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1W

2020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多篇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有哪些?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是一座日益國際化的城市。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自1980年就開始對外開放,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主要門户之一。共同閲讀2020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五篇,請您閲讀!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1

40年前,深圳是那麼荒涼,高不過五層的樓房 幾條柏油馬路 人口稀少的大 小村落 零零碎碎的稻田水塘等構成了深圳市容的特徵,而當時的東京已經是高樓林立繁華髮達的國際大都市。

40年前,當時的蛇口只有捕魚 養蠔 種田三種作業,人民生活不穩定,勉勉強強維持兩餐,是一個只有一片荒山野嶺海邊沙灘的邊陲小鎮”。蛇口中學,把灣廈村的一個

倉庫作為教室,創辦起了最初的兩個班級,每個班級僅有二40名學生,後來陸續把兩座國中附設的國中班搬遷到現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學已經是一座現代化的教育搖籃。

可才僅僅過了40年,深圳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樓大廈隨處可見,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華……這些變化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深圳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40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裝飲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鉅變。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 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 富強 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40年光輝歷程,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成就,想變化,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政治經濟 軍事 文化 體育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際地位和聲望不斷增長,這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

40年前,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們家家户户都蓋起了新樓,城市居民更是從以前的平房轉變成現在的小高層,複式住宅,人們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寬敞,更環保”發展,處處折射出人們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空調彩電 冰箱 洗衣機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縫紉機 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換上了高檔的家庭電器了。試想40年前的夏季,人們只能靠搖着蒲扇來解暑,如今也被空調所替代了。

40年前,由於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資金主要是優先考慮吃飯,加上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生產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兩條腿,極個別家境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車代步。如今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大發展 大飛躍,城市基礎道路建設 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人們平時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種多樣,近途有自行車 電動車 摩托車 公交車 私家車,出遠門地上有火車汽車,天上有飛機,水路有輪船,可隨意挑選組合,使居民時時處處感受到方便快捷。

4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非常單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發展。影視歌舞 讀書看報 琴棋書畫 花鳥蟲魚上網衝浪 旅遊遠足 運動健身等這些過去屬於富人的娛樂項目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業餘生活。

今後,我們長大了,深圳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為創造更加嶄新的深圳我們要努力學習,用更多的知識使深圳的未來更加美好!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2

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8月23日下午,在中海怡翠社區黨委的領導下,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駐中海怡翠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社工,在茵悦之生花園三期廣場開展“壯麗40年,奮進新時代”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服務200餘人次。

據社工介紹,本次活動共設三個版塊,分別有紅色之旅:“紅歌互動” “紅色知識競答” “紅色知識連連看”;腦洞大開體驗區域:“百米繪畫圖”“核心價值觀特色剪紙” “婦女維權”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打卡”以及宣傳區域:派發“創建文明城市宣傳摺頁”“優生優育相關知識卡”等,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滿足轄區內居民的文化需求。

活動還未開始,已引來大批居民駐足圍觀。活動現場最“熱”當數“百米畫布”和“紅歌互動”區域。據悉,紅歌互動主要截選了具有代表性又能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等。透過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參與紅歌互動的居民從剛開始還有點害羞,不好意思開口唱,在義工和小紅軍的帶領下,大家開始放開並且越唱越起勁。有柔情似水傾訴愛國情懷;也有激情澎湃彷彿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悠揚的歌聲響徹廣場,讓人不自覺也想加入一起高歌一曲。而“百米畫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去設計,其中包含了富強 文明 和諧,愛國友善五個主題。畫卷還穿插了五個代表深圳的標誌性雕塑,體現深圳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印記。現場小朋友根據社工給到的圖案在指定區域畫出標誌性建築物。有三人一羣或兩人一組,也有親子齊上陣組合,只見個個聚精會神手拿水彩筆在畫布上左塗右畫,不一會一幅幅鮮活的畫卷就這樣呈現在大家面前。現場有位新手媽媽説:“深圳是個包容性特別強的大都市,在深圳生活,即使你是外地人,也不會被另眼相待,雖然我來深圳只有幾年時間,此次紅色主題活動,旨在提高社區居民對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發展歷程的瞭解,通過參與活動在社區內營造對現在生活的感恩情懷以及像“拓荒牛”敢為人先勇於拼搏的深圳勤勉精神。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3

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坑坑窪窪的小路;一間間破瓦房;一條條清澈的小溪……這就是我們的老深圳。

你們知道深圳的東門 蛇口 世界之窗 深南大道這些景物在老深圳和新深圳是怎麼樣的嗎?

老深圳的東門就像一個垃圾廠,各種各樣的垃圾隨處可見,臭氣幾乎覆蓋了整一個東門。1983年蛇口是一個村莊,它的東邊是蛇口圩街道 商店 蛇口漁業大隊漁船修理廠……西邊有曬魚嘗碼頭村莊……1982年,世界之窗原址是光明華僑農場沙河分場,在那裏,到處都是一片金黃色的稻穀,隱隱約約還可以看見遠處被濃霧包圍的一座座高山。1983年的深南大道的交通非常落後,在現在地王大廈附近的深南東路與解放路交界處,常有耕牛從馬路上穿過。直到改革開放前夕,買肉都是憑票的,豬肉每人每月半斤。排隊買豬肉很辛苦,一般都要在夜裏2點半左右去排隊,遲了就買不到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改革開放之風使深圳煥然一新。新深圳的東門,國旗飄揚,大街上人山人海,東門一瞬間增添了幾道生機。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裝扮得五顏六色。2007年的世界之窗已經成為深圳最著名的景區之一。遠眺深圳灣,高樓林立,綠地葱葱。今日的深南大道寬闊平坦,已成為深圳人民的驕傲。

深圳會有這麼大的進步就是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創造出了這美好的家園。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4

我曾經去過龍陵縣,麗江古城和寧浪縣。其中最貧窮的還是寧浪縣。

寧浪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我在那裏讀三年級的時候,不過那時侯還沒有紅綠燈 沒有天橋沒有白油馬路,也沒有地下道。

我對那裏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條河溝,那條河溝非常的臭,臭飄十里,只有一進寧浪縣就會問到這個臭味,人們丟垃圾也丟在這條河溝裏,非常的不文明。

人們在飯館 麪館 餐館吃東西,只要問到這個臭味就會把吃進去的吐出來,所以開飯館麪館或是餐館的生意都不好。先在好了,那裏已經被工程師叔叔們改造成了一條街,那裏叫商貿街,我的爸爸媽媽就在那裏做生意。

還有,以前人們買東西非常的不方便,一會兒這樣沒有那樣沒有,現在人們無論走在那裏都可以買得到。

還沒有白油馬路的時候,街上很難看到車,白油馬路一修建起來那到處都是車,很多人都買了車,連我家也買了車呢!

那裏沒有超市的時候買東西還要跑到一些“小地方”去買才能買得到,現在那裏修了一個非常大的超市叫人民超市,那裏有五百多平方呢!

這就是我瞭解改革開放的一些情況。

深圳經濟特區40週年觀後感心得5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這40年中,祖國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步伐不斷加快,離全面小康社會越來越近。祖國在變化,我家也在變化。“衣”“食”“住”“行”都在全方面變化。

變化最大的要算“住”啦!1982年,我媽剛出生,家裏很窮,只蓋了兩層樓的房子,那錢還是借的。14寸黑白電視機 沙發書桌和一張牀緊擠在二樓,只開出一條小道,一個人連轉身都難。夏天,廚房裏潮濕陰暗,時常漏水,一不小心就摔倒。15年後,爺爺奶奶揣着借來的3000元進城開店做起了油漆生意,憑着“誠信”二字,生意越做越大,也買下了100多平米的商品房。家裏的地板可光滑平坦啦!牆上裝着精美大吊燈,擺上電視機,配上透明的茶几,放上柔軟的'沙發,栽種一盆植物,環境十分清雅。媽媽還有了自己的小房間。之後,又增加了“奔騰4”電腦打印機 傳真機 樺木老闆桌等“家庭成員”。爺爺奶奶都有了高檔手機,還蓋了廠房工作。如今,我家都住上了豪華的別墅。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行”也在變化。以前,每逢年關爺爺外出結賬收款或全家探親都得坐一輛摩托車。這也算好了,兩輛自行車終於“光榮退休”了。但當寒風吹來,雨點打來,摩托車是不能抵擋的。所以“忍寒挨凍”了幾年,它也“光榮下崗”了,換“廣汽本田”啦!坐在裏面可舒服着呢!開空調冷熱皆宜,沒事聽廣播,煩了看影片,累了躺會兒。這樣的好車開心就別説了。如今,我家6口人中有4人都開上了“BBA”。我家還實行了“每月一小遊,到郊區看看,每年一大遊,跨越市區‘去看另一個世界,感受另一種風采’”的活動。我和弟弟也不落伍!這不,車庫裏停滿了山地自行車電動小汽車 電動平衡車……

我曾聽爺爺奶奶説過,他們小時侯的飯菜只要有5分的鹹菜和2毛的飯就夠好了。豬肉 鴨肉雞蛋在他們眼裏都是奢侈品,只有過年才能吃到一點,但也要硬撐到初十五。那時我才體會到當時生活的艱苦。不過現在可不一樣,我家的餐桌上每頓都有大魚大肉,還擺滿了蔬菜,我都不知該選什麼了。早餐就更需要營養,我每天都得帶瓶各種味道的牛奶和一隻水果,這才營養!嘿,這就是“食”的變化!最近,媽媽還給我買了“安利紐崔萊”營養品補充我所缺的鐵蛋白質等維生素。

“衣”與人形影不離,當然也要變化。媽媽小時候要穿新衣服,奶奶都得一針一線織出來。拿到新衣服,簡直比什麼都高興,穿上感覺就舒服。現在可不比從前,要穿新衣服,到市場逛一圈便能滿載而歸,當然不用織那麼辛苦。翻開我家的衣櫃,可堆滿了形形色色的服裝,各式各樣,色彩鮮豔,件件都流行,令人愛不釋手!“衣”真是人們生活的點綴!

是什麼讓我的家變化如此之大!是什麼讓我的家欣欣向榮 蒸蒸日上呢?對,是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它,是和諧社會辛勤的勞動哺育了它,這就是我家的變化。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都得感謝黨的政策。現在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讓我們一起奮發有為建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