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29K

關於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四句話:明確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佈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着力點,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第一,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本定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着當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轉換中,當代中國人的需求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已經由主要滿足物質需求,轉化為主要滿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滿足文化需求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説,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這説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第二,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第三,指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着力點。一言以蔽之,當今和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秉承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堅持中國的文化立場,立足於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現狀,思考和解決當代中國人關心的文化問題,提出中國的文化方案。

第四,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三個堅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放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二

堅定文化自信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文化建設部分的關鍵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也説“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可以講文化自信是處於一種基礎性的地位。為什麼總書記把文化自信提得這麼高?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力之源。我們講文化自信是基於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我們之所以能夠堅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基於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為當代中國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國力強盛,一個國家的文化往往也會比較繁榮。

第二,先進的文化理念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就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文化自信作為文化乃至民族復興的一個動力之源。總書記的論述深刻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和邏輯,馬克思主義講經濟是基礎,但同時也講上層建築,包括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有強大的反作用力。

第三,推動中國文化繁榮興盛需要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的,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勢所在。有以上三種文化的支撐,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也正是在這點上,是其他民族乃至政黨所難以比擬的。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三

推進改革開放,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仍然離不開建立在文化自覺基礎上的文化繁榮發展,這是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和源頭活水。以文化的自信建設自信的文化,就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高揚我們的文化旗幟、堅守我們的文化立場、彰顯我們的文化優勢、擔當我們的文化責任,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讓文化興盛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支撐。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沒有意識形態的自信,就沒有文化自信。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信。檢驗意識形態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口號喊得響不響,關鍵要看凝聚人心、引領人心的效果好不好。要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強不強作為判斷意識形態工作效果的重要標尺,重在建設,以立為本,破立結合。要通過鍛造理想認同、確立信仰認同、增強理論認同、匯聚價值認同、凝聚利益認同、形成話語認同、營造情感認同等途徑,運用個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等方式,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着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藴含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對推進改革開放乃至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質特徵。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鑑外來,更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與新時代新要求結合起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恆魅力和時代風采。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補充、拓展、完善,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要堅持開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胸懷,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借鑑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實現從“高原”到“高峯”的邁進。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引導文藝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堅定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征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

優秀的大眾文化是增強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非常燦爛的文化,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文化作品,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文化大家,這是當前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底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了中華輝煌的歷史,也閃爍着時代的光華;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育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彰顯了中華民族不甘困苦、不畏強暴、奮發有為的高貴品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從大眾文化發展史來看,西方大眾文化發展較早,產生於工業文明逐漸興盛的_世紀初。我國的大眾文化是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文化形態。大眾文化以市場為導向,具有現代性、可複製性、商品性、通俗性、娛樂性等特徵,具體的大眾文化產品與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隨着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相得益彰,大眾文化產品也異彩紛呈。大眾文化產品的社會認同度、滿意度、美譽度等,一定程度上成為檢驗文化自信的晴雨表和重要載體。原因在於,在現代社會中,能否生產高質量的大眾文化產品,是一個國家社會生產力特別是文化生產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否得到社會認可與接受的直接體現,同時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創新能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眾文化的靈魂

任何一種文化都內在地包含着價值觀念,體現了所尊崇的價值準則。黨的十_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價值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毫無疑問,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準則,以是否傳播核心價值觀作為檢驗大眾文化思想性、理論性的重要標準。

核心價值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的價值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體現和反映的是新時代中國人民進行偉大實踐、實現偉大夢想的文化價值觀念。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和體現了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觀念,既有傳統價值的精髓又有現實的價值追尋,體現了人民羣眾的思想、願望和意志。大眾文化以核心價值觀為原則,能提升其整體價值內涵,重新塑造大眾文化產品的靈魂。

核心價值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的價值訴求。隨着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而發展的大眾文化,由於文化產業的壯大而日益興盛。大眾文化產品也日益豐富,無論文化產品的種類、數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因此,在大眾文化生產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準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必須堅守的價值共識與價值立場,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功能。

大力培育新時代大眾文化產品

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説,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和堅守。被世界各國人民所認同和讚譽的文化產品越多,人民的文化自信也就越強。因此,增強文化自信,就要採取多種措施多下功夫。

要堅持“雙效統一”,大力發展大眾文化產業。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都提出了“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戰略思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雙輪驅動”,在高度重視發展文化事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通過文化的創新發展文化產業。在注重文化產品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多地注重社會效益。以生產優秀文化產品,更好地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

要分門別類多舉措促進大眾文化產品的生產。據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增長迅速,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全年文化產品進出口總額885.2億美元,這是令人欣喜的重大成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更是表明,早在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文化產品出口第一大國,到2013年,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總值601億美元,連續4年位居世界文化產品出口榜首。非常有必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文化,採用差異化的政策、機制與措施來推進大眾文化產品的生產。突出文化產品的中國風格、民族特色、現代氣質,把不同類型的文化產品打造成富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精品。

提高大眾文化產品的價值含量並延伸價值鏈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因此,在大眾文化產品的設計、生產、推廣銷售等整個過程中,都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價值導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文化產品提供了價值遵循。將核心價值觀貫穿於大眾文化產品之中,不僅能夠釋放出凝神聚氣的正能量,而且能成為激發社會向上向善的動力源。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五

文化體現的是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堅守。文化自信命題的提出,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什麼樣文化支撐的問題,正確解決了中華文化如何持續發展、如何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問題。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必須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馬克思主義是文化自信的精髓和靈魂,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思想是文化的靈魂,馬克思主義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並把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髮展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先後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黨的十_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偉大時代中應運而生,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髮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里長河之泉源。如果丟掉了馬克思主義這個根本,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證,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歷史和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和人民的擁護愛戴之中汲取力量,代表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快速和平發展,愈益打破了“西方中心論”,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面對貶低、詆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質疑、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錯誤思潮,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無法堅守我們的文化自信。削弱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會再度喪失文化自信的勇氣,甚至會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義,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40年不懈奮鬥,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同一些發達國家受困於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相比,同一些發展中國家_、社會混亂、陷入“發展陷阱”相比,儘管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仍可以自信地説“風景這邊獨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理論的先進性和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從而構成了我們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義,極大地增強了文化自信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