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7W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精品多篇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一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遊玩的最後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裏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展的歷史。

然後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裏面的傢俱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牀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傢俱。這些傢俱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裏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裏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彷彿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後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二

“哇!這麼長的隊伍,什麼時候能排到啊?”我無奈地對父母説。終於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們來到隊伍最前,根據計劃直奔四樓。

嘻嘻,我們計劃的不錯,四樓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媽媽參觀的是錢幣館。這些錢幣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國時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時候朝代所使用。別看我們現在的硬幣是完整的圓,紙幣很新,和古代錢幣區別大着呢!我走進展館,第一個看到的錢幣是——長方形的,扁扁平平,還參差不齊!嗯…下面的幾個錢幣準會讓你大吃一驚:

蟻鼻錢:名字有趣吧?經過我仔細觀察,發現它模樣很小,像一個小貝殼那麼大,中間刻有“貝”、“君”等陰文。因為它像一隻小螞蟻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國用的錢幣。

馬蹄金:這是一個用全金打造的馬蹄形的貨幣。如果讓馬穿上這“馬蹄”,那該多神氣啊!

貞祐寶券五貫鈔版:這種錢幣名字很長,表面也很大,長約20釐米,寬大約15釐米,就厚度也有1釐米。説來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動這麼重的“錢”嗎?往展館裏面走,這些錢幣就越來越接近現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異,奇形怪狀,樣品琳琅滿目,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時間像水流一樣迅速流逝着,錢幣館也在不知不覺中參觀完了。

接着我們參觀了書法館,玉器館,雕塑館……其中我最讚歎不絕的便是書法館。瞧哪些書法家寫的字,有些龍飛鳳舞,有些小巧玲瓏,還有些鐵畫銀鈎。這個展館的展品並不多,卻給我了一個啟示:這些名人能寫出一手好字,是要從小苦練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

啊,參觀結束了,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再回頭一看那5個金字,它們彷彿在和我述説着古人的生活呢!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三

上海博物館是個非常大的博物館,如果您有空去參觀一下,將會得益匪淺,對於瞭解中華文化,理解中國歷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驕傲,5000年文明史對於每位中國人來説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些可以通過文物,書法等表現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到上海博物院看一看的必要,同時通過參觀,您會發現,即使您知識很豐富,但是您還是隻能理解其中十分之一還不到,我相信大部分人還不到這個比例吧。

目前,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的,在家只會通過書本等傳遞歷史知識,讓孩子到上海博物院去看看,讓他們瞭解我們民族,瞭解我們民族的偉大成績,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對於孩子的上進心有幫助的,對於提高孩子的視野是有幫助的,上海博物院確實是個好去處。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四

“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雄距在世界東方。從東邊的山海關到西邊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蜿蜒在山上的長城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從秦始皇下令建造長城,到孟姜女尋找丈夫,最後明代開國元勛——徐達修築長城。它藴含着砥礪奮進、生生不息的文化真諦,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華夏兒女的驕傲!

今天來到玻璃博物館,觀看明清重鎮——秦皇島長城專題展開幕儀式。儀式過後,來到展播播廳,“天開海嶽京師屏障”八個大字,頓時讓我感受到了長城的雄渾、凝重、神奇與美麗。秦皇島境內有223。1公里的明代萬里長城,它們氣勢雄偉、風光秀麗、建築精美、關隘眾多、文物豐富、故事動人,展現了長城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天工巧奪匠心獨運,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長城由城台、馬道、垛口牆、望孔、排水、射孔、宇牆、雷石孔、吐水嘴等幾個部分組成。其中講解員叔叔特意講了吐水嘴的作用,讓我大開眼界。

第三部分——雄關要塞長城烽火,主要介紹了榆關抗戰對長城的影響,重點介紹了軍事武器——鐵弗朗機。“戚家軍的駐守,戚繼光曾招募浙兵9000餘人守之。”“9000人,這麼多人”我不禁感歎道。

第四部分——精神守望永續傳承,從70年代開始,秦皇島市就出現了義務保護長城組織。當我看到展覽櫃裏展示長城保護員——張鶴珊維護長城的工作筆記和工作總結時,我才明白原來長城需要工作人員年復一年的精心維護和修復。到2006年底,張鶴珊與其他74位長城沿線農民一起,在村民中義務宣傳長城保護知識。

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而來。它蜿蜒在山上,是我們值得驕傲,它象徵着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長城建成後,經歷數代人的堅守,它蜿蜒在山上。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當我再次看到展廳裏的長城模型,情不自禁地眼眶濕潤,那是因為我對長城愛的深沉……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五

今天晴空萬里,是我和爸爸在上海遊玩的最後一天了,我們決定去上海最大的展館之一——上海博物館參觀。

排了將近一個小時隊伍,我們進入了博物館,整個館分四層,我們決定先上四樓,依次走下來參觀。

在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硬幣館,裏面收藏有三千多件展示品,有紙幣、刀幣,還有金、銀、銅、鋁錠等。館內大型電視機向我們介紹了古代硬幣發展的歷史。

然後我們又去了古代家居館,裏面的傢俱古色古香,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有椅子、桌子、牀以及有特定用途的傢俱。這些傢俱幾乎都是用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名貴的木材做成,非常名貴,而且工藝精湛,真佩服古代工匠師的靈巧手藝。

第三層是書法館和繪畫館等,我們先去參觀書法,那裏的字寫得非常好,粗細大小均勻,一個個字好象被寫活了似的;繪畫館裏展示的名師畫,有牧童放牧圖、荷花圖,還有一幅超長的“清明上河圖”,每幅圖都畫得非常精細,彷彿自己也進入了美麗的`畫卷之中。後來,我們又去了二樓的陶瓷文化館和一樓的青銅館、雕塑館。

通過今天的參觀,讓我又增長了許多知識,真令我興奮呀!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六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且懂得了很多知識 。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藝術文物而享譽國內外。其中,又尤以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為特色。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 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説。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閒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七

昨天,我們一起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歷時三個多小時,勉強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着眼前神祕的東方神器,他們歎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可是,當我們仔細的、從另外一種角度看待我們的歷史時,我們會吃驚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卻也有着令人詫異的遺憾!

也許,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浩如煙海的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一壺的”。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細細的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先人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沒能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驕人的成就。整個上海博物館,沒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佳績,所感受到的只是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我想,也許國內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都是這樣吧。為什麼他們沒有能夠在其他方面創造出可以與以上領域相媲美的奇蹟呢?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

到底是誰束縛了我們偉大祖先的思想?是誰導致了我們有極少的機會學習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公式和定律?除了王朝、政府、皇權、桎梏思想的酷刑,還有什麼?孔子、李斯、秦始皇、漢武帝、董仲舒、隋文帝、程朱理學、八股文、康雍乾文字獄。這所有的一切,湮沒了我們的百家思想,更葬送了我們祖先在其他領域的開拓機遇。所有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被儒教思想束縛着。光宗耀祖、身世顯赫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動力。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藉以“含沙射影”、抒發心中苦悶的媒介。這麼一想,我們會猛然發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東西大多卻是娛玩觀賞之物。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偉大的發明,開創性的理論,澤被萬世的思想,卻少之又少。就連我們引為為豪的四大發明也只能稱得上是工藝發明,最多可以認為是技術創造,卻也不是科學史上劃時代之作。

由此可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和一個社會的風氣,以及人們由此形成的思維習慣休慼相關。我們的祖先從漢代的開始接觸火藥,到唐代在戰場上的牛刀小試,再到明清時代在軍事上的大批量使用,其間竟然經歷了兩千餘年的時間。而在西方,同一樣東西卻能在很短時間內得到重視和發展,以至於後來利用中國人傳給他們的火藥做成了自己的堅船利炮,把一個泱泱大國打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火藥僅僅是中國古代所有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那麼,是什麼阻止了這些技術的發展?誠然,不是我們的祖先比外國人的祖先笨,而是因為他們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正途”思想束縛的寸步難行。

也許,沒有必要為我們五千年的文明過於自豪。過長的發展歷史也許是一種不幸,始終被一種阻礙先進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宗教”式思想所統治是這種不幸降臨的源頭。世界四大文明最後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於世,現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一批劃時代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後於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後,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所以,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夠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着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八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築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説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築恰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於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以上為外國遊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着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着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瞭解中華傳統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一樓。陳列着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製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複,紋飾精美,一副憨態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一一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曆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餘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傑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注重筆墨情緒,脱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鑑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26.2釐米,橫34.9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共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緻,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法功力,所以在繪畫創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脱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一件案頭小品,但展現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一種新穎別緻、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後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説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後”的記載。這篇跋文作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作都是偶爾的事情,並不是主業,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一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後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鬱郁不得志,於是遊走於齊、燕、趙之間,最後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後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看畫如見其人,心中滋生不捨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你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裏,沒有喧譁,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傢俱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傢俱,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傢俱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着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一位老外神情專注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脱口而出,我一愣,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顧及他人,一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範。平乎?易乎?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篇九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館。一下車,博物館門前八尊氣勢恢宏的漢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簾。博物館由方體基座和巨型圓頂組成,分為四層,各層有各層的特色,第一層是青銅器館,第二層是陶瓷館,第三層是書畫館,第四層是貨幣館。

我們隨着井然有序的參觀隊伍進入博物館大廳,先來到青銅器館。裏面的青銅器琳琅滿目,大克鼎、犧尊、黃觥等青銅器歷史悠久。大克鼎鑄造於公元前10世紀末,幾千年的古人就能創造出這麼造型奇偉,花紋精緻的青銅器,真是太令人驚歎了!

參觀完青銅器館,我們來到了陶瓷館。我發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瓷器。一個叫汝窯盤,它是北宋時期的茶壺,質地非常堅硬,到現在一點磨損的痕跡也沒有,完好如初。我想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藝術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鏤空高柄杯輕薄易碎,杯壁僅一毫米厚,因此被稱作“蛋殼陶”。

看了這麼多的文物,我最喜歡的還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畫着青色的龍,這些龍栩栩如生,有的張牙舞爪,好像在找誰比試;有的兩條龍纏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奮力往天空飛去,彷彿要去摘太陽……看着這些朝氣蓬勃的龍,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藝。

一天一晃而過,轉眼就要離開博物館了。我回頭凝望身後的博物館,深深感受到中國的古代文物絕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一個個時代的象徵。青銅器、瓷器、雕塑、書畫沉澱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訴説着歷史的滄桑。我為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化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