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有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9W

觀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有感【精品多篇】

觀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有感 篇一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裏面的案件讓我震驚,讓我們知道了那些與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的犯罪道路。

這是發生在2020年4月的一起未成年聚眾鬥毆案件,當時15歲的小張也參與其中。小張本來是一個很平凡的學生,他甚至有些內向、膽小。上國中後,他結識了一羣小夥伴:年少輕狂的小陳,前胸是“猙獰”的黑白無常;文質彬彬的小何,額頭卻多了一隻“天眼”……線上,這羣人以紋身為耀,耍酷裝帥;線下,他們混跡社會,好勇鬥狠。剛從鄉鎮轉入縣城國中時,他時常覺得自己融入不了集體,直到接觸這些紋身的朋友,他才覺得自己被接納,在這個羣體裏,小張覺得輕鬆、自在,甚至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國中畢業後,小張離開學校,想要自力更生,卻在現實中屢屢碰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身上有紋身,很多用人單位怕僱員紋身引發不良影響,而婉拒了他們的求職請求。他們前胸、後背、手臂上都有着面目猙獰的墨色圖案,身上帶着這些洗不淨的印記,他們的青春逐漸在“雕龍畫鳳”中消失……

青春應該是明快灑脱、勇敢無畏的;文化應該是兼容幷蓄、百花齊放的。紋身文化本不應被禁止,但是為未成年人紋身的行為不僅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體權,也損害了未成年人的就學、擇業、社交等其他權益。未成年人紋身不是家事、更不是私事,別讓紋身的自己酷一時,痛一生。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棟樑,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我們一定要辯明是非,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千萬不可以因為一時的衝動和好奇,毀了自己的一生。我們應該以此為戒,抵制不良誘惑,保護好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健康陽光的少年!

【觀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有感三篇】相關推薦文章:

青少年法制教育心得體會600字 青少年法治教育感悟【五篇】

最新觀《朗讀者》有感800字 關於觀《朗讀者》有感素材

觀五月的鮮花五四青年節特別節目有感範文三篇

觀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有感 篇二

今天,教育部組織我們觀看了法治教育篇《被刺痛的青春》,使我深有感觸。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首先要做到“三思而後行”。短片中的小張結交不良少年、一同去聚眾鬥毆、揹着父母去紋身……這種種很“酷”的行為都會成為他終身的悔恨,真是應了那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二,我們要有自己的底線,要培養自控力,向不良行為説“不”。就如片中的小張,在父母教導他時,如果及時懸崖勒馬,也就不會造成這樣的終身之痛;在朋友慫恿他去紋身、去聚眾鬥毆時,如果不礙於面子,後面的悲劇也不會發生。第三,我們要慎重結交朋友。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們會關注;朋友覺得有趣的事情,我們會去嘗試。短片中的少年正值青春年華,卻因沒有慎重交友,誤入歧途,而後影響職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最終因紋身荒廢了人生,這多不值得啊!其次,紋身會為我們帶來眾多危害,它不僅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紋身是一種破皮的操作,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感染、化膿,甚至致癌、危及生命。紋身也會縮小就業範圍,會給他人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影響了人際關係。總之,我們要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非法行為。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讓自己的青春留下它該有的色彩,而不是終身的遺憾。那被刺痛的不僅僅是你的身體,更是你的青春、你的人生!

觀青少年法治教育片《被刺痛的青春》有感 篇三

青春應該是明快灑脱,勇敢無畏的。但同時青春又是瘋狂的,魯莽的。自2020。4的未成年人聚眾鬥毆案件中,我們不難發現,隨着未成年人行動能力的增強,未成年人犯罪的佔比越來越高。但是,從根本上講還是主要由家庭因素與個人心理因素構成,就拿2020。4的這件事來講,是什麼使得一羣孩子逐漸走上犯罪道路而一去不復返的呢?

首先是個人方面,就拿“小張”來説,環境改變之後,他因為融入不了集體而鬱悶,之後生、產生出一種急於融入集體的渴望,這也是直接使得他紋身的第一步。在被“組織”接納以後,他感到輕鬆自在“彷彿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這體現出了他的急於被重視與後來有存在感後的滿足與快樂。隨後因為礙於臉面被帶去紋了身並一發不可收拾——這成為了他違法犯罪的第一步。在那之後。從家庭角度來説,父母沒有突出地表現出關心而是責備與威脅他,這使得他產生了叛逆心理,開始與父母產生分歧——“當時只是認為父母不懂得欣賞”沒有正確的家庭指導成為了後期他在這“泥潭”中越陷越深的直接原因,父母錯失的這次教育孩子的絕佳機會導致事態一發不可收拾,最後以“未成年人聚羣鬥毆”結尾——血的教訓使我們不得不反省:為什麼他們選擇紋身?

從集體出發,這可以簡單概括為“學習行為”。有組織,有團伙地去紋身減少了他們心中的罪惡感,他們麻痺了自己,同時覺得“好玩”“新奇”“特別”導致他們對法律的意識越來越麻木……最終讓整個家庭為自己承擔了過錯。

同為青少年,為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我們應該瞭解紋身,這樣才不會因為無知而“跌入深淵”。

首先,做紋身是一種破皮操作,這使得在光鮮亮麗的圖案下是被傷害,被刺破的上皮組織,它將會與皮膚融入到一起而無法褪去,而且如果處理不到位或衞生不達標則可能會傳染疾病。同時紋身還有過敏可能,甚至一些做紋身處為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使用質量不達標的含遊離甲醛等致癌物的染料,極大的影響紋身者的身體健康……即使“洗掉”也只是給皮膚更增添一次次痛苦,而且很可能留疤、感染、化膿,同時長期治療也會使人疲憊不堪、產生反感。

即使是藉助“洗”褪去了部分文身,卻依舊對未來各方各面造成影響。從基礎來講,學業難以繼續、因為人們普遍對紋身者的恐懼與反感給他們形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這也使得他們好像“抬不起頭”出現了見人就躲的行為傾向。再從工作方面講,但凡是警察一類的職業都不招帶有紋身的人羣,而即使是普通工作面試,因為留給別人的印象不好,還可能影響生計……

青春應該是明快灑脱,勇敢無畏的,文化應該是兼容幷蓄,百花齊放的。紋身文化本身不應被禁止,但是給未成年人紋身不僅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體權,健康權也損害了未成年人就學擇業社交等其他權利,同學們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莫讓紋身的自己酷一時痛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