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3W

2021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多篇

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第一篇

疫情當下,我無法做出什麼貢獻。只能待在家中,保護好自己,儲備能量,開學後努力學習,爭取長大以後做一個有用的人。這,就是對祖國最大的貢獻。現在病毒肆意昌狂,使得人們無法出門。而在戰鬥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正在日夜不停的跟病毒作鬥爭,爭取早日消滅病毒,不讓更多的人受它的摧殘。白衣天使們,你們辛苦了!事實證明,瘟疫的主要來源是人類侵犯了本來屬於野生動物的領地,導致潛伏的、對人無害的病毒發生突變,感染人類,演變成傳染病。這就是對我們人類的懲罰。所以我們要愛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 我們要建立生活的勇氣,微笑着面對疾病、危險、孤獨、恐懼等困難。還要感謝我親愛的老師給我們視頻指導,讓我們在家學習知識以及體育鍛煉。雖然在家不能出門,但是我們都有一顆消滅病毒的心。祖國加油!武漢加油!看了孩子們的觀後感老

師要告訴同學們:這次戰役裏你雖不能幫助那些在一線的人們,但是社會需要棟樑是恆久遠的事,好好學習既是對自身負責,也是為祖國積澱力量。只有好好學習,你才能在今後像現在前線的戰士一樣有能力、有本領去幫助他人。自然和歷史都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而唯一不同的只是時間的打開方式。五國小子胸懷大志,面向未來,迎接未來!惟願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能夠儘早擺脱病毒。期待春暖花開,我們再相見。

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第二篇

隨着“疫情”的發展,有些人為了吸引眼球,譁眾取寵,製造“危機”感。網絡上的一些騙子,趁機散播謠言。這時,我們不要盲目相信,要相信科學,用科學去擊碎謠言,不能人云亦云。

“宅”在家裏的這些日子,我們也不能放任匆匆的時間流去,沒有老師的監督,我們也要自律。在這一段時光裏,我為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上午網課、作習題,下午彈琴、運動,晚上的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是我最珍愛的節目,當然空閒時間做試卷也是必須的啦!父母有時間的時候,也會安排一起做簡單的家庭節目。

今年的春節,是我學生生涯中難以忘記的一個春節。這個春節,中國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令世界矚目。但,武漢並不孤獨,一方有難,全國動員,看着全國各地,逆向而行,去往“疫區”的物資和冒着生命危險離別家人,奔赴戰場的醫務人員,我淚流滿面。而且,中國人也不孤獨,家裏有“疫情”,聯動全球華人的心和海外朋友的心,一則新聞報道了,在國外飛往中國的飛機上,飛機票全都出售了,但是飛機上沒有一個乘客,每個座位上,坐的是海外赤子寄回祖國的援助物資。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見證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和購買力!不到半月時間,全球各地的口罩、酒精等物品都被中國人“搶購”過!哪裏有緊缺的醫療物資,哪裏就有中國人的身影。

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第三篇

“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在校園裏再相遇。”在萬柏林區興華西街國小一年級班主任李欣老師的教案扉頁,她寫下這樣一段話。2月10日早上9點50分,李欣老師坐在電腦前,登陸釘釘課堂APP,打開視頻、連麥,隔着屏幕和同學們進行開學的第一聲問候!

對着電腦屏幕上的電子課件,李老師聲情並茂地開始現場直播第一課《春夏秋冬》的教學。為了直播效果,她提前一週開始準備電子課件,查閲大量資料,在家反覆進行模擬上課。

線上課程進行到一半,李老師開始對同學們線上提問,直播間裏,一年級小豆豆們在家長手把手的幫助下,積極連麥回答問題,儘管中途因網絡信號問題,偶爾有卡頓,但這次直播課為她準備下節課增添了信心。

“我明明是一個老師,病毒把我變成了主播。”對此,太原市迎澤區新西國小六年級教研組組長李文棣老師感受頗深。在這次線上教學中,她從2月2日起,作為迎澤區教學能手,負責編寫太原市迎澤區六年級語文開學初半個月的授課教案。為了做好前半個月的教案,讓即將小升中的六年級學生打好基礎,她查閲大量資料,按課時編寫詳細教案、配授課PPT和當堂檢測題。

2月10日上午十點,剛直播完畢的李文棣老師説,線上和線下教學相比,線上直播對老師要求更高。尤其是語文課,內容要生動有趣。用語言調動學生的情緒是線上課程的難點。線下教學可運用的肢體、神態、語氣等輔助“語言”,都無法呈現。“線上教學看不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是讓老師最擔心的問題。下一步,多加入更加活潑的教學方式,保證孩子們在家也能學得好。”

特殊時期克服特殊困難在這個特殊的學期除了老師“主播”們,省城太原各中國小的校領導們,也是最焦慮的一撥人。

太原市萬柏林第三中學,全校32個班級於2月10日上午全部開啟線上教學。校長杜生奎從1月29日接到太原市和萬柏林區教育局通知後,就開始在校領導微信羣裏部署九年級年級釘釘直播課堂和七年級八年級年級直播課堂的各項工作。其中,如何引導九年級學生學習,成為重中之重。

“特殊時期,大家要克服特殊困難!”在致全校全體教師的微信公開信中,杜生奎要求老師們不僅要保證上課質量,還要最大限度保護學生視力。他要求大家採用“學、導、練、清”課堂模式組織線上教學。這個模式除要求學生加強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外,更強調老師當堂視頻“導”學,引導學生線上學習重難點的同時,要線上當堂提供檢測題,學生在線當堂完成,老師當堂糾錯,做到直播精講、高效實效。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落實為目標。”為保證直播效果,萬柏林三中的老師們互相交流和分享網絡教學中各自好的做法和技能,就是為了在保證孩子們視力的前提下,高效學習。

太原市迎澤區新西國小校領導也通過微信羣對全校教師熟練掌握釘釘平台進行培訓,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全校老師調整狀態,紛紛投入線上教學準備工作中,達到人人都能利用網絡進行授課的水平。“老師們不斷磨課、試播,力求達到最好的效果。”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給學生和家長吃了定心丸太原市杏花嶺區第12中學1722班學生曉文是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從大年初十二開始就在老師的安排下,進行線上聽課學習。從他的課表看,除語、數、英、物理、化學、歷史、政治主課之外,學校還安排了心理課和體育課。

他的媽媽在陪聽幾天課後,感慨良多。她説,孩子正處於備戰會考階段,出現這樣的情況很無奈。但從12中組織的直播課和各種安排來看,反而讓她吃了一顆定心丸。“各科老師們都非常認真負責,課程安排科學周密,老師的課件和講課內容都非常好。家長能做的就是,一定要和校方、老師積極配合,做到無縫對接,保證孩子的作息時間和學習狀態,是最關鍵的。”

對於這次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太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全員教師集體參與網絡教學,既是非常時期的特殊挑戰,也是應對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檢驗。“共同努力,靜待重回教室的那一天!”

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第四篇

對於那些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來説,這場病痛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場苦難,在苦難面前,有人自怨自艾、有人輕易放棄,有人卻不氣餒,活出了勇氣和信心。

一張方艙醫院病牀上小哥哥讀書的照片,不知道有沒有感動到你?這位戴着口罩的年輕人,半躺在病牀上,手裏捧着一本厚厚的書在讀,正如一位網友説:在方艙這樣的環境,我們看照片都會感到喘不過氣,何況身在其中的人。

小哥哥這張照片讓人想起一句話“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這位小哥哥在病牀上讀書的樣子,就是我們面對苦難應該有的“姿勢”,從容不迫,讓人們看到生命的力量。

一位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小姐姐上了熱搜,得到千萬網友的關注,她患病“自愈”的經歷給了無數人信心和希望。

“打贏這場戰役,每個人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對於我們,就是不傳謠不信謠,保護好自己。”她在微博中寫到。不是因為有希望所以堅持下去,而是因為堅持下去看見了希望。

如何去迎接變化與挑戰?

對於你們來説,這個新學期註定是“特殊”的,因為疫情的關係,你們要推遲到學校學習的時間,而要在家裏開啟新學期。離開了熟悉的課堂和老師,獨自在家學習的日子會讓你感到新奇甚至有點慌亂。

學習環境變了,學習的方式也變了,你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你要知道,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沒有什麼事情會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學習上,到處都是挑戰,眼下的學習狀態,對你來説,就是挑戰,如何去應對呢?

應對挑戰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從當下的一時一刻、一舉一動做起的,比如調整心態,逐漸讓自己進入學習狀態,趕緊收收心;給自己列個規劃,哪個時間點睡覺,哪個時間鍛鍊,做到心裏有數;宅在家裏,脱離了課堂的學習氛圍,更應該要求自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為新學期打下基礎。

危機也是契機,希望通過這場疫情,你們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成長。

開學第一課新冠疫情主題班會觀後感第五篇

發生疫情以來,湖北一直是全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1月23日,武漢實行“封城”,暫停所有公共交通。作為重災區,武漢民眾一夕之間響應,以自身承受為代價,築起了與其他地區間的防火牆。這些舉動並不是“理所當然”,更不是“活該如此”,而是值得我們敬重與幫助的巨大付出。

武漢這座城市生活着許許多多平凡如你我的人們。那裏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大的學生,他們同樣追星,同樣喜歡逛逛街喝喝奶茶,同樣偶爾吐槽卻心懷炙熱,用心營造自己嚮往的生活。在這場國難中,武漢人湖北人是最深重的受難同胞。此刻每一個身處在武漢的普通人,切身承受種.種壓力、焦灼、委屈情緒,我們能體會的不及千分之一。還有數百萬生活在其他地區的武漢同胞,也面對着各種不易。

我們始終要記得自己對抗的是病毒,而非自己的同胞,大家不能一邊在網上喊着“武漢加油”,一邊對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武漢同胞冷眼相待。大家對高風險人羣的擔憂可以理解,但即使因恐懼做不到援手,最起碼的底線是不要歧視。

醫學有個名詞叫“病恥感”,也叫“污名感受”,説的是患者因為患病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應激反應。病恥感讓患者不僅要忍受身體的痛苦,還要遭受來自社會外部的歧視,加重患者的痛苦。這種歧視會讓部分患者感覺羞恥而去掩蓋病情,進而無法保護其他健康的人。這跟患者的內心感知和社會歧視有關,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武漢的同胞,沒有原罪,來自湖北的同胞也沒有原罪。今天我們如何對他們,其實就是明天如何對待我們自己。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着各種教育,都是在學會主動獲得不同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讓自己獲得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疫情當前,我們都要保持同理心,一起守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