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7W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多篇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1

這兩天我讀的只是第一篇《逍遙遊》,收穫很大。瞭解到莊子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遙地逃開名利的束縛,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遊蕩在宇宙天地間。莊子和老子一樣,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較之老子,更加熱衷於無所羈絆的自由。他可以做到無視世俗的一切偏見或者只是意見,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無論世人如何讚譽還是誹謗自己,都不會改變自己對個性的堅持。這一點真的很難得。一個人生活於世,就要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不能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則或者不過是傀儡。正所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一個人不能受制於任何外在的東西,比如功業、名利等,要活得灑脱、坦蕩與無比自由。

莊子的逍遙的人生價值觀,或許在某些人眼裏有些消極避世,不值得贊同。但我們要承認的是,人各有志,莊子和老子一樣,不是積極追求建功立業揚名於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觀念。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個人的力量是極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難的人生。莊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莊子思想誕生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而莊子睿智、豁達、富有遠見卓識的個性,亦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莊子思想之所以能夠千年如新,正因為它能夠引起廣大人們的共鳴。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熱愛自由、無所顧忌的品性,只不過是有的由於種種外在環境的影響,而被社會規範、人生準則、忠於名利等東西所掩蓋。老莊思想代表的是人類最原始的最無華的價值觀念,可以企及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觸動軟肋。

我們不妨在行走於人生困頓的時候,或是感覺到人生勞累的時候,汲取莊子逍遙自在的思想觀念,讓心靈保有一份難得的安靜與沁涼,以便能夠迎接更大的挑戰。當然更可以依從於莊子,實踐體會他的逍遙思想,在其中自由馳騁,獲得輕鬆愉悦和無所擔憂的人生體驗。

在我的眼裏,莊子的逍遙遊思想並沒有什麼缺陷,被所謂的正統思想觀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議的。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誰是誰非,本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應該是百家爭鳴、異彩紛層的,後人可以從中汲取到豐富而不單一的思想養料。人生、國家和社會,需要博採眾長,才能實現優質,否則就會朝向不健全的方向發展。一邊孔子,一邊莊子,我認為是必須的。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2

莊子與老子都是我十分崇敬的兩位神人,這致使我對道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兩人的著作《南華經》與《道德經》都是道教中的經典。這兩本書我大多在一兩年前背過,儘管有些章節記得不甚真切,但精髓似乎還是抓住了的。抱着虔誠之心,我不敢對此兩本經發甚議論,因為我不敢説我真懂了,但似乎參考別人的見解還是可取的,於是就讀了于丹的《莊子心得》。

我以為莊子的精髓在於寓言,因為實際上《莊子》整本書可以説是一本寓言集。于丹的這本書的特點就在於它將現實生活和這些寓言結合在了一起,看似使莊子的思想顯得更接地氣。但我以為作對比閲讀的心得會比她這種方式收穫的更多。我就舉幾個例子談談我的淺見。

比如關於“小大”的觀念,莊子在《逍遙遊》中是這樣闡述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這段話説明了世間萬物的屬性都是相對的,有比較才有高下。這種小大之辯在《秋水》《齊物論》等章節中也都有體現。老子説“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此二人講的是同一道理。

有用與無用的論辯也是老莊愛説的。莊子關於這個話題打的比喻是十分的多,而且多數都與樹有關。如《逍遙遊中》中:“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同樣的,這樣的無用之用的論調也可以在老子中找到理論依據。老子説:“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些只是莊子著作中的冰山一角,每個故事都那麼耐人尋味。讀過《道德經》的人會覺得《南華經》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我想如果於丹從這個角度入手,可能會寫出更好的書。至於她現在寫的這一本,我並不看好。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3

如今的我,最喜歡在深夜,燃一盞孤燈,品一杯香茗,握一卷《莊子》,反覆揣摩“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不是一部書,而是一個世界。掩卷而沉思,莊子的思想,彷彿是注入一股清泉,對心靈進行着一次次洗禮。

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莊周夢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選擇,並不是每個人都向往逍遙之境。蝴蝶夢莊周,這是蝴蝶的選擇,蝴蝶的嚮往,不能一概而論。

莊子一直在譏諷顛倒的世界,嘲笑那些為功名利祿,蠅營狗苟之徒,諷刺那些為眼前蠅頭小利,毀壞天人和諧的小人。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願做一隻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願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莊子的飄逸和灑脱,正是他卓爾不羣、高傲不羈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萬物。” 莊子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已經跳出三界,站在雲端,鳥瞰人間滄桑。

然而,看過之後也有幾分惆悵,也許我很嚮往這種生活,也許我能淡泊名利,但放棄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何況,在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身上的擔子很重。每天勤奮地工作,可憐的一點薪水要孝順父母、養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養房子,還務必要養好身子,病了,昂貴的醫藥費讓你吃不了兜着走。然而,過多的奢求和索取,會讓我們的心像無底的深淵,以至於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快樂,心靈的快樂,心靈的閒適放鬆。這些離我們太遙遠!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4

閒暇之餘,我隨手拿着《于丹莊子心得》,隨着于丹教授的引導去體會那逍遙,無為的世界。

莊子的逍遙世界都圍繞着名與利的糾葛去詮釋世界。通過《于丹莊子心得地教誨我們》,知道了世人都被名利所迷惑着,我們平凡人一輩子都被名和利所束縛,無法逃脱,終身拖着那疲憊的身子。

而莊子卻對名與利絲毫不眷戀,他那充滿智慧的眼看破世間一切的名利。他是一個乘物以遊心,可以獨以天下精神往來的人。他説:“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個人可以窮窘於貧困,但他的內心是否真正在於這種貧困,他對於一個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這就決定了他面對貧困的態度。”

我們這些平凡人啊,對待莊子這種無為逍遙的處世精神,是何等的困難。我們在這世界上相互的拼鬥,爭奪,面對四處的勾心鬥角與背叛親離,為的僅是那張張的紙錢。

唉!我感歎與羞愧着,我們為何要為了世間的種種所拼,為了人慾所強迫自己做不願做的事。

?莊子心得》中,莊子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簡淺地教誨我們看破名利,可是我們又怎麼去了解那虛無的世界呢?

于丹教授説,網上流行一段話“人生無非就是為了那幾張紙。為錢,就是為了那幾張人民幣。名呢,就為了那幾張獎狀、文憑、檔案。人死後,為了墓誌銘,為了燒錢紙。一輩子,就是為了那幾張紙而已。”

這真是我們的陣時寫照。從小時候,我們便為了有面子,光宗耀祖而去勞累筋骨地拼命學習,爭那鮮紅的獎狀,可憐的我們卻失去了童年那快樂的時光。長大後又失去了青春年華。可悲啊!我們!我們無法像莊子那樣逍遙地享受那精彩的世界。

我們試圖解脱,可是已定的局勢,名與利實在太重要了,它們代表了我們生活中許許多多,我們無法釋懷。

名與利啊,只有看破一切紅塵的人才可以不被它所束縛,我們平凡人只有在于丹教授的引領下,在莊子的筆下的《莊子》中感悟那無為的世界。

可是細細想想,我們爭奪乙炔,目的是為了自己最終可以享受,但是我們不去追求任何,逍遙面對,那種享受才是真的享受。我們都想像莊子一樣乘物以遊心,獨以天地精神往來的人。做到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貴賤。可是何等的困難。

試想一下,人的潛能無限,只需自己做到,我們便可像莊子那樣在逍遙,虛無的世界乘物以遊心,與天地精神往來。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5

人們大多數執迷於大道理。我們經常對自己説:人生活再世上就要努力,就要活的比別人好。即使再身心疲憊的時候,我們依然不放過自己。每日的辛勤我們都覺得是必須的。原來我也是這麼想的。在學校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在學校我依然每天跑圖書館學習看書。上班之後我朝九晚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給老闆看。結果是我們很累。

我們的心就像風箏一樣被束縛着。竟然渾然不覺。如果不看莊子的文章。我會一直以為這束縛理所當然。但莊子給了我一個不一樣的價值觀。在我看來就是豁達(記得國小的一個同學説是順其自然,現在才明白)

做人要豁達。不應當執迷於物質。莊子一生貧窮。但他卻有豐富的思想世界。再他看來。精神的貧困才是真正的貧困。一個人的心飛不高。那他就永遠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想想一個被束縛內心世界的人,他的生活會是多麼可悲。沒有追求,沒有自一由,他的世界永遠是灰色的。

做人還要有一種境界。這種境界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需要挖掘自己的獨特再哪裏。明白自己的優勢再哪裏。這種自省是達到自己境界的基礎。只有瞭解自己才能夠深入剖析自己。發現問題的所在。通過一些內在外在的方法解決掉問題。如果我們不具備這種能力。那麼今後遇到問題我們就只能深陷其中。最後自己殺掉自己。

生活其實很簡單。就是讓自己的心飛翔。你知道你的心能夠飛到多遠嗎?如果你還侷限再那裏,那麼就一把剪掉風箏線。掙脱束縛。讓心無限飛翔。

還會有更多的感觸,慢慢來。

春遊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沒有煩惱的事情纏繞我們想必是很多人的夢想。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心靈是一片淨土。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被世俗所打擾。六根清淨。心如止水。一寵一辱不驚呢?在莊子看來,這需要兩點。一個是智慧。一個是慈悲。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6

07年春節的時候,央視十套《百家講壇》節目曾請了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的女教授叫于丹來講莊子,當時沒有在意,換台了。今年我們幼兒園在老師生日時每位教師都收了這樣一份生日禮物一本于丹的《莊子》心得,一開始我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翻了幾頁,看着看着覺得這本書寫得挺好的,挺實在的。於是思想上就逐漸地改變了態度,覺得好好地看完這本書,每天晚上認真地品嚐這本書、仔細地看了一頁又一頁,一章又一章。

全書的內容分為十章。每一章都是與我們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關。認識了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獨,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嘻笑怒罵,了無拘圍;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奇思異想。

于丹這位教育家對於莊子的人物的確評價是綜合性的,也是很適合讓我們理解的。于丹説:“我們有什麼樣的眼睛,就有什麼樣的生活。人們可以從不經意的地方,從最小的細微處看出精妙的大道理。關鍵在於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夠從這些細節裏面真正去獲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感悟。

人生應該怎麼活?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這些問題時刻都會縈繞在我們耳邊,或是深入到內心。生活在這樣一個信息時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繁華的,忙碌的,這一切外在的東西恰恰左右了我們內心那一份最純真的嚮往。過多地追求物質世界,使我們失去了最寶貴的年華,失去了歡樂的時光和自由。終其一生,人們只為了兩個字:名利。我們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內心太少啊!正如書中所説,你可以瞭解世界,你可以瞭解他人,只有看見自己的心,才算是覺悟。為什麼我們總覺得心中有無限愁苦?總覺得生活不眷戀我們?原因是我們太愛斤斤計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沒有看得通透。每當我陷入孤獨總會感覺為什麼別人都那麼快樂,其實,寂寞也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許安靜的環境更利於人去思考,所以孤獨寂寞也並不愁苦。

時代的變遷使我們的思想也得以發展,但這種發展是否有利於我們呢?在當今這個時代,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誘惑、疑惑,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是否還會堅定從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變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變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們的有兩個障礙:一是物質,二是世俗。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了物質的奴隸,精神也像幽靈一般飄搖不定。那麼,我們還能看清我們的內心嗎?還能看清我們自己嗎?如果我們連自己還未看清怎麼能看得清這個世界?心如明鏡,這需要我們釋放一切包袱,迴歸原本的自我,迴歸自然,這樣才能聆聽到我們內心最美妙的樂曲。

人,生來,睡不過一牀,食,不過一碗。短短數十年,一晃而過,為了今後的日子不後悔,現在的生活還是簡單樸素一點,保持單純的好。否則太多牽掛,太多焦慮,豈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斷。記得動畫片忍者神鬼裏面老師對達芬奇説:問問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強自己,問問你自己的心是否快樂。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7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骨。

?莊子》與我並不陌生,或許應該説有些老莊思想以於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合現代社會的現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尋找內心地慧眼遊刃有餘,所在之差就在於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繫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牛》,節選自《莊子·內篇·養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遊刃有餘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説是一個人怎麼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後目無全牛,最後是神遇全牛而遊刃有餘。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遊刃有餘的過程嗎?先是規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合起來,達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順應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職業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習中什麼時候表現的最有興趣,他們是怎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麼……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果便是“丟失”了“悟”。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生喜歡在遊戲中學,那麼你就會去有意的創設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更好的調動情緒的環節;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麼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麼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於積極的思考,經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着重描述了內心的力量,強調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代物質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的本質,我們要擺脱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着名的醫生,成為中國名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説:“我聽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術,你跟我説説,你們三人中,誰的醫術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術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術最差。”魏王驚訝地問:“那為什麼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説:“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徵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啊!”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説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挖掘其內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於傾聽的昇華!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在成功的寶藏,善於傾聽總結,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外化而不內化”這是獲得“遊刃有餘”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着厚重內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讀莊子的心得體會篇8

春節期間,我該讀一本什麼書好呢?我站在書架前搜索。最後,我把眼光停在於丹《莊子心得》上。這本書我已經讀過一遍,但能記住的似乎太少了。但總又時時在我的心裏纏繞,讓我時時回味,時時想再讀的衝動。

對莊子知之甚少,印象中曾讀過《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還讀過《莊子.內篇.逍遙遊第十七》“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在學校或函授期間也只讀過兩篇中的一部分,基本上沒讀懂。其它內容更不要説了,連讀也讀不下去,何説理解聖人之意。但聖人的智慧、思想、寓言、風格又深深地吸引了我,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召喚着我。我捧着書再次讀了起來,讀的那麼認真,那麼真誠,似乎成了我睡前的必修課。我於夢中隨他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的生平,《史記》中記載的是戰國時候宋國蒙地人,曾做過漆園小吏,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國紛爭、戰亂頻繁,而到處求賢若渴的時代,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麼社會的名分。

?莊子》這本書,歷代被奉為經典,現在能看到的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讀完全部內容,我似有所思,亦有所想,對我們的人生道路指明瞭方向,為我們的為人處事指點迷津。

一、淡泊名利,笑對死亡

莊子家裏很貧困,有時窮得實在是揭不開鍋。他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是有清醒認識的,他身邊也有很多的有錢人,他也有很多的機會去享受榮華富貴,但他把這些東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縛不了他,為利辛苦,為利奔波,卻喪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樂,“心為形役”,太不值得了。莊子雖然生活貧困,但是精神決不潦倒。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更難。莊子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説。”所以他不愛説什麼。當楚王請他出山為相時,他卻對請他的兩個大夫説:“你們請便吧,讓我拖着尾巴在泥地裏爬吧!”

莊子臨死時對學生們説:“我死了以後,要‘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形體歸於天地,生死歸於自然,這就是莊子對自己的形體和生死的看法。他追求的是“樂生”,活得好比怕死要強得多。也表達了一種態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絕不找死。道家的態度是在流光中順應,去把握每分每秒,去樂生,讓生命獲得價值。

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麼,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二、境界改變命運

?莊子》的《逍遙遊》篇中告訴我們,世間的大和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人的一生,大小之境應用不同,會帶給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莊子用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而我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束縛了自己的心智。莊子是一個大智之人,他永遠不會教給我們小技巧,他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所有的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毫無意義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個快樂的人生。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種靈魂生活,這種靈魂生活是主善的。我們要以覺悟的態度反觀內心,讓我們釋放自己,儘可能達到一個逍遙遊的境界。

三、認識你自己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識了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出的觀點,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觀察,永遠都有它自身的密碼,這個密碼是看不破的。莊子告訴我們,人最難認知的是自己的心。人最難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誰?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只有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點,才能夠去善待他人。莊子的寓言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應該順其自然,而不能自以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我們需要認真想一想,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問:這一生我們曾經多少次錯失過自己?我們真正找到了被開發的那個機會了嗎?怎麼樣才能找到那個機會呢?莊子在《人間世》篇中教給我們一種認識自己的能力。總結兩個字,叫做“心齋”,就是用心的齋戒去真正反躬內省,看看你自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人生的每一條路。只有確立了這一切,我們才能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夠做到對人對己的真正的尊重。

四、心態決定狀態

莊子告訴我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好像是一匹白馬從門縫裏跑過去,那樣倏忽一瞬一樣。這麼短的流光在我們手裏,怎麼樣才能真正地善待生命?莊子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態度,那就是:達生。面對生命,我們首先要有一種曠達的態度,這種態度會決定我們生命的質量,心態決定人的狀態。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決定成敗勝負的,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技術水平,而是一個人的心態。當我們患得患失時,當我們心有所慮時,你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所以,我們永遠不要過分地相信技巧,要保持一種坦蕩的好心態,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做到“以人合天”,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莊子教給我的遠遠遠遠不止這些,他的大道合乎自然,他的本性和悟性,他的世上總有路可走,他的豁達,他的“乘物以遊心”,他的諄諄教導,無不在我的心中翻騰。讀完第二遍,我感覺還是沒記得多少,甚至忘了大部分,這激發我讀第三遍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