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41K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篇1

我在聽了邱秋霞老師的培訓講座之後,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邱老師給我們講解了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學科中的應用,我深刻了解到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之間的聯繫,明白在現代科技中,作為一名教師,還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學會用新技術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地幫助學生解答疑惑,提高自己的教學綜合能力。

在邱老師的介紹中,我知道了所謂的翻轉課堂指的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這種方式不一定要通過網絡才能實現,教師也可以發材料下去給學生做題,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有利於學生趕上教學進度,也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師生氛圍。

開始聽到“慕課”這詞,我是不太清楚的。通過邱老師講解,我才知道慕課的英文縮寫是mooc(m即massive,指大規模;o即open,指開發;o即online,指網絡在線;c即course,指課程)。它指的是大型開發在線課程,是由許許多多地數字資源有序地組織在一起形成網絡課程。如微型課程、微講座、微課、微視頻、多媒體課件、數字故事等。

微課是包含於慕課中的,微課指的是以網絡視頻方式呈現的,滿足非在場學生進行碎片化移動學習需要的歷時短小的課。微課是一種教學資源,它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在5—15分鐘以內。微課還有十大特徵,分別是:主持人講授性、流媒體播放性、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精緻教學設計、經典示範案例、自主學習為主、製作簡便實用、配套相關材料。微課錄製很方便,可以用手機拍攝,也可以用錄屏軟件來錄課。

微課、翻轉課堂和慕課這三者的關係可以用點、線、面來概括,微課代表點,即內容的重塑;翻轉課堂代表線,即教學方法的改變;慕課代表面,即教學模式創新。這三者是相互聯繫的,密切相關。

我還學到了製作ppt有相關的編排原則:內容不在多,貴在精當;色彩不在多,貴在和諧;動畫不在多,貴在需要。在製作課件時,教師要是太多會導致忽略內容,所以要非常注意這一點,不要為了外表而忽略實質,重點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學會課文的內容。

總之,這次的培訓講座,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覺得非常值得,收穫很大。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會教書,還要順應時代的變化,懂得設計課件,帶着新穎又創新的想法走進課堂,走進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愛上學習的氛圍,健康快樂地成長。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篇2

通過這次遠程培訓學習,使我更進一步地掌握了有關現代教育技術的知識,提高了理論水平和操作水平。

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在迅猛發展,信息技術也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現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應該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如果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素質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的教育和教學任務。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要應用現代教育媒體和開發各種現代教育技術,要適應工作需要首先應掌握現代媒體技術。如果只有現代教學媒體,教師不能很好的應用在教學中,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其作用,教師還應該具備優化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教師掌握了現代技術,有助於改善教師的能力結構。增強教師對工作的適應性。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具備在教學過程中的聽、説、讀、寫、算、推理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基礎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應用教學媒體的能力,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應變機智,創造能力。

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僅使我在原有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增強我對新時期現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適應性,更重要的是增強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由“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上來。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是創造型人才。為達此目標,按照各門學科的教學目的和教材性質,建立各種現代教學方法體系,是當前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大力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我們要充分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這種巨大的作用,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要本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挖掘和發揮傳統的各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同樣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在教學中都有用武之地。當然,每種教學手段也都有其侷限性和使用範圍,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網絡資源的開發突破了傳統課程的狹隘性,在相當程度上突破了時空的侷限。網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開闊。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可以提供實踐和實驗的模擬情景和操作平台,網絡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時、開放。所以,可以重複利用網絡這一巨大的信息載體,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內容重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使學生以獨特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有關學習資料。所以説,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開闊教師的教學視野,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和智慧。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同時,也要積極參與網絡資源的建設,運用網絡技術貢獻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成果,使之成為網絡資源的一部分,與廣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

這次遠程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過培訓,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培訓,因為現代教育技術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篇3

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各領域改革和改進越來越具有全面性、系統性,關聯性和互動性明顯增強,單兵突進、零敲碎打調整、碎片化修補很難取得實質性效果。

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體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把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有機銜接起來。黨的十八大以後的五年,黨中央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從嚴治黨等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聯動、相互促進,有力推動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步伐。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實現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圍繞什麼是現代化、怎樣建設現代化,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懈奮鬥。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篇4

首先,我掌握了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和製作,光盤的正確使用,網站和網頁的創建,信息搜索引擎。上網的方法,版權知識,如何進行文字處理和排版,收發電子郵件等。

其次,我進一步瞭解和學習了利用photoshop處理圖象、數字音頻編輯技術、用flash製作動畫、學生信息管理技術等。網絡教學中的這些部分對我來説最有益,因為這些技術將來都可以應用到我的日常教學當中去。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思想上有了轉變,通過教育技術培訓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的更新。思想和觀念轉變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上來,轉變到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轉變到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上來。

⑴教師角色要變“教”為“導”,成為學員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設計者和導學者。不僅面授時對重點、難點、疑點進行導學,而且在各項活動式學習中負有組織和指導的責任。

⑵運用多媒體和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如安排面授輔導、直播課堂、運用課件進行教學、進行bbs網上討論、電化教學、電話答疑、收發e-mail 、登陸在線平台等。

⑶重視實踐環節和素質教育。

⑷加強對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指導。

①對學生進行現代學習理論的培訓。

②指導學生制定個人學習計劃。

③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能培訓。如上網瀏覽、下載教學資源、收發電子郵件、bbs討論,登陸在線教育平台;網上自檢自測;視頻點播等。

④指導學生利用多種媒體和手段進行學習。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化學習加強指導並進行跟蹤檢查,促使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媒體資源。

在我看來,現代教育應體現在“教育”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之上,我國的教育事業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視教育,發展到今天,隨着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及應用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

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成為現實,也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機會,同時給教育教學領域改革的突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現代教育模式與傳統教育模式的根本區別就是把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指導思想,採取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個教師面對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學生,按照同一進度、同一方法進行教學,即使教師希望對每一個學生進行適應其能力的個別教育,也是很困難的。那些不能適應這種教學方式的學生,由於處在不利的學習環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體現在:

一、實質與內容:

1.它研究和實踐的對象是“學習過程”,而不是“教學過程”。

2.它強調對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和管理,它認為學生只要能和學習資源發生聯繫,就能以合適的方式進行學習。

3.它是用系統方法對各種教學方式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的優化。

4.它可以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不同層次,當前的應用方式主要有:課堂多媒體組合教學方式,廣播、電視遠距離教學方式,基於多媒體計算機的個別化交互學習方式,基於網絡的遠程通信教學方式。

二、指導思想:

1.現代教育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是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2.現代教育技術關注的中心是學習者的需求,課堂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學生活動和創造的過程。

3.教師以間接形式主導教學,通過設計、主持、示範和評價來履行職責。課堂活動應多樣化、趣味化,生動活潑,輕鬆愉快。

由於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在被學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個便於學生學習的理想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

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益成熟,已能夠滿足遠程教學所要求的圖片、音頻、視頻傳輸質量和傳輸速度,加上備種通信手段,如音頻、文字會議系統、e-mail、等,使遠程教學的實施更加成熟。特別是的出現使人們認識到在線學習是一個更為系統化、更有組織的學習過程。通過利用遼新技術,我們能夠以電子的方式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和計算機程序等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源結構化,教師可以快速容易地組織教學資源,學生能夠隨時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共享非常廣泛豐富的各種資源,而且能夠彼此協作、進行適應個別化的學習,同時網上遠程教學還可以滿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淵交流。通過電子郵件或視頻、音頻、文字會議系統,教師可快捷地與學生通信、交流,獲得他們的學習進度和其他情況。這就意味着,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更為豐富、更為自由的學習環境。

現代教育與科學技術發生交叉,必然受科學技術的影響,現代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相應地,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方面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所以,對現代教育的研究、探索任務將會更深遠、更艱鉅!

讀現代詩的心得體會篇5

應省教育廳通知,參加雲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培訓,培訓時間是20xx年5月6、7日。培訓地點在雲南省昆明市。通過本次培訓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何教授的《基於網絡數字化環境的教學模式探索》主要闡述了目前國內外流行的課內外教學模式,進行了對比與分析。其中尤其是對課內流行的兩種教學設計進行了對比,何教授所言,傳遞接受模式就是一種不好的教學模式,講授教學模式用好了也可以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探究性教學模式並非就是一種萬能模式,關鍵在於在教學中如何實施這些教學模式。

聽了黃教授的精彩報告,仍記憶猶新,黃教授講了《社會信息化背景下的學習方式轉型》,學習方式的改變則需要教師的引領,因此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學習方式改變的前提。黃教授以身作則,課件做的生動形象,具有較好的啟發效果。

期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是謝教授的報告,特別是報告結束之後的互動交流環節,做得很好!將課堂還給學生,倡導師生積極的互動交流!

通過本次學習,作為學員我深感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在聽課中,深刻認識到了現代教育技術方便了學生學習的同時,成倍地增加的教師的工作量,對教師的素養和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