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9新版勵志電影《少年的你》觀後感分享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W

2019新版勵志電影《少年的你》觀後感分享

《少年的你》最新電影觀後感篇1

上個學期末,我就聽説過電影《少年的你》的消息,所以很期待。

電影講的有關校園暴力的事,內容上不多贅述,電影還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於沒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個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後的真正原因。但整部電影看完後很震撼,帶我陷入深思。

第一,很多學生對“校園欺凌”沒有正確的認識。“我曾經審過一個案子,一羣男生打一個男生,把那個男生打死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樣會打死人。”這是影片中一位警長説的話。很多校園欺凌的事情發生是因為欺凌者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正確的認識,覺得那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因為認識膚淺所以往往顧及不到後果。從這點來看,學校和家庭都應該給孩子加強對“校園欺凌”這一主題的普及,讓孩子對校園欺凌有深刻的認識。不對他人進行欺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自己受到他人欺凌時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和老師。

第二,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交朋友。電影中,三個欺凌者中有一人説自己也是被逼無奈。可能剛開始,她們三個人成了朋友。那個女生並不瞭解她所交的朋友是一羣惡臭少年,在朋友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和她們一樣的人。現實中這並不少見,很多學生走向歧途都和他們交的朋友有關。從中告訴我們交朋友一定要選品行端正之人,家長也要教會自己的孩子識人。

第三,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影片中欺凌別人的老大,家裏最有錢。看似本應有教養,但卻帶着同學欺凌他人。被告到警察局的時候,不僅她為自己開脱,連她的媽媽都為她開脱,認為自己的女兒沒有任何問題。她的父親也因為這件事,一年不理她。從中可見,一個孩子的心理和家長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家長要做好的榜樣,才能讓孩子變得陽光。

電影中敍述的故事只是一個特例。我生活的地方很健康,體驗不到,沒有直觀的感受,不過還是需要時刻提防,防範欺凌者,幫助被欺凌的人,但必須保護好自己,讓自己能健康成長!

《少年的你》最新電影觀後感篇2

不多説廢話,先説優點,再説缺點。

第一:“臉部”

面部,是人類情緒最集中的地方,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1.周冬雨給胡小蝶披上校服,回頭凝視正在拍照的學生,那個瞬間被一個手機屏幕定格,下一個鏡頭,“少年的你”四個字出現在屏幕上。

2.四字被羣毆,周冬雨被混混的手下抓住,讓二人親吻,面對面貼緊脣部,是二位主人公的初次相遇。

3.周冬雨沒有固定的住所,原因是她的母親被騙去做傳銷,她售賣的劣質產品,恰恰是“面膜”。

4.片中雖然不乏打架和欺凌的戲,但每一次受到的實質傷害都體現在面部,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讓男女主人公二人更加貼近,結尾審訊室裏的對視和玻璃裏的面部倒影是全片的高光時刻(但我並不清楚為什麼這個時候還有一些女生在笑)。

第二,鏡頭(指前半段)

1.胡小蝶跳樓,周冬雨下樓時,鏡頭猛地一推,從全景變成特寫,再跟着周冬雨的腳步不斷後拉,我的視線一下就被調動,不由得坐直身體。

2.周冬雨給胡小蝶蓋上衣服之後,俯拍回眸特寫,接教學樓上學生紛紛拍攝視頻的仰拍鏡頭,個體和羣體的對抗和壓抑瞬間被展現。關於“人”和“建築”的空間呈現,在壓縮空間的逃跑戲中也有運用。

3.冷光座位上的紅墨水特寫⇒ 暖光(回憶)胡小蝶臉部特寫環繞鏡頭,手機屏幕周冬雨面部特寫⇒ 胡小蝶面部特寫很有意思。

4.女二號小團體的審訊戲,以太陽和雲層的空鏡頭作為過渡鏡頭,之後審訊室內的打光是自下而上的光,審訊戲結束之後,有以太陽和雲層的空鏡頭作為過渡鏡頭結尾,審訊室內的冷光和自然太陽暖光的對比很出色,非常厲害的情緒營造。

5.和警察老師的談話戲,以周冬雨背對幾個大人的鏡頭作為開場。周冬雨雖然在前景,但她的部分卻是被虛化的,説明權力主體在後景的大人們身上,之後的幾個正反打鏡頭裏,周冬雨和“大人們”都沒有交集,唯一形成雙人鏡頭的是周冬雨和班主任同框,但即使是同框,班主任還是處於虛化狀態,説明周冬雨對他並未產生信任關係。

6.周冬雨和四字的關係遞進:從相遇的面對面正反打,到接觸的四字想侵入周冬雨畫框但並未成功,再到前後行進的同框虛化,到受傷後同牀的真正的two shot,雖然沒有用台詞明説,但二人的關係確實是清楚地展現了出來。《忠奸人》裏德普和阿爾帕西諾的關係遞進的人物鏡頭和本片有些相似,但那部更高級。

第三,情緒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評價《少年的你》,我可能會説“只有情緒,沒有人物”。這並不是在否認周冬雨和四字的表演,而是導演的意圖就是這樣。第一部分我説過本片一直在強調“面部”,其實還有一個部分,那就是“腳部”,“面部”是集中展現情緒,“腳部”則更多的是為了調整情緒的節奏而出現。面部和腳部,一個是情緒的爆發點,一個基本上看不出明顯的情緒,二者的交叉配合,像音樂一般美妙。

優點説的差不多了(其實主要是我只能記得這麼多,不像有資源的電影可以隨時拉片),簡單説説缺點。

第一,前後兩部分割裂太大,前半段是優質電影,後半段淪為三流懸疑片;第二,台詞實在有夠噁心,我在金羊羣裏説“如果這部電影改成無台詞默片,我一定會給五星”,這種抄襲東野圭吾的矯揉造作的十八流女頻網文台詞讓我一陣陣反胃;第三,鋪設的主題太多太雜,結果哪一個都沒有真正弄好,有些可惜。

結語

作為國中時代被欺凌過的肥宅,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的確有一些共鳴,也會突然出神,想起一些並不美好的回憶,但還好已經過去了。這種電影的出現無疑是很好很好的,但今天看電影的時候,滿場的歡笑和屏攝一下就把我拉進現實。是啊,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少年的你》勵志電影觀後感篇3

今年1月,《少年的你》入圍柏林新生代單元,然而後來官方卻宣佈退出柏林展映。

5月,《少年的你》宣佈定檔6月27日,最終還是沒能如期上映。

10月22日,《少年的你》突然宣佈重新定檔10月25日。

幾經折騰,這部電影終於與我們見面。

據説《少年的你》前前後後一共刪減了7分鐘,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對影片降低了期待,結果沒想到比想象中要好。

雖然也有一些缺點,但總體而言是中等偏上的。

豆瓣8.7分是有點偏高,但7.5分還是有的。

同樣是講校園霸凌,比去年的《悲傷逆流成河》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悲傷逆流成河》太狗血了,和以往的校園青春片沒有本質的區別。

相比之下《少年的你》則更成熟,更像是一部電影。

影片為我們展現了另一種高中生活,不再是以往校園青春片千篇一律的早戀、墮胎、逃課、抄作業,而是更黑暗、更深入。

面對墜樓,他們忙着拍照發微信,只有陳念為她蓋上衣服。

面對欺凌,他們假裝沒看見,只有陳念選擇報警。

因為蓋衣服,她成了下一個被欺負的人;

因為報警,她遭到瘋狂報復。

袖手旁觀的人平安無事,制止惡行卻受到牽連。

被欺負了沒人管,欺負你的人死了馬上就管了。

受到傷害無法得到保護,犯了罪絕不讓你少判一天。

當初不重視你的遭遇,不了了之;

如今卻想盡快結案,讓你接受法律制裁。

人人都説可以幫你,其實沒有人能幫你。

受過教育不一定就品質高尚;

沒上過學也可以善良正直。

家境富裕的好學生其實是校園霸凌的始作俑者;

你眼中的小混混卻真正付出行動保護弱者。

你只看到他打架,卻沒看到他是為被欺負的人挺身而出。

你不會無私奉獻,我也不會,但是他會。

為了幫助她實現夢想,成全她的人生,他甘願獻出一切。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

陳念、胡小蝶的經歷,可能你也經歷過,或者看到別人經歷過。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沒重視,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就像鄭警官説:我小時候沒發生過這種事。

老楊説:那些不好的,你都忘了。

《少年的你》有虛構和誇張的成分,但是像胡小蝶被欺凌、陳念被全班同學嘲笑的事情,是很普遍的。

很多學生不知道嘲笑、欺凌他人,會對他人造成怎樣的傷害,以為只是小小的惡作劇。

像魏萊那樣召集一羣人欺凌一個人,甚至扒衣服、拍視頻,在現實生活中也發生過。

可怕的是,很多施害者就像魏萊一樣,還未成年,而且又沒殺人,關不了多久然後又可以出來為非作歹。

魏萊一直欺凌胡小蝶,直到胡小蝶跳樓自殺才善罷甘休。

然後她又一直欺凌陳念,直到自己死的那一天。

非要鬧出人命,警察才會管。

要麼你被打死,她犯罪伏法。

要麼你把她打死,你犯罪伏法。

魏萊一直欺凌陳念,陳念不還手,魏萊就得寸進尺;

陳念還手,魏萊就把她從樓上推下去。

小北警告魏萊不要再欺凌陳念,魏萊就瘋狂報復。

不還手不行,還手也不行。永遠甩不掉她,直到她摔死才能擺脱她。

但陳念並沒有因為魏萊的死而徹底擺脱這件事。

她把魏萊推下樓摔死了,雖然是過失殺人,但也要判刑。

所以説啊,被欺凌真的無解。

胡小蝶受不了欺凌選擇了輕生,陳念不小心把魏萊推下樓,迎接她的是四年的牢獄之災。

小渺逆來順受、乖乖聽話,最後也成了被欺凌的對象。

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沒有一個能安全脱身。

這也是為什麼小渺聽到魏萊死了的第一反應是笑了,因為她終於擺脱魏萊了。

和《盲山》有點像,被拐賣的婦女有的自認倒黴,放棄反抗;

有的想逃出去,結果被抓了回來。

又不願放棄,又逃不出去,絕望的女主角最終選擇了一刀砍死村民。

砍死村民解決不了問題,她的人生只會走向更加黑暗。

被拐賣、被欺凌都是無解的難題。

被拐賣後靠自己是無法逃出生天的,被欺凌也是如此。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靠法律、制度、警察了。

對於魏萊這樣的人,應該如何教育、懲罰?

對於校園欺凌,又應該如何避免?

如果欺凌已經發生了,又該如何處理?

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完善的問題。

還有魏萊的母親不瞭解自己的女兒,以為她很單純;陳唸的母親不管女兒,無法保護女兒,也是導致魏萊欺凌陳唸的原因。

包括小北也是因為被父母拋棄才做的小混混。

沒有人天生就想做小混混,如果他的父母沒有拋棄他,可能他的人生會迥然不同。

只有制度更完善,法律更健全,父母、老師更關心孩子,不僅關心學習還要關心生活……多方面同時進行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

《少年的你》的上映,能讓更多的人重視校園霸凌、思考減少校園霸凌的方法,這正是這部電影的意義所在,我們也很需要這種能夠改變社會的電影。

這也是為什麼警察王立讓人感到很討厭。

她懷疑陳念有罪沒錯,她迫不及待想要讓陳念認罪也沒錯。

但當初陳念被欺凌的時候她怎麼沒有拿出這種誓要解決問題的氣魄呢?

當初陳念被欺凌的時候她怎麼不去對魏萊態度這麼強硬呢?

陳念被欺凌的時候你不管,她不小心把魏萊推下去摔死你就這麼迫切地要抓她。

該重視的時候不重視,該強硬的時候不強硬。

要是當初胡小蝶自殺的時候她就用這種態度問魏萊,就沒有後面那些事了。

對壞人太寬容,對好人太苛刻。

包括鄭警官也是如此,他審問陳念、小北沒有審出問題,後來又專門去陳念家套她的話,逼她説出“他還沒成年”,從而得知他們認識,然後再誘導她去自首。

其實電影拍到陳念查到大學聯考成績,心情五味雜陳的時候就該結束了,後面反而有點畫蛇添足。

小北覺得自己很沒用,所以他想犧牲自己,成全陳念考進一流大學的夢想,不讓無心之失毀了她的大好前程。

他不僅這樣想了,還這樣做了,不是隻是隨口説説而已。

魏萊家庭條件那麼好,做的全是喪盡天良的事,其它同學也嘲笑陳念,唯獨小北願意為陳唸的錯誤買單,因為他愛陳念勝過愛自己。

這樣一對比,更突顯小北的高大。

但最後10分鐘強行讓陳念自首,就把小北前120分鐘建立起來的偉大、無私、高尚全都打回原形。

當然,不這麼拍的話這部電影就上映不了了。

就像《心迷宮》男主角也是被人勒索,然後慌亂之中推了對方一下,結果對方就死了,片尾還是加了一個父子倆自首的字幕。

的確,現實中人們犯了罪就該遭到懲罰。

但人們之所看電影,就是為了能在電影中找到現實中不存在的另一種答案。

所以人們喜歡看《十一羅漢》《瞞天過海:美人計》《賽末點》《速激5》……

犯罪伏法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需要再在電影中強調了。

國產片中主角犯了罪就一定會接受法律制裁,哪怕他不是有意的。

所以我們就把《少年的你》最後10分鐘當做不存在就好。

最後要表揚一下週冬雨,當初演《山楂樹之戀》還很稚嫩,很多人都覺得她是花瓶。

後來的《七月與安生》,我們開始看到周冬雨的演技。

到《少年的你》周冬雨更成熟了,逐漸開始實現偶像派到實力派的轉變。

正如陳念歷經挫折,終於變成了大人。

以前周冬雨總是被批評,現在很少有人批評她了,因為她已經用實力贏得了人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