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桂香街》觀後感(精選11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桂香街》觀後感(1)

《桂香街》觀後感(精選11篇)

一個普通人,如何感動一座城市,成為時代精神剪影中感人至深的榜樣?電影《桂香街》給了我答案。前幾天,單位組織我們觀看了這部電影,許巧珍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敢於擔當、兢兢業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許巧珍的一生始終堅持“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片草去”的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她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她自己的故事,還有她信念如山、對黨忠誠的品格,以及追求崇高、甘於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幹警,我將以許巧珍同志為榜樣,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足平凡崗位,做好每一件事。

一、勇於擔當、善於作為

許巧珍是常州市鐘樓區原南大街街道吊橋路社區黨委書記。這位“小巷總理”——中國最基層的社區幹部,一輩子風裏雨裏,初心如一,在平凡的崗位上造就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蹟。年輕時的許巧珍曾説過:“我是國家的女兒,要把一切獻給黨和國家”。她用一生的行動完美的踐行了自己的宣言。在紡織廠工作的四十年間,勤勤懇懇的工作,創下了24小時111台紗不斷頭的全國紡織記錄;在退休以後直至80多歲,選擇了繼續在社區貢獻自身的力量;在社區工作的21年裏,她始終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把工作開展到樓道小巷,把真誠服務送到百姓身邊,把黨的温暖帶到羣眾心坎。她身上閃爍的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擔當、職責使命和價值追求,深深地觸動了我,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貼近羣眾,走近羣眾,多和羣眾溝通,探索司法為民新模式,將是我的不懈追求;遇到困難和問題我堅決不退縮、不躲避,要迎難而上,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力爭找到最完善的解決方案。

二、認真嚴謹、注重細節

影片中許巧珍書記在賈聲援腿受傷後兩度看望、在勸説潘柏煊配合工作時帶梨子給他潤潤嗓子等細節,使我懂得,將每一件小事落到實處,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大成就。我作為基層檢察幹警,就應該像許巧珍一樣深入基層,瞭解羣眾的迫切需要,解決羣眾的難題,始終保持司法為民的工作熱情。習近平總書記曾説過:“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許巧珍正是這樣一個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用平凡來成就不凡的典範。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認真對待每一份文件,認真處理每一個數據,認真做好每一份台賬。除了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還要積極地協助領導和同事,努力當好領導的參謀助手。細微之處見風範,毫釐之優定乾坤,要做好每一件事,對任何事情都不能疏忽和懈怠。我現在從事的公益訴訟相關工作,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工作,深感責任重大,我會化壓力為動力,在日常生活中切實關注老百姓的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精誠履職,真正落實“立檢為公,執法為民”,努力實現“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影片中的春天,在社區實習的三個月中,被許巧珍的精神所感染,研究生畢業後毅然決定留在桂香街社區,將自己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基層社區工作中。這一事蹟使得電影在表現真人真事的同時也富有感染力、號召力,使得影片“信仰與信念”的內核得以完美展現,更是大力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的情懷。我從中更深刻地理解了黨章黨規所表達的內涵,更深刻的認識到了黨的精神。雖然現在的我還不是一名共產黨員,但我要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平日裏注重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不斷地完善自身,提高政治覺悟,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許書記為鏡子和標杆,把她的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堅守初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我學習法律的初衷是熟知法律相關內容,儘自身所學去幫助身邊的人。現在,我有幸的加入到了天寧區人民檢察院,能夠讓我自身所學充分發揮,為打造法治社會貢獻微薄之力。作為新時代的奮鬥者和追夢人,我將秉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擼起袖子加油幹!

《桂香街》觀後感(2) 

大運河的小巷子裏總是有一位愛穿紅衣的老人,來來往往,穿梭於各家各巷。她的名字叫許巧珍,作為居委會的書記,她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

這家賣豆腐的小攤要給申請一家店面啦,那家唱戲的老宅要幫忙保住啦,賣梳子的革命老兵最近生活怎麼樣啦,這些家長裏短的瑣事,便是這位84歲高齡的紅衣奶奶日常生活裏所惦念的一切。

也不是沒有想過要退下來,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家裏還有孫子需要她陪,可是大運河岸的居民們需要她,兩百多户人家聯名向政府申請,讓許巧珍留在居委會,繼續做他們的“小巷總理”。“我也想退呀,我沒辦法的呀,他們需要我。”許巧珍奶奶何嘗不是惦念着這小巷裏的居民們,連自己每個月的工資,都月月花光來補貼居民們的生活,今天給唱戲的人家送點梨潤潤嗓子,明天給老兵送點補品,後天又去幫摔斷腿的人家磨豆腐了。

而且,大運河能夠申遺,一直是許巧珍奶奶畢生最大的心願,心願一天沒有完成,她便一天沒有辦法好好休息,“等大運河申遺成功了,我就徹底退下來。”然而,這位小巷總理再也沒有見過這一天的到來。

許巧珍年輕的時候也只不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紡紗廠女工,憑藉着自己辛勤的雙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創了紡紗方法,創造了紡紗記錄,被評為了勞動模範,還幾次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握手接見。吃苦能幹的優良品質,她一直堅守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一户居民的房子在大雨中倒塌,許奶奶大晚上冒着雨來到房子前,看到這一幕,心急火燎的她身體再也堅持不住,重重倒了下去。躺在醫院的病牀上,看着電視節目裏自己朝夕相處的居民們在春節晚會上含着淚水錶達對自己的感激與愛戴,她用盡全部力氣對着病牀邊的兒子一一介紹,這個是誰,有什麼困難,那個叫什麼,愛好是什麼。直到卧榻在牀,她的腦子裏也全部都是自己的工作,全部都是居民們的生活瑣事。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看着車窗外慶祝新年的居民們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安居樂業,閉上了眼睛。

許巧珍,只是一個平凡崗位上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可她卻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從而讓自己的生命大放異彩。許巧珍倒下了,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又接任了。剛剛研究生畢業的春天姑娘,走上了許巧珍走的路,做起了許巧珍做的事。

我們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作為社保經辦窗口的一員,同樣奮鬥在一線上,處理解決着羣眾的各種問題。是兢兢業業、不忘初心、心繫羣眾,讓平凡的我們做起了不平凡的工作。而小巷總理許巧珍的精神也將代代流傳,生生不息。

《桂香街》觀後感(3)

“待到來年秋風起,一樹一樹桂花香。”在桂香街,有這樣一位“小巷總理”,名叫許巧珍。年輕時的她就曾立下鏗鏘誓言:“我是國家的女兒,要把一切獻給黨和國家”。無論是在紡織廠工作的四十年裏,還是退休後在社區工作的21年裏,她都用行動完美地踐行了自己的宣言。她身上閃爍的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擔當、職責使命和價值追求,深深地觸動了我。

她是一名光榮的紡織女工。在紡織廠工作的四十年間,她立足本崗默默奉獻,腳踏實地提升技能,辛勤耕耘追求完美,勇於挑戰超越自己的幹勁和頑強毅力,創下了24小時111台紗不斷頭的全國紡織記錄,被評為全國勞模,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親自接見,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牢鑄匠心,贏得了尊重和榮譽,實現了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

她是一名偉大的基層幹部。在退休以後直至80多歲,她選擇了繼續在社區貢獻自身的力量;在社區工作的21年裏,她始終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把工作開展到樓道小巷,把真誠服務送到百姓身邊,把黨的温暖帶到羣眾心坎。自己掏錢為社區居民買東西,成為了“月光族”;中秋節給孤寡老人送月餅,過春節又是一包包年貨……心頭牽掛着困難羣眾,努力為其解決低保和廉租房的問題。在大運河申遺過程中,為搬遷羣眾解決心頭之患。在許巧珍的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她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甘願將自己獻給國家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們要立足本職崗位,牢鑄匠心,甘為“孺子牛”。在工作中要多講奉獻,多替人民羣眾考慮。只有在工作中為人民多做奉獻,才能贏得奉獻的回報。作為新一代的黨員,我們應當以許巧珍為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每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好,為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做出應有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桂香街》觀後感(4)

桂香街”,一個濃郁又清新的名字,影片講述了一位有着“小巷總理”之稱的常州社區基層幹部許巧珍的故事。真實再現了她社區工作的日常狀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連續二十一年為轄區的居民服務,點點滴滴地工作,就像桂花香滲透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角落落,滲透進每一個居民心裏。

學習她對社區事業的忠誠之心

近日,習近平主席在出訪歐洲國家時説“我將無我,不負人民”,贏得無數人的由衷點贊,《莊子》中有句話,“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如果心為物奴役就會迷失自我,心中有雜念就會患得患失,心中有國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沒有小我的位置,於是也就不能言私利,恪盡職守,許巧珍同志就是恪守這種精神的優秀代表,她幾十年如一日,憑着對正義的執着,憑着對人民羣眾高度負責的情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青山高而望遠,白雲深而路遙”,我們工作上也要不講條件,不求功利,只有放下心中預先設下的羈絆,才能在心靈上融入“無我的境界”。

學習她對人民羣眾的熱愛之心

在這個浮澡焦慮的時代,許巧珍同志努力為社區每一位居民化解矛盾、舒解情緒、破解難題,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潤滑劑。能夠為羣眾家長裏短到處奔波,説明她將羣眾的利益放在了心中最高位置。在觀看過程中,大家曾多次忍不住抹淚。許巧珍同志在年邁時還心繫民眾,在得知一户老百姓因私挖建民房導致在暴風雨時坍塌,她焦灼難安,第一時間趕往救援現場,奈何身體受不住終於倒下了。即使在生命的盡頭,許巧珍仍心繫人民,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學習她對工作崗位的敬業之心

年輕的許巧珍曾説過:“我是國家的女兒,要把一切獻給黨和國家”。她用一生的行動完美的踐行了自己的宣言。在紡織廠工作的四十年間,勤勤懇懇的工作,創下了24小時111台紗不斷頭的全國紡織記錄。在退休以後直至80多歲,選擇了繼續在社區貢獻自身的力量。因為工作繁忙忘記了去接放學的孫子、孫女,導致孫子遭遇車禍,她匆匆趕到醫院,被兒子責備和質問時,不停的説“都是我的錯”。哪個長輩不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只是社區的事太多太繁瑣,她的心裏頭裝的是社區,在大家小家面前,無法兼顧。

《桂香街》這部影片用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展現了許巧珍同志從青年時代的勞模代表,到老年時代的社區基層幹部的一生,她用畢生的奉獻,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詮釋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更體現了當代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為人民謀幸福的情懷。

《桂香街》觀後感(5)

電影《桂香街》是以全國“最美基層幹部”、常州市鐘樓區吊橋路社區黨委書記許巧珍為原型的一部主旋律的片子,講述她從一名普通紡織女工成長為全國勞模、全國最美基層幹部的勵志故事。

許巧珍讓我看到了中國的工匠精神。她愛崗敬業,爭先創優。當年她穿着一襲紅裙進入紡紗廠,幹勁十足,好學肯鑽,很快創下一天111台紗不斷頭的全國記錄,並先後四次參加全國勞模羣英會,兩度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她驕傲的説:“總理誇我了不起,説紡織工人很光榮,保證全國人民有衣穿!”

許巧珍讓我看到了黨員的公僕精神。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退休後的她沒有在家安享晚年,而是居委會發揮餘熱,做起了“小巷總理”一干就是21年,直到84歲油盡燈熄。她深入一線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將所有的工資都用來給困難羣眾買水果、補品,光榮的成為了一名“月光族”。她全力為街坊們辦好每件小事:為戲迷潘柏煊留住老宅、幫賈聲援申請店面和廉租房、到退伍老兵孫老太爺家噓寒問暖……她説:“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一切,我是黨的小丫頭,我要把這一切都回報給黨!”

觀影中讓我落淚的一幕是得知一户老百姓因私挖建民房導致在暴風雨時坍塌,她焦灼難安,第一時間趕往救援現場,奈何身體禁受不住終於倒下了。在得知她病倒的那一時刻裏,左鄰右坊通過新年送祝福的方式表達了各自對她的感激。此刻我認為,唯有用心、真心替他人着想,才會換回他人的真心尊重和愛戴。

雖然觀影當天天公不作美,但我們依然風雨無阻,如約來到電影院觀看這部令人感動且難忘的影片。或許,這場颱風前的風雨給我們的大地洗滌了塵埃,而《桂香街》影片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一場真正的洗禮。作為一名檢察幹警,要時刻公正執法,心繫羣眾,在自己的檢察工作中快樂地付出和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桂香街》觀後感(6)

電影的女主人公是以常州市鐘樓區原南大街街道吊橋路社區黨委書記許巧珍為原型。許巧珍從事社區工作20餘年,先後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也是上世紀50年代全國勞模。2015 年許巧珍因病去世,被中宣部追授為“最美基層幹部”。

在觀看過程中,大家曾多次忍不住抹淚。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女主人公在年邁時還心繫民眾,在得知一户老百姓因私挖建民房導致在暴風雨時坍塌,她焦灼難安,第- -時間趕往救援現場,奈何身體禁受不住終於倒下了。即使在生命的盡頭,許巧珍仍放心不下居委會的工作,這種奉獻精神非常難能可貴。

毛澤東同志説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許巧珍不正是這樣的人嗎!她日復一日努力為轄區居民服務,點點滴滴的工作,就像桂花香滲透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滲透進每一個居民的心裏。在浮躁焦慮的時代,居委會努力抒解情緒、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的潤滑油。電影結束,大家不禁唏噓,感歎許巧珍這無私奉獻的一生。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黨員應當以許巧珍為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每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好。

許巧珍的生活裏,除了幫助居民們解決家長裏短的瑣事,她還有一個大目標,就是致力於國家的大運河申遺項目。在退休後仍堅守工作崗位,勤勤懇懇,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真正得以休息。需巧珍雖然離開了大家,但她一生做過的好事數不勝數,她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蹟,深深地印在每個觀影者的靈魂深處。

學習許巧珍精神,就要學其聚焦法律監督主職主業的工作方法

許巧珍同志,作為居委會主任,不管是退休前還是退休後,都始終堅持把居委會的一項項工作落到實處,把大運河申遺作為畢生的夢想和追求。在當前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檢察機關刑檢部門不止要“辦對案”,更要“辦好案”,而所謂的“辦好案”就是要強化法律監督,以監督促進辦案程序規範,以監督促進社會治理,以監督服務地方發展大局。

學習許巧珍精神,就要學其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的履職境界

不管是張家半夜被暴雨傾注導致房屋坍塌需要救助,李家的社會保障補助始終沒有到位需要協調相關部門,王家在大運河項目改造過程中臨時搬遷有障礙,許巧珍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幾十年如一日,終其一身,將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成了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使得老百姓都尊稱其為“小巷總理”。誠然,我們是檢察官,“我們的筆下有財產萬千,有人命關天,有是非曲直,有譭譽忠奸”,我們辦理的不止是是案子,更是別人的人生。我們作為檢察官,必須懷揣敬畏之心,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老百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才能把一個個案件辦成鐵案,才能維護檢察機關的良好形象,才能強化司法權威。

學習許巧珍精神,就要學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許巧珍同志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社區工作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數十年來她都始終默默工作,默默生活,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當下我們很多人都存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健康心理狀態,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檢察發展也需要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個檢察幹警都要舍小我,看大局,像許巧珍一樣,將無私奉獻的精神融入到我們每一天的日常工作和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去。

《桂香街》觀後感(7)

近期,我院組織黨員幹警觀看了《桂香街》,這是一部冒熱氣、帶暖意、正能量的好電影。故事展現了許巧珍的社區工作日常,讓更多人瞭解了許巧珍從紡織女工到全國最美基層幹部的成長經歷,感受到許書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給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展現了當代基層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的情懷。

電影中,許巧珍的社區工作主要通過幾件事而展開:潘柏煊不肯搬遷老宅、賈聲援違規擺攤。隱線則是許巧珍和自己家庭的矛盾,為了解決社區居民的各類問題,本應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許巧珍卻常常無暇顧及家庭,也鮮少陪伴兒孫。在社區工作部分,熱愛戲劇的潘柏煊不肯從祖上傳下的老宅搬遷,拒絕與政府溝通,卻唯獨肯聽許巧珍的話,讓她做思想工作,反映出許巧珍是被羣眾認可的,不僅“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而且真正做到了社區基層幹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區工作碰到的事情沒有先來後到,常常是蜂擁而至。電影中,許巧珍為潘柏煊搬遷老宅做工作的同時,還要處理許多突發事件,例如賈聲援在運河中撿垃圾受傷,後又因違建地下室致暴雨來襲房屋坍塌被困等等,讓我深深感受到許書記遇事不退縮的擔當精神。

作為基層檢察院的一名幹警,我不由想起參加“大走訪大落實”大活動的感受。80後的我,生於城市、長於城市,走出校門就進入機關單位工作,是典型的“三門幹部”,從未有機會如此長時間、廣泛地接觸到基層羣眾。為了做好走訪溝通工作,與羣眾真正“話家常、聊心事、解難題”,我利用每週週末休息時間奔走於濱江園區各小區,開了眼界,有了收穫。

走訪過程中,很多時候是與社區幹部一同走訪,從他們的言行之中,我深刻感受到基層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也對他們對基層工作的熟悉與熱忱感佩不已。每到一户人家,他們都像見到親朋好友一樣熱情招呼,也得到了居民的熱烈歡迎。原來,他們平常一有空就深入各小區與居民聯絡感情,幫助解決問題,相互之間處得像一家人一樣。對走訪對象的情況,他們也是瞭如指掌。對於機關工作人員來説,對社區幹部總有一種無所事事的刻板印象,可走訪後我才發現,原來學歷並不高的他們,卻承擔了綜治、宣傳、化解矛盾等各項職能,有時加班到深夜,有時剛吃了一口飯就被百姓叫去幫忙,而他們沒有絲毫怨言,紮根基層,這一沉,就是數十年如一日。作為法律工作者,在履行訴訟監督、法制宣傳、法律援助等職能時,既要注重依靠社區幹部,同時也要加強與他們的合作,減輕他們的負擔,攜手把基層工作做好、做細、做實。

《桂香街》觀後感(8)

一個普通人,如何感動一座城市,成為時代精神剪影中感人至深的榜樣? 8月2日上海羽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黨支部組織觀看了《桂香街》,大家從電影中瞭解了這個基層幹部令人動容的一生。電影的女主人公是以常州市鐘樓區原南大街街道吊橋路社區黨委書記許巧珍為原型。許巧珍從事社區工作20餘年,先後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也是上世紀50年代全國勞模。2015年許巧珍因病去世,被中宣部追授為“最美基層幹部”。

在觀看過程中,大家曾多次忍不住抹淚。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女主人公在年邁時還心繫民眾,在得知一户老百姓因私挖建民房導致在暴風雨時坍塌,她焦灼難安,第一時間趕往救援現場,奈何身體禁受不住終於倒下了。即使在生命的盡頭,許巧珍仍放心不下居委會的工作,這種奉獻精

神非常難能可貴。

毛澤東同志説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 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許巧珍不正是這樣的人嗎!她日復一日努力為轄區居民服務,點點滴滴的工作,就像桂花香滲透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滲透進每一個居民的心裏。在浮躁焦慮的時代,居委會努力紓解情緒、化解矛盾、破解難題,成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的潤滑油。

除此以外影片影片鏡頭把江南文化韻味、水鄉特色、古運河風光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令人大飽眼福、不禁心馳神往。

電影結束,大家不禁唏噓,感歎許巧珍這無私奉獻的一生。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黨員應當以許巧珍為楷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每一份平凡的工作做好。

《桂香街》觀後感(9)

電影《桂香街》講述了有着“小巷總理”之稱的社區基層幹部許巧珍的感人事蹟。許巧珍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一生曾兩次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自接見。在退休後二十多年裏,許巧珍擔任社區黨委書記,為社區羣眾服務、為大運河申遺奔波,堅守到生命最後一刻。

電影中,許巧珍的社區工作主要通過幾件事而展開:潘大爺不肯搬遷老宅、賈聲援違規擺攤等。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的許巧珍卻常常無暇顧及家庭,孫子的生日也被他忘記,直至孫子出車禍,許巧珍工作與家庭的矛盾達到頂點。面對兒子的不理解,許巧珍也想過放下工作迴歸家庭,可是心繫羣眾的許巧珍還是放不下社區的老百姓。

潘大爺不肯從老宅搬遷,拒絕與政府溝通,卻唯獨聽許巧珍的勸導,最終同意搬走,讓老宅得以順利修繕。賈聲援因違建地下室導致暴雨來襲時房屋坍塌被困,許巧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最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下。這點點滴滴看似小事,實際上藴含着許巧珍的一顆牽掛羣眾的真心。正因為許巧珍的真心,誠心,實心,社區羣眾才願意聽她的話;正因為許巧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區羣眾才對她如此不捨。最終,許巧珍的行為也得到了家裏的理解,她的精神也將在她兒子、孫子身上傳承。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部電影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深知,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得到人民羣眾的認可。結合我們現在的的黨員工作,扶貧工作要想羣眾之所想,做羣眾之想做,只有切實解決羣眾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最大程度體現扶貧工作的意義。大走訪工作,是考察羣眾需求的最直接的方式,我們要向許巧珍學習務實的羣眾工作精神,避免將大走訪流於形式。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為羣眾謀幸福。

《桂香街》觀後感(10)

近期,我院組織黨員觀看了電影桂香街,電影以大學生村官李清的視角,講述了優秀共產黨員社區幹部許巧珍這位“紅衣奶奶”的感人故事,許巧珍是一名社區黨委書記,電影中的她已經滿頭白髮,這樣的年齡本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然而她放不下社區,放不下居民,依然活躍在基層服務的一線。

許巧珍的事蹟使我很受感動和鼓舞,也深受教育,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如何切實的做好實際工作,我有了深刻領悟。

第一,牢記宗旨,心繫羣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廣大黨員幹部應該始終堅持羣眾路線,只有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才能贏得老百姓的心。

第二,不怕困難,不懼風險。許巧珍的精神,與我們所倡導的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在挑戰面前捕捉和把握髮展機遇。

第三,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精神,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在許巧珍同志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腳踏實地幹事業的求實精神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把幹事創業的滿腔熱情與科學求實精神結合起來,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羣眾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通過學習許巧珍精神,使我受益匪淺。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層共產黨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牢記許書記的故事,學習她的精神,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黨員,做羣眾的貼心人。

《桂香街》觀後感(11)

電影《桂香街》,最主要的人物是誰,當然是許巧珍許書記,這是我們常州人熟悉的紅衣奶奶,是老百姓口中知冷知熱的小巷總理,是那個雖然離開我們多年,但仍然讓人感懷於心、念念不忘的社區居委會書記。

在電影裏,在劇本里,許巧珍是主角,在現實生活裏,更是居民的主心骨,是我們的好書記。不過對於看電影的所有觀眾來説,我們又是誰呢,也許我們更像是電影中的那個“春天”,因為在我們的眼裏,在我們的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説出我們自己印象中所理解的許書記。

説常州人自己的故事,我們常州人顯然有更多的話想説。電影畢竟不同於生活,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實和藝術化處理的區別又在哪裏,我們親切如家人一般的許書記,在電影裏又是怎樣一番模樣,我相信作為本土常州人,都會好奇。

在這樣的期待下,我們走進了電影院。呂麗萍老師神似的演繹,讓我們在炎炎的夏日裏又一次在大銀幕上和許巧珍相遇。

電影是以“春天”作為視角,通過這位研究生畢業實習的經歷,引出電影的主角許巧珍,帶出橫跨半個多世紀的家國情懷。在100分鐘時間裏,影片徐徐為我們鋪陳開了一個我們熟悉又親切的許巧珍的形象。而我們,在面對大銀幕的時候,每一個人也都成為了“春天”,對於東頭村的居民是如此,對於熟悉許巧珍的常州市民是如此,對於我們二十多年來一直關注和報道許巧珍的新聞媒體人來説更是如此。

當電影鏡頭唯美展開時,帶出的更多是我記憶中那個真實的許書記。

二十多年前,我也如“春天”一般,是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那時候的我跟着電視台前輩學習,找題材、拍新聞、寫稿子、編片子是每天的工作節奏。而除了新聞專業之外,熟悉老常州,瞭解常州風土人情,尤其是還要努力地半生不熟地學説常州話,成了我的第一課。

那時的常州還沒有開始城市改造,一副煙火氣十足的老城模樣。在熱鬧的市區邊上就是東頭村了,老而舊,用現在的話來講,甚至還有些髒亂差,所居住的困難居民家庭有很多,社區矛盾也時常發生。但走進東頭村,你只要打聽一個人,黨委書記許巧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誰家有問題,哪裏有了矛盾,找她準沒錯。因為人物的典型性,我們的一次專題片採訪就從東頭村開始了,

那時的我,沒有多少新聞經驗,跟在前輩記者後面,好奇地走進東頭村,在一間紅彤彤掛滿錦旗的社區辦公室裏,參加了一次社區調解會議。在那次會議上,我認識了許巧珍書記,一位笑容可掬的紅衣奶奶。具體的調解內容我已經記不清了,但是那時紅衣奶奶給我的印象卻很深,話不多,但是卻有分量,都能説到對方心坎裏,讓人心服口服。對於這位老人,我心裏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居民如此信任她,在類似這些調解背後,許書記一定有着我們所不知道的努力和付出。

之後在對居民的隨機採訪中,我們瞭解到了更多的細節,比如小區裏下水道不通了,許書記不管髒和臭,會親自帶人去通下水道;誰家有重症病人,都會記在心裏,當是家人一樣來悉心照顧。逢年過節更是會自掏腰包買東西去看望孤寡老人、福利院孩子,賠本書記,月光老人,説的都是許巧珍。為改善鄰里關係,解決居民矛盾,許書記會想辦法豐富老年人生活,組織合唱隊、時裝表演隊等等。她所記錄的民情記錄本,有滿滿幾大本,字裏行間,都是對居民的牽掛。

新聞和電影不一樣,更寫實。跟拍了幾天之後,我們積累了很多許書記工作的素材,專題片播出時,引起了很大社會反響,專題片題目就叫《小巷總理》,很形象生動。

此後二十多年時間裏,許書記在我們的新聞裏也一直沒有淡出。家長裏短的平常日子裏,許書記一如既往地在奔波操勞。後來許書記年紀大了,幾次想要退休,可是社區居民都會集體簽名,聯名挽留。這個全省年齡最大的“小巷總理”就這樣年復一年,無怨無悔地工作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而在許書記病重去世之後,報道沒有停止,一直都還在進行。比如在《道德正前方》的訪談節目中,我們做了唯一一期缺席當事人的訪談,雖然斯人已逝,但是透過居民、家人的講述,那個可愛可敬的紅衣奶奶彷彿又一次站在了我們眼前。

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講究其新聞價值,關於一個人物的報道能跨度達二十多年之久,這本身就是奇蹟。更讓人感歎的是,在許書記離開人世之後這麼多年,依然還能有如此多的人為之動容懷念,甚而至於她的事蹟搬上了大銀幕,其原因何在?其價值又何在呢?

當電影《桂香街》徐徐展開序幕時,我們每一個觀影者,每一個常州人,都成了旁觀者,視角的轉換和變化,也會更容易讓我們明白這份價值所在。

在煙雨江南的電影影像裏,大運河靜水流淌,兩岸的尋常人家看起來很眼熟。尋常而熟視無睹的身邊景、身邊人、身邊事,上了大銀幕,倒是別有一番熟悉和新奇的感覺。甚至在聽到演員學説常州話時,大家都會莞爾一笑,外地人要説好常州話,不容易的。不過導演的這份接地氣的用心,我們也是感受得到的。

平常人、平常事,電影沒有刻意地去拔高,緊緊抓住了起承轉合的幾個時間節點,把半個多世紀的大時代背景下許巧珍的一生都勾勒了出來。在首映禮之後的“小倪會客廳”訪談錄製中,導演石磊告訴我,電影不同於紀錄片,桂香街的表現手法更接近於寫意,其靈感來自於清明上河圖的散點透視法。行進的電影語言,是流動的,各有各的焦點和精彩,一份純澈美麗的動人愛情,一場艱苦卓絕的運河申遺,一位高齡黨員的赤子之心。

在細膩如水的平常敍述裏,細節處見真情:

紅色絹布上那把古樸厚重的梳篦,那是顧江南和許巧珍的定情信物;

紡織廠車間裏,年輕的女工們圍着許巧珍一起紡紗,唯美的鏡頭裏,彷彿感受到了《無問西東》裏的那份純真美好;

老年許巧珍病重彌留之際,讓兒子帶她去社區辦公室再看看,開門時,鑰匙斷在了鎖芯裏,許巧珍落寞、遺憾的眼神,一下子讓你熱淚盈眶……

從曾經的全國勞模,到退休後選擇做一名默默無聞的社區基層幹部,再到家喻户曉的新聞人物,進而到如今她的故事搬上電影大銀幕,許巧珍大概怎樣都不會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知道她、瞭解她,並且以她的7+工作法為榜樣在全國推廣。名和利,從來不是她要的,在瑣碎平常的生活裏,堅持為居民、為百姓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她最本真的心願。不忘初心,幾十年裏,許巧珍就是這麼堅持的最細小處,最宏大;最平常時,最偉大。

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電影《桂香街》正是這樣一部作品。而透過這部電影也讓我們更認識到許巧珍這位全國最美基層社區幹部帶給我們的價值,以平常心,做平常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樣可以活出不平常的人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