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2W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多篇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樑,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也提醒了家長接受老師的建議,並願意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有哪些?共同閲讀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5篇,請您閲讀!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1

家訪是我們幼兒園每學期每位老師必做的工作,剛開始時我很疑惑:我們現在的通訊這麼發達,很多時候我們都通過電話交流,有些小事則可以在接送的時間三言兩語與家長交換意見,有必要走進家庭實行這樣傳統的家訪嗎?家長會樂意接受嗎?通過連續兩個學期的家訪工作,現在我認為家訪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減少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使我們的溝通交流更加有效。現在我將我本學期的家訪感受做以下概括:今年我們班有41名幼兒,我們的目標是走進每一位幼兒的家中,但是家長們對於我們家訪反應不一:有的驚訝,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幼兒園裏犯了嚴重的錯誤,老師要到家裏來家訪?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亂,那個時間我們沒有空,抽不出時間招待老師;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沒有機會和老師好好交流呢,對於我們的到來非常的高興。面對家長不同的態度,我們更困惑了,會不會因此而造成負面的影響,給家長們帶來額外的負擔?但有一點,我們更清晰了:家長們的家庭教育觀念確實需要我們的引領,而走進家庭的家訪活動,正好給了我們一次瞭解、溝通的機會,對孩子,對家長,對我們自己,都將會是一次挑戰。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家長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幼兒園什麼時候開始教寫字算數?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詳細地向家長解釋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使家長明白我們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我們也詳細地向家長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

通過家訪,我們不僅瞭解到了平時不瞭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範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鍊。家訪不僅僅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感動和寶貴的經驗,家訪也帶給了孩子們滿心的快樂:“老師到我家來了!”家訪後的幾天,孩子們交流的話題都是同一個內容。孩子們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受到那種溢於言表的快樂。家訪更帶給家長全新的感動:“老師,謝謝你如此細緻!”教師對孩子日常言行的細微介紹,對孩子個性的詳細剖析,老師的家教理念讓家長們耳目一新,從來沒有想到,教養孩子還有那麼多的道理!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2

通過家訪,我們也感覺到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意識到,首先,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一些時間。據瞭解,每個班的學生家長大多忙於工作或生活。當他們回到家時,孩子們已經睡了。當他們有時間的時候,他們只是隨便問問他們是否做了家庭作業。給孩子一點時間,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瞭解父母對自己學習的重視,體會父母的辛苦,這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極好的鞭策。第二,要自覺讓孩子受苦。目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父母溺愛孩子,只要孩子不説不。在家訪中發現,一名學生幾乎每天都在花錢,這真是“不賺錢難”。父母應該意識到孩子的痛苦,讓他們儘可能多地做家務。他們不能迴應孩子的要求,有時他們不得不品嚐“被拒絕”的滋味。和諧温馨的家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搖籃。父母必須為孩子創造一個温暖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

在家訪過程中,通過與許多家長的溝通,他們大多非常重視教育,也有很多教育方法和經驗。在家訪中,我們一一記下,作為今後工作的寶貴財富。但當我們聽説父母經常罵他們的孩子在家裏,因為他們渴望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期待他們的女兒,或者當孩子給孩子太多的學習任務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後,我們温柔地指出其不利影響,及時糾正不好的教育方法,教父母一些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同時,幫助家長建立對孩子教育的信心。隨着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於人的職業特點、個人經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個性氣質等不同,學生的父母可以分為許多不同類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如果不改變家訪的方式,有時會事半功倍甚至適得其反。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3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兩個重要方面,而家訪則是連接這兩方面的重要橋樑。

通過這次家訪,我們瞭解了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進一步把握了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等等,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家長也通過家訪瞭解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瞭解了班級的整體情況,更清楚自己孩子的上風和劣勢,使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並通過與老師的交換,更好地和老師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説真的,這次“家訪“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的家長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教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與這麼高的厚看,不管怎樣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特別是平時我們關注不夠的學生,更是讓他們覺得暖和,倍感興奮:原來自己也其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師的心中也盡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着自己。一名學生的婆婆説:“現在的老師都不進行家訪,固然可以通過電話聯繫,但和家長的聯繫還是不夠。只有看到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對他們有更深的瞭解,才能針對每一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她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極大的肯定和讚美,並由此談到學校的管理非常正規,讓他們非常放心孩子在校的教育。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一名學生見到我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手足無措,畏懼我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們隻字不提他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他在取長補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鬆和諧的閒談中,孩子越説越興奮,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入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愈來愈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看我們常常到家來坐一坐,聊一聊。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4

隨着學習和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幼兒教育不等於幼兒園教育,要提高幼兒的素質,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單靠幼兒園的教育是難以實現的,幼兒園、家庭必須協同教育,才能共創幼兒身心發展的環境。《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配合,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

這學期開展了“課外訪萬家”的活動。我在思想上充分意識到了解幼兒,瞭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對於今後的保教工作、幼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園領導的指導下,我和本班的老師懷着極大的熱忱、積極參加家訪活動,而這次家訪活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觸頗多。

在家訪前,我們做了充分準備,制定了家訪計劃,針對每一名幼兒的特點,設計好內容,預先通知家長,約定時間。家訪時,我們做到了態度和藹可親,語言簡潔易通,不讓家長感到拘束,不隨便在幼兒家裏吃飯,不收家長的饋贈,做好家訪記錄。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我們詳細地瞭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我們三位老師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

通過家訪,我們不僅瞭解到了平時不瞭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範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鍊。通過家訪,不僅弘揚了師德正氣,還樹立了教師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園配合,深層互動,和諧,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

在家訪活動中,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於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説。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幼兒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對幼兒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對象,對症下藥,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通過家訪我感到,家訪是聯繫幼兒園與家庭的一座橋樑。教師通過家訪,有效促進了幼兒園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提升了教育效果,促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老師家訪後的心得與感悟5

迎着風,踏着輕快的步伐,和着孩子們歡快的歌聲,走在綠油油的稻田之中,別樣的激動,期待着和每個孩子的零距離交流,期待着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孩子的未來。

轉眼之間,來河包支教的日子已過去了一大半,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已經對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性,性格特點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家長們也瞭解了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開展了第二階段的工作—家訪。我們的家訪主要是針對家長,通過與家長的交流進一步瞭解孩子,瞭解西部孩子的成長和受教育環境,瞭解家長們眼裏的西部教育。與其同時,針對每個孩子,向家長們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讓孩子們朝着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使孩子們的未來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裏,農村的家長都會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歷代人的艱辛已經讓他們對山外的世界充滿嚮往,而且每位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異的緣故吧,家訪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我所想象的情況。每到一家,家長們都以農村特有的方式熱情的迎接了我們。一陣寒暄之後,我們便步入正題,開始探討孩子的教育,這時的氣氛就明顯不如前面了。經過我的觀察,家長們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好,可以負擔起孩子的讀書開銷,而且會為孩子們作出額外投資的;還有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差,心裏想着孩子的未來卻是沒有辦法付出太多,而且會讓孩子做很多農活。對於前者,家長的付出挺多,但是關注度不夠,他們的心思並沒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相反會比後者少。他們或許是認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條件就夠了,其實不然,孩子還小,重點應該放在養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後者,他們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艱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擺脱艱辛,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只能是在一邊瞎操心,因為生活畢竟是生活。

7月26日,我們去了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家,他們都是國小裏的佼佼者。一路聽着萬永蓮介紹着旁邊的植物,欣賞着周圍的美景,不一會就到了劉林家,阿姨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她家是屬於後者,劉林的媽媽讀過中學,很重視孩子的學習,而且家庭也不算很困難,他爸爸在外打工。劉林的爺爺是位眼光高遠的老人,聽了他的一席話,我們真的很感動,也很欣慰,以為年過花甲的老人有這樣的見識着實讓人欽佩。針對劉林膽小害羞的性格,我們提了好多建議,也算是我們讀書這麼多年來的一些經驗吧。在我看來,老師總是喜歡那些愛問問題,經常去老師辦公室泡的學生。我們把這條“經驗”介紹給劉林,並讓劉林的媽媽幫忙監督。帶着滿意的微笑向劉媛媛家走去,她家的條件不錯,她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於太過年輕吧,哥哥好像對妹妹並沒有怎麼照顧和關心,在學習方面更是任由其發展。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成績很好。針對此問題,我們向哥哥提了建議,願哥哥對她的教育可以有所改觀。最後返回到萬永蓮家,阿姨已經給我們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於是我們便在飯桌前聊了起來。雖然阿姨沒有讀過書,卻是一位知書達理的農村婦女,言談舉止之間流露着一種偉大的母愛。有這樣的家長,萬永蓮真的是很幸福,這會是她一輩子的財富。

7月27日,帶着病怏怏的楊貞偉,踏上了從未有過的“徒步”旅行。風裏過,雨裏淌,從來沒有在這麼難走的路上走過,到處是石頭,隨處是峭壁,不禁令人心驚膽顫。那一塊塊突兀的石頭,似乎會沒有任何徵兆的落下來。從紅日當頭一直到天色漸暗,終於走完了五六公里山路,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山崗。楊的爸媽都在外打工,家裏只有爺爺和奶奶。看着奶奶那樸實的臉,一種親切湧上心頭。感覺楊貞偉是個好孩子,工作負責,上課也很積極,但是孩子的性格還是有缺陷的,經不住表揚,最近他漸漸的變了,變得很張揚。就此,我們提出了幾條建議,希望可以給爺爺奶奶的教育帶來方便。天色已晚,我們不敢久留,畢竟還有五六公里山路要走。我們行色匆匆的下山,向另一座大山走去…

7月28日,家訪的第三天…去了我一直都想去的羅贏家,因為我覺得羅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想進一步瞭解一下她的生活,家庭條件等等。可能是性格的差異吧,她的父母顯得很平和,並沒有像其他家長見了我們以後的那種激動。簡單的攀談後,我覺得情況已經差不多掌握清楚了。相比來説羅贏家條件較好,是典型的第一類家庭,孩子自幼生活在一個較好的環境中,在同齡人中似乎有一些優勢。這樣的條件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也使孩子的性格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農村的孩子有着城市孩子的性格”,這樣來講不知是否合適。家裏為孩子的付出挺多,但似乎關心教育不多。家裏要送孩子去遵義的中學讀書,而且阿姨可能會去租房子陪讀,這在其他孩子是想都不敢想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和叔叔阿姨展開了探討。在我覺得,羅贏的性格真的需要改,似乎是有點偏激,雖然説孩子還小,可能有時是不懂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發展。批評教育還是必須的…

7月29日,頂着烈日,向田洪雙家進發…這倆雙胞胎兄弟真的好害羞,甚至比女生都害羞,連老師都不敢正視。我把這幾天的心得發現都講給他們聽,而且提了許多有利於他們自身發展的建議。不知他們是否聽進去了,又明白了多少。總之,希望這倆孩子可以順利實現他們共同的心願…

7月30日,家訪的最後一天,又是一對害羞的雙胞胎兄妹——朱儁和硃紅霞,硃紅霞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孩子之一。硃紅霞的成績很好,一進家門,映入眼簾的便是滿牆的獎狀,很是氣派。朱儁的成績也相對不錯,表現也很好。也許害羞是農村孩子的通病,這倆孩子很害羞,硃紅霞要比朱儁要好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孩子去哪裏讀國中尚未確定。作為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我知道農村家庭要培養一個大學生的不易。如果要送孩子去好學校讀書,勢必會給本來就拮据的家庭帶來更大的困難。雖然説學習是靠自己的,但是環境造就人自古就是一個真理。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講,我建議孩子還是去好一點的學校讀書。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個美好的未來,讀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願孩子們天天都有收穫。

在家訪過程中,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們最喜歡的就是大膽發問的學生,多去老師辦公室轉轉。”感覺我們的家訪還是很有效果的,這幾天,她們一來學校就來找老師問題,很是積極,我也真的是從未有過的欣慰…希望孩子們可以堅持這個好的習慣,好好學習。也希望家長可以更重視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孩子們現在還小,尚處於養成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階段,家長們應該多注意這個問題。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崎嶇,再泥濘都會有路…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欣然接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孩子們,加油吧,未來的舞台還在等你們上演精彩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