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4W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將遵循開幕式一樣的“簡約”風格,通過“穿越”來呈現和致敬“雙奧之城”這一重要元素。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1

今年的冬奧會格外引人矚目,不僅因為它在北京舉行,更因為冬奧會和夏季奧運會不同,冰雪上的比賽更具觀賞性和偶然性。不到最後一刻,輸贏就未定,賽場上一個小差錯就可以改變最後的結果,讓人的心情總是隨着比賽的發展跌宕起伏。

中國對美國的冰壺混雙比賽就在這樣“緊張”中開始了。早就聽説冰壺這項運動被譽為“冰上國際象棋”,不僅要用“力”,投擲壺、掃冰,把冰壺推到離圓心最近的位置;還要動“腦”,運用戰略和戰術,每一次投擲都要步步為營,想着怎麼排兵佈陣,既保住自己的壺努力擴大比分,又阻擋對方的壺完成防守任務。因此,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又新奇又興奮。中國隊出戰的是範蘇圓和凌智,他們都是年輕的小將,但表現得很沉穩,配合也很默契。賽場上傳來他們的交流聲、呼喊聲,前三局結束時中國隊1:3暫時落後於美國隊。我內心也為他們加油鼓勁,“一定要堅持下去,我們可以追回來的!”

第四局開始了,範蘇圓和凌智轉變戰術向美國冰壺位置發起撞擊。冰壺從範蘇圓手中推向美國冰壺的站位,凌智用冰壺刷使勁在冰壺前不停地“擦冰”,好減少摩擦力,讓冰壺朝理想的方向滑行得更遠。眨眼之間,中國隊的紅色冰壺撞到對方黃色冰壺,緊接着又反彈把另一個黃色冰壺撞出界限。“好一個雙飛,兩分!”這一步,為中國隊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兩分,兩隊比分在第四局追平!後面的賽程發展並不好,最後一局,中國隊的兩位選手做出了放棄最後一投的決定,保留力氣為下一場做準備。

雖然中國隊輸了,但冰壺這項冬奧會項目,讓我感悟到在冰壺這項運動中,心態、理智、謀略、技術都是取得勝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也在運動員每一次投擲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2

4年前的平昌冬奧會上,武大靖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拿下了短道速滑500米的金牌,他也成為了當屆冬奧會閉幕式上中國代表團的旗手。也是在平昌,剛剛20出頭的高亭宇在速滑500米的比賽中奪下銅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看好這位嶄露頭角的新人未來成為中國速滑項目的“一哥”。

2022年的冬奧會開幕式上,武大靖手中五星紅旗傳到了高亭宇的手中,他和女子鋼架雪車選手趙丹一同成為旗手,那一刻高亭宇熱血沸騰,“這是我夢寐以求的角色,我一定不會辜負這份信任,會爭取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一面。”

説到做到,昨晚的“冰上飛人”大賽——男子500米速滑比賽,高亭宇以34秒32完賽,一舉打破了奧運會紀錄,也拿下了男子速滑項目在冬奧會的首枚金牌。

遙想1980年的普萊西德湖,中國代表團的首次冬奧之旅,擔任開幕式旗手的趙偉昌也是一位男子速滑名將,他一個人在那屆冬奧會上出戰了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三項爭奪,在500米的比賽中,趙偉昌獲得了第31名的名次。多年以後談起那段經歷,趙老依舊難以忘懷,他表示五星紅旗在手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當時我們運動員的實力與世界強隊相比是有不小的差距,但走上奧運賽場就是去展現自己的一面,盡力去比賽。”

40餘年過去了,一屆又一屆的冬奧會,一代又一代的體育人,我們的旗手楊揚、周洋、武大靖、趙宏博等,每一個人都在世界的體育舞台展現着實力與魅力,同時也在展現着那份無畏的勇氣以及奮鬥不息的精神。昨天,當高亭宇在“冰絲帶”高舉五星紅旗全場滑行慶祝時,相信趙偉昌、趙士堅這些老一輩中國旗手會感同身受,一起分享這份榮譽與喜悦。

因為有些東西是始終不會改變的,正如高亭宇在談到北京冬奧會比賽時直言,自己除了全力以赴,爭取比平昌更進一步之外,其他的不會去多想,“冬奧會取得好成績不是靠想出來的,如果靠想的話就天天躺着了,還是得靠實力説話。”

過去這個奧運週期,高亭宇也遇到過一些波折,比如腰傷的困擾,但成績和狀態的起伏並不妨礙他不斷磨練自己。2021年11月的世界盃上,高亭宇過彎道時出現失誤,最終排名第8,而當時在起跑時,裁判連續判罰他的對手們兩次搶跑,這給高亭宇帶來了一些影響,事後他也表示自己的注意力有些分散,所以技術動作沒能做到。而之後高亭宇一直在打磨各方面的技術,尤其是起跑的速度,甚至睡覺時常常夢到在比賽。而昨天來到冰絲帶的冰道上,高亭宇的起跑堪稱完美,前100米的成績是9秒42,並最終打破了奧運紀錄,這一刻夢想成真。

奪冠後的高亭宇還不忘向同為旗手的趙丹隔空加油,昨天這位00後姑娘在被喻為“勇敢者遊戲”的鋼架雪車中也有非常出色的發揮,第一輪就刷新了本屆冬奧女子鋼架雪車的賽道紀錄。儘管在第三輪出現失誤,最終沒能實現奪牌的願望,可趙丹和她的隊友黎禹汐,還有昨天上午創歷史拿下銅牌的男子鋼架雪車選手閆文港都在用他們的勇氣與技巧,讓更多的人們關注這項刺激的冬季運動。

旗手,永遠站在最前端,手中是國旗,身後是戰友,展現的是中國的意志,傳承的是奧運的精神。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3

北京冬奧會近尾聲。人們希望時間可以放慢,在“中國紅”與“冰雪白”的交融中多駐留一會。

十多天來,全球共享“同一屆冬奧”,一起體驗冰雪賽道上的速度與激情、為人類挑戰“更快、更高、更強”而歡呼,也源源不斷感受到各種形式的“善意與理解”、為“更團結”的滋長而寬懷。

“更團結”在這屆冬奧會上的呼聲有多高,暗示着在現實世界裏有多稀缺。

“更團結”在這屆冬奧會上的氣息有多濃烈,意味着照亮人類未來的力量有多堅韌。

縱觀北京冬奧會這個“超級現場”,一個個瞬間的定格、一條條“熱搜”的發酵、一出出互動的接續,串聯起以“更團結”“向未來”為內核的冬奧故事,刻畫出以“我們”為主角的同心圓。

競技場上,超越輸贏,北京冬奧會凝聚起參賽者,刻畫出體育精神的同心圓。

競技體育,有贏有輸。贏有贏得起的風采,輸有輸得起的姿態。輸贏之外,還有更多“奧運的意義”。對手錯失金牌痛哭,谷愛凌跪地安慰;打分有爭議,蘇翊鳴懇請終止對裁判的批評;徐夢桃摘金,美國選手第一時間上前擁抱祝賀;中日選手同台競技,賽後合體“比心”。

尊重對手、尊重規則,相互關愛、相互包容。這些競爭對抗之外的温暖片段,營造出北京冬奧會的清新畫風,也表明“大寫的人”才是奧林匹克賽場上真正的主角。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4

北京冬奧會全球收視率創歷屆新高,印證了體育可以超越政治、團結人類;本屆冬奧會即將迎來終章,“中國範兒”為西方世界主導的冬奧會增添了東方印記,彰顯多元文化的兼容共存;各國小雪花匯成人類大雪花的開幕場景成為冬奧經典鏡頭,不僅在於創意,更在於契合人類心靈深處“愛與理解”“彼此依靠”的需求。

北京冬奧會如同磁場,將不同背景的人匯聚在一起,重温“同一個世界”的常識,也激勵“你我他”打破認知壁壘、升級認知帶寬,為當下人類社會的割裂提供修復之力。

競技場上的“暖”、中外之間的“緣”、多元文化的“融”,是北京冬奧會口號“一起向未來”的具象呈現,也是新版奧林匹克格言中“更團結”的中國式詮釋,共同奏響人類團結、韌性和合作的主基調。

期待冰墩墩手掌上的“小愛心”、運動員之間的花式“比心”繼續傳遞下去,將善意傳遍世界;期待“Thank you,Beijing”帶來的觸動,轉化為不同族羣、不同國家“手拉手、肩並肩”的根基;期待北京冬奧會的外溢效應持續放大、迴響不斷,如同雪花火炬台上,微光成炬、生生不息。

2022北京冬奧會心得觀後感5

如今,2022北京冬奧會賽程過半,從一枚小小的獎章到供奧運選手休息使用的“智能牀”,再到國家體育館“冰之帆”、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驚豔着世界,託舉起一流的冬奧盛會,讓世界冰雪健兒倍感“比的精彩”“家的温暖”。北京冬奧會也成為了迄今收視率的一屆冬奧會。

中國製造託舉下的“品質冬奧”更具科技感。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由大到強,創新是必由之路;一場的冬奧盛會吸引全球目光,科技是重要“引爆點”。首次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首輛國產雪車、體型龐大的雪蠟車、新型奧運版復興號智能動車、自主研發出水平的比賽服……北京冬奧會上,一項項令人眼界大開的“黑科技”,一座座“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奧運場館的背後,是一個個令人振奮的中國製造。中國製造既見證了中國科技創新的飛躍成果,也為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提供着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更為後冬奧時期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中國製造的創新蜕變,讓“品質冬奧”科技感十足、吸引力爆棚,大量冰雪健兒在科技成果面前駐足觀看、點贊分享,為“品質冬奧”豎起了大拇指。

中國製造託舉下的“品質冬奧”更有卓越度。質量強則製造業強,製造業強則品質強。製造業競爭歸根結底是質量競爭,質量優劣直接決定了冬奧會的整體品質。

中國製造託舉下的“品質冬奧”更能暖人心。北京冬奧會是疫情之下舉辦的一場高水平國際體育盛事,保障好安全、服務好競技,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為世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點燃復甦發展希望,是舉辦冬奧會的和初衷,這背後依然離不開中國製造的有力託舉。以打造防疫閉環為支點,用高精度測温芯片感知佩戴者細微體温變化,實現快速無感測温與健康核驗功能,配備使用無害化噴霧消毒機器人,主媒體中心智慧餐廳機器人烹飪送餐,設置322平方米的户外8K大屏等等,一項項中國製造的產品,支撐賽事運行保障工作更精細、更高效、更便捷,託舉起冬奧會一流的服務保障品質。

中國製造託舉“品質冬奧”,“中國質造”閃耀世界盛會,這既是中國製造業體系日益完備且不斷邁向中高端的發展成果,也是中國製造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的奮進起點。期待乘着北京冬奧的東風,加快形成追求高質量的製造業新風尚,推動中國製造在不斷創新、轉型中“拾級而上”,帶給世界更大驚喜、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