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多篇新版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7W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多篇新版由本站會員“享受快樂”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多篇新版

中央反覆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因此問責必須從嚴,讓相關職能部門和領導幹部感到緊張,在壓力之下形成更強大的工作動力。共同閲讀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5篇最新精選,請您閲讀!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然要求形成與新時代相符合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有機結合,提供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理論創新和改革實踐的不竭動力;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系統總結與理論飛躍,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領導人民決勝全面小康,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必須長期堅持的行動指南。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判斷,確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揭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的轉化,提出新時代新的兩步走戰略,這些構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豐富而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從發展規律看,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沒有變,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但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轉化。我們經過近七十年國家建設、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實踐,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財富,十三億多人民逐步擺脱貧困並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社會主義生產力更加發達、社會更加富裕、人民更加幸福,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進一步顯現。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實現生產力的有效發展,鄧小平同志提出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邏輯。這是中國物質財富匱乏、生產力落後條件下實現發展的必然訴求,由此形成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發展原則。改革開放中,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實事求是,順應發展規律,“摸着石頭過河”。通過經濟特區政策、沿海開發區政策等一系列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實現了艱難條件下社會生產的發展。隨着社會財富的積累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效率優先原則下的政策和資源配置過程不再適應社會主義的分配和發展要求,不均衡不充分發展下的各種政策問題、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各種社會矛盾日漸凸顯。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領導者,我們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允許改革開放失敗,不能容忍人民生活重新回到貧困不堪的狀態,不能容忍社會主義的道路發生偏差。市場經濟天然要追求效率,而中國共產黨則是要維護公平正義。換言之,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的自信源於黨有能力為社會維護公平,糾正不均衡不充分的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夯實黨的政治基礎和羣眾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因此,科學分析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主要矛盾,形成新的發展方略和政策安排,是新時代黨和政府需要着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更加富裕的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一窮二白”的短缺時代走到物質財富有效積累,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今天。黨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牢記初心和使命,實現了對全社會的動員,形成並堅定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個時期,一方面,社會生產發展帶來的財富積累增多,使得一些富起來的人逐步迷失了發展方向,或導致享樂主義思潮在社會上瀰漫;另一方面,邁向富裕過程中的不平衡發展,又較易導致個別地區的老百姓對舊有的分配政策和保障制度產生不滿。由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對人類社會進步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温飽問題,不同人羣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難免日趨分化且更加迫切。羣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逐步進入更高層次的追求。如果我們對這一變化了的社會矛盾缺乏科學判斷,對實現發展的要素變遷認識不到位,既有的政策過程顯然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不僅意味着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更是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的體現,是黨性和人民性高度統一的現代表徵。其次,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要“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僅僅是黨推動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更是在新時代推動均衡、充分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和政策選擇,並且還能充分有效地調動8900多萬黨員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推動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各項目標變成改善民生福祉、維護公平正義的具體政策措施。

新時代釐清了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脈絡

新時代既是一種社會發展形態,也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還是一個實現黨的全面領導的邏輯。中國共產黨是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有機統一者。早在中共二大,我們黨就首次明確提出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綱領,即黨的最低綱領,而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的有機統一,揭示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在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之間,我們黨建構了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此之下我們黨還形成了不同歷史階段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實踐邏輯,極大地避免了對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破壞,避免了急功近利的政策對社會發展的扭曲,避免社會主義走上歧路或者邪路。黨的十九大的歷史性貢獻之一,就是在新的更高平台上提出了新的兩步走戰略。即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兩步走戰略,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着極為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由此形成的基本方略將確保我們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領導人民實現更加均衡、充分的發展。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處階段和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社會主義道路一以貫之的堅持。

我們黨對世情國情黨情的認識決定了我們的政策取向。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的“三個沒有變”,到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我們黨經過五年的砥礪奮進,作出的重要判斷。經過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終於邁進了新時代,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揭示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這是一個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的、科學審慎而又極具民生關切的判斷,意味着中國共產黨作為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公平正義的偉大領導力量,要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實現黨和國家政策選擇和制度安排的深刻調整。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首先,表明我們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依然沒有變,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何制度安排和改革措施都不能偏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任何急功近利、不敢擔當或者忽視發展階段的極左、極右的改革,都可能造成對社會主義顛覆性的傷害。其次,揭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適時調整發展方略,將改革的着力點聚焦到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上,在推動發展中解決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最後,新時代意味着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個目標根植於我們對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階段性特徵的準確把握,根植於黨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強烈擔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得“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有了更加科學嚴整的目標指向和發展動力。

新時代夯實了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科學闡述了實現偉大夢想與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邏輯關係。提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防範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這一論斷闡明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久久為功的鬥爭和卓著成效,並由此展開的新時代兩步走戰略緊緊抓住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四樑八柱”科學構建的基礎上向縱深推進。這意味着新時代必然是一個接續努力的時代,依然需要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鬥進行偉大斗爭的時代。

經過近四十年的中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結構調整進入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在深刻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基礎上,明確強調“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結合中國人口數量和質量深刻變化的特點,在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稟賦推動生產發展近七十年後,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生產力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據此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立足我國經濟新常態,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實現經濟發展的關口跨越,報告提出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着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些指導精神,是新時代我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遵循。確保了改革開放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契合了中國勞動力素質提升、人口紅利消失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科學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保持全民族齊心協力實現現代化的幹勁,成為新時代黨的思想教育和社會發展需要備加關注的基本問題,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可以説,這樣的新時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有效地實現對人民的激勵和引導,人民的道德水平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水平、科學素養、文化素養都得到較大提高的時代。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明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科學道路。中國共產黨對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其所形成的政黨自信將從根本上保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開啟新徵程、創造新輝煌,更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2

黨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宏偉藍圖,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前進的方向,意義極其重大,影響極為深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實踐中形成的,反映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規律,體現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引領黨和人民前進的指路明燈,是解決一切重大問題的思想利器,彌足珍貴而又意義非凡。

當前,國內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任務艱鉅。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最關鍵、最緊要的是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以海洋裝備研發製造為核心業務的軍民融合創新型企業集團,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中央戰略意圖,加快海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海洋強國、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着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成為國內行業發展和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領軍者。

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錘鍊堅強黨性。牢記央企姓黨的本色和“聽從黨的召喚、把一切獻給黨”的紅色軍工傳統,旗幟鮮明地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中船重工黨建工作,堅持和加強黨組發揮領導作用的領導體制、制度機制等“頂層”建設和黨支部、黨小組等“基層”建設,在航母、核潛艇、南海島礁等重大工程任務中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工程建設的組織優勢和力量優勢,增強幹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持之以恆正風肅紀,營造以軍為本、軍民融合發展的良好政治生態。

我們要緊貼實戰打贏,鍛造國之重器的實際要求。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在海軍武器裝備論證、研製、生產、試驗、保障等各環節,強化實戰理念和實戰設計,突出體系建設要求,增強裝備體系效能和聯合作戰能力。繼遼寧艦交接入列後,我們在過去5年完成了首艘國產航母的設計、開工建造和高質量提前下水,建立健全了設計規範和技術標準體系,完全具備了研發、設計、製造中大型航母的能力,實現了航母從“用起來”到“造起來”的跨越。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為建設海洋強國、維護我海洋權益和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強大保障。

我們要轉換髮展動力,深化軍民融合。按照中央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部署要求,發揮軍民融合科研開發與集成製造優勢,努力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方面掌握關鍵技術,打造安全性高、能效比優、實用性強的深海技術與裝備譜系,建設海洋空間無所不悉、無線寬帶泛在隨行、信息服務觸手可及的海上長城和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和國家關切的戰略方向,以自主技術為基點拓展同心圓產業,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重點在新能源和儲能技術、新材料、環境工程、智能裝備等領域軍民融合發展中加快突破。完善技術裝備與軍貿發展的國際佈局,加強風險管控,培育和增強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更大發展。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3

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清晰地指出了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時代座標,舉旗定向,明確了新階段的歷史任務、戰略部署,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瞭方向。應該從歷史的新起點、理論的新建樹、發展的新目標、矛盾的新變化四個層次,認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

二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十九大報告的靈魂,是劃時代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必須站在新時代,從“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深刻理解其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深刻理解貫穿其中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擔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作風,深刻理解將之寫進黨章,確立為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

三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任務。我國已由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浦發銀行的發展也面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業務結構、轉換增長動能三個重要攻關期。必須牢牢紮根“迴歸本源、突出主業、做精專業、協調發展”經營理念,堅持以客户為中心,走科技金融之路,創新數字生態,優化服務界面,提升客户體驗,強數字基因,精專業能力;必須堅持在提高供給系統質量、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轉變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將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各項戰略任務作為優化業務結構所必須堅持的根本遵循;努力探索做精專業的人員結構優化和科技手段提升,不同板塊業務協同發展帶來的邊際效益提升。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行穩致遠。

四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新要求。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對黨員領導幹部而言,要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政治責任,全面增強本領,紮實改進作風;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而言,要全面提升執政能力,突出政治功能,着力解決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對全體黨員而言,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做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各項準備工作。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4

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並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寫入黨章,這是黨中央着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重點。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推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實現了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業農村形勢好,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了基礎支撐。同時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後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城鄉差距依然較大。要採取超常規振興措施,在城鄉統籌、融合發展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

習近平同志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黨的十九大報告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思想,是黨中央着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表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要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擺在優先位置。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指導思想,要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係,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產業興旺,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產業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旺盛活力。生態宜居,就是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淨的田園風光。鄉風文明,就是要促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等事業發展,推動移風易俗、文明進步,弘揚農耕文明和優良傳統,使農民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農村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弘揚社會正氣、懲治違法行為,使農村更加和諧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經濟寬裕,生活便利,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實踐中,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把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必須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體現農業農村優先原則;必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保留鄉村特色風貌。

不斷深化農村改革

推進鄉村振興,根本要靠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長遠性、戰略性制度安排,農村改革“四樑八柱”基本建立起來了,今後關鍵是抓落實、抓深化。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習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這一重大決策意味着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從第一輪承包開始保持穩定長達75年,彰顯了中央堅定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決心。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時間節點與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相契合,既可以穩定農民預期,又為屆時進一步完善政策留下空間。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實現了土地承包“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迴應了社會關切,滿足了土地流轉需要。要按時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真正讓農户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要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抓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把集體家底摸清摸準;穩步擴大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範圍,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總的方向是適應市場化、國際化形勢,以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財政補貼政策,優化存量、擴大增量,更加註重支持結構調整、資源環境保護和科技研發等,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利益補償機制。以市場化為方向,深化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保護生產者合理收益。完善農村金融保險政策和農產品貿易調控政策,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習近平同志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現代農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當前,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確保到2020年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邁入世界農業現代化強國行列。加快建設現代農業,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決好十幾億人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是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決保護耕地,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的“三大支柱”。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農業服務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提升農業科技和裝備應用水平,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機械化和信息化,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調整優化農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佈局結構,促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銷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程化監管,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當前要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推進漁業結構調整,以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雙創”為重點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特色產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同時,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農業節水行動,強化濕地保護和修復,推進輪作休耕、草原生態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加快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

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户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新型經營主體和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轉方式、調結構、走向現代化的引領力量。要積極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户、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主體,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我國國情決定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普通農户仍是農業生產的基本面,要保護好小農户利益,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户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現代生產,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要大力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與經營性技術服務共同發展新機制。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工作

堅定不移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以滿足農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根本目標,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實現農村長治久安。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三治結合”是加強鄉村治理的思路創新。要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進村務公開,發揮社會各類人才、新鄉賢等羣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推進平安鄉鎮、平安村莊建設,開展突出治安問題專項整治,引導廣大農民羣眾自覺守法用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風尚,依託村規民約、教育懲戒等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範,唱響主旋律,育成新風尚。

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幹部的培養、配備、使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強化黨的“三農”政策宣傳和專業知識等培訓,提升指導服務“三農”的本領。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縣鄉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優化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村官工作,抓好選派“第一書記”工作,加大從優秀村幹部會考錄鄉鎮公務員、選任鄉鎮領導幹部的力度。“三農”工作隊伍要對農業農村農民有深厚感情,傳承“三農”工作的價值理念和優良傳統。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5

生態建設既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更是關係到人民健康的政治問題,自我感覺良好、得過且過的工作作風要不得。改變環保“自我感覺良好”的慣性思維、惰性行為,認知要落地、發力要精準、問責需鐵腕

前不久,環保部“大氣十條”年底收官考核,很多地方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上了光榮榜,但__卻遭遇“黃牌”。為什麼?pm10濃度比不降反升。

談到生態環境,有些__人一直感覺良好。多年來,銀川作為塞上江南,天藍水清草綠花香,誰來誰説好。可是,好不好終要用事實説話。__回族自治區環保廳的數據顯示,__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形勢嚴峻:5個地市6項空氣污染物濃度同比為1平1降4升(pm2.5平均濃度持平,so2平均濃度下降,其他4項污染物濃度上升),其中pm10平均濃度為1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1%。更不可思議的是,面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要求的整改項目,銀川市的7項任務到了年底有6項未完成,吳忠市9項有6項未完成……

其實,環保“自我感覺良好”的省份可能不止一個,也正因為“自我感覺良好”,相關地方的一些污染指標不降反升,甚至整改項目完成不了。改變這種慣性思維、惰性行為,必須從以下三個層面入手。

一是認知要落地。近幾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很多地方都是省裏有規劃,市裏有計劃,縣裏有(實施)方案。不過,有一些地方卻在具體落實中抓得不實,許多工作沒有細化,甚至連一些舉措都沒有落地。與__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地處西北的蘭州,天為何那麼藍?因為真重視、真抓真幹了。據瞭解,僅就污染源問題,蘭州每年相關投資就不少於5000萬元。

二是發力要精準。秸稈焚燒是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一個鎮、一個村到底有多少污染源、哪個村民家是危險源?有些地方的經驗是,搞大氣污染防治與扶貧攻堅一樣推行“建檔立卡”制度,精準排查,精準發力。燃煤鍋爐到底還有多少沒有淘汰與改造?揚塵污染防控站點四周有多少施工項目需要循環關停?環保工作先進地區對這些問題均有精確的“黑名單”、時間表和路線圖。這些經驗值得落後地區學習。

三是問責需鐵腕。常言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反之亦然。環保部監測衞星監測到銀川某縣有多處着火點,提出問責。結果那個縣僅罷免了一名鎮長,問責了2名村主任,對4名村民罰款500元。這種不疼不癢的處罰能起到震懾作用嗎?中央反覆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因此問責必須從嚴,讓相關職能部門和領導幹部感到緊張,在壓力之下形成更強大的工作動力。

總之,生態建設既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更是關係到人民健康的政治問題,自我感覺良好、得過且過的工作作風要不得。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精準發力,鐵腕出手,“一對一”地落實環保責任。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觀後感5篇最新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