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8W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多篇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是我參加【教師聯盟-寒假讀書會】打卡第三天。前兩天由於期末考試監考、查分等事情較多,讀書多是浮光掠影般的瀏覽,學習筆記的記錄也粗糙且凌亂,尤其是感悟與反思沒真正靜心思索,只是象徵性的淺嘗輒止、蜻蜓點水、草草了事。然而,今天靜下心來讀《怎樣讓孩子愛上閲讀》,心中就有了不一樣的感悟,也產生了不一樣的思索,真是應了那句“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怎樣讓學生愛上閲讀?怎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這是我們一直探索的問題。在閲讀教學探索與實踐中,我們能從一批批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看到一些成效,但仍有很多困惑擾於心。如:怎樣讓學生主動放下手中游戲去靜心閲讀,怎樣讓學生養成閲讀的好習慣等等。在這兩天的讀書學習中,我對閲讀有了新的感悟。

閲讀應該是教育,而不是教學。朱永新先生對於“閲讀的重要性”的論述可謂家喻户曉: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閲讀水平。由此看來,朱先生對閲讀的定位並非“教學行為”,而是一種“教育行為”。對閲讀的定位影響着閲讀的成效。如果閲讀僅僅停留在“教學層面”,那閲讀就是學生打開課本,瀏覽文章,然後圍繞人物、時間、地點等基本要素梳理文本,之後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主旨。孩子從這樣的課堂中走出來怎麼會主動地去找一本書閲讀?怎麼會到書中尋找解惑的“鑰匙”或心靈的“避難所”?如果閲讀能夠提升到“教育層面”,在這種定位的作用下,閲讀就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工具,而閲讀就應該以教育的方式出現在整個國民教育系統中。教師就不再會只滿足於對一本薄薄教科書的精耕細讀、反覆咀嚼、過度分析,他會善於以課內閲讀為依託,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重視學生個體經驗和創造,進而提升學生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為整個國民教育夯實基礎。

閲讀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興趣、閲讀量和方法這“三駕馬車”。要讓學生們喜歡上閲讀,興趣至關重要,因為興趣是開啟閲讀的大門。教師在閲讀教學中,應該處理好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閲讀讀物的閲讀難度平衡關係,讓學生能夠讀的懂,讀的通,能感覺到閲讀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自主閲讀的內在動力。其次是閲讀量的積累。教師可以給學生制定一些閲讀制度,根據學生的素養因人而異的設立閲讀目標,比如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設置目標,分層獎勵,各有所得,像上台階一樣穩步前行。最後是閲讀方法。陝西語文名師雒宏軍曾説:閲讀並非與生俱來的天性,閲讀習慣需要培養,是閲讀期待不斷滿足進而又提出更高期待,最終成為“習性”的過程。

閲讀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精讀、瀏覽、猜讀、跳讀、羣讀等。報紙雜誌類的書籍適合瀏覽、快讀,課本中的精華文章就需要精讀、研讀,而一些故事小説等可以跳讀、猜讀等。教師的適當引導,教給學生不同的閲讀方法,學生的閲讀成效就會事倍功半。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做為教師,我們絕對有義務引領孩子進入書的殿堂,我們要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感染孩子,讓孩子在閲讀中真正獲得讀書的愉悦、思想的啟迪和智慧。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2

親子閲讀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養親子關係的重要途徑,可以使家長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和交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提高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是一起享受親情、分享快樂的過程。通過親子閲讀,我已經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他在玩車時會説到“看我的車一排一排的,真多。”“哇塞,五顏六色的真好看”“我喜歡…我更喜歡…等等還有許多。

所以我們都比較重視和孩子一起閲讀,下面是我的一些點滴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書

書的選擇很重要。孩子由於年齡尚小的關係,應該選擇一些圖畫比較多文字較少、色彩比較鮮豔、語言比較規範,能正確運用語言,從而提倡“完整語言”的教育。

同時也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讀書。如,兒子最喜歡看車書。所以我有選擇性的給孩子買了幾本認識各種名車的書。他也很津津有味的給你講述“我將來買:阿斯頓 馬丁賽車,給媽媽買:邁巴赫……。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成長。

二、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

1 . 每天都要堅持讀書。用各種辦法去引導他去讀書。(故事遊戲法、角色扮演法)一點一點的培養孩子的興趣。(大家建議一般在晚上睡覺之前,因為 幼兒在睡覺的淺睡眠時期最容易進行總記憶)

2、言傳不如身教。家長本身就要喜歡讀書,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閲讀環境。

3. 從幾個字、幾行字開始逐步成長,慢慢增加。讓她感覺有熟悉感,從而喜歡它。同時,我個人覺得親子閲讀中還要注意一些細節。

1、要和孩子互動,跟着孩子興趣走。如果孩子喜歡提問題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對於他的問題不能應付,反而要激發他繼續提問。

2、重複講述對於一個幼兒來説至關重要。孩子通過不斷重複聽故事,不斷產生新的認識和更深入的理解,我們要不厭其煩。

3、要真正樂意陪孩子閲讀,不是應付式,要始終保持一個樂於閲讀的心情。

以上是我對於親子閲讀的理解,以及在與孩子親子閲讀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共勉,希望共同給孩子留下無形的財富。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3

前不久讀了“另類校長”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新建議》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愛上“數學”。

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

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質條件,這一點眾人皆知也無需多説。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唱歌、聽音樂、看電影的方式使自己開心、滿足,作者認為這就是藝術在發揮其作用,因為藝術能淨化心靈,釋放心中鬱悶,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達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獲得幸福感。其實生活本身就是藝術,作為教師,如有藝術的眼光與心靈,那你會發現,面對學生就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所以,作者希望老師能造起幸福的二層樓,豐富生活,享受生活,永葆年輕之心。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一個人能擁有獨立的思想,應該是一種較高的境界。作者説“完全幸福的人在前兩層樓裏幾乎沒有,惟有思想,獨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讓人完全自由”。對教師來説,思想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可以思考關於自己的工作,怎樣努力,怎樣幹得更好,怎樣從工作中發現和獲得樂趣。教師要邁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就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經常思考教育問題,為什麼而教,怎樣教。

“傾聽”與“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遊戲,但不一定入心,別人説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藝術,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説:“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於傾聽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餘,善於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係。因此,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通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古人説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着許多美好,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賞它。作者認為 “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為理解了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説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湧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並不是美好的。可以這麼説: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心中充滿了感慨與興奮。感慨的是當大家都在提教師專業化,大搞教育科研時,還有這麼一位校長從教師的心靈中走來,為教師創設教育理想、教育靈魂。興奮的是自己竟有許多同感,生髮了許多思索。有句名言説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只有不斷地讀書、不斷地學習,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地進步!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4

最近讀了《讓學生學會閲讀》這本書,讀完了解到學生掌握閲讀方法的重要性。在課外閲讀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快速閲讀的方法。

作為中高年級的學生,必須要提高閲讀的速度學會快速閲讀,並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不僅要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不分心、不走神。還要用較快的速度默讀,有意識地提高閲讀的速度,同時記錄自己的閲讀時間。但並不只要速度囫圇吞棗就可以的,還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那如何做到既讓學生快速地閲讀,又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首先提醒學生記錄閲讀所用的時間。這裏的時間不是目光掃過文字的時間,而是要在理解文章後,再記下的時間,做到邊讀邊思考,一邊讀一邊理解文章的內容。

其次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時注意力要集中,不分心,邊讀邊思考,閲讀與理解同步進行。比如讀到“每年汛期幼兒教育,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脱鞋挽褲。”這一句時就知道,人們過小溪時非常麻煩。

再次要引導學生掌握提高閲讀速度的方法。

1、在閲讀的過程中採用默讀的方法、不回讀。

在默讀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猜一猜詞語的大體含義,比如,在閲讀過程中不明白“澠池、缶、瑟”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能夠猜出表示的是地名、樂器的名字,不影響理解文章的內容,就不用管它們,繼續讀下去,這樣就可以提高閲讀的速度。

2、連詞成句的讀,儘可能地擴大眼睛所看到的地方。

讀“秦國的國君歷來不收信用,我怕有負趙王所託。”讀這一句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儘量將視域放大,儘量看到“秦國的國君歷來不守信用”,不要一個詞一個詞讀。又如在讀到“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脱鞋挽褲。”這一句時,按照逗號、頓號的間隔來讀,就比較慢,如果眼睛直接一掃而過,閲讀的速度就快多了。

最後要引導學生在閲讀完文章後要進行交流,檢驗學生的閲讀效果。

一是可以交流學生閲讀的時間,讓他們的閲讀速度有一個比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閲讀速度的快慢。二是交流自己在閲讀過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閲讀速度,可以結合具體的地方做簡要分析。例如自己是如何連詞成句的閲讀的,遇到不了解的某個詞語自己是如何處理的。三是教師可以根據作品出示一些選擇或判斷題、也可以讓學生寫一寫文章的主要內容,以便檢測學生的閲讀效果。比如在快速閲讀完《將相和》這篇文章後,我出示了一些問題:

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期?

2、課題中的“將”和“相”在文章分別指的是誰?

3、文章中主要講了哪幾個小故事?

文章中有那幾個主要人物?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這種快速默讀的方法要讓學生在課外閲讀不斷進行嘗試和練習,切實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5

美國詩人史斯克蘭·吉利蘭在《閲讀的媽媽》書中的一首詩中寫到:

你或幸運,發現寶藏,黃金成堆,珠寶滿堂;

你我比來,仍是我富,因有慈母,為我讀書。

每次看到這首詩都感觸頗深。“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這幾年來,與孩子一起讀書,所給予孩子的成長價值,所賦予家庭的美好記憶,已經遠遠超越閲讀本身了。可以説,擁有閲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

與孩子一起閲讀,動機非常簡單。小時候,我也非常喜歡讀書,讀書總能帶給我最雋永的樂趣,讓我學會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當我成了一名母親以後,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她善良可愛的童心在書中品味這個世界,讓一本好書教會她識別善與惡,從書中學會欣賞,懂得真,善,美。於是我們把晚上睡前半個小時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起初買了女兒比較感興趣的繪本,如《爺爺一定有辦法》、《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我媽媽》、《我爸爸》等等。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會耐心的回答女兒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者提一些問題啟發她主動思考,引導她説出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她提出不同的意見。清新雋永的小故事,輕靈的線條,簡潔的文字,讓女兒沉迷於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快樂。我和女兒共同經歷著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我和孩子心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可以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更好的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相信每一個善感的孩子長大後都能從中得到啟示:生活中我們可以捨棄很多的物質享受,只唯獨不可缺乏與好書的相遇,以及隨之而來的精神遨遊。

在與女兒閲讀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不要將親子共讀的過程變成認字的過程,這樣會使這個過程變得功利化。

很多家長在親子共讀時喜歡將書籍變成教材,不斷教孩子認字,這無疑於在強迫孩子識字,很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到書本的陌生和可怕,以致無法真正愛上書籍。課外閲讀的目的在於提升孩子的美感、善感和敏感,在於心靈的潤澤和精神世界的提升。我們絕不能讓孩子產生閲讀僅僅為了提高語文成績這麼功利的思想,因為閲讀畢竟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閲讀的作用,在於日積月累,在於潛移默化,在於聚沙成塔。因此,各位爸爸媽媽們,請不要急於讓孩子認字,不要急於教給孩子閲讀的方法。讓孩子愛上閲讀培養語感才是我們要做的。不要把閲讀功利化,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堅持這樣閲讀這麼久,在親子共讀中,孩子享受到了閲讀的快樂,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提高了她的記憶能力,最重要的還是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交流,而我也在親子閲讀中更加了解和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讀書成為家庭的一道文化風景,在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樂於學習,與書為伴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是快樂,健康、自立、博學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快樂的小書蟲。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6

我意識到與孩子用心共度時光的重要性始於20__年,之前因忙於自己的工作對孩子只有外在的形式照顧,而很少有內在的精神溝通,這讓我錯失了很多教育的關鍵期。好在我於20__年5月參加了家庭幸福研修班後,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着深遠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工作安排,努力學習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把學來的東西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實踐,這讓我收穫了許多家庭教育的智慧,面對問題也能想出更好的方法作妥善處理。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因為家庭的氛圍、家庭人員之間的相處及的自己做事方式等等都會影響到孩子,如果我們就教育孩子而只談孩子的問題那只是局部,是不完善的。如果真的想讓孩子全面良好的發展,家庭人員自身的行為、態度非常重要,尤其是做爸爸媽媽的,要與時俱進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做好孩子的守護者和引領者。

與孩子共成長的方式很多,跟孩子共讀書是其中的一種,那麼我就“與孩子共讀書”這個陪伴成長的方式來談談我的體會:

一、共讀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情感,對書的內容進行交流其實也是彼此間情感的交流,這在共讀中起碼要做到的事,之所以稱“共讀”除了共同讀一本書之外,其中還意味着需要有共鳴存在,共鳴是在交流中產生的。如果父母只管自己讀,孩子也只管自己理解,彼此間不進行任何的交流,那麼孩子與父母的情感是無法交融在一起的,更稱不上情感的遞增了。假設你的生活沒有交流,那麼你的世界就會缺少愛和歡樂。現在的孩子大多數缺少熱情和動力,這跟他們從小缺少交流是有關係的,沒有愛的源泉何以有持續的動力!

二、“共讀”讓父母與孩子之間有了交流的機會,在交流中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內在想法或思考方式,從而做到有效的引導。記得有一次我和兒子共讀一則故事,大概的意思是幾位學生競選學生會主席,其中有一位學生突破以往的競選演講方式,適時的增加幽默,最後以遙遙領先的票數當選了學生會主席。兒子聽完這個故事説:“媽媽,假如學校校長或老師有規定必須按照他們的要求來講,那這個學生還能當選成功嗎?”聽到兒子的問話我感到他可能被某些規定束縛住了思維,我微笑着對兒子説:“很多時候人都會關注結果且忘記了過程,其實過程才是決定結果的因素,而過程是可以多樣化的,只要這個過程帶給別人的是快樂、積極、陽光、自信和愛,他最終定會成功!”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後來在他競選校大隊委的演講稿中我看到了跟以往略有不同的地方,特別是在氣勢上增加了不少的自信。國小階段的孩子是創造力、想象力培養的好時機,儘量創造機會讓孩子多體驗,唯有體驗,生命才會走向成熟。乖乖的孩子容易循規蹈矩,長此以往容易失去創造力和想象力;調皮的孩子容易觸犯原則底線,沒有邊界。這就需要父母在平常生活中用心觀察和引導,藉着一本書或一個故事結合孩子的特質給以啟發和引導,既可以保留孩子的面子維護他的自尊,也可以讓他明白如何才能走向正確的方位。

三、共讀的過程是激發孩子智慧、提升其深入思考能力的過程,共讀時看似孩子有些不經心的語言表達且是父母教育引導孩子的最佳機會,我和兒子一起看完《寬容的力量》後,兒子對其中的一段話作了添加,書中的原話是:當一隻腳踩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我們的鞋底卻留有花的香味,這是花瓣對我們的寬容。兒子説:“媽媽,有些花,你踩它,它的臭味就會粘到你的腳上。”本來只是一句無心的實在話,這個世界本來就有香的花和臭的花,而我感到這當中還可以有另一番的含義去激發孩子的生活智慧,我先就兒子的話向他請教花的種類,在誇他的同時又用很驚喜的口氣跟兒子説:“媽媽發現你這句話添加得太好了,你無意中説出了與人相處中的一個現象。”兒子眨着眼睛看着我,很明顯他想聽聽這是個什麼現象?我説:“社會上有些人也跟花一樣,別人冒犯了他,有些採取的是寬容,就像紫羅蘭把香味留給的別人,別人對他會產生歡喜心,從而親近他。而有些採取的恰是報復,如同花把臭味給了別人,別人因此對他產生厭惡心,從而避開他,這種現象確實客觀存在。站在他們的立場不能説絕對的好與壞,也不能絕對的分誰對誰錯,兒子假如你遇到了不知會怎麼處理?”兒子笑眯眯地説:“我當然想把香味留給別人。”寬容別人,善待自己是幸福一生的好途徑,我希望我的兒子一生幸福快樂,所以我會在一點一滴中去播下幸福快樂的種子。

生活中像這樣的小插曲有很多,今天我列舉這幾點感受與大家共享,希望能帶給大家歡喜心,還附帶一個小建議給父母們,平常生活中定要抽時間多傾聽孩子談話,孩子閲讀了書是很希望有人來聽他講的,父母的傾聽可以提升孩子閲讀的興趣。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7

古人曾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買不到一寸光陰。《長歌行》一中詩也提到,年輕不努力讓老闆傷心。每當聽到這句珍惜時間的名言,我就會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這篇文章講的是時間不在了,不要浪費了。由此,我意識到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我想我度過了很多個日日夜夜,卻浪費了那麼多美好的時光,現在後悔了。

我在書裏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公司員工向老闆請假,公司老闆對他説:一年365天,52個週末,減去這104天,還剩261天,你每天還有16個小時不上班,減去這170天,還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鐘和咖啡,還剩23天,你每天吃飯。如果公司不上班,減去這五天,還剩15天,公司每年慷慨的給你14天假期。這樣,你的工作時間只有一天,但你還是要請這一天假。看完這個笑話,我忍不住笑了,但是笑完之後有一股寒意。雖然老闆算出來的時間不一定準確,但足以告訴我們珍惜時間。

朋友,你玩電腦,日子從鍵盤上消失,看電視,時間從屏幕上閃現。朋友,人生苦短,但是經過仔細的計算,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去學習和工作。

燕子去了又回來;柳枯,有青季;桃花沒了;有時候你再打開它。但是,我的朋友!聰明的你能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的時間一去不復返了嗎?不禁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殺錢,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同學們,請珍惜時間!

我愛上閲讀的心得體會篇8

莎士比亞有一句讀書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現在,海天不僅可以吸收物質營養,而且可以自己吸取精神營養了。但這個成果,對我來説,來得不容易。今天在這裏,我就主要講一下自己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閲讀的心路歷程。

在海天上國小前,身體不好,扁桃體老是發炎,三天兩天的感冒。所以,在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基本上是為孩子的身體健康付出的多,為孩子閲讀做的少。所以,當別人的孩子從小就愛閲讀,而我的孩子這方面興趣不大的時候,確實有些着急。

等孩子上國小了,開了幾次家長會,才意識到閲讀的重要性,於是想到要“亡羊補牢”。急急地在書店買了很多的書給孩子讀,家裏的書裝了一層書架。但孩子看起來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對玩具更感興趣,對閲讀還是沒有熱情。

回想起來,剛開始的時候有些“病急亂投醫”,買了許多圖畫書,孩子隨便翻翻,再不理會。在多次反思之後,才發現自己做得不夠細緻,心也太急。

沒有辦法,於是冷靜下來,開始為孩子制定一套讀書方案,以引導孩子愛上閲讀。我把引導孩子閲讀興趣分為三個階段:媽媽帶讀,沒有壓力隨興趣階段;媽媽陪讀,啟發提問階段;孩子自主閲讀階段。

第一階段,我堅持與孩子一起讀那些很簡單的容易理解的書。在這個階段,我帶讀的時候,有時模仿書裏各種角色的聲音説話,逗得孩子大笑,他自己也想學着那個腔調,跟媽媽一起讀。

第二階段,陪孩子讀那些與他們年齡段相符的書,並提問書中的內容。例如,我陪孩子一起讀一年級的小豆豆與二年級的小豆豆,一個人讀一段,輪流來。我讀的時候,要他聽,然後我學電視上的競猜提問,看他是否能回答正確。他讀的時候,我靜聽,然後他有權力提問讓我來回答。有時我故意答錯,他便急着把正確答案告訴我。這樣他把媽媽難倒了,很有成就感。在讀了小豆豆以後,孩子開始喜歡上閲讀了。特別是他好象突然找到了新朋友,覺得小豆豆有些想法就是他想到的,自己很喜歡小豆豆。

第三階段,培養孩子自主閲讀。這個階段,一定要買孩子感興趣的書。因為沒有了“閲讀枴杖”,若無興趣孩子就會放棄。有一天,我買了楊紅纓的.《淘氣包馬小跳——四個調皮蛋》,陪孩子一起讀,還讀出聲音來。沒想到孩子嫌我這樣速度慢。然後他自己默讀,就利用三天業餘時間讀完了。剛開始我以為他走馬觀花,然後用腦筋急轉彎的方式問了他一些與書中內容有關的問題,他都一一答對了。這時,我才確信,他是真的自己把書讀完了。在第一本與馬小跳有關的書讀完後,孩子對我説:“媽媽,馬小跳好好看的,幫我把其它的馬小跳的書也買回來吧?”我當然毫不含糊,當即在網上又買了15本。

回想孩子在讀《淘氣包馬小跳——四個調皮蛋》的時候,那高興勁,我現在仍難忘。有一次,他讀到感興趣的地方,我正在炒菜,他拿着書過來,念那些搞笑的段落給我聽,然後又在那兒哈哈大笑。至此,我發現自己可以放手了。

現在,海天可以自己閲讀,我基本上不需要當他的“枴杖”了。雖然如此,我想以後還是會與他一起讀一些文學名著,一起來探討書中的內容,以增加讀書的深度,也享受親子閲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