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蝸居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36K

電影蝸居觀後感(精品多篇)

蝸居觀後感 篇一

《蝸居》是近兩年來深受人們關注和爭議的電視劇,看完之後我感覺很真實,真實的觸動人們的心絃,或許我們每個人在劇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劇中涉及到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房奴、小三、貪官等,於是社會上引發了一場關於房價、不忠、腐敗等問題的探討。一部好的影視作品能夠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當屬不易,對於劇中人物如何評判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會對宋思明和海藻之間所謂的愛情表示支持,也有人會對小三海藻極力抨擊和唾棄,不論是海萍,海藻,小貝,還是宋思明,他們都在演繹着自己的人生,因而有着不同的人生軌跡。《蝸居》對於我們在校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很強的啟迪作用。

著名作家艾青曾經説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拿自己的一生去賭早晚會翻船,海藻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記得《非誠勿擾》節目中女嘉賓馬諾有一句經典名言:“我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是一種典型的拜金主義,這種不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最終會像海藻一樣釀成人間悲劇。愛是無償的付出,是彼此心靈的感應,不能完全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不論貧窮還是富裕,學會經營愛情才能擁有幸福人生!

近年來中國社會流行“房奴”一詞,該劇中郭海萍夫婦只是眾多“房奴”中的一員,海萍夫婦為省一塊錢而吵架,為省錢堅持一週吃掛麪等等道出了買房者的辛酸,他們買房的經歷揭示了當前中國人所面臨的房價過高,“賺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普通百姓不堪重負,為買房被迫淪為房奴的社會熱點問題。她的心理我們應該可以理解,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有了房子才算有一個完整的家,這裏才是心靈的港灣。

海萍夫婦買房的過程正是千萬學子畢業後為買房的拼搏過程的縮影。在我們周圍不難發現大學畢業生低收入羣體大部分來自農村、縣城及邊遠地區,是通常所説的的“窮二代”,他們為跨入大學校門披星戴月經歷了無數酷暑嚴寒,揹負着家庭很高的期望,畢業後打算在城市定居,但是目睹同學中的“富二代”、“官二代”畢業後輕易獲得好職位,買房買車,心裏肯定會有很大的落差,只好過着蝸居,蟻族的生活,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照顧到弱勢羣體得利益,防止心理失衡,房子留給我們太多的深思……

大家可能普遍對劇中海藻和宋思明之間的戀情探討較多,最初的海藻,就像我們周圍的很多小女生,活潑可愛,窩在自己的小小天地裏,被單純帥氣的男友愛着。她漂亮可愛,每天有帥氣的男友陪着應該説是十分幸福的。宋思明的出現,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他是個在仕途上前程似錦的成功人士,有左右逢源、呼風喚雨的能力,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海藻怎能抵擋住對他的誘惑?

試想一下如果宋思明沒有錢和權,他怎能會有呼風喚雨的能力?怎能會讓海藻死心塌地的最終選擇走上“職業二奶”的道路?他對自己的老婆解釋這只是逢場作戲,可見其有一定的虛偽性,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道德和良知。而海藻借了宋思明的錢完全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還,何況宋思明並沒有逼着要錢,怎麼能心甘情願的發展成為人人唾棄的“職業二奶”,海藻她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一失足成千古恨,為自己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小貝是一個很好的青年,他雖然沒有宋思明的實力雄厚,但他畢竟年輕,年輕就是資本,面對海藻的背叛,他選擇離開是明智的選擇。劇中有這麼一個細節是小貝不肯拿出6萬塊錢借給海萍,他有他的苦衷,這是他準備結婚的錢,何況他只是一個小白領本身就沒有多少錢,這不能説明他的自私,更不能説明因這斷送了與海藻之間的愛情。

劇中涉及到宋思明的腐敗,官商勾結,最終釀成苦果,他有一句經典的話:“我在這個圈子裏,如果這個有,那個有,我沒有,很快我就給排出去了。慢慢地,我就被邊緣化了。你在這裏幹,就要遵守這裏的潛規則。你不遵守這個潛規則,別人就不會視你為知己,會防着你,揹着你。”防止邊緣化為其披上了出軌的合法化外衣!他忽略一些價值觀、倫理道德的問題。身為國家工作人員他更應該遵守各項法規,針對腐敗行為應該防微杜漸,那些無視人民,無視法規的公務人員必將受到人們的譴責!短暫的享受斷送了自己的前程!腐敗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從《蝸居》中揭示出許多現象和道理,值得我們慢慢品味,人生的道路靠我們自己去走,把握好人生方向,珍惜所愛的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的去書寫精彩人生!

《蝸居》觀後感 篇二

最近在看《蝸居》,到目前為止我只看到一半,但是我已經是想到了很多東西,不免要留下一點痕跡。

中華民族發展了幾千年,中國依然是處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階段,蝸居就是這樣的一個現實題材的電視劇,非常貼合實際的反映了現實社會,其實是一部非常好的教科書,給全國善良的民眾補課!

我在前不久的博客説過,中國的教育是失敗的!因為教育本身並不是為了創新科技,發揮年輕人的聰明才智去為國家建設和強大作出各種努力,而教育本身就是為了愚弄百姓,培養徹頭徹尾的奴才在努力。灌輸的都是些什麼呢?考試?總是文理科?必修課?英語?垃圾試題還有標準答案?在現實中又有多大的用處呢?教育偏離實際,教育機構本身就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不是以培養人才為最終目的,這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是個大問題,當然中國本身也有很多大問題。《蝸居》只是一部電視劇,但是中國人們需要在這部電視劇裏重新補課,補的是有關政治課、經濟學課程,老百姓以血的代價來重新學習。中國本身很多矛盾,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經濟結構不合理等等。如今善良的中國人在以高房價和高物價的方式來支付高昂的學費,來重新認識這個社會。

蝸居觀後感 篇三

《蝸居》是我的兄弟姐妹向我推薦的,因此我也就趕着熱鬧看了幾集。《蝸居》當然不是個性深刻的作品,説的無非是小民瑣碎的煩惱生活,又不能昇華到本質或者深入到骨髓的高度,充其量但是是嘟囔和抱怨,連揭露都談不上。但是這正是一般平民的高度和角度,平凡而親切,註定能引發普通人最大的共鳴。

它講述的是一對外地留滬的姐妹的一段生活經歷。故事的起因是正因房子——已婚的姐姐要買房,但經濟實力不濟,為錢弄得一身的煩惱,還差點和姐夫離婚。未婚的妹妹挺身而出,去向某官借錢,於是與這位貪官發生了種。種感情糾葛。

故事既然叫蝸居,當然就應是圍繞着小民買房的種。種事蹟展開,但其實買房只是個引子,情節走向到了貪官和妹妹那裏一向到結尾,儼然講述了一段生死戀。故事的情節偏移了。

貪官是市長祕書,姓宋,在這個巨大的城市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且無不良嗜好,多年以來只有一個結髮夫妻——看上去也沒有越過軌,但是偏偏遇上了此女——大概也是命中劫數——卻銷魂了。書裏描述,妹妹就一普通人小女生,沒前沒後,就皮膚白點,但宋祕書就是喜歡她那種調調兒。之後書裏也稍微給了點解釋,她長得象他大學裏早逝的一個夢中情人。這個也不好深究了,總之,一個一貫嚴謹的有權勢老男生愛上了一個小女生,能夠有一萬種理由,也的確分分鐘發生在咱們周邊的現實生活中的,不算離譜。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普通人該如何應對人生給出的選取題。咱們每個人都會不停做出選取,咱們常常選取當然也會常常出錯,並且為此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而劇中那個妹妹面臨的題目類似是這樣的:一個事業成功、能夠幫你解決所有人生艱難的老男生,與一個深愛自我的一無所有的小男生比,到底就應怎樣選取?可能很多人都會唾棄選取前者的女生,當然事實上,做這件事的人遠比想象中的多。

這個選取題,她做的是多選題,她奢侈地期望同時保佑他們兩個,一個短期,一個永久,兩面的好處都要佔。

那麼換一下假設,“一個事業成功、能夠幫你解決所有人生艱難並且深愛自我老男生,與一個深愛自我的一無所有的小男生比,到底就應怎樣選取?”這個題目,僅僅是添加了“愛”,狀況就有了很大的不一樣。

他怎樣是不愛她的?他愛她,才會將委屈的她從陪客户的交際場將她帶離;在她決絕離開時心如刀絞;才會在分手之後,依然用了天大的人情幫忙她姐夫逃脱牢獄之災而不求她知曉;才會在自我敗局已定、大難臨頭之時,依然交付她後半輩子的安家費;甚至在自我死後,還安排了她赴美的後路,給了她新生的可能。

同時他也是自私的。他明明知道她有男友,還有意無意讓事情穿幫,斷了妹妹的後路;他明明知道自我不能娶她,卻要她為他生一個孩子。

是愛嗎?當然是。只有愛才會驅使人做這麼多,變得自私、無理性和充滿佔有慾。

雖然開始可能不那麼純粹,充滿好奇、帶着誘惑、貪圖年輕、但是是肉慾,卻身不由己、不知不覺、一步步地貼近、直到淪陷……最後還是變成了愛。

妹妹試圖兩全的想法當然被現實擊得粉碎。她已經回不到男友的身邊——背叛的創傷無法撫平,因此,她只能和過去告別,真正選取了前者。

她的選取,到底是對還是錯?是清醒還是糊塗?是解脱還是沉淪?我想這依然是無法輕易評判的。

但是人生總是不給你這麼容易的選取題,在前面的假設上,通常都要加上種。種補充——老男生有老婆孩子,老男生不能離婚不能給你婚姻,老男生甚至不能給你正常的生活——當眾牽手、一齊逛商場、朝夕相處、共同養育孩子、讓自我的父母放心~他通常不能給你的是一個名分。尤其對於一個良心未泯的老男生,基本都做不出拋棄糟糠的事情,因此,作為一個之後者,你要忍受的東西遠遠超於你的想象,那麼,如果再做一次選取,你會怎樣做?

劇中的妹妹最後成了宋祕書的情婦,成了他的二奶,用着他的錢,住着他的房子,肚子裏還有他的孩子。他是寵她,呵護她,保護她,給了她經濟上的保障,但他那麼忙——權勢有時候務必是用時刻和精力去交換的;他另外還有一個家,他務必盡到為人父為人夫的職責,他根本無法給予她全部的滿足。空虛、寂寞、懷疑、動搖、沮喪等負面情緒,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她的幸福和手裏握着看似滿滿的一切,其實但是用一根細細的線懸着,那頭連着的,只有一個宋。而這根線,是他的痴心和愛,而這又是世界上最容易變化的東西之一。

她不能有安全感。失去了他,她一無所有。失去了這根線,她一無所有。

個性到了後期,宋因經濟問題被調查,為了不連累她,他剪斷了與她的聯繫,她的痛苦也到達頂點。她預感到自我將要失去一切了。

一天,妹妹在路上看到了前男友了。那個本就應屬於自我的位置,已經站了另外一個小女生,眉眼很像當年的自我。她最後明白了——“我把自我幸福,弄丟了”。

錯了,還是錯了。

她本來就不是一個複雜的人。她僅僅是個胸無大志的小女生。看着LV櫃枱垂涎、鼓足勇氣才能買一個哈根達斯、為柴米油鹽煩惱、和平凡人攜手到老的生活,充滿小煩惱也充滿小樂趣,才是屬於她的幸福。

困難輕易被解決,任何東西都唾手可得,人人都點頭哈腰和逢迎……她既然不追求,得到也不會有太多的喜悦。

她要的但是是一個愛她的男生,僅此而已。本來她已經得到了一個,卻弄丟了。於是她得到了另外一個。但這個男生,卻要分一半給別人。而她沒辦法去搶——畢竟,她才是侵害別人利益的人。她不能這麼不好臉。

於是,她守着這個一半的男生和漂浮不定的幸福,生活在不確定和惶惑之中。這難道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凡事不能做到盡。如果當初,在宋步步靠近自我的時候,堅決地拒絕了,或許還會留一個完美的回憶?又或者之後不好為了買房子求助於宋,事情就不會發生了?如果能夠預想到這天,是不是就會做出不一樣的選取?……

我想妹妹在午夜夢迴,她必須也無數次問過自我這樣的問題。答案是怎樣的,只能讓當事人自我去回答了。

故事的結尾,是宋在即將被捕之前,得知自我的妻子去找過妹妹,妹妹流產了。他不顧一切開車奔向醫院,引發警車的追捕。此時他接到兄弟姐妹的電話,得知妹妹的孩子已經流產了,連子宮都要被摘除。他的孩子連同期望都煙消雲散。再加上自知面臨無法避免的牢獄之災,在這一瞬間,他最後萬念俱灰,在就應躲避迎面而來的卡車的時候,鬆開了掌握方向盤的手……

什麼都破碎了。

宋死了,死在看望愛人的途中,死在通往慾望的道路上。書裏説他死之前,還在輕聲呼喚妹妹的名字,表現得很像個情聖。

很多女讀者不禁歎氣,要是我也有這麼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她們都忘了宋這個貪官的身份了。這也能夠明白,畢竟,貪污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中國貪官也太多了,而在本劇中,她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死戀。

一個有着優點的壞人,往往比高大全的好人(偽人)來得可親可愛。這也是一個規律。

縱然他有千般不是,但他沉穩、大氣、睿智、幽默、淵博、深謀遠慮還加點童心未泯,情商智商都相當之高,和他在一齊永遠不會枯燥厭煩、無話可説。至於個人品德方面,他手掌大權,投懷送抱的事情就應不少,但他在遇到情人之前,對家庭忠誠,不近女色。遇到自我情人後,對自我的情人一往情深、至死不渝。除了官商勾結撈點外中飽私囊給國家造成點損失外,個人形象能夠説是完美無缺。難怪妹妹不由自主地跟着他跑,把屬於自我的大好青年、未來夫婿也丟下不管了。

於是觀眾們尤其是女觀眾同情了,感慨了,落淚了。

我有點懷疑了——世界上會有這麼完美的男生嗎?尤其像宋祕書這樣混跡官場多年、深諳人性劣根性並嫻熟利用、苦心經營20--年織就關聯網、手能通天權傾朝野的男生……一旦談上戀愛,忽然就成了18歲的少年?那麼純情又認真,那麼善解人意又體貼入微,第一次與情人做愛後居然還會害羞——暴露了並不年輕的身體;居然還會心存內疚——他內心獨白是,喜歡一個人何必必須要佔有她……當然之後他還是情不自禁設下迷局,一步步引無知少女掉入他的温柔陷阱。引別人跳入陷阱也沒關聯。壞人一般都是站在井欄邊上看熱鬧的,宋祕書是自我也跳進去了,因此在感情上,他算不得壞人。

從故事的編排上看得出,六六是想拿妹妹和姐姐的不一樣人生選取做個比較,畢竟像姐姐這樣踏踏實實走絕大多數人走的道路的人是常態,也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當姐姐遇到人生巨大的艱難的時候,卻束手無策,還是依靠宋祕書出面輕易給解決的。身受大恩,連姐姐之後都沒什麼話好説,中氣不足,只能對宋説一句“善待海藻”,即是默認了他們之間的關聯、將妹妹的終生幸福託付給宋了。

形勢比人強,有人幫當然比沒人幫好,有靠山總比沒靠山好。升斗小民,在上海生活不易啊!金錢和權勢用感情做包裝,更讓人無法抵抗。因此,妹妹的選取,除了出於愛,也更有現實好處了。

一個人務必要掌握起碼的謀生潛質。經濟上越獨立,越不容易被物質和權勢所誘惑。也越有潛質自我解決自我的問題,不必依靠他人。須知,任何交換都是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一個人務必要有對社會和人心有起碼的瞭解,要知道自我行為帶來的後果和代價,這樣就能夠評估值不值得去做,該不該去做。不會輕易被人牽着鼻子走。

對自我要有真正的瞭解。如果連自我的內心都看不清楚,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就算手裏已經擁有的幸福,也會失去——這就像一向追趕兔子的獵犬,看到竄出來的狐狸就去追狐狸了。最後的結果和可能是兔子沒了,狐狸也沒追着。

如果要做一件與社會主流道德相悖的事情,首先要問問自我是否能夠承受壓力?如果事先把困難想得多一點,日後應對困難就會容易一點,也不會動輒後悔。正因你不是小孩子了,沒有人會原諒你。

物質和精神不是對立的。萬一對立的時候,想想選取後十年的情形,以供參考。

做選取的時候,務必要想清楚。做了,就不好後悔。

如果你是個有良心的人,永遠不好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寧願讓別人對不起你。

不好為了愛放下一切。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值得讓你放下自我的尊嚴、親情、社會關聯、正常生活、獨立自主的潛質~即使為了愛,也不能夠。正因你務必要思考到,如果失去這份愛,你務必要活下去。

於是我知道了,對於妹妹這樣的女孩子來説,以上諸條都沒辦法做到,因此她選取宋祕書簡直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

蝸居觀後感 篇四

《蝸居》這一步電視劇最近在我們大學校園裏推出一輪高潮,相信許多同學都已經看過了或者正在看這部電視劇。裏面的很多網絡名詞最近有重新流行了起來,比如“房奴”、“蟻族”、“啃老族”這些前幾年出現的新詞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

看完了《蝸居》,突然間對社會的殘酷性與無奈性有了更深的認識,“房奴”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的無奈,據一個報道説現在在北京的幾千萬人口中,有百分八十的人是房奴,而且很多的大學畢業生多是以“蟻族”羣居着,這種蟻族以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大城市居多,並且根據所在城市的不同分為“京蟻”、“滬蟻”等。或許對於我們剛出來工作的人來説,無論是名牌大學還是一般的本專科學校,其實只要出來工作之後幾乎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別,能不能發展主要的是看自己的綜合能力,記得清華大學的校長給畢業生的一句話“未來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生活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的確與未來的世界相比,我們現在所學的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們其實在大學生活裏還有其多要學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大學生活,記得華北電力大學拍的一部電影《那時的他們》裏面一句挺讓人反思的話“同學們當你們要畢業的時候你們回頭看看大學這四年,看看現在的自己跟剛進來時候的你們比比,你們進不了多少?你們在這大學四年裏你們學到了多少?比比你們自己有什麼不同……”是呀!突然間回顧我們的周圍,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玩娛樂遊戲的(也包括自己有時),記得一位青年演講師鄒越講過“網絡對於我們來説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玩具”很贊同他講的這句話,很期待許許多多認識與不認識的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同學們能夠適當的放下自己對有效地熱情,能夠多多學學東西,不要等到我們大學四年走完的時候驀然回首發現這四年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到,落下深深地遺憾,更對不住辛苦供我們上大學的父母,其實父母供我們上大學也挺不容易的,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多多孝順他們,在學校裏我們應該多學點知識,平時有空的話多多打電話回家問候,畢竟我們以父母相處的機會已經不會是很多很多,就是我們一年能夠在回家五六次,假如父母還能在世四十年的話,總共加起來也不過就兩百多次。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萬里兒不曾”自古至今多少個遺憾擺在我們面前。父母為我們犧牲也已經很多了,其實作為兒女的要知恩圖報,不能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都當做是理所當然……

最近網絡上有一篇報道是上海海事大學的一個女研究生自殺的事讓這個社會的殘酷性更凸顯出來,記得這個叫楊元元的女研究生在遺言中説道:“現實真的很殘酷,我讀了這麼多年書,經歷了這麼久的磨難,奮鬥了這麼久,最後還是擺脱不了貧困,得要母親大冬天的睡在地板上,在這麼大的一個城市裏,連自己的一個容身之處都沒有……”記得20x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武漢一所高校的一個新生她父母用林肯加長送她去上學,對女兒宿舍不滿意後要求學校為女兒換一個單獨宿舍遭到拒絕後又要求為女兒宿舍安裝空調……,如此的寵幸自己的孩子。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東的一名大一新生為了省下那麼幾十塊路費,竟然用一根扁擔挑着兩布袋行李,用兩隻穿着破鞋的腳獨自徒步走了五十多公里到學校報到……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本自己難唸的經,社會很現實很無奈,但只要心存希望,心懷夢想,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夢想,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也希望那個挑着扁擔孤單上學的孩子四年之後不會再孤單……

電影蝸居觀後感 篇五

看球也會鬱悶,巴西輸了。.。這是我想不到的。現在我明白有些東西是真的不能把握的,巴西也許是一路太順了,也許是驕傲,心態~準備不足,開場的10鍾連續進攻,梅洛與羅比尼奧的配合進球,到梅洛的不冷靜紅牌罰下,到梅洛的烏龍,成也梅洛敗也梅洛。.這就是一個球隊,這次的巴西輸了,是荷蘭的幸運,也是給巴西一個教訓,荷蘭羅本,角球竟然倆次角球贏了巴西,下半場巴西亂了,巴西啊給了觀眾高興興奮的上半場,又給了觀眾傷心憤怒的下半場,這也許是給予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卡卡也只能在沒有一次進球的世界盃回家了。

有時候我們也是這樣吧,父母的希望考上個好大學,精心的挑選這大學,學什麼專業,可到頭來,希望是那麼的小到根本沒有實現,一路的學習生涯就如此的不順時,也許在多的後悔也沒用,巴西他們能後悔嗎?後悔又能怎麼樣,我走的路就這樣了後悔又能怎麼樣,在多的不甘心也是自己走的,看了《蝸居》電影以後,其實社會就是競爭,上了再好的大學,可自己沒把路走好,10年的愛情與事業換來的自己連一套房子都沒買下,年輕人應該有拼搏才會有經驗,海藻的姐姐真的很佩服她,蝸居的倆人的愛情也真的很偉大,海藻的性格真的很單純,還沒有看完,但我們看看也許對我們都會很有幫助,我不想早早的知道結局,也許在我們想像的時候更能帶給我們那種社會感吧。.往往每當一個好電影自己獨自一人看完結局時都會帶給一絲絲的寂寞空虛,可什麼都會是有結局巴西下半場也許還以為在做夢,這不是真的吧,可偏偏現實就是輸了,巴西啊,給你下了那麼大的賭資輸了,真的很失望,(我的家人雖然沒説,但大學聯考關心我的父母親人也會失望)氣人,我輸慘了,但也只不過一場球,一次失望,寫下好多了吧。《蝸居》愛你到骨頭裏的含義,也許每個人看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吧。.。其實海藻的苦衷又有誰會懂,而社會就是那麼般冷酷無情,其實愛情只能給到一個人,而給了另一個人希望,她卻到頭卻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是你沒給小貝安全感,是小貝沒有理解,是你的出軌,也是為了她像媽媽一樣的姐姐。

蝸居觀後感 篇六

正説宋思明

看過《蝸居》這部電視劇後,心情還真是有些不平靜,以至於又要接着寫感想了。今天再談談我心目中的宋思明--人性的真實寫照

看過多篇評論《蝸居》的文章,而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惜筆墨,在宋思明這個人物潑上濃濃的幾筆,那些描寫優秀男人的詞彙,應遣盡遣,一股惱兒的都搬了出來,讓我這樣“清高”男人都多了幾分妒忌。

不管劇中把宋思明放在一個什麼的角色,在更多的觀眾心目中還是把他當做自己的偶像。無論他的智商還是情商都應該是男人中的佼佼者,這一點我也認同。

宋思明,這個劇中唱主角的人物,他的所做所為,本該受到大家的譴責,為什麼還能得到那多的讚譽之詞呢?我分析,一是宋思明氣質和“才能”征服了觀眾;再就是人們能正確面對這個社會現實。

宋思明“穩重,成熟,睿智,自信,聰明,眉宇之間,透着絲絲儒雅。可以呼風喚雨,彈指間,塵埃落定。”的氣質才使他在官場上、社會上游刃有餘,感情上執著、大度、細膩,又善於把握女人心裏,未嘗不是個好男人。

我感覺,宋思明的現象並不是偶然的,其實他是延續了五千年文化的弊端。三宮六院、妻妾成羣都是男人心底的追求,不管是古人還是偉人,哪個能真正的拒絕掉呢?八抬大轎、前呼後擁的現象現在少見嗎?人的本性尤其國人的本性本來就是這樣,所謂有清高只是他沒有攀上那樣的位置,沒有儲備那樣的能量,沒有具備那樣的天賦。

男人嗎,上帝交給他的任務就是要首先征服世界的,然後征服女人。當然男人們知道,當自己征服世界的同時,也就征服了女人。男人生下來就有統治的慾望,就知金錢的魅力,所以他的一生就拼命的去向上爬、去賺錢。宋思明無疑就是一位男人中的成功者,即使他做了違反道德的事,人們仍然讚許他。

雖説當今官場上打拼沒有幾分背景是難以成功的,但如果沒有點真“本事”,也是舉步維艱的,既要有樹可靠,又能左右逢源,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不能不説宋是官場上的一個人才。

無情未必真豪傑,宋對海藻的佔有,並不只是性的擁有,更多的是一份感情,雖然這不符合社會道德觀,但這也是一種社會潮流,你不見陳希同、王保山。等被扳倒的諸官員或富豪們,哪一個少了“二奶”?這就是説,還站在舞台上的人都能麼潔身自好嗎?我不相信。宋對海藻愛不但是緣自己的一個夢,也是寄託着一種希望,其實他還是很真情的。

宋的浪漫與小貝相比,更多的體現到生活現實性,那是很多男人一生都不能達到的“境界”,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的原因之一。海藻很“現實”的`看到了這一點,那麼拿出自己的青春兑換一生的拼搏,也未嘗不值得。

話説回來,宋的錯並不是他一人的錯,社會不能推卸掉責任,權勢的法律根本解決不了自身的頑疾。再説,在充滿着“人情味”的國度裏,法又能起到什麼樣作用呢?試想,揪出來一個宋思明,還有多少個張思明、王思明不是仍然在踏着宋思明的足跡前進嗎?哪棵大樹下沒有乘涼人?就拿做出停播這部劇決定的“領導”來説,你敢斷言他不是某思明?

宋是一個犧牲品,站錯隊伍是失敗的主要原因,這也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

最後表明自己的觀點,我並不贊成宋的所為。因為,他讓我們這些無能男人很自悲,嫉妒之心也油然而生。更可恨的是,他佔有了社會資源,那份屬於諸多“小貝”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