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家高新區在綠色發展心得體會(理論文章)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99K

發揮特色優勢 堅持綠色發展 貢獻應有的責任擔當

國家高新區在綠色發展心得體會(理論文章)

儘管本人沒有機會參加市第七次黨代會,沒有能夠直接聆聽陳新書記所作的大會報告,但本人對報告文本內容進行了全面的通讀和部分的精讀。報告通篇緊緊圍繞綠色發展這個核心主題展開論述,出現“綠色發展”頻次達五十多次。報告強調要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方位,把“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之綱,認識上再深化,工作上再落實,奮力開創衢州綠色發展的新局面。同時為實現這個目標,報告提出了“四個必須”的要求;必須準確把握衢州所處的歷史方位,堅定不移照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必須充分發揮衢州的特色優勢,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必須堅決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不唯GDP,不以GDP論英雄,絕對不是不要GDP。必須切實強化“跳起來摘桃子”的責任擔當,拉高標杆,自加壓力,永攀新高。要把眼光放得遠一些,把目標定得高一些,有幹大事的氣魄、創大業的膽識,謀求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衢州唯一冠以綠色帽子的單位,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在“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的目標發展中理應貢獻更多的責任擔當。本人在集聚區管委會分管安全環保、信訪維穩及高新片區、循環經濟小鎮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下面我結合本職談點體會、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實際上是包括“一核一片”,“一核”指市本級(含柯城、衢江)198平方公里,江山、龍遊、常山三片108平方公里,國家級衢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指本級東港片區範圍,衢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指本級高新片區範圍。下面我主要談談高新區的綠色發展問題。衢州國家級高新區是國家級47個(化工)高新區之一,是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的33家副主任委員單位之一,也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化工類)聯盟的三十家發起單位之一(今年5月10日在寧波成立)。在全國電子化學品,氟硅新材料、動力電池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化工企業或化工園區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有着不怎麼好的形象和口碑,但化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扮演者重要角色,去年全行業規上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29萬億元。只要技術應用得當,管理規範有序,完全可以做到綠色發展、循環利用、清潔安全生產,與社會、與環境和諧共生。我們不是沿海臨港化工園區,不可能以重化為主,不可能高大帥富,我們追求的是特精專綠的產業特色。

一、優化空間佈局,着力打造特色園區

(一)着眼長遠發展,抓好空間規劃

在建園之初,衢州國家高新區就按照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的要求,以巨化片區發展規劃為基礎,高標準編制《衢州國家高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與此同時,園區堅持以專業化工園區為特色,以優化空間佈局為重點,以產業集聚和要素集約為中心,以發展氟硅鈷新材料產業為突破口,以發展循環經濟為載體,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規劃氟硅材料產業園、巨化靜脈產業園、智慧物流園、元立金屬製品產業園、華友鈷新材料產業園、韓國曉星工業園等6個特色產業區中園的專項規劃。隨着一批優質項目的順利實施,較好地形成了基礎設施規劃超前、公用設施配套共享、運輸安全便捷、佈局合理高效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了三生融合的空間形態。

(二)圍繞“四大循環”,謀劃特色小鎮

由於歷史原因,衢州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非常明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如何利用重化工的產業基礎,促進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2015年,省委省政府將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作為推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重大決策後,我們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及資源稟賦,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機制,與時俱進謀劃創建衢州循環經濟小鎮,並委託上海紅東設計公司編制完成《衢州循環經濟小鎮概念規劃方案》,同時,為突出小鎮特色,既保證景點與小鎮風貌的契合度,又體現工業旅遊景點風格的個性化,我們又邀請了夢想小鎮和基金小鎮的設計單位——南方設計公司編制《衢州循環經濟小鎮建設深化實施方案》和《衢州循環經濟小鎮城市設計》,並於2016年1月28日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創建名單。

按特色小鎮建設要求,要建立3A級景區,這恐怕有點難度,一年多來,我們在小鎮建設運營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逐步實現四個層面的循環。實現企業內循環。巨化集團、元立集團、華友鈷業等一批企業率先實現了企業內部的循環發展,形成以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巨化模式”、經濟效益優先的“元立模式”等。實現產業小循環。通過產業的空間集聚和產業鏈整合,形成了“一主三特色”的氟硅循環產業鏈、餘熱餘壓循環利用的鋼鐵產業鏈、鈷鋅新材料資源循環經濟產業鏈、固體廢物再生利用產業循環鏈、廢水利用產業循環鏈。實現園區中循環。小鎮內各個產業之間的副產品充分實現相互循環利用,工業固廢鋼渣、氟石膏、鈷渣、硫酸渣及工業污泥等工業固廢的處理和利用率達到96%,形成了“自然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社會大循環。小鎮承擔整個片區工業、生活污水的收集與處理,承擔了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建成了全市唯一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功能覆蓋全市的工業固體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二是逐步推進三大體系建設。以循環經濟共性技術利用、基礎設施改善、生態化美化、村莊搬遷、旅遊配套等“五大工程”百億投資項目建設為抓手,小鎮生態化改造體系初見成效。以氟硅材料產業園、巨化靜脈產業園、智慧物流園、元立金屬製品產業園、華友鈷新材料產業園、韓國曉星工業園等“六大區中園”建設為抓手,小鎮產業創新平台體系發展保持良好勢頭。以安全環保、物流管控、智慧園區、綠色能源、生活配套、科研創新、綠色金融“七大平台支撐”建設為抓手,小鎮支撐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三是工業經濟轉型發展提質提效。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初步成型,產業鏈特色更加顯現。2016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0%,增幅為全省第5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增幅為全省第2名。

(三)強化產業特色,明確發展定位

強化特色發展定位,培育園區核心競爭力是園區生命力所在。衢州國家高新區是依託國有大型企業巨化集團公司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屬於典型的龍頭企業帶動型的化工園區,在產業定位和發展上與巨化集團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和互補性。所以在產業的定位和發展上,始終貫徹特色發展的理念,堅持主導產品不和巨化雷同,避免重複建設浪費資源,對巨化已有的產品開發項目做好增量控制,主要做好下游產品的開發,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增強新產品新材料開拓市場的能力,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為此,衢州國家高新區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導向,及時確立“穩定發展氟化工、重點提升硅產業、積極培育服務業、全力建設新材料科技城”的發展戰略,同時,堅持把發展氟硅新材料、電子化學品、化纖新材料、動力電池材料、生物醫藥等五大主導產業作為園區產業發展的核心並進行重點培育,通過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做大做強氟硅鈷新材料產業,最終將園區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氟硅鈷新材料產業基地和我國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

二、完善功能配置,着力打造精品園區。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功能,是提升園區承載力的關鍵。衢州國家高新區在開發建設中,堅持循環經濟和要素集約的理念,按照配套科學化、建設高效化、環境生態化的要求,注重基礎設施共享統一規劃、管道互供原料集中佈局、循環鏈超前謀劃,紮實推進平台建設。幾年來,園區累計實施基礎設施配套項目406個,投入資金50多億元,區內供電、供水、供熱供氣、污水、固廢收集處理等配套齊全,園區“兩縱五橫”路網基本形成,危化品物流通道已投入使用;“智慧安監(環保)”監管中心建成投用,對區內企業實現物聯網監管,基本實現安全、環境監管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生產性、生活性服務配套項目加快佈局建設,一批商務金融、職工公寓、工匠學院等功能配套項目相繼建成投用。同時,全面啟動循環經濟小鎮的各項建設任務。

三、培育產業集羣,着力打造活力園區。

一是深化產業方向研究。成立產業研究團隊,加強對主導培育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分析研究,梳理產業鏈條,繪製產業譜系,明確產業發展路徑、重點項目、關鍵技術等。以產業循環為核心,積極推進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和區域品牌建設,重點發展提升氟硅鈷新材料產業,同時,按照“差異化”、“互補性”、“開放型”原則,不斷髮展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園區內擁有以巨化集團、華友鈷業、中天氟硅為依託的氟硅鈷新材料企業50多家,已形成完整的氟材料、有機硅、無機硅三大產業鏈以及國內最全的氟硅新材料產品體系(產品達17大類200多種),成為國內唯一同時具備氟硅兩個產業發展基礎的區域和國內綜合規模最大、產業鏈優勢最為明顯、整體裝備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全國性氟化工生產基地,呈現“氟硅聯動,兩硅聯動”的發展態勢。同時,我們是全國電子化學品材料基地,目前,正在申報新能源關鍵材料基地。

二是強化產業精準招商。充分利用產業研究成果,積極引進一批與園區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效益好,具有較強產業競爭力和經濟輻射能力的骨幹企業。近年來,我們引進了23家國內外氟硅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落户園區,產業鏈更加完善,氟硅產業得到集羣發展。引進了同時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和美國FDA批准進入臨牀研究的新藥項目,以及一批降糖功能保健品產業化及相關藥物、抗病毒藥物(肝靶向藥物)及抗癌新藥等9個優質生物醫藥項目,補上了衢州生物健康產業的短板,帶動衢州產業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引進了華友鈷業、杉杉股份、天賜新材料等企業,形成了全國產業鏈最長的鋰電池產業基地。華友“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生命週期綠色製造項目”入選國家工信部2016年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的建設獲得省政府首批命名,總投資70億元的韓國曉星NF3和氨綸絲項目成功入駐。

四、強化科技創新,着力打造綠色園區。

“高”和“新”是園區發展壯大的生命線,更是園區不變的追求。近年來,衢州國家高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入貫徹整合改革發展和供給側改革要求,深入推進創新驅動“5523”工程,着力構建創新生態體系,用改革的方式與途徑做好“加減乘除”四篇轉型升級文章,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批“國”字號品牌園區相繼創建成功,如,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基地於2013年9月10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被列為同期全國20個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之一;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於2013年11月24日正式開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於2014年1月1日成功列入36家第五批示範基地名單。2015年10月,被中國石化聯合會命名為“中國電子化學材料產業園”。

一是以現量換增量,做好加法。幾年來,園區累計實施“四換三名兩化”項目300餘個,總投資98億元,成為全省“四換三名”工作示範開發區。同時,推動園區企業與中科院長春應化研究所、上海有機所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22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目前,園區內有國家、省、市高新科技企業92家,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38家,博士後工作站4家,院士專家工作站4家,集聚了國家、省“千人計劃”人才31名。2016年,園區專利授權956件,園區新產品產值達278億元,較好地實現了“一個領軍型人才帶來一個創業團隊、一個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個產業的興盛、一個產業的興盛帶來快速轉型”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存量換增量,做好減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着力推進“五個一批”工作,主動“瘦身”,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確保優質資源向大項目、好項目配置,增強核心競爭力。共新培育上市掛牌企業6家,8家企業與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開展戰略重組,18家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獲得生機,7家企業完成行業整合,34家企業完成破產盤活。

三是以變量換增量,做好乘法。圍繞打造“創業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園”的完整孵化鏈條,重點建立了能與國家創新要求及國際化接軌的產業孵化“飛地”——上海張江(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9個高層次人才領銜的生物醫藥項目入駐、註冊並將產業化落地在園區,預計總投資35億元,為衢州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建設夯實基礎。大學科技園科創中心今年將投入使用。

四是以要素換增量,做好除法。大力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殭屍企業”,把土地利用率低、產品質量低、市場需求低、社會貢獻低的企業,劃分為不同類別。對不同的市場主體,採用不同的價格管理,提供不同的要素供給,以實現要素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幾年來,共置換低效用地2000畝,節約利用廠房23萬平方米。

幾年來,衢州國家高新區在實施差異化發展建設特色專業化工園區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照高標準,我們離“綠色發展”要求的差距還很大,許多事關園區長遠的戰略性舉措還處於起步或實施過程中。站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勇於破除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各種束縛,敢闖敢試、敢走新路,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必須不斷改革創新,以改革為強大動力、以開放為重要途徑,用新機制、新思想、新觀念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探索開放條件下的發展跨越;必須不斷優化環境,牢固樹立為投資者、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全面落實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以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紮實的工作作風,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衢州國家高新區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一定沿着七次黨代會明確的方向不斷前進,向着全資源化利用,全產業鏈回收,全生命週期循環的目標努力,以實現高新區資源循環化,生產智能化,物供管道化,技術高端化、產業特色化,發展綠色化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