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個漫長的暑假即將過去,又將迎來新的學期。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新的目標。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將踏入國中的校門。

為了讓我們能儘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以及增強體質、磨練意志、加強羣眾榮譽感、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南苑中學的領導聯繫了城南消防支隊三名教官以軍訓的方式開展了為期3個半日的六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活動。烈日炎炎,所有的新生都穿着整齊的校服,在教官的帶領下做着最基本的動作。立正、向左轉。不一會,所有的人都滿頭大汗,小臉曬的通紅。對於平時一熱就要開空調的我來説,這樣的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覺得好累啊,我真想坐在空調間里美美的喝上冰鎮的飲料。但是,所有的同學都在堅持着,我怎樣能放下呢,我和他們一樣都能做到最好。結束後,同學們都累得東倒西歪,但是每個人都很興奮,因為我們堅持到了最後,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

在這三個半天裏我們不但參加了訓練,還參觀了校園,並且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學校的環境很漂亮,教室很寬敞。我將在那裏度過至關重要的4年。作為一個6年級的學生,我將好好的做個規劃,不能再將國小裏的壞習慣帶過來。

每一天準時起牀,不再需要父母的催促。上課認真聽講,用心舉手發言,改掉愛開小差、愛説話的壞習慣。和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忙,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每一天的作業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不拖拉不馬虎對待。每一天做好預習複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在新學期裏,我有一個新的目標——不能光説不練,要拿出行動!我明白了成功不是靠夢想來實現,而是需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會換取一份收穫。學習並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職責,是我就應做而且務必做好的事情,同時學習必定會有負擔。我把自己的喜悦,悲傷都化作前進的助力和動力,就會因此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新進步。沒有耕耘哪有收穫沒有付出哪有所得,期望我的每一天都過的充實而開心。大家一齊加油吧!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篇2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國小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着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以它能開出像海洋一樣湛藍的花,感恩的來面對世界;一雙毫不起眼的鳥兒,以它那動聽的歌聲,感恩在面對世界;一棵大樹,在山裏完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以它幾千年自在的生長,感恩地來面對世界……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父母之恩,何以為報!

感恩,是我們古老中國的傳統文明。讓我們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感謝他們攙扶我們走好每一步人生之路,讓我們用心去關愛身邊的父母,孝敬父母。讓我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燃起愛的火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努力學習。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篇3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懂得了,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國小生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已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主人公恩利科是四年級學生,家庭條件相對優裕,家庭充滿了爸爸媽媽的愛,快樂、和諧。恩利科有一本與家人共享的日記,記錄平時的生活和爸爸媽媽跟他講的道理以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反映着一個孩子生活的一點一滴。

每月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血濺羅馬涅》,裏面外婆説的話烙印在我心中,主人公菲魯其奧捨身救外婆的事讓我十分感動!

每個每月故事都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習好文化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對祖國、師長、同學,對身邊任何一個人的尊重和愛。本書非常生動,彷彿每一個畫面我都能看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後,我明白了,在享受別人給予我們愛的同時,也要用我們的愛去幫助他人,讓人間處處是愛的海洋。

同時,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平時,面對老師和父母的諄諄教誨,有時我會覺得是種壓迫,給我這麼少的玩耍時間;現在明白,那是對我的希望,是愛。

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為什麼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貧窮貴賤,更不能因為自己朋友的學習差了而認為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為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朋友困難時幫助他,這樣才算是好朋友。

以後,我要多給予他人幫助、關愛,懂得尊老愛幼,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把《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所體現的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篇4

妍妍是我們班這學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兒,又是新搬來南橋鎮居住的,也就是説,她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新的班級、新的小朋友,還要面對新家周圍的新環境、新的語言。剛開學,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極大的擔憂:孩子自理能力較差,與外界接觸少,比較嬌氣,性格內向,又加上原來熟悉的、説好一同來新班級的表哥最後的放棄,讓她產生了“你們把我騙來的!”感覺,她怕孫女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在瞭解了這個情況後,我把這個孩子作為開學初工作的重點。

開學初,妍妍對於新集體生活採取了完全的排斥態度:她拒絕來園、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絕參加遊戲;甚至拒絕吃飯,老嚷着“奶奶做好飯了,妹妹要回家吃飯”。期間,家長也是萬分擔心,派奶奶來探視。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絕午睡,情願站着。但是,她對於我已經不表示排斥,我帶她上了廁所,允許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對於這樣一個敏感又嬌氣的孩子,我一開始採取的對策是“順應”。希望她在熟悉新環境後,能夠自主地接受新環境的規則,接受集體生活。但是,幾天過去依然沒有成效。她依然拒絕和大家一樣,在集體活動時也總是遊離在大家之外,從不參與。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情況,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樣就怎樣。開始,我也認同家長的觀點,認為穩定情緒是重點,但是,她這樣的活動方式開始感染一些孩子,本來就不愛吃飯的博豪、曉嵐、懿晨見了我對妍妍地遷就,趁機開始提出:老師,這個菜我不要吃的;那個湯我不喜歡……一天在餵飯時,因為,有小朋友把湯打翻,我急於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説:“接下來你自己吃飯,不許再哭了”。由於口氣較嚴肅,我還擔心她是否會號啕大哭,但是當我過來後發現,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飯了。這次情況給了我信心。我開始改變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從愉快來園開始,在和家長聯繫後,我和家長對她提出要求:開始允許早上來園讓奶奶陪她玩半個小時,如果奶奶走時她哭了,那麼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厲害,也不讓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後她沒哭,而且在奶奶走後能和大家一起活動,那麼第二天還允許奶奶繼續陪她。開始一段時間,奶奶離開時妍妍還是哭泣,我沒有妥協,很堅決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進教室就讓她奶奶回家了。我觀察了一下,接下來的幾天來園時她情緒有些波動,但忍着沒有哭泣,後來的情緒基本正常,對我的要求並沒有太大的拒絕反抗。我就獎勵表揚了她,在以後的幾天裏,我逐步要求逐漸的脱離奶奶的陪伴,慢慢與愉快上學。隨着要求的逐步落實。妍妍開始接受新環境,在教師的引導和一定要求的輔助下,她開始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遊戲,臉上也逐漸開始有了笑容。

國慶長假上來,我很擔心妍妍會重新對環境、對老師感到陌生,重新變得不願來園,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妍妍早早地來園,高興地揮着小手叫奶奶快點回去,然後和嘉怡、怡寧幾個好朋友一起玩去了。奶奶反映説,媽媽今天還在放假,叫她也繼續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卻説“老師會等着我的”而堅持來園了

家長對孩子的變化感到驚歎,也自覺停止了中途來園探視,而孩子情緒也很穩定。這説明,教師的對應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與反思

人的能力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是一個方面。對於幼兒來説,由於孩子性格、成長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同,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就產生了差異。對於教師來説,過去我們的思維定式是調整環境來適應孩子,特別是在開學初的一段時間裏,教師更會有意識地遷就幼兒。在這個案例中,一開始,我對應幼兒拒絕接受環境的行為,採取的對策就是順應。因為教育對象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十分嬌氣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絕行為其實是她心理極為“焦慮”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她拒絕環境進入他的生活,以給自己營造一種“安全感”,比如她拒絕吃飯就是很明顯的一個行為。但是,當她在環境中有了一個具體的“依戀”對象後,(就是教師自己)我就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變“順應”為“依從”。從案例中教師的行為分析,由於教育對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引起教師對待自己態度的變化,為了在陌生的環境中繼續有一個可以“依戀”的對象,她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為,反過來順應教師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來園時對我説的那樣:為什麼老師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還要給我五角星(指老師和她之間第二天來園不哭泣的約定)?當時我回答“因為你是老師很喜歡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兒逐步適應的過程中,教師不斷的肯定應該和要求交替進行,這樣幼兒在得到讚許之後,對於繼續完成教師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興趣。

家本教育心得體會篇5

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通過繼續教育有學習我覺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這是我在此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