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篇1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通知強調,要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組織引導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瞭解黨史、新中國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瞭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瞭解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鬥爭史、我們黨98年的奮鬥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瞭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在深入學習和不斷領悟中,弄清楚我們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弄清楚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各種苦難,面對列強,我們沒有勝過一次。西方列強以很少的兵力,長驅直入,殺人放火。《南京條約》簽訂,割讓香港,賠款二千一百萬兩白銀,1894甲午戰爭更是空前的割地賠款,賠款白銀兩億兩,割讓遼東半島、台灣。中國近代以來這種衰弱,這種無力達到極致。

中國的問題究竟在哪呢?制度層面出問題了。梁啟超講,喚醒吾國千年之大夢,實至甲午一役始也。體制出問題了要改制,戊戌維新就是改制。孫中山辛亥革命也是改制,建立共和。君主立憲沒有成功,戊戌維新失敗,辛亥革命成功了,共和建立了。但結果怎樣?北京九易政府,24次內閣改組,換了26屆總理,軍閥混戰,生靈塗炭,共和也沒搞成。“九一八事變”,關東軍一萬九,東北軍十九萬,三天丟掉奉天,即是今天的瀋陽,一週丟掉遼寧,兩個多月東三省淪陷;“七七事變”,日本華北駐屯軍八千四,宋哲元二十九軍十萬,一個月華北淪陷。我們近代的災難,絕不僅僅是帝國主義如何的殺人無度和猖狂,也是我們極度的衰弱和分散,不團結一盤散沙,被對方分而治之。抗戰開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衞以下20多位中央委員58位將官投敵,一些部隊成建制譁變,當時出現的問題不是民眾出現問題,是精英層出現問題,出現大問題,精英都成了漢奸,汪精衞、陳公博、周佛海、王克敏、殷汝耕、樑宏志……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社會有200多個政治團體和黨派,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還是200多個,所以當年一夥熱血青年在上海的石庫門房子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時候,誰看得起他們?誰都沒想到他們能怎樣?

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走的走散的散,各奔東西,自己走掉的、被黨開除的、犧牲的,13個人從頭走到尾只有兩個:毛澤東、董必武。中國共產黨的艱難,我們不要説形容詞、副詞,不要什麼妙筆生花、添油加醋、無中生有,你僅僅看13個代表各自走向,就知道這個黨何其艱難。無盡的流血犧牲和叛賣,以及萬水千山的阻隔。中國共產黨1921年建黨,是中國政治舞台邊緣性力量。能夠從舞台邊緣,走到東方政治舞台的中心,今天影響世界格局,改變世界格局,毛澤東居功至偉。這個人的名字永遠與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緊緊相連,他貢獻太大了,就像小平同志講的,如果沒有毛澤東,我們可能至今在黑暗中摸索。

我覺得這是中國革命非常大的變化,中國近代想變革者比比皆是,毛澤東絕不是頭一個,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沒有一個不想變革,沒有一個不想挽救民族命運於危亡,都是變革者,但他們的問題在哪裏?從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為、孫中山,他們基本上都是力圖依託少數精英完成對社會的改造,都沒把喚醒民眾、動員民眾、組織民眾作為變革和革命的重點,在他們眼中,民眾只是改造的對象,而不是推動變革和革命的動力,最終只能導致變革與革命一敗再敗。

毛澤東説羣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共產黨勝利最大的根源,民眾的支持。毛澤東講,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毛澤東不再把民眾作為包袱、改造的對象,而作為動力推動社會變革的最巨大的力量,毛澤東講,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説到了中國至弱之源,我們這種無組織狀態,導致我們最後的災難。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篇2

釋放“人民置頂”的“克萊因效應”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四專題《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中習近平指出,中國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走這條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短短不到二十字表述的變化卻彰顯出人民生活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蝶變,而這變化的背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貧、戰疫、戰汛,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數學領域,有一個神奇的瓶子叫做“克萊因瓶”,這個瓶子沒有“內部”和“外部”之分。“克萊因瓶”的結構可以簡單的表述為,一個瓶子的底部有個洞,瓶子的頸部延伸到瓶子內部和瓶底的洞相連。它是一個沒有邊界,不分內外的物體,表面永遠沒有終結,就如一隻小蟲子可以從瓶底沿着瓶面直接飛到外面,而不用穿過瓶體。

事物的“有界性”導致了事件都有“完成時”,而“克萊因瓶”恰好從四維空間展示出一個事物的“無界性”,這也鞭策着廣大黨員幹部如何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這個沒有“邊”的事件以“進行時”的姿態做得更好、更棒。

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躋身於世界前列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但是無論發展到任何階段都不應“忘了來時的路”,而共產黨人取得成功的法寶就是“人民為中心”,從“農村包圍城市”到“城市帶動鄉村”,從“土地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內涵都離不開為民,並且如“克萊因瓶”一樣沒有終點、沒有以結果為導向的不懈付出。試想,如果發展到某個階段按下“暫停鍵”亦或者“歇歇腳”,那麼不容置疑所有的努力將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今天,如何釋放“人民置頂”的“克萊因效應”需要黨員幹部積極探索。人民需要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只有始終把人民放在各級政府執政的最高位置,以人民的名義將人民“置頂”,解決好“五保”“生態”“治理”“就業”“上學”等等一件件關乎民生的小事,方能以“不變”應“萬變”,切實讓羣眾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幸福。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生命有盡頭,人生終有去,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卻始終如一,未曾改變,也將砥礪一代代共產黨人積極探索,不斷讓人民羣眾更加幸福。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篇3

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首先體現為思想理論上的先進性。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繫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認識中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強調黨員、幹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營養,這是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現實要求,也是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加強自身建設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黨員、幹部學習四史的價值旨歸

學習四史對於不斷提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積極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科學掌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四史是黨員、幹部的營養劑、黨的建設的必修課、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百科全書。

1.推進自我革命,提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的營養劑

加強黨性修養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説,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中國共產黨推進自我革命,永葆黨的先進性,促進黨員、幹部成為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需要從四史中汲取豐厚滋養。

歷史文獻藴含豐富營養。從某種意義上説,歷史就是經典著作史,經典著作是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過程中創作、傳播並接受檢驗的。從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到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從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到鄧小平的《加強黨的領導,整頓黨的作風》,從江澤民的《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到胡錦濤的《領導幹部要帶頭增強黨性》、再到習近平的《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黨員、幹部提升黨性修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營養寶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閲讀經典文獻可以幫助黨員、幹部感悟真理力量、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黨性修養。

黨內教育提供實踐經驗。我們黨歷來重視利用各種教育實踐活動提升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毛澤東指出: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做沒有黨性,或叫做黨性不完全。從xxx整風運動到新中國初期的整風整黨運動,從1983年整黨運動到1998年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黨性黨風教育,從20**年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到20**年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從20**年創先爭優活動到20**年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20**年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20**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20**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借鑑黨的歷史上黨內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是幫助黨員、幹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進性的重要途徑。

警示案例折射歷史鏡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發揮懲前毖後的作用。1949年,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着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從新中國初期發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犯貪污腐敗罪被判處死刑,到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勇氣,推動反腐敗鬥爭向縱深發展,打虎拍蠅雷霆萬鈞,正風肅紀馳而不息,查處包括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等在內的多起舉國震驚的大案要案。這些必須引以為戒、自我鏡鑑的反面材料,就是歷史提供的前車之覆成為後車之鑑。

2.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的必修課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四史,有助於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黨員、幹部練就過硬的政治本領,提升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動黨的事業不斷髮展。

提升黨員、幹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關黨員、幹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機面前臨危不懼,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將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運動,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機。1935年1月,xxx會議從軍事上和組織上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再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徹底糾正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路線,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一再證明,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方向問題,是關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成敗的首要問題。學習四史有助於黨員、幹部清醒、客觀地去分析歷史,認清歷史前進的方向和規律,提高黨執政的戰略思維。

提升黨員、幹部謀大局的能力。謀大局的能力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從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發,毅然放下政黨恩怨,連續兩次推動國共合作,通過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奮鬥。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總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學習四史有助於黨員、幹部置身於歷史視域中去思考、定位、謀劃,提升深刻認識和自覺服從大局的能力,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提升黨員、幹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定政策就是從黨和國家發展實際出發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對黨員、幹部決策能力的考驗。政策是體現執政黨性質宗旨的試金石,是反映治國理政水平的標誌。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從發展着的實際出發,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策略,保證了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如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關係的民族政策、解決農民羣眾根本利益的三農政策、構建積極健康宗教關係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的外交政策等。我們黨努力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是黨的執政水平的重要體現。學習四史有助於黨員、幹部學會運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對世情國情黨情進行科學研判,把握客觀規律,解決現實問題,提高黨執政的決策水平。

3.科學認識三大規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百科全書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squo;百科全書squo;,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彙。四史中藴含着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前行的經驗與智慧,是科學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鑰匙。學習四史、把握三大規律,是紮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保證。

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列寧指出:馬克思正是總結了歷次革命的這個歷史經驗,這個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經濟的和政治的——教訓,提出了一個簡短、尖鋭、準確、鮮明的公式:無產階級專政。蘇聯共產黨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但後來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並出現嚴重的個人崇拜,沒有處理好執政黨與國家政權、人民羣眾之間的關係,這成為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歷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改善執政方式、提升執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全面執政70多年,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學習四史,是提升廣大黨員、幹部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的重要法寶,對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前進發揮着重要作用。

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從16世紀歐洲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學者托馬斯·莫爾《烏托邦》一書問世以來,人類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後經歷了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到實踐、從一國社會主義建設到多國實踐的發展歷程,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發展圖景。列寧指出: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應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是前無古人的事業,無論其中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後,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主題,轉變工作重心,實行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交相輝映。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幫助黨員、幹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一發展規律。

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決定了社會形態的更替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是社會歷史運動的一般過程和一般規律。由於不同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背景、現實矛盾等各不相同,社會形態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國成功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但其後又偏離科學社會主義正確道路,最終導致社會主義制度的解體。深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泥淖的近代中國,在經歷了無數次救亡失敗後,終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普遍真理,併成功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取得巨大成功,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時代。歷史證明,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學習歷史可以幫助黨員、幹部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性。

二、黨員、幹部學習四史的核心要義

社會主義先輩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社會進步、領導革命進程中,創造了科學的理論成果,積累了豐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經驗。四史是理論寶庫,是精神薈萃、經驗集成之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弘揚共產黨人革命精神、借鑑革命建設改革經驗,是學習四史的核心要義,也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所必備的知識、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學習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毛澤東提出: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瞭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學習四史,就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這是黨員、幹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

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博大精深、常學常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仍然要學習馬克思,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列寧在領導俄國工人革命及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創立了列寧主義,開啟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的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和不斷髮展的開放的理論。我們要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律,關於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於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羣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毛澤東第一個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和重大任務,並創新性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生根、開花、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把握中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立足中國實際,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2.弘揚精神——汲取歷史進程中積澱而成的精神力量

歷史中藴含着強大的精神動力。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鈣、力量之源,學習四史,就要汲取這些精神力量,將其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

對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和魂。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有無數共產黨員為了黨和人民事業英勇犧牲了,支撐他們的就是squo;革命理想高於天squo;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釗、蕭楚女、陳延年、趙世炎、蔡和森、左權、葉挺等為堅守信仰而英勇獻身的無數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義前吶喊: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方誌敏被捕入獄仍堅信: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羣眾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嚮導,黨員、幹部要在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矢志不渝的信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給世界社會主義帶來了巨大沖擊。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該何去何從,這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性課題,廓清了左和右的錯誤思想迷霧,堅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時代的選擇,黨員、幹部要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不移的信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國精神,離不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從五四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xxx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鋒精神、xxx精神、特區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貧攻堅精神等,承載着共產黨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時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黨員、幹部學習四史,要從新時代的任務目標出發,充分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

3.借鑑經驗——繼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優良傳統

一部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學習這些歷史,就是要以科學的視野和發展的眼光對待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繼承我們黨在長期奮鬥歷程中所形成的堅持黨的領導、羣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借鑑。

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原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的制度優勢。鄧小平指出:一個國家的革命,核心問題是黨。有了一個好黨才能引導革命走向勝利。革命勝利後,搞社會主義也要靠一個好黨,否則勝利就靠不住。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不會有新中國,也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四史,就要認識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我們事業的領導核心和主心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的權威,鞏固黨的領導地位。

堅持羣眾路線這一生命線。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人民羣眾觀進行創造性運用和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密切聯繫羣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決定着黨的事業的成敗。黨員、幹部學習四史,就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堅持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總結兩次成功、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逐步認識到實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闡述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涵義,經過xxx整風,實事求是被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並被寫入七大黨章。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付出了艱辛努力,既有豐碩成果,也歷經曲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路線,將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縱觀黨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什麼時候就能夠形成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就能夠取得成功;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甚至嚴重挫折。黨員、幹部學習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工作方法,並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去。

三、黨員、幹部學習四史的原則遵循

黨員、幹部學習四史,重在抓住本質、明晰主線,核心是把握要義,要以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為導向,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加強研讀與思考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互動、歷史與未來的連通,不斷提升學習和研究水平,在汲取歷史智慧中堅定信仰、把握規律、走向未來。

1.學習歷史和堅定信仰相統?

學習四史,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認識中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到思、信、行一致,實現全體黨員、幹部在思想上統一、政治上團結、行動上一致。

要學而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學習四史,要做到學思結合,號召我們的同志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後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學習四史,要勤于思考、善於思考,正視自身的理論素養問題,結合當代中國的現實問題,尋找差距,查擺漏洞,提升理論思辨能力,做到不僅能科學解釋歷史發展問題,還能以歷史之光照亮現實之路。

要學而信。學是信之基,信是學之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黨員、幹部要帶着信仰去學習,在學習中堅守信仰。黨員、幹部真學、真信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就要在思想上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中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克服主觀主義、經驗主義,自覺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護,經受住任何風浪的考驗。

要學而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學習四史,要緊密聯繫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變化的新情況,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解決中國問題、解決當代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和歸宿。學習四史,旨在為指導實踐提供經驗借鑑,黨員、幹部要在學習中增強本領與能力,做到知信行統一、學思用貫通,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改造世界。

2.學習歷史和把握規律相統?

社會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也總是在曲折中前進的。黨員、幹部學習四史,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則,養成科學的歷史思維,培養敏鋭的歷史眼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兩點論和重點論結合起來,在學習歷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規律性。

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從歷史實際出發,在遵循歷史規律中把握歷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展開的。學習歷史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零亂的現象中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必然聯繫,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黨員、幹部要學會對具體歷史問題作出具體結論,不能不加分析地將歷史經驗應用到實際工作或學習中去,如果藥不對症,就會犯經驗主義錯誤。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歷史學習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體地看待歷史,又要分清歷史的主流和支流,針對歷史問題學會抓重點、抓關鍵。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光輝典範。學習四史,就要做到以史為鏡,堅持以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是否符合人民羣眾的利益、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作為認識標準,不可犯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錯誤。

正確對待歷史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歷史總是在必然性與偶然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的交相呈現中不斷前進的。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既有輝煌成就,也經歷過挫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經歷世所罕見的艱難而不斷取得成功。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依然面臨着各種風險和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學習四史,就要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同時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準備。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篇4

時間飛逝,今年是建國70週年的大喜日子,我們黨支部組織了一次慶祝建國70週年的活動,對於這次的學習教育活動,來談下我的心得體會。

在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創立,經受大革命洪流中鍛鍊和考驗,在土地革命中開闢出中國的革命道路,後來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最後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順應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主張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獨立、富強的新中國。經歷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艱辛探索着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在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中選擇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70年來,黨一直把發展社會主義作為主題,把中國實情和馬克思主義很好地結合到了一起,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對於我們這些青年黨員來講,必須做到如下幾點才能真正的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首先,必須要認真學習、正確認識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功績,並永遠銘記在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全面掌握國情,正確理解並自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知古鑑今,以史為鏡,不斷總結經驗,開創未來。

其次一定要加強自身黨性修養。中國*員的黨性,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性、先進性、組織性、紀律性在黨員身上的集中體現,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性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革命性和歷史發展的時代性的統一,是合格*員的共性,也是黨員的思想核心和靈魂。加強青年黨員的黨性教育和黨性鍛鍊,使我們從行動上、思想上真正入黨。

每一個黨員都要自覺地把自己同黨組織融為一個整體,同心同德,增強對黨的親和力和向心力,積極參加黨的生活,經常進行黨性分析和自我剖析,最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學習進步。只有“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加強黨性修養。把心放在對真理的追求上,時刻保持知識本領上的恐慌感和理論素養上的危機感,緊跟時代要求用心學習、潛心鑽研。把心放在黨的事業上,一切以黨的事業為重。把心放在真誠付出、甘於奉獻、終身奉獻上。

再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興亡是緊密結合的。作為90後的大學生畢業生應該秉承愛國主義的革命傳統,不僅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學習上要求進步,思想上更要有進步,用清醒理智的頭腦去看待事情,用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國家時刻裝在心裏,立為國奉獻之志,立為民服務之志,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

最後,我們應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共同為祖國、民族的明天奮鬥。所以,青年學生關注國家的現狀與未來是勇擔重任、朝氣蓬勃的體現。作為當代大學生畢業生要關注國家,自覺將自己的學習、未來的工作與國家的命運結合起來。”在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廣大青年要保持個性,彰顯本色。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篇5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這一重大歷史時刻,黨中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於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就是要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從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深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情懷,汲取指引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努力以行動助推税收事業高質量發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牢記黨的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徑,是黨員的一門重要必修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跨入百年發展歷程之時,我們開始學習四史,既是中央要求,也是現實需要。我們黨是一個大黨、老黨、強黨,一部百年黨史,涵蓋了幾代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智慧,為當代共產黨人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的財富,藴含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總結。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迫切需要我們從黨史中汲取營養,用於指導現實工作,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甚至為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建設提供歷史依據和啟示。學習四史是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制度化的具體體現,是主題教育的延續和深化,我們不能只搞形式主義,要真正重温、重讀黨史,做到入腦入心,從中汲取精神之鈣,奮進之力,理論之魂,為民之情,浩然之氣,續寫新輝煌。讀歷史,能看到今天的來龍和去脈,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培養歷史使命感,共擔民族大義。中國共產黨富有強大生命力,要汲取歷史智慧、激發奮進力量,堅定四個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走向成熟的實踐史,一個政黨必須要有傑出的領袖和強有力的領導集體,一個政黨必須要自我學習、自我革命。黨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創造輝煌的鮮活教材,要學習黨迎難而上的態度,人民至上的立場,昂揚向上的激情。税務系統應當把四史學習作為黨員、幹部日常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和黨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的重要內容,利用線上線下資源,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四史教育,築牢意識形態工作陣地,永葆堅定信念,永葆奮鬥精神,永葆為民情懷,永葆擔當本色。

學習創新中國5心得體會篇6

習近平同志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是否珍惜黨的歷史,善不善於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衡量各級黨員幹部政治上成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誌。濟源早在1924年就有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7年建立了黨組織。歷經各個時期,黨團結帶領廣大愚公兒女用忠誠和熱血譜寫了內藴豐厚的地方黨史教科書。學習黨史,重在傳承。我們要在學習黨的歷史中傳承革命前輩鑄就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奮發有為,砥礪前行。

一、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就是一種強健的精神、一種博大的情懷和開闊的境界、一種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昂揚鬥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在長征途中,工農紅軍沒有正常補給,靠挖野菜、吃樹皮走完了兩萬五千裏的壯麗歷程,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若沒有執着的精神、超常的毅力和天將降大任的激情,轟轟烈烈的壯舉就無從談起。在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裏,濟源人民捨生忘死、前仆後繼,有12300多名優秀子弟踴躍參軍,有1800多名將士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革命前輩們面對流血犧牲,正氣凜然、義無反顧;面對嚴刑拷打,堅貞不屈、鐵心向黨;面對利益得失,坦蕩無私、顧全大局。他們用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氣魄,生動詮釋了為國為民不惜犧牲生命的高尚思想品格和崇高共產主義信仰。

學習感悟黨的歷史,就會發現,真正的光榮和高尚,最終還是屬於那些為人民的事業而忘我奮鬥、無私奉獻的人。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我們要像革命前輩那樣,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恪守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和執着。我們要勤於學習,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思想,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實踐的觀點和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我們要聯繫實際,用黨的意識和黨員意識堅持黨性鍛鍊,經得住各種艱難險阻的鍛鍊和考驗;我們要立足本職,用德才俱佳的現實表現,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二、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強化公僕意識

公僕意識是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強調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對於黨羣關係,毛澤東同志曾經有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黨羣關係好比魚水關係。如果黨羣關係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後取得革命的勝利,就是絕大多數的共產黨人把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冷暖和人民的利益都放在了首位,這種境界體現了極高的政治使命感和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在和平建設年代,焦裕祿、任長霞、吳金印等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心中想着羣眾,唯獨沒有他自己”,撲下身子,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得到了羣眾的擁護,樹立了一座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

能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是否具有公僕意識的試金石。我們要樹立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念,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時刻把羣眾的冷暖放在心頭,認真思考和解決與羣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要常懷為民之心,真正為羣眾利益着想,真正為羣眾排憂解難,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解決羣眾之所需。在我們所有的情感中,要把對人民羣眾的感情放在最高位置,打牢心繫羣眾這個結,迸發出為人民服務的強大力量。

三、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提升履職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考察時指出:“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説是‘進京趕考’。七十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複雜,應該説,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提出的“進京趕考”的命題,是一個關於提升執政能力和執政本領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的論斷,意味深長。在革命戰爭年代,濟源的革命先輩憑着融入血脈的愚公移山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為我們履職盡責樹立了鮮活的榜樣。無論他們的生活條件多麼惡劣,無論自身傷勢有多嚴重,無論被捕中受到什麼樣的折磨,無論是否失去黨組織的聯繫,他們都能克服種種困難,依然頑強鬥爭;無論在革命的高潮還是在革命的低潮時期,他們都矢志不渝,堅韌不拔,一往無前。

以借鑑之心學習黨的歷史,可以提升我們的戰略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的能力、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我們要善於學習借鑑歷史經驗,善於跳出濟源看濟源,從而把握髮展大勢、找準發展規律,以全新的精神開創工作新局面。我們要奮勇爭先,加快發展,以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狀態,緊緊圍繞“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總目標,以超前的工作思路和一流的工作業績,創造出更多的“濟源經驗”、“濟源模式”、“濟源現象”。我們要毫不懈怠,樹立“趕考”意識,面對人民的期盼和羣眾的要求,自覺拉高標杆、提升標準,主動向全省、全國的先進水平看齊,逢先必爭、逢優必創,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四、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保持艱苦奮鬥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曆程中,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鐵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黨領導人民艱苦奮鬥的集中體現和生動寫照,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戰勝艱難困苦、奪取勝利的強大動力。千千萬萬的革命先輩,都是艱苦奮鬥的光輝典範。美國記者斯諾就曾把延安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軍隊領導人身上體現出來的艱苦奮鬥精神,形象地比喻為“東方魔力”和“興國之光”。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當年從重慶國統區來到延安,他從毛澤東等領導人粗茶淡飯的生活細節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中,看到中國的希望。濟源人民素有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上世紀5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濟源人民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廣泛開展了“百庫、千井、萬窖、十萬(畝)梯田、十萬(畝)林”的蟒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受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譚震林和國家水土保持委員會的高度讚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引沁濟蟒工程,組織了王屋山、天壇山和鰲背山三座高山水庫及配套渠系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濟源人民昂首闊步,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當前,加快發展是我們的根本任務,掃除奢靡之風、提振艱苦奮鬥之氣尤為必要、緊迫。對照革命前輩的功績,我們要牢記“兩個務必”,更應沒有排場可講,沒有闊氣可比,沒有奢華可享。我們必須倍加堅持勤儉節約、昂揚向上、奮發進取,倍加保持艱苦奮鬥、長期奮鬥、不懈奮鬥,通過為羣眾辦實事、讓幹部受教育、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形成黨羣齊心除奢靡、凝神聚力促發展的良好政治環境,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變為美好的現實。

五、學習黨史,像革命前輩那樣勇於擔當重任

敢於擔責,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特質。從黨成立的那天起,共產黨人就義無反顧地把抵禦列強欺凌、解放勞苦大眾、復興中華民族的重擔扛在了肩上。他們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在濟源黨的歷史中,也不乏勇於擔當的事例:黨繼新慷慨就義,薛子中血染玄台,三百壯士戰濟城……他們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他們一個個那麼年輕,有的本過着優裕的生活,卻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為什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為國家民族興旺,為天下蒼生造福,生命亦可拋棄,這樣的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法寶,也是贏得羣眾依賴和支持的基石。

實現“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革命前輩不懼犧牲、勇於擔當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勇挑重擔,切實擔起崗位職責,面對發展中土地、環境、能耗、勞動力、人才、資金、體制機制等諸多瓶頸制約,主動作為,敢於作為,難題,走出困境。我們要敢於負責,面對複雜形勢,面對各種矛盾和困難,要發揚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實現自身價值。我們要善於創新,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在思想觀念、方式方法、機制體制上實現創新,特別是面對黨的**屆**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更要敢想敢改,下決心破除禁錮我們思維、束縛我們手腳、制約我們發展的陳舊觀念,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視野謀劃和推動各項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