹟和旅遊勝地。記得在很小的時候,腦子裏總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月亮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星星為什麼會一閃一閃的?夏天為什麼很熱?冬天為什麼很冷?等等。但當我上國小並愛上了讀書之後,書就像一位會説話的老師,幫我解答了這一切.我由衷地感到讀書的好處,更堅定了“我要多讀書”的信念。平時,我感興趣的書或是名句名篇,我總是認真地、有感情地讀,有時還讀給爸爸媽媽聽,讀給同學們聽,讓他們也分享我讀書的快樂。

讀書,使我立志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敬愛的周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願。我們的長輩已經為我們創造了幸福的生活,難道我們這代人不應該把社會建設得更繁榮富強嗎?要實現這個目標,只有從小刻苦讀書,掌握很多的知識,長大後才能用自己的才幹為人類服務,報答我們親愛的祖國。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讀書是我快樂,讀書讓我進步,讀書伴我成長!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篇4

寒假期間,我閲讀了羅樹庚老師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專業發展必備的六大素養》。讀着讀着,一個個教育故事吸引了我,感動着我,碰撞着我。書中每一個篇章、每一個案例彷彿都有自己的影子。我想,一定有許許多多看過此書的老師會跟書裏的故事產生共鳴。

這本書羅老師總結自身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書中用一個個他所遇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教育故事,來告訴教師們應該如何快速成長。讀着讀着,可以獲得一種向上的力量。

一、教師成長來自內驅力。

“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標鋪成的。有夢想,並朝着一個個目標努力,你一定會成功。”如果我們能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制定好每天、每年,甚至一輩子的計劃,並朝着目標去奮鬥,相信一定會收穫一個截然不同的精彩人生。

羅老師的教育故事“人是被逼出來的”,我深有同感。工作後,自己膽小怕事,不敢與人競爭。每次評比鄉優質課和教壇新秀,我都會跟校長説“校長,我可以不參加嗎?”校長都説年輕教師一定要參加的。既然一定要參加,我只好捧起當時僅有的資源——教科書和教參,細細思考、苦苦鑽研、書寫教案,並一次次地修改,那時每次都獲得“鄉教壇新秀”或“鄉優質課”的榮譽稱號。

回想自己的這些經歷,真的覺得“人是被逼出來的”。親愛的老師,試着去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二、教師成長來自學習力。

世界日新月異與教師職業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時刻不停地學習。當老師,做教育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問。教師從事的是一項距離人的心靈最近的工作,而學生又是千差萬別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指望掌握一種教育教學方法、技巧去教育千百個學生是不現實的。正因為這樣,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修煉自己的教育教學本領。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當下,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抓住一切機遇與時間,持續深入地學習。羅老師提倡我們向被稱為“花中之冠”的火紅花和“草地之王”的尖毛草學習,學習它們的沉潛精神,苦練基本功,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羅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學習方式方法,如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教書一邊反思,用讀書和寫作充盈自己;主題式專題式的閲讀方式等等。

希望離退休還有五年的時間裏,能多閲讀、多鑽研,爭取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素養。

三、教師成長來自行動力。

0.1永遠大於0。立即行動,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每天前進半步,一年就能前進180步,十年就可能把別人甩開十萬八千里。這就是行動的力量。

羅老師告訴我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專注造就成功。今天,我們既然選擇了當老師,從事教書育人這項事業,這就要在“專注”二字上下功夫。比如在閲讀、備課、批改、聽講座時,就應努力克服“手機不離手”的壞習慣。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對於教師而言,模仿是成長的開始,藝術界有句老話叫“學我者生,仿我者死”。這句話不一定適合教育界,因為面對不同的學生,每一次模仿都是一次全新的創造。每次上公開課,我都會充分準備,看名師的課堂實錄、教案,認真地備課、上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上一堂課,都能促進我的成長,收穫不少。這就是行動的力量。只有行動,才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四、教師成長來自反思力。

反思即自我比較。反思在於發現問題,提升自我修養,完善自我為人為事為學之道。羅老師告訴我們:教學隨筆與反思是我們逐漸成長的台階,不斷地積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峯;學習反思的過程是我們教師人生不斷成長與進步的過程。

去年是我第二次任教六年級的數學,對於多年任教低中段的我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為了熟悉整冊教材,我接到任務後暑假裏就開始備課。開學後,晚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做數學題,思考如何把課上得更生動點,如何引導學生學懂這類題型,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我覺得這也是反思,對提高學生的成績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最後的認識是:思想改變了,態度就會改變;行為改變了,能力就會改變。能力有了,我們就逐漸具備了“融入、改變環境”的力量!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你經歷了、努力了,為之奮鬥了,就是成功者。

悦讀書悦成長讀書心得體會篇5

?完整的成長》是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繼《愛與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之後的又一作品,三部作品從孩子生命的角度闡述成長的意義。雖然寫的是0—6歲孩子的成長,但是對於從事國小教育的我們來説,有着很重要的借鑑的意義,讓我們知道因為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們現在所教孩子的問題,有助於我們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在《完整的成長》中,作者寫道:

兒童完整的成長創造出完整的人。在這裏藴含兩個完整:完整的成長和完整的人。

完整不是完美,人不會完美,也無需做到完美。健康的人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缺失如同接納自己的美德。

作為母親,我們總是會用“完美”來要求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母親,我們總是拿班裏最好的學生跟自己的孩子比,給孩子提出種種苛刻的要求,並有着種種美好的期待,當期待與現實不符時,我們便開始了種種不適宜的干預,自己着急,孩子焦慮,家庭氛圍一團糟。

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我們應該接受差異,尊重孩子的不完美,不苛求孩子的盡善盡美。

在生命的角度看,孩子能夠完整的成長,自然會成為完整的人。但是我們往往總是在追求莫須有的完美時,抹殺了孩子完整的成長環境,完整的認知,完整的成長順序,使孩子不能完整的成長。

反思自己,我需要靜下來,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強制的闖入他自由成長的環境,給他時間,讓他能能夠運用兒童自身的精神胚胎來塑造自己。

用心去讀這本書,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實在太多,它讓我們認識到生命成長的規律,解釋了兒童展現給我們的各種表象之下的本質,帶着對生命的思考,認識人的完整需要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只有完整的成長過程才能讓我們成為立體的、豐滿的、多個層面的人,不把創造自己的權利交給別人,不被他人強制性闖入你的內在而塑造你,不會成為任何人的複製品,只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