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校園欺凌觀後感1500字作文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6W

校園欺凌觀後感1500字作文多篇

任何行為都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攻擊暴力行為是行為的一種特殊形式,自然也離不開學習和模仿。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校園欺凌觀後有感

前幾天我觀看了新聞大求真直播今天觀後感,通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瞭解了當災難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怎樣避險、怎麼逃生自救等安全問題。雖然災害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識後,在災難降臨時我們就能有更多獲救機會。

具體來説,通過觀看《講座》我學到了許多有關地震、游泳、火災還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及注意事項。比如在發生地震時我們應該在老師的指揮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課桌底下,也可以就近躲在狹小空間的牆角處;在遇到火災時要及時撥打110報警,並用濕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儘量貼近地面沿着安全路線逃離火災現場。逃生時要走樓梯,不能坐電梯;夏天游泳時必須和大人一起去,要做到“四不要”,不要在游泳池裏打鬧,不要成羣結隊去河裏游泳,當其它小朋友溺水時,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打110報警;在學校要遵守校規校紀,在上下樓梯時不要擁擠打鬧。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馬線,不要在馬路上嬉戲打鬧玩耍,不要橫跨護欄,橫穿馬路,更不能在馬路上看書。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貪小便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遇到壞人時不要被他或她的言語嚇倒,要勇敢地大聲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護。

通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坦然的去面對那些無情的自然災害;我懂得了在災害發生時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的人這個道理。

同學們: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學會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識,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減少受到的傷害,時刻把安全銘記在心,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安全知識的教育片,使我們又懂得了很多的安全知識,都有什麼時候我來給你們講一講吧!

如果我們在游泳或釣魚的水池邊玩耍時,不慎落水要大聲呼救引起路人的注意,要保持頭到能呼吸。不能在樓梯上玩耍打鬧,比免碰撞。你如果看到有小朋友在樓底上要積極阻止。有一些小朋友爬到樹上,如果你看到不能大聲驚叫,要小心的走近勸阻。小黃帽和同同在公交車上的做法,有一些是錯誤的,如不能在公交車上吃有竹籤的食品,不能在車上打鬧玩耍,不能用腳踏車門,容易使腳部受傷。在公交車吃完的東西不能從窗户向外扔,因為可能傷到馬路上的行人,在車沒有停穩時不要上下車,在車上不會看書,玩遊戲等。如果發生意外要記住打112求救電話。

學校是我們的家園,在學校裏我們不能在校園裏打鬧,上樓梯時要排好隊以免踩踏,聽到上課或下課鈴時不要快速跑出教室,容易碰到同學,發生不必要的傷害。作為學校的小主人我們要保護公共財產。有一些人,他們模仿網上游戲上打鬥的盜竊的情景,釀成了不可挽回的罪孽,2005年夏天,10位年齡不到20歲年青人犯罪。所以我們不應該看我們不該看的東西不能玩驚險,刺激的遊戲不能取。

心理問題是個大問題如果心理有問題你就什麼事,也會做不好的,讓我在告訴大家解決的好方法。可以找老師或好朋友傾訴,説出來會好愛,如果我們遇到心理問題要正確面對不要逃避,心理良藥心有障礙疏通暢快。

體育課是鍛鍊身體的時也要注意安全,上體育課要穿運動鞋運動衣,不能帶小刀,鋼筆等鋒利的東西。如果身體不好不要強制自己,參加運動時腰部時不穩定,要用書本或木板堅硬板子梆在兩側及到醫院。運動過後不能喝冷水,吃冷飲冼冷水澡,最好喝白開水,不要喝飲料。

安生第一,讓我們大家一起從一點一滴起注意安全。每個人的一生是不同的,有人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而有人一生確實坎坷的。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安全教育》影碟,我們興奮極了。影碟開始放了,我沉浸在了影碟的世界中。碟片是以卡通形式製作的,採用了知識問答的形式。只見屏幕上出現了一小段短片,接着,一行行題目與選項排列在屏幕上。然後有兩人一一作答,同時進行教育解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火災的逃生》了。

正如人們常説的功虧一簣,如果在發生火災時沒有科學的自救方法,很可能將寶貴的生命白白斷送在火海之中。事實表明,火災時被濃煙中有毒氣體嗆死的並不比被火燒死的少。因此,火災逃生在穿越有濃煙的走廊時,要俯下身子前進,因為,在近地面處濃煙較少,可能還能夠呼吸到殘留的幾絲氧氣。

還有幾個知識要點,比方説,擦車時不能用汽油擦發動機等地方,要注意裝修時的安全隱患等等。看了這部影碟後,我不僅知道了火災的危險性,還知道了怎樣預防火災和火災逃生自救的方法。其實火災也不是那麼讓人毛骨悚然,無人倖免的天災,只要掌握了自救方法,還是有可能從死神的手中掙脱出來的。

生死只在一瞬間,防患於未然最重要。

校園欺凌觀後有感

點開最近幾天的熱點新聞,映入眼簾的一定有“校園暴力”四個字。短短6天內,從“浙江慶元一年級男童被煙頭燙”,到“江西永新女生被數名同學扇打”,再到“河南信陽數百中學生羣毆”,一件又一件駭人聽聞的校園暴力事件不斷衝擊着輿論的眼球,更挑戰着每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底線。

這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神經學家吉姆?發龍的一個視頻,很有感觸,於是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他在視頻裏提到:從科學角度來説,敵視心理、大腦損傷以及童年時期遭受過身體摧殘這三個因素分別涉及神經精神病學、生理學和個人性格,它們決定了一個人暴力傾向的程度。如果三者都具備的話,這個人具有暴力傾向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如果只具備其中一個或者兩個因素,具有暴力傾向的可能性則降低。吉姆?發龍通過對70個殺人狂的大腦掃描和基因分析的講解,揭開了殺人兇手的遺傳與環境中所出現的問題。

雖然暴力有許多類型,但通過對70個殺人狂的腦檢測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規律,都在大腦的額眶部皮質有所損傷,就是眼睛,眼眶的正上方,再就是太陽穴內側,所以是有規律可循的。這説明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或受到損傷可導致出現攻擊暴力行為。

除此之外,控制他們的還有最關鍵的暴力基因。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20多個基因標記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於人性格中的暴力傾向,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MAO-A(單胺氧化酶)。

是否具備MAO-A基因,和性別有着很大關係,因為它存在於 X染色體,所以人們只能從母系獲得此基因。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變態殺手是男性和男性為什麼往往比女性更容易有暴力傾向或具有好鬥性格的原因。因為女性可以從父系獲得一個 X染色體,再從母系獲得一個 X染色體,這樣可以起到稀釋“暴力基因”的作用,而男性卻只能從母系獲得一個X 染色體。

攜帶了暴力基因不一定必然出現暴力行為,因為暴力行為是大腦的損傷和環境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人的暴力傾向甚至變成殺人狂的原因,取決於腦損傷發生的時間,時機的掌握要恰到好處,理論上而言,一個人要到25歲的時候,大部分的眼窩前額皮層才能“成熟”。因為大腦損傷發生的確切時間是決定變態殺手類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MAO-A基因以暴力的形式呈現出來,必須是在相當早期,即青春期之前,身處於某種極度受創的環境中,這種創傷不是指打屁股之類的生活壓力,而是真真實實地目睹或身處在暴力之中,這是使鏡像神經元系統運作的方式。也就是説,一個擁有暴力基因的人親眼目睹越多暴力事件,他轉變為變態殺手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眼窩前額皮層和顳葉受到損傷,從而導致大腦中負責處理倫理和道德判斷的機制起不了作用,那麼他的變態行為往往開始於8,9歲,比如縱火、無辜騷擾別的孩子,等他大一點兒,他會做出更壞的行為,比如強姦、殺人。如果一個人是在幼兒與青春期之間出現大腦損傷,因為此時大腦已經開始發育,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道德判斷,那麼他也許可以在短期內控制自己,但MAO-A基因造成的犯罪衝動會始終抓住他不放,最終他還是得去解決掉這個“衝動”。

我們不難發現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如中東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及非洲的一些地方),像戰爭這類暴力流血事件似乎從未停止、也無法停止,原因之一就是這些地方持續不斷地發生暴力,而世世代代居住、出生在這個地方的人目睹着這些暴力成長,這使他們的MAO-A基因更容易被激發,也使戰爭停不下來。

聽了這些令人震驚的研究新成果後我的感觸和理解是:

人的成長過程(從出生到二十幾歲)是一個人生理、心理成熟和社會化不斷完善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家庭和社會對孩子行為的影響,是導致攻擊暴力行為產生的重要因素。

首先:父母是子女早期的主要模仿對象,父母暴力式教養方式,是子女產生攻擊暴力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不和睦的家庭關係,均與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有關。

其次:不良的社會交往在青少年行為中也起着引誘和促進作用,隨着科技發展,媒體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媒體中暴力的內容為青少年提供了攻擊性榜樣,減弱了青少年對攻擊行為的控制,使青少年曲解了幻想與現實,增加了其對攻擊行為的容忍程度,鼓勵了攻擊行為。近幾年來,電子遊戲、網絡遊戲、甚至暴力音樂都成為影響攻擊行為的因素。

最後:心理學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心理學領域內研究攻擊暴力行為,人格因素極為重要。對70名暴力犯罪者進行調查,還發現與對照組不同的是,犯罪組有以下明顯的人格特徵:多疑、固執、缺乏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情緒不穩定、緊張、喜歡尋找刺激但易受挫折、缺乏自信和自尊、人際交往能力差等。這充分證明了攻擊行為的發生與個體的人格因素有關。特殊的人格特點是攻擊行為產生的心理學基礎,但並非有此基礎的人都會產生攻擊行為,攻擊行為的心理學基礎為攻擊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與青少年所處的不良家庭、社會環境,遺傳因素共同作用,才使攻擊行為變成了現實。

我想給家長説的是:我們作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讓孩子遠離暴力和傷害。這就要求家長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做事要有預見性,因為有些事情一旦既成事實就已經沒有了改正的機會。最終就一定會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悲劇。

校園欺凌觀後感

懲治、遏制校園暴力,治理校園欺凌問題再一次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那麼,家長和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未必可行。法制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還長,但必須得堅定走下去:促進法律健全,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具備正確的法制素養、法制意識,既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維護共同生活的校園環境等。

近日,一條海南省瓊海市“長坡中學打人”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南海網報道,事件發生於5月20日。此外,該校5月18日也發生了一起學生打人事件。5月21日上午,瓊海市教育局就此視頻事件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七項措施專項治理校園暴力。此事件距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於4月28日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個月。4月28日,重慶市彭水縣桑拓中學一名學生在廁所內遭到至少三名學生羣毆,胸部被利器捅傷致死。同日,遼寧省莊河市第二十二中學課堂上,八年級男生呂某遭同班同學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絳縣,15歲少年張超凡被多名同學在網吧毆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縣某中學,一名女生被其他幾名女生逼迫脱衣下跪、扇耳光,旁邊多人圍觀起鬨,但自始至終沒有一人出來勸阻……

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原本安寧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曾經遭受校園欺凌的張宇來説,更是如此。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欺凌事件發生後,校園再也不是自己嚮往的地方了。他整日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書包裏。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張宇回憶,“慶幸的是,那羣欺負我的學生,之後沒有再來打我。”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光興認為,對於被欺凌者來説,如果心理層面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陷入兩種極端:陷入抑鬱中不能自拔,甚至會產生自殺想法;或尋找比自己弱的目標,將情緒轉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變為新一輪的欺凌者。

校園欺凌觀後感

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着手,推行規則教育。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國小生守則、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後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説,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對子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通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範,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範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根治校園欺凌,適度法律介入不可少

與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相比,我國當前對這個問題的治理還顯得十分滯後。不論是《未成年人保護法》 還是 《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決成年人對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問題,對於未成年人之間實施的暴力、侮辱行為卻都沒有涉及。我國對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為的法律懲戒標準過高,比如只有造成人體輕傷、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時以上才分別構成刑法上的故意傷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對於侮辱、誹謗則必須造成嚴重後果才能構罪並且該罪必須要當事人自行收集證據、自行去法院起訴。校園欺凌上升到 《刑法》 的少之又少,而 《治安管理處罰法》 的最高處罰標準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該法同時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應當説,基於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國小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進行額外的保護,有其正當和可取之處。但問題在於,受到校園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同樣需要保護。保護未成年人不應該片面化,更不應該異化為對不端行為的寬縱,免受同齡人的暴力欺凌和傷害同樣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主題。

立法問題之外,更為普遍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學校不希望法律的過多介入。出了校園欺凌事件,不到萬不得已,學校很少會選擇報警求助。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久而久之,校園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反而成為滋生校園欺凌的温牀。

除了懲戒威懾,我國法律在預防校園欺凌、構建校園安全保護網方面也鮮有作為。中國小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身心發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時往往缺乏應對、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能提供幫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那麼校園欺凌的陰影就無法徹底掃除。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校方和有關單位的救護責任標準化、法律化,讓管理不善、監護不周者承擔輕則民事、重則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 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視頻、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

理校園欺凌需要完善立法

很明顯,一些治理得較好的國家主要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而不是主要通過訓導與宣講。並且,一旦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會對相關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與跟蹤,以免日後影響其心理。這兩方面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傳統社會,子女更多被視為家族與家庭的產物,而不是首先將其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帶有一定權利的個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未成年人的四種保護中,家庭保護就排在第一位,但是家庭保護不可企及校園,這正是校園暴力與欺凌發生的條件。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學校要麼壓下去以免家醜外揚,要麼在家長之間協調解決,賠償了事。法律保護幾乎總是為這些處理方式讓位,而且對於涉事的未成年人也通常處罰較輕,這使得他們內心並沒有一種硬約束告訴自己不能欺凌同伴。

當然,這並不是説家庭在解決校園欺凌的過程中不重要,相反它是異常重要的。我國從國家層面的治理,只能是完善制度與相關法規,更多肯定是一種事後懲罰來建立起約束。但是,欺凌通常含有情感在裏面,比如侮辱與受辱,侮辱他人的人,其家庭教育水平與質量是可想而知的;而受辱的人,尤其是任由別人欺凌的孩子,其中一些也帶有懦弱的特徵,並不敢反抗或是大聲説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缺失,可能因為小的時候並未重視給孩子訴説的權利,又或是家長對孩子的日常關心不夠,須知,一些校園欺凌是反覆性的。

我們認為,解決校園欺凌,需要多管齊下,首先通過專項治理收集各種常見問題,儘快推進完善立法與嚴格執法。同時,家庭教育缺失的應該儘快彌補,比如進城務工家庭身後的留守孩子。存在暴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則需要更新理念,從小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公民教育,友愛、平等與尊重教育應該得到重視。另外,校園也應該在尊重教育方面發力,首先做到老師尊重每一個孩子,以身作則,同時不僅是關心他們的學習,也包括情感與內心世界。校園欺凌只是一個現象,它的成因有很多,從這些原因入手解決問題效果會事半功倍。

事實上,中國社會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制定反校園暴力法,不能因為是未成年人就不用負法律責任,任何人只要觸犯刑律並造成嚴重後果,都應該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現在的趨勢是,校園暴力越來越具有炫耀性,通過欺凌或毆打別人並製作和傳播視頻進行炫耀,目前法律的缺失只會鼓勵一些人在校園施暴,甚至越來越殘忍。而人們也往往引用美國的法律進行對比,一些中國法律留學生在美國欺凌同學,受到了嚴重的處罰,需要付出數年乃至十數年的牢獄之災。

光靠家庭或校園教育難以遏制這股校園霸凌的歪風,專項治理也只能起到暫時的約束,減少校園暴力應該降低我國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讓那些施暴者付出代價。

校園欺凌觀後感

校園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教我們成才的地方,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校園暴力欺凌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和諧校園的建設。

校園欺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索要錢物,不給就威逼利誘、暴力脅迫、以大欺小 以眾欺寡、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長論短、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衝動報復、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等等,那麼,暴力欺凌事件的後果將怎樣?

公安機關根據其後果不同分為毆打他人,故意傷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理,屬於治安案件;而故意傷害則是依據《刑法》處理,屬於刑事案件。但無論哪種案件,最終的結果都是違法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名譽受到影響,金錢受到損失;對違法人員的危害是巨大和不可挽回的。

第一、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受到拘留處罰的,要送拘留所執行。受到拘役和有期徒刑刑罰的,要在監獄或看守所服刑。

第二、金錢受到損失。金錢損失主要包括罰款和賠償兩部分。毆打他人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最高可處1000元罰款,故意傷害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要判處罰金。賠償是指對受害人進行賠償,項目包括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等。罰款(罰金)加上賠償就是打架的金錢成本。

第三、名譽受到損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根據情節的不同,違法人員要受到一日以上,十日以的下的行政拘留處罰;犯故意傷害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根據傷害程度的不同,要受到拘役,管制和有期徒刑,案底將留存公安系統,在全國任何一台接入公安專網的計算機都能查到,這樣必然對升學、工作及從事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校園暴力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比,我們真誠的呼籲廣大同學:涵養理智,莫讓美好的青春蒙受衝動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