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大年》電影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61K

《黃大年》電影觀後感多篇

電視劇《黃大年》觀後感:學習黃大年,交出精彩人生答卷 篇一

反映“時代楷模”“傑出科學家”黃大年先進事蹟的6集電視劇《黃大年》,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黃大年回到祖國,帶領團隊投身科研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作為黨員幹部就要學習黃大年忘我工作、忠心報國的時代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曾評價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準確概括了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再優越的生活也抵不過祖國一聲召喚。黃大年立下“一定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的錚錚誓言,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一心報國之路。海漂18年,黃大年一家已經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然而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卻讓他毅然辭職回國。看在眼裏的是很多人的不理解,埋在心裏的是他對祖國的熱忱,對祖國科技進步的渴望,以及他深深的愛國情懷。

濃濃愛國情,深深報國路。黃大年為我們樹起的是一面人生旗幟,給我們留下的是他的精神明燈。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到底肩負着怎樣的責任和使命?如何才能真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

愛國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幹。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複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脱貧攻堅的硬任務,再到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艱鉅工作,都要求我們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毫不鬆勁。每一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合力解決發展難題,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美好,圓夢的腳步才會越來越堅實。

鞠躬盡瘁興邦夢,赤膽忠心愛國情。讓我們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汲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奮發進取,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黃大年》觀後感 篇二

出國留學,是如今社會上眾多知識分子渴望的目標,前進的動力,若問他們因何而去, “求學”二字便是回答,若再問及他們是否會回來,滿面猶豫便是回答。

黃大年在一羣海外知識分子中顯得獨特。他是一位優秀的地質勘探學家,出國十餘載,滿懷熱情及滿肚知識不受好友、上司的勸阻,為了祖國的科技水平和軍事工業,毅然回國。這是一種何等堅定的信念!

我們的國家,深受國人的驕傲,深得百姓的心,他的經濟水平、軍事化水平、工業化水平、甚至是現代化水平都遠超眾多發展中國家。我們身為中國人,深知這個國家給予了人民多大的好處,也深知這個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去完善社會的方方面面。

對比起發達國家,縱有可觀的嶄新面貌,但由於人口基數大、資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政策實施不到位等實際上的問題,如何在科技方面擁有全面優勢仍是難以解決的難題,而這個時候,便是國家急需大量人才的時候,國家的號召不僅在全國範圍內,海外的技術人也是國家重點招攬的對象。黃大年便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他的歸來他稱之為“回家”。

是什麼讓他放棄了國外精良的技術及優越的技術環境回到十年前並不發達的中國,他的祖國呢?我們的祖國又有何等魅力驅使他迴歸呢?我們説的回家,大都是指一個人由於情感上對於他成長的地方的依戀而選擇歸去。黃大年少時出國,學成而歸,為的是回家,為祖國建功立業。他對着這片土地有着強烈的熱愛及依戀,於是他回來了。

黃大年想完成一項發達國家都完成不了的工作,國內縱有完善的科技武器研究機構,但要想按着他的要求來做無疑是困難的。對於一個在國外研究機構待了十幾年的人,習慣了國外的辦事效率,習慣了與身邊的同事的默契,習慣了少交際多動手的人際交往關係。於是黃大年一步一步地把生活習慣調整過來,他深知周邊的人對於他做這個項目所投入的熱情、精力不理解,但他也深知,一天不做出來,國家一天都不能強大!黃大年成為了與時間賽跑的人,爭分奪秒地進行研究、計算以及報告,不顧自身身體狀況,耗盡他身體的每一份血液、每一處細胞為祖國的的燦爛前景而奮鬥。他成功了!卻也永久地離我們而去了……

我們歡喜着他科研成就的誕生,痛惜着一位英雄的逝世。黃大年,一個平凡的名字,學成了不平凡的本事,做了一個不平凡的國人,繪了一個不平凡的明天!如此海歸學子,又如何不叫我們學習!把那猶豫從臉上抹掉,待我學成歸來又是一個新的黃大年!

電視劇《黃大年》觀後感:黃大年精神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篇三

連日來,由中央電視台、吉林電視台等聯合出品的6集電視劇《黃大年》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以“時代楷模”嶄新藝術形象與廣大觀眾見面,以感人肺腑精彩故事劇情傳遞精神力量,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3個“學習”: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2009年,黃大年在國家啟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__”的召喚和母校吉林大學的誠摯邀請下,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回到祖國。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帶領400多名高級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攻破道道難關,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科學技術空白,取得了同業水平趕超國外、科技碩果舉國振奮的輝煌業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他“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諍諍誓言。

黃大年把個人奮鬥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感人事蹟感動、感染着越來越多的人,吸引着更多人加入到學習黃大年的行列之中。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就要像他那樣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用實際行動詮釋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作為一名機關幹部,就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對照先進查找差距,從自身做起,要時刻做到“忠於國家,敢於擔當,甘於奉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幹,立足崗位做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生前系國家“__”入選專家,國家“__”專家聯誼會第三屆執委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去世,年僅58歲。

時代楷模黃大年觀後感 篇四

記得詩人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時寫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今天,我想説的是,有的人,雖然眼睛雪亮,但他的內心卻充滿陰暗;有的人,雖然眼裏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內心卻光明無限。貴陽市白雲三中的女教師劉芳,就是這樣一個內心充滿無限光明的盲人教師。雖然,因為眼病的原因,劉芳老師在生活中從此與光明無緣,但她卻用無私的愛、用她一顆熱誠的心照亮了身邊無數的人。她,劉芳老師,就是人們迷茫旅途中的一盞明燈。

近幾日來,各大媒體、電視新聞等都在不斷播報關於盲人女教師劉芳老師的感人事蹟。看了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新聞聯播》裏那短短3分多鐘的視頻之後,我又上網搜尋了關於劉芳老師的相關新聞報道,對劉老師的事蹟瞭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飾地説,我是流着淚讀完了每一篇報道,內心所受之震撼,無以言表。

有人説,劉芳老師是“中國大山裏的海倫。凱勒”,而我想説,劉芳老師是當代教師的一座豐碑,是我們迷途中的一盞明燈。

在這個物慾橫流,一切都向“錢”看的時代,教師隊伍中的不少意志薄弱者,已經漸漸被腐蝕,迷失了方向。他們不甘心,也不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在外謀“第二”、乃至“第三產業”;工作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待工作的倦怠情緒日益顯現;上班時間聊QQ,刷微信,炒股,玩基金,打遊戲,網購??更有甚者,利用職務之便,收取學生、家長的“好處”,示意學生課後找自己“補課”等等。而且,有的老師,未到退休年齡,只想做生意更方便,以身體的一點小小不適,就申請病退;或者直接通關係,走後門,找醫院出具假證明,就為了提早一點退休??諸如此類,在教師這個龐大的隊伍中,並不少見。他們被利慾矇蔽了雙眼,作為教師,他們的心理是陰暗的。

劉芳老師的事蹟,無疑為我們點亮了迷途中的一盞燈。雖然劉老師眼睛看不見,但她從沒有放棄過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她付出了超過常人無數倍的努力,堅守在自己熱愛的三尺講台上,為孩子們帶來知識。同時,她用愛傾聽,給孩子以心靈的啟迪,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我特別欣賞劉芳老師的一句話:“??生活不能改變的話,就改變生活的態度。”

含着淚讀完劉芳老師一個個感人的事例之後,用她同事説的一句話來作為今天的學習小結,“她都認真地活,我們有什麼理由隨便過?”是的,我們有什麼理由隨便過?有什麼理由混光陰呢?也許,有老師還在為教師這一點微薄的收入抱怨着,但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展;更何況,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要甘於奉獻,淡泊名利,就不應該衝着“錢”而來。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在劉芳老師這盞明燈的指引下,我想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定自己的教育理想,愛崗敬業,踏實做好一名教師的本分。我們要以身為教師為榮,而不是為教師抹黑。

時代楷模劉芳觀後感——堅持夢想,無法將你打敗的困難都會將你變得更強。

用執着書寫人生——電視劇《黃大年》觀後感 篇五

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了六集電視劇《黃大年》。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為了眷戀的這片土地,放棄國外優越條件,義無反顧回國工作在科技創新第一線。

只要是做國家的事,那就是義不容辭的。在一段黃大年教授生前接受媒體採訪的視頻裏,他告訴記者:“對我來説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就是惦記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需要很多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回來參與建設。”

捨不得的是責任,放不下的是擔當,黃大年心心念唸的是要在前沿研究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而這與眾不同的“彎道超車”,代表的則是打破同質化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但是這種優勢的獲得,需要的是科學家不斷的研發創新,不斷的耕耘付出。

以身許國,叩開地球之門。7年間不捨晝夜地忘我工作,這個科研瘋子用赤子之心承擔時代重託。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這個拼命三郎用執着書寫創新奇蹟。

初心不變,直到生命盡頭。行到深處是堅持,幹在實處無止境。病榻上的黃大年,仍然心繫着工作,心繫着祖國科研的需要。執着,一直在路上;書寫,從來未停息。活着就要奮鬥,生命的每一分鐘,他都要用來踐行對祖國深沉的熱愛。

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將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季羨林曾寫道,“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一葉落,燦爛幾個春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個足以“讓某國航母后退100海里”的愛國科學家,用執着書寫人生,真正地以身許國。正如片尾曲孫楠所演唱的《執着》:一任繁華,衝不淡心中的執着。追趕日升日落,歲月如歌生命磅礴。只有在一件事情上執着前行,才能實現人生的自我超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先生已逝,歲月滄桑。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我們需要更多的黃大年,我們也會有更多的黃大年。我們也許還記得,坐高鐵二等座而進入公眾視野的78歲院士劉先林;我們也許還記得,穿着布鞋上課的“布鞋院士”李小文……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縱然滿眼浮華,即使滿世喧囂,總有這樣一批甘坐冷板凳的科學家,守住清貧耐住寂寞。用執着為國家為人民書寫人生,用實幹為科技進步貢獻光和熱。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興則國家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青年一定要立好人生的標杆,要樹好人生的目標。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要用執着去書寫人生新篇章。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黃大年》觀後感 篇六

無論是英雄或科學家,他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影片展現出黃大年同志身上許許多多的閃光點,包括夫妻情、父女情、同學情、朋友情、師生情,這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形象,所以更加把人“帶入其中”。

清楚記得觀看此影片第一次流淚是黃大年的`學生林江在“試飛”失敗後,坦言家中出事,母親突發腦溢血,黃大年立即與妻子張豔趕往小村莊去看望學生的母親,為了讓林江心無旁騖專心於科研,黃大年讓妻子張豔留在小山村照顧林江的母親。不僅僅體現黃大年對學生的關心照顧,更是呈現出他的妻子對他無私的愛。而這種無私的愛又是有一個過渡時期的,一切都歸功於黃大年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心——雖然身在海外,但黃大年時刻心繫着祖國。他的老同學周啟紅送來了一幅油畫,畫中是祖國金色的秋天,葉落歸根的寓意是希望黃大年能夠回國應聘。“三十多年了,回報的機會到了,該回去了”。他選擇放棄國外舒適的工作和生活,他説“我的祖國更需要我”。面對提職、加薪等誘惑,他寧願支付鉅額違約金,哪怕“連一張紙片都不能帶走”,也要回國建功立業。面對同窗肖慶的勸阻,他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他讓妻子賣掉了中醫診所,他對妻子説:“一個人只有一個家,我不想給自己留餘地”。最開始張豔是不理解的,她默默地在房裏哭泣。可是當張豔看到黃大年用大提琴演奏歌曲《我愛你,中國》時,優美抒情的旋律如涓涓細流滌盪心田,那一刻張豔體會到黃大年對祖國深沉而質樸的愛,她選擇支持黃大年,義無反顧。所以當黃大年從樓梯摔下,老同學周啟紅因擔心他的身體狀況想讓他住院休息,並讓張豔欺騙黃大年説傷勢嚴重必須住院時,張豔説:“我不能騙他”。大年三十那天,黃大年繼續廢寢忘食地工作時,張豔把“年夜飯”搬來了他的辦公室。這一切都是因為張豔深深體會到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心。

此後多次掉淚、哭的稀里嘩啦是因為黃大年生病後還瞞着大家繼續沒日沒夜的工作。他在飛機上忙着工作,重病昏迷前,還對乘務人員強調,“筆記本電腦裏的資料非常重要,一定要交給國家”。“走多遠是多遠,倒下了就地掩埋”……一幕幕場景,一句句脱口而出的話語顯現的“忘我至誠”,都讓我深深感動。

追溯黃大年的初心,有一個重要的前史,黃大年的發小劉勝文為了救他,在一次意外的航測飛機失事中犧牲了。此後黃大年“必須要一個人幹好兩個人的工作,才算對得起他”,這就是黃大年的初心與堅守。從始至終,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和感恩之情貫穿整部電影。

“這個時代需要英雄,需要弘揚英雄、謳歌英雄,更需要走近英雄,這是我們創作的基本目的。”導演成科這樣説。黃大年的扮演者張秋歌未取分文片酬,他説:“我希望再回來看這部片子,我想看到的是黃大年,不是張秋歌。”為了真實還原黃大年生前的工作狀態,張秋歌在拍攝的過程中幾乎是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我這剛兩個月,黃老師在8年時間裏天天這樣工作,那種辛苦可想而知。要塑造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首先要學習他。”不得不説,這是一部非常感人、非常成功的影片,應該歸功於這些影片工作者,他們也是在自己的崗位中奉獻着。

黃大年的事蹟能讓人的靈魂感到温暖,值得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學習。以黃大年為代表的新時代科研工作者,在各自領域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而埋頭苦幹,他們的的滿腔熱忱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至誠報國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初心堅守也值得我們學習。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類似黃大年一樣的中華兒女,才有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