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懸崖之上》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懸崖之上》觀後感精彩多篇

懸崖之上觀後感作文 篇一

近日,電影《懸崖之上》火爆全網,張藝謀導演將鏡頭轉向隱匿於黑暗中的四位共產黨特工,他們遊走於懸崖之上,前赴後繼,捨生忘死,使命必達。他們沒能看到國家的黎明時刻,但點亮了絢爛的光,照拂着後來者的路。當代青年幹部生活在先烈所期待的黎明中,解鎖革命戰士的制勝密碼,萃取精神偉力,在新時代的朝陽中,向百年新徵程闊步前行。

以理想信念淬鍊“赤子心”是制勝根本,革命理想高於天。“雪白的花,生在那懸崖,勇士的鮮血一遍遍染紅了它。永恆的心,奔赴的天下,有信仰的'孩子多想家。”為信仰而戰的主題始終貫穿於《懸崖之上》之中,特工小蘭曾問道:“我們看得到天亮麼?”誰也不知道何時天亮,誰也不知道能否活到天亮。片中沉重的歐式建築、昏暗的燈光燭火、滿街的黑衣特務都昭示着黎明前的至暗時刻,支撐四位共產黨特工在黑暗寒冷的懸崖上行走的是“抗戰必勝”的信仰之志。面對“墜崖”後的酷刑,張憲臣以血肉之軀保守黨的祕密;王楚良被捕時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他們是天上的星星,在黑夜裏為黎明的到來保駕護航。今天的我們迎來了朝陽,築牢信仰之志,謹記初心使命,以忠誠擔當為政治品格,於大是大非中堅守底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奮鬥不止。

用頑強鬥爭澆灌“戰鬥力”是制勝核心,不破樓蘭終不還。鬥爭永遠都是勇敢者的代言詞,敢於鬥爭正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懸崖之上》將我們帶入百年前的中國,內有偽滿洲國和特務橫行,外有侵略者肆意搶掠。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王鬱吞下半片毒藥製造生病假象迷惑特務與同志接頭;張憲臣假意試探跳出敵人圈套;王楚良為掩護戰友安全孤身面對絕境。四位共產黨特工英雄以堅不可摧的意志、深山縛虎的膽氣和破釜沉舟的決心,不斷與特務斡旋,與叛徒鬥智,與時間賽跑,戰鬥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實現生命的永恆價值。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當代青年幹部站在鄉村振興“主戰場”,改革發展“最前沿”,要保持鬥爭精神,自覺加強鬥爭歷練,在鬥爭中學會鬥爭,提升自身的“戰鬥力”。敢做“熱鍋螞蟻”、敢接“燙手山芋”、敢鑽“矛盾窩”,在頑強鬥爭中提升“戰鬥力”,努力成長為新時代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士。

在悽風苦雨中錘鍊“堅韌性”是制勝關鍵,千磨萬擊還堅勁。百年征途,必經篳路藍縷,攀蟾折桂,必歷久久之功,立大事者,必有堅韌之志。革命道路並非坦途,《懸崖之上》中的共產黨特工歷經叛徒破防、雪夜槍戰、酷刑拷打、隊友犧牲等艱難險阻,挺身而出,忍辱負重,慷慨赴死,這就是中國壓不彎的民族脊樑。在困難挑戰中乘風破浪,在千難萬險中磨礪韌性,在解決問題中提升能力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的制勝法寶。不禁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當代青年幹部在“風吹雨打”中才能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煉韌性。以實招、真招和硬招,解決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才能打開改革新境界、闖出發展新天地。

懸崖之上觀後感受 篇二

綠駿馬

也許是學習黨史的緣故,看完《懸崖之上》後,希望每位黨員都看看這部諜戰片,在短短兩小時裏感受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感受共產黨員的過人之處。

僅用120分鐘,導演張藝謀就為觀眾營造出上世紀三十年代,東北地下工作者與共產黨特工一道誓死完成任務的驚心動魄。故事展開緊湊而緊張,一環套一環,剛解除上一個威脅,下一個又接踵而至。敵我雙方鬥智鬥勇,而一開始,共產黨特工就陷入敵人設下的圈套。如何識破敵特陰謀,如何轉移情報消息,如何化險為夷,敵人步步為營,我方機警應對。

觀眾在情節高壓下和共產黨人一同被敵人逼入險境。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叛徒,叛徒對我方完成任務最具殺傷力和破壞性。面對敵人的屠刀,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對敵人的刑訊逼供,面對生死的抉擇,必然出現意志薄弱者,信仰動搖者,選擇苟活者,賣密自保者。與叛徒的背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類共產黨人。他們選擇無比堅定,行動無比果決,不惜以死保全同志的性命。

生與死是對共產黨人最大的考驗,那些真正擁有革命信仰,併為信仰而戰的人,才能稱為真正的革命者。相反,面對生死選擇保全性命的人,終將受到正義的判決。

一個世紀前,共產黨與國民黨水火不容,自然有人選邊站隊,因為沒有人知道中國共產黨在28年後取得勝利,沒有人知道勢力範圍覆蓋中國的國民黨被趕往台灣。只有信念與信仰能支撐一個人走到最後,看見勝利的曙光。

跟着黨蔘加革命,走到最後的有兩支隊伍。一支參加紅軍、八路軍、新四軍,在敵人炮火下與國民黨軍隊真刀真槍的拼命,而另一支則深入敵後,在敵人眼皮底下展開沒有硝煙的戰爭。與戰場上隆隆炮火不同的是,隱蔽戰線每一天都面臨生死考驗。有時眼睜睜看到自己的同志被特務折磨而無法施救,有時不得不倍加小心在刀尖上行走,保存力量。

敵我雙方,明面上打得是槍炮,實質上打得是情報,誰獲得對方更多情報,誰就佔得先機主動。面對槍炮,面對戰爭,我們感到的是熱血沸騰,而面對暗戰,面對敵人的陰謀,我們感到的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每一位地下工作者,每一位共產黨特工,命懸一線,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敵人設置的迷局。

《懸崖之上》讓我們看到敵人的狡猾,敵我鬥爭的力量對比,正是在敵我雙方優勢不對等的情況下,才彰顯共產黨人的膽識與智慧。沒有膽識無法闖龍潭,沒有智慧無法入虎穴,方寸之間,稍有差池就可能人頭落地。

張藝謀不愧為大師級導演,他一改以往的表現手法,將人物的內心刻畫的入木三分。東北的林海雪原,天寒地凍,雪一直下個不停,在這樣極寒天氣下,敵我雙方展開了生死較量,每前進一步,都危險重重。雙方的較作文量,沒有脱離寒冬,始終處於黎明前的黑夜,暗處殺機四伏,給人一種壓迫感和緊張感。

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陽光終將衝破黎明,但是這一切的到來卻非輕而易舉,順理成章。勝利,付出的是生命和鮮血,付出的是一兩代人的犧牲奉獻。觀眾沒有經歷從黑夜到黎明的漫長等待,但是我們同樣感受到了革命者的堅忍與堅強。

一部電影,無法窮盡中國共產黨28年的堅苦卓絕,一部電影卻能讓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處境與艱辛。對曾經逝去的革命前輩我們無限緬懷,銘記歷史,不忘歷史,因為忘記也是一種背叛。

學習黨史,最好的教育是讀史,學史,還有一種方式是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來一次生與死的考驗,體會抉擇的艱難。《懸崖之上》為每個人創造了這種身臨其境,也許電影的可貴之處正在於此。

《懸崖之上》觀後感 篇三

《懸崖之上》是由張藝謀導演最新上影的諜戰片,由於電影是改編自原創故事,所以影片中的角色在歷史上是沒有故事原型,但是張藝謀對人物塑造卻能讓觀眾感受到切實存在的情感衝動,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愛人,自己的親人,看到了自己身邊那些鼓足勇氣向生活發起挑戰的普通人。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張譯率領的“烏特拉”小隊為了完成任務與敵人展開生死鬥爭,在那個風雪交加的哈爾濱城,有多方勢力割據角力,整個城市被肅殺的黑色建築分割着,影片的黑白色調也預示着光明與黑暗無處不在的鬥爭,這也是張藝謀一貫善用的色彩藝術。張藝謀也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動與靜的對比,凸顯了氣氛的緊張和危機,比如火車上那場羣戲,就是在平靜中暗藏生死攸關的較量,動與靜之間的對比,更加體現了一種對峙氣氛。然而就是這種氣氛下,更能渲染大家的情緒,讓人在觀影中心情跌宕起伏。

戰爭是殘酷的,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生死前途都是隨機的未知數。片中格外打動人的一幕是,張譯和秦海璐約定,“活下來的去找孩子”。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體現出真實到讓人心痛的悲情,雖然經過蘇聯特訓的間諜,他們會壓抑住本能的情感,秦海璐直到最後一刻才爆發出的眼淚,讓我突然發現,他們也是會傷心會流淚的普通人,在那些孤軍奮戰的時刻,誰也體會不到他們內心的煎熬。

《懸崖之上》與其他諜戰片的區別在於,張藝謀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極致,看向孩子的眼神,躲在廁所裏無聲的哭泣,走向敵人時的決絕,是那個年代真實的情感,是殘酷的`事實。每個年代都有這樣的無名英雄,我們其實只需要靜下心來感受生活中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愛,用自己的方式勇敢面對生活,我們也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懸崖之上》觀後感 篇四

世上有千千萬萬種英雄,有一種英雄雖“無名”,卻令無數中國人難以忘記,他們就是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而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就是講述了這羣“無名”英雄的真實故事,這部電影就是《懸崖之上》。

《懸崖之上》是張藝謀導演的首部諜戰片,參演的主演陣容就有張譯、於和偉、朱亞文、秦海璐、劉浩存、倪大紅等實力派演員們。雖説是張藝謀第一次執導的諜戰片,但電影效果還是挺震撼人心,影片中的每位演員都很用心去演繹角色,哪怕只是一個小角色,他們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去演繹和致敬着那些無名的先烈們。

《懸崖之上》以1932年日軍佔領東北全省那段時期為背景,一羣無名英雄為獲取日軍反人類實驗的證據,被送往前蘇聯接受祕密訓練之後,他們回國成立地下特工任務小隊,執行代號為“烏特拉”的隱祕行動,影片中有段對話就解釋了“烏特拉”為何意,在俄語中是“黎明”的意思,所以這羣無名英雄是在尋找着光明,也在等待着那個“黎明”的到來,哪怕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他們也在所不惜。最終這個隱祕行動因叛徒的出賣被暴露了,而執行這個行動的英雄們被推到了“懸崖之上”,他們面臨的考驗是嚴峻的,他們遭遇的折磨也是非人的。即使面對諸多磨難,英雄們仍然沒有向敵人透露半點情報,他們用精神的信仰戰勝了肉體上的疼痛。

我們沒有超級英雄,卻有着許許多多的無名英雄,他們大多數都選擇生活在“黑暗”裏,是為了我們能夠生活在“黎明”裏,是呀,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與犧牲,哪有我們的現世安穩。他們是我們最不能忘記的人呀,我們記得,他們就“活着”,永遠鮮活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