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1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由一幕一幕人生苦難所組成的戲劇。小説的敍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了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他在田裏對老牛吆喝着:“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老人是地主少爺福貴,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嗜賭成性,一夜之間賭光了家產一貧如洗,父親當即被氣死倒在了茅坑中,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再次回到家鄉時,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家珍因身患軟骨病從一開始的幹不了重活到後來只能卧病在牀;兒子有慶與縣長夫人的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被抽血過量而死;啞巴女兒鳳霞嫁給了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生下了一名男嬰後,鳳霞因大出血而死在了手術台上;在鳳霞死後不久身患軟骨病的家珍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在工作時因吊車出了些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富貴便將苦命的小外孫苦根接到鄉下,爺孫倆生活的十分艱難,就連豆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和一頭因同情而牽回的老牛。

這本小説展現出了作者餘華對於生命、對於親情的理解。在餘華看來,生命既可貴又高尚。然而,對於主人公福貴來説,生命的高尚似乎是一種過分的要求,他用自己的一生來向我們述説着生命的可貴。生命之所以可貴,主要體現在它對於一切的包容。餘華通過福貴向讀者展示了生活中的善與惡、真與假、喜與悲,它們共同組成了生活的全部,人們都經歷過這些,即便在形式上有所區別,但是其對生命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2

《活着》在“我”與福貴的交談中展開。福貴——一個看似普通的老人耐心地向“我”講述了他的一生。在他平緩的語調下他坎坷的一生卻如娟娟細流平緩得流入讀者的心坎。

作為地主的兒子,年輕的福貴沒有爭氣敗了家,從此,他拖妻帶女開始了他曲折的一生。他曾被國民黨抓去當兵,差點死於槍炮下;之後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歷史大事件,歷經千辛萬苦卻不得不目送自我的親人一個個先於自我死去。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福貴依舊樂觀的活着,甚至平淡無奇地向“我”述説他的一生。

“人們將生命中的錯誤聚集到一齊,創造出一個惡魔,叫命運。”《活着》讓我思考命運為何能夠這樣百般折磨一個人,讓他一下子從富貴的殿堂跌到一貧如洗的潦倒境地;讓他一下子從幸福美滿的天堂墜入孤獨一人的地獄。可是,更多的是讓我思考在絕境中人對生的渴望有多麼強烈;更多的是讓我領悟到歷經萬難後看淡一切的從容。

沒有人明白明天是什麼樣貌,究竟是陰霾密佈還是陽光燦爛但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只要生命沒有結束,永遠有下一個明天,永遠能夠期望着下一刻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

真正點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完美的期望。

我們懷着完美的期望,勇敢地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敗了就再努力,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永遠相信不管自我再平凡,都會擁有屬於自我的幸福,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燦爛的風景。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3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

《活着》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了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留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應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失聲痛哭,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打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取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能夠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己的過去是否清楚的明白並且敢於應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能夠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樣做,但不管怎樣,我始終期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構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期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取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4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留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應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取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能夠應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明白並且敢幹應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能夠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應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樣做,我應對的是無法自由選取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樣,我始終期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構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但是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期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取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5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富豪,當你失去全部財富,變得一貧如洗後,你會怎樣?如果你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有慈祥的父母,温柔賢惠的妻子,還有單純可愛的兒女,而當他們一個一個的被死神帶走,從你的生命裏消失後,你又會怎樣?是崩潰到沒有靈魂,每天行屍走肉般的呼吸和心跳,還是決定乾脆放棄自己的生命,結束這痛苦的人生?

餘華老師的《活着》就把這些如果變成了真實,他用細膩的文字,向我們講述了人世間最難以承受的悲歡離合,講述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即使再鮮活的人物,在強大的命運面前,還是顯得那麼的渺小,那麼的蒼白無力…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坎坷曲折的人生,並以此向我們詮釋了活着的本質:

活着,是為了活着。

每每想起那些艱難的歲月,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如果你真正走進主人公福貴的生活裏,你會發現,那個時候你所追求的將不再是其他,而是簡簡單單的活下去。除此之外,一切都是奢望…

那麼現在,想想自己,正享受着美好的青春,擁有父母和家人的關愛,健健康康,衣食無憂…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活着有多辛苦?

和主人公鮮明的對比,我們的種種不如意就像是一種無形而有力的諷刺。

優越的條件使人變得懶散。

如果説福貴的堅持和豁達,為我們譜寫了一曲豪邁的生命讚歌,那麼餘華老師,便是最能把這首歌表現得淋漓盡致的人。而我們,在聆聽之中,享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禮。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6

《活着》主要講了“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女校長血型相同,為救女校長,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生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枱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文中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認為我們就應該學習老人堅韌的品質,不要被困難所壓倒。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經典名著讀書感悟7

活着,在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富裕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是講述了一個人與命運間的友情。

地主少爺福貴,娶了一位温婉的富家千金家珍,年少荒淫,輸盡家財千萬,一貧如洗,爹被氣死。幸得五畝良田以謀生,母親積勞成疾,福貴在求醫的路上被強徵當兵,逃得一命回家。但命運並沒有放過福貴,母親病死,女兒聾啞,兒子有慶被黑心醫生抽了過多的血而死,聾啞的女兒鳳霞幸運出嫁,又難產死亡,未同甘卻共苦的髮妻家珍慟極而亡,女婿二喜做工時橫死,留下的唯一親人——孫子苦根又吃豆子撐死了。最後,只留下一位垂垂老矣的老人伴着一頭同樣喚作福貴的老牛。

《活着》的語言平淡無奇,彷彿就是是從一位鄉里老農口中説出而不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只是敍述,冷冷地、十分正常地講述了這麼一個並不正常的故事。這種語調,像外科醫生手中的手術刀,冰冷,鋒利,穩健,剖析出生活的殘酷,在冷冰冰的敍述中將讀者完全帶入小説當中——這是那些華麗唯美的文字所做不到的。

餘華並不擅長煽情,這種冷冷地敍述手法便源於他自己所説的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所謂超然,應是以旁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以第三人稱來敍述,然而餘華卻奇怪地選取了第一人稱並更加得心應手。這或許就是《活着》的最大魅力。

餘華奇怪的選取造就了沉浸於閲讀時,書中情節如同過眼雲煙,然而一合上書,卻又能在瞬間感受到一種無法言説的悲涼滄桑之感的奇怪現象。於旁人的眼光看來,父母之死雖是一大哀事,但也尋常,然而極富與極貧的落差,生死一線的煎熬,四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子女髮妻女婿四連過世的噩耗,垂垂老矣孑然一身的孤獨,任何一樁落在常人身上便是令人瘋狂的災難,因此,旁人看到的只有災難。然而以第一人稱敍述,以福貴的眼光來看,沒了金錢,親人都在;沒了自由,思念還在;沒了父母妻子女兒女婿,還有孫子。連最後的親人孫子都不在了,他還有一頭相依為命善解人意的老牛。這正是不去想自己得不到和已失去,而關注自己還擁有的樂觀。

佛説,婆娑世界,眾生皆苦。婆娑即為忍受,這與餘華所言活着的真諦恰恰吻合。又有詞雲: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寧無些個煩惱。

由此可見,生命中,悲苦是少不了的,活着的好處,就是忍受這些苦痛,認真地、靜靜地活着。這是一種態度,代表着尊敬,對生命本身的尊敬。一個尊敬生命的人,就該是被尊敬的,即使他一無所有。

正如樸實的老農福貴憑着那生的意志而顯得如此偉大。《活着》的偉大之處,也許只在於簡簡單單的活着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