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心得體會與感想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5W

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心得體會與感想精品多篇

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心得體會與感想 篇一

星期五,我們班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的班隊課活動。在這堂班隊課中,我和同學們學習了一些法律知識,知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一些權利,比如: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財產繼承權、維護自己人格尊嚴的權利、享受勞動保護權等權利,懂得了要如何保護自己。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損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不良事件有許多,老師還給我們看了許多非法使用童工的照片,有的童工只有4、5歲,本來應得到父母的疼愛,可是他們卻赤裸着上身在敲石子;有的和我一樣大,可他們卻趕着晨光在拉犁,有的正是讀書的黃金時期,可他們卻沒日沒夜地在串珠子。他們多麼可憐呀,我真想對他們説:“你們勇敢地站出來吧,與不法行為做鬥爭,爭取社會的支持,早日脱離苦海!

同學們,我們要學好法律知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當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心得體會與感想 篇二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礎,法制是民—主的確認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權利在內的各種權利都由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確認和保護;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權利也必須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規範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實現。因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裏,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黨的__報告對依法治國的含義做了界定:“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羣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其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權威的標準,樹立法高於人、法大於權的觀念。

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會都必須樹立有效的權威,沒有權威就沒有秩序。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形態,決定了一個社會中不同的權威。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質屬性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法律具有規範相和確定性,非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廢止。這種法律所獨有的確定性,使人們根據法律的規定可以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時間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違反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些特徵,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具有崇高的權威性。

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心得體會與感想 篇三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堅強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自覺維護。黨的十八屆四__提出了實現全民守法的目標,把“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之一,闡明瞭守法對於法治建設的重要作用,必將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產生深刻影響。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裏。”從制定出新中國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我國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法律要充分發揮作用,離不開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法治信仰,一個社會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法雖立而難行。只有把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樹立法治意識置於法治建設全局的重要位置,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才能讓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在社會運行中生效。

信仰不會自發產生。培育法治信仰,離不開富有成效的宣傳教育。只有通過深入基層、走進社區等方式,深化和創新法治宣傳,擴大和增進人民羣眾對法治的瞭解,才能進一步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的現代公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需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讓法治()進校園、進教材,將法治精神和道德建設結合起來,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從知法懂法進而到信法用法,牢固樹立起對法治的信仰。

法治建設有賴實踐。人民羣眾對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來源於切身體驗,完善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讓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讓羣眾合理訴求及時就地解決,全社會尊法守法必然漸成風尚。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暢通羣眾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建立健全人民羣眾化解糾紛、利益表達等機制,使羣眾合法權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切實維護和保障,就會極大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法治信仰落地生根找到堅固支點。

事實是最有力的説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的支撐。法治不是抽象概念而在於具體實施,存在於每一次執法、司法實施的過程中。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會污染法治精神的源頭。如果通過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義,人民羣眾對執法部門司法機關就難以形成信任,其公信力就會受到損害。只有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堅決破除各種潛規則,讓違法者付出代價,杜絕法外開恩,對每一起司法個案都公正審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成為全民信仰。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培育法治信仰,離不開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引領示範。近些年來,黨員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在不斷提高,但一些貪贓枉法、違法違紀插手干預司法個案等現象依然存在,侵蝕着法律的權威,損害了人民羣眾對法治的信仰。只有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體現出對法治的忠誠和捍衞,不違法行使權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違法者受到懲處,才能引導羣眾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之風,堅定法治信仰。“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在推進法治社會建設進程中,只要我們每個人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持之以恆爭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