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精武精神進行到底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和湖南衞視共同打造的明星軍營體驗真人秀節目--《真正男子漢》在官兵中大受好評。這檔節目之所以深受大家歡迎,除了它與我們日常生活貼得比較緊密又帶有一定娛樂性,更多的是它讓我們看到從普通老百姓到合格革命軍人華麗轉身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從他們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叫堅持、什麼叫感動、什麼叫震撼。作為一名真正的革命軍人,我們是真正的男子漢,更應愛軍精武,完成“能打仗、打勝仗”的使命任務,正如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把握新形勢下鑄魂育人的特點和規律,着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我們民兵要以爭當“四有”革命軍人本色為目標,築牢軍魂、苦練本領、砥礪品格,塑造新一代民兵的好樣子,我覺得精武就是民兵好樣子的本質要求。今天就圍繞這一話題與大家作一交流。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將精武精神進行到底

一、何為精武

精武的內涵,一是勇氣,二是止戈。精武,是以民為本,貴仁尚義的價值取向;是精忠報國,抗敵御辱的愛國精神;是和軍愛卒,賞罰分明的為軍之道。

(一)是歷史傳統。中華民族素有尚武的傳統。大家都知道,止戈為“武”,這既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傳統,也是用武力制止戰爭的具體體現。《詩經》中有“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的慷慨詩句。在漢代,整個社會的精英人士都願意從軍報國建功立業,因而才有班超的“投筆從戎”,才有漢代滅匈奴、破樓蘭、平羌人,才出現了“匈奴未滅,無以家還”的霍去病這樣的一代名將。唐朝也有強烈的尚武之風,滅東、西突厥,徵高麗而建功於域外。漢唐雄風依然感召着當代的熱血青年就在於此,“漢”成了一個民族的姓氏,“唐”成了中華的一個符號,中華五千年曆史,我們歷經磨難、飽受滄桑,“武”貫徹的是一種精神血脈,維護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尊嚴。

(二)是職責所繫。大家都知道,民兵的根本職能是支援打仗。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曾講到:軍人生來為打贏,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除了勝利,一無所求。作為軍人,要做到“能打仗、打勝仗”,就必須把愛軍精武作為職責所繫,使命所需,瞄準打贏練本領,訓練場上當先鋒。在我國曆史上每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摔打出來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岳家軍”,抗倭勁旅“戚家軍”之所以能在戰鬥中屢建奇功,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有優良的訓練素質。據科學計算,在現代戰場上,一個達到等級運動員標準(比如國家三級運動員5000米跑的標準是17分40秒)的戰鬥員,其戰場生存能力比普通士兵要高出30%。所以,作為民兵,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和優良的素質,才能無愧肩負的神聖職責。

 (三)是安穩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戰方能止戰”。當年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北洋水師,一場甲午海戰,龍旗飄落、艦隊沉沒,留下的是揮之不去的歷史恥辱和深沉的思考。回顧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場戰爭,我軍贏得了所有的勝利,給對手的都是屈辱和失敗。我們來看看對這幾場戰爭的權威評價:朝鮮戰爭,一仗打出中國東部幾十年的和平,打出了國威軍威,把老美趕過38線,讓它再也不敢輕視中國。1962年對印戰爭,中國守住了西南門户,守住了西藏,維持了西南的基本穩定。1979年對越自衞反擊戰,我們給了忘恩負義的越南一記響亮的耳光,由此中國南方的戰略環境明顯的好轉。當前的局勢要求我們,沒有“武”是萬萬不行的。借用現在的一句流行語:中國不想打仗,中國更不怕打仗。所以,有一支尚武精武的軍隊,有敢於衝鋒陷陣、素質過硬的民兵隊伍,我們不會懼怕任何敵人。

二、我們離精武還有多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身在行伍之中,卻不精武。但是,當前我們民兵離精武還有很大距離,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心中缺“武”。清朝前期最精鋭的滿洲八旗軍在和平時期沒有憂患意識,缺乏尚武精神,在國家需要時沒能發揮應有作用,加速了清王朝滅亡的步伐。所以,強國必先強軍,強軍必要精武,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不少同志當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思想比較嚴重,當兵鍍金的臨時觀念、曲線就業的投機心理、嬌生慣養的享樂思想還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同志感到自己沒有可能上前線打仗,即使參加作戰也是屬於保障單位,直接參戰的機會不大;有的對自己目前訓練成績比較滿意,安於現狀、不鑽業務、總謀出路;有的認為自身先天條件不夠好,練不上去了,無心訓練、只想偷懶。總之,就是缺乏當兵習武、精武強能的思想認識,拋開自身責任,只圖輕閒安逸。在此我不禁想問: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

 (二)身上少“氣”。毛主席説:“志願軍打敗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鋼多氣少”。這個“氣”,就是戰鬥精神。現在,仍有有的民兵反映希望訓練強度可以小點,有的認為別人取得的成績自己不可能達到,即使是加倍努力也不行。少部分同志甚至貪圖安逸享受,工作中碰到困難就向後轉,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我不禁想問:假如有一天真的上了戰場,我們能否承受住生與死的考驗?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這也就是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

三、精武路上我們咋辦

“能打仗、打勝仗”對我們履行精武職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對差距,我們必須時不我待、晝夜兼程、迎頭趕上。

一是要擁有陽光心態。精神狀態決定工作姿態,好的精神狀態,可以出成績、出效率、出效益,能夠戰勝困難,解決矛盾,開創工作新局面。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如何,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事業來説,都是極其重要。人有了精神,就能夠做到始終保持那麼一股勁,會有一種革命意志和一種拼命精神,積極進取、不畏艱難、一往無前。被中央軍委授予“新一代模範士兵”榮譽稱號的向南林,他在幾次提幹都沒能成功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一顆陽光積極的心態,堅定理想信念,刻苦學習本職專業,成為了專業技術訓練尖子,並執著學習踐行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忠實履行使命職責,最終成為了全軍的學習楷模,還提了幹。這不就是靠積極陽光的心態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的嗎!

二是要練就過硬本領。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刻苦訓練下一番苦功夫是不會獲得成功的。我們作為遂行應急渡河保障分隊和抗洪搶險單位,沒有過硬的本領,不足以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更無法應對一些突發的急難險重任務,那麼,過硬的本領從哪裏來呢?拿我們前期訓練來説,組織抗洪搶險訓練,在每一次的訓練中,無論是指揮員還是作業手,都表現出了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催生了我們的訓練動力,訓練中也堅持組織體能小比武、小競賽,目的就是要練就同志們過硬的本領。

三是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們有的同志一上訓練場就渾身發軟,一跑步就“英雄氣短”,追求的是衣着名牌、吃喝高檔,血性的光芒逐漸褪色。在改革開放、繁榮安定的今天,我不禁想問:“強敵入侵,誰敢亮劍?”視18處傷疤為“精武徽章”的何祥美回答了我們,他在日記裏寫到:“即便成不了英雄,也要流淌英雄的熱血,做一名有血性的軍人!”大家可能不會想到,何祥美剛入伍時訓練射擊不及格、越野拉練經常掉隊,然而在一次次挑戰極限、在承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千錘百煉的磨礪後,終於成為享譽全軍的“槍王”、感動中國的上天能空降、下海能操艇潛水、陸上能百步穿楊的“三棲精兵”。所以,我們只有像何祥美那樣,不斷積蓄軍人的血性,才能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做到義無反顧,在祖國遭到侵犯的時候敢於逢敵亮劍。

戰友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立足本職、愛軍精武,練硬功、當硬漢、打硬仗!努力把自己鍛造成一名打贏尖兵,武出我人生!

Tags: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