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品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36W

精品的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讀書筆記 篇一

呂叔湘先生在《中學語文教學論集》一書的序文中説:“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定法不是法’。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讓人做事不講方法,方法是要講的。但是不要把它講死了,要把它講活。”什麼叫做講活了?就是要一方面堅持原則,一方面又能適應具體情況。呂老又説,“……除此之外,還有‘學’,那就是説,對本學科有比較全面的知識。

哪一種學問都可以説是無窮無盡的,誰也不可能全知道,但要是能夠遇到不懂的東西,知道到哪裏去查考,也就好了。”這段話原本是説教師的才、學、識修養的,但筆者認為如果把它作為教師指導學生們學的過程的一種要求,使學生能逐漸達到這種境界,那也就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了。

寫讀書筆記 篇二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青鳥》,其中的故事情節使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一對兄妹倆,雖然他們家很窮,但他們每天生活得很開心,有一天,來了一個女巫,她給了男孩一頂神奇的帽子,把帽子向左轉,時間可以向前,把帽子向右轉,時間就可以後退,他們戴着這頂神奇的帽子要去尋找一種鳥,就是青鳥,誰要是找到了它,就能找到幸福,在女巫的帶領下,他們踏上了尋找青鳥的路程中了,一路上,他們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艱辛,但是,他們都靠着勇敢和智慧,戰勝了所有的怪物和困難,找到了青鳥,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個故事看完,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你勇敢、堅強,你就能獲得幸福。

讀書筆記 篇三

讀完《尚書易解》頗覺其為一部治國之書,該書為記言之文,記載了君王治國的成功經驗,也有失敗之教訓,透露出很強的儒家治國理念。書有《虞書》 四篇, 《商書》五篇, 《周書上》七篇, 《周書中》七篇,《周書下》五篇,共 28 篇。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述治國之方法;一類為誓詞,即作戰前告 軍士之詞。

一、治國思想首先可從兩個不同的對象來看,即官和民

官:

(一)首先是官吏的選拔

1,選官之標準以德為首。德有九, 《皋陶謨》記載“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温,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官吏“須抑制剛克之臣, 推崇柔克之人” ,選官應以正直之臣為輔佐“其弼直,惟動丕應” 。如堯帝認為 共工巧於言而常邪僻,故雖有功而不用。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2,選官應知人,須廣求賢才。 “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離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 (廣天之下,至於海內眾民,萬國眾賢,共為帝臣,帝宜善舉之) 《皋陶》。在《多士》中亦可看出廣求賢才之義,君王以多方之士為用, “惟我 事不貳適,惟爾王家我適(惟以王家為敵,而不敵殷之多士)。 ”

3, 選官須知人,亦須善任。發揮人之長處,將其安排在最合適的職位,發揮最大的用處。如《堯典》中記載的堯任用官員即為如此。命禹治水,命益掌山 澤,命伯夷坐秩宗,命夔典樂。

(二)其次是官吏的考核。

官吏的任命須有考察期,看其是否能勝任。如舜對禹之考察為期三年, “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堯典》同時官 。 吏之考核須賞罰分明。 “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觀其志,考其事, 報其勞) 《皋陶》” 。“工以納言,時而揚之,格則承之庸之,丕則威之(納言,善則稱揚之,正則進用之,丕則罰之) 《皋陶》 。

民:

(一)為政者的治國思想:順民,保民為政者順承天命以治民,應通曉天與民之關係,以順民為根本理念, “達於 上下,敬哉有土” 《康誥》中亦闡述尚德保民。 “不敢侮寡

(二)治國目標:安民安民之具體要求即“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平安) ,四曰攸好德(遵 行美德),五曰考終命(老而終其性命)《洪範》《皋陶謨》則闡述了安民之具 ” 。 體方法。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敍有典之下,安民之道也。 “五典, 五惇,五服,五章,五刑,五用”

二、重視刑法,但須“刑以寬”

《堯典》中“象以典刑,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寬宥五刑之罪人) ,鞭作官刑(官中之刑用鞭) ,撲作教刑(掌教之刑用撲) ,金作贖刑(贖罪用金) ,眚災 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很明確的體現了法當用,刑須寬。 《皋陶謨》中安民之道則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即施用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但用刑須謹慎。

《呂刑》周穆王之初,濫用刑罰,亂而無功。及呂侯為相,告穆王制定刑律,採用中刑。 “告以當謀敬刑,折獄之方法,懲貪賞中之旨。 ”

《康誥》中説“克明德慎罰”武王尚德慎行而有天下。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即用法之原則 “原情定罪,真心保民,用刑之權集於王,盡心斷獄,依法行刑” “破壞治安者 當刑之,不孝不友者當刑之,不循大法之官亦當殺之,大棄王命之諸侯亦當徵 討之” 。

《酒誥》 亦體現了法治思想, 殷人號酒, 周公戒之,故命康叔宣佈戒酒之令, 並告以戒酒之法, “司暴掌憲市之禁令,禁其屬遊飲食於市者,若不可禁,則全 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將殺之。 ”

《梓材》為周公告康叔治殷之法,其中亦有法治, “肆往,奸宄,殺人,歷人,宥;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則是告以法當寬。

三、以德治國

《康誥》其文第四段即闡釋以德化民。

“今惟民不靜,未戾厥心,迪屢未同,爽惟天其罰亟,我其不怨,惟厥罪無在天,亦無在多,矧曰其尚顯聞於天”(今民不安,其心未定,屢導之猶未和同,天其誅罰我,我其不敢怨之。罪不在天, 亦不在多,何況尚顯聞於天。意謂不能怨天,當行德教)。 “敬哉,無作怨,勿用 非謀非彝弊時忱” (無作怨於民,不用不善之謀,不法之事,丕則敏德,於是敏 行德教也)

《召誥》第四段亦述勉王敬德恤民, “王敬作,不可不敬德” “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肆惟王其疾敬德”皆強調德之重要。 四、勤政無逸 作為君王應勤於政事,不要貪圖享樂。官吏也應該去除安逸之思想。 《無逸》篇最為集中的體現了該種思想。 “成王年壯,周公恐其安於逸樂,荒廢政事,所 以告誡成王,勸其不可逸豫” “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 則知小人之逸” 。

《酒誥》中也可看出勿逸豫之思想。這裏可將酒看做逸豫之代名詞,殷人嗜 酒為古之帝王作出了勤政之榜樣, 《堯典》末寫道“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舜勤眾事而野死,深寓勤勞眾事之意。

《皋陶謨》 “慎厥身,修永思”言不懈也。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歲”則是説有國者莫效逸遊,當戒其危,日日變化甚多也。

《康誥》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言毋苟安而好逸樂,乃安民矣。

第二部分則為誓詞, 《尚書》中誓詞有《甘誓》 《湯誓》 《牧誓》 《費誓》《秦 誓》 。從此看出誓詞的典型格式為首敍討伐之理由,次敍作戰之安排。尤以《甘 誓》 《湯誓》為代表。《甘誓》先陳述對方之罪行“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 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因對方之有罪,使戰爭變為正義之戰,替天行道,鼓舞士氣。接着即言戰爭之安排,如《牧誓》中對於戰事之安排“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勖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 乃止齊焉,勖哉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