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大名著800字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第一篇: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

四大名著800字讀後感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讀後感

在這個假期中,我細細品讀了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説。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間,魏、蜀、吳三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

《三國演義》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是一個熟知天文地理、無所不知、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人物。他一生還有許多驚人事蹟,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罵死王朗、空城計等,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氣周瑜。諸葛亮不但剝奪了周瑜的東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結了,周瑜臨死前感歎説: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歡趙雲。趙雲,字子龍,蜀國五虎將之一。在《張飛大鬧長阪坡》和《趙雲截嫂奪阿斗》那兩回,趙雲都奮力保護劉備的兒子阿斗。特別是在《張飛大鬧長阪坡》的那一回。趙雲在和曹軍廝殺時,丟了甘夫人和阿斗。於是,趙雲一邊奮勇殺敵,一邊尋找夫人和阿斗。終於,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當趙雲回去,把阿斗交給劉備時,劉備把阿斗扔在地上,説:為了這個孩子,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趙雲慌忙抱起阿斗,説:我就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從趙雲的話中,我感受到趙雲的了忠心耿耿;在殺敵時,我又感受到了趙雲的英勇。我真佩服他。

《三國演義》中,我還喜歡重情義的關羽和老實的魯肅。我最討厭的,就是呂布了。因為呂布見利忘義,收了董卓的禮就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真是令人討厭!讀了這本書,我覺得一些人太喜歡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真不應該!

《三國演義》不但用小説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三國時期的情景,還讓我親眼目睹了三國時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讓我永生不忘。

四大名著之水滸讀後感

《水滸》是我國在長時期來受到廣大讀者喜愛的小説之一。但他並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創作,而是許多人的集體勞動的成就。通常被作為《水滸》作者的羅貫中、施耐庵,乃是對《水滸》進行最後加工的人物。

《水滸》所寫,是宋江及其結義兄弟——即所謂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宋江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中都曾記及。

《水滸》由許多短篇的“説話”(在宋代有一種稱為“説話”的民間技藝,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內容主要是述説故事。)組合而成,也就是説《水滸》在説話中宋江及其將領的故事不斷髮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傑作。

《水滸》的原名為《忠義水滸傳》,一百回,系“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後來所刻得《水滸》就改題“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有的乾脆只提“施耐庵編輯”,“羅貫中纂修”,把另外一個人除名。

《水滸》從嘉靖時期起,它就收到了熱烈的歡迎。

《水滸》為忠義和勇敢的象徵,裏面的人個個重視友誼,甚至不惜為此冒風險甚至犧牲自己。但其出發點並不是道德信念而是個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時,李逵曾單身去劫法場;幸虧當時梁山的救應已到,否則他自己也活不成,不過他事先卻並不知道冕蓋等人會及時趕到。那麼,他何以情願為宋江送命呢?他與宋江認識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錢,便借他一綻大銀,李逵便“尋思道: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他把銀子拿去賭,輸光了,宋江毫無不滿之意,又請他喝酒。他“不耐煩小盞價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喚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個好個宋江哥哥,人不説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結拜得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們喝酒時本來吃的是魚,宋江看李逵餓了,又喚酒保拿肉上來,李逵又十分歡喜:“這宋大哥便知我的鳥意,吃肉不強似吃魚!”他認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當然,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礎上的。

最令人感動的是最後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為害怕李逵為自己報復朝廷因而犧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卻一點都沒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着眼淚説了一句話“罷,罷,罷!生時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並且李逵臨死的時候,吩咐從人“我死了,可千萬將我靈柩去楚州南門外寥兒窪和哥哥一處埋葬。”囑罷而死。從此就可看出李逵對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滸》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當然,有許多吸引我們之處。所以,讀它勢必有好處的。

第二篇:名著讀後感800字

篇一:草房子讀後感800字

一直以來,讀的最多的就是各類童話、科幻小説。今天天氣不錯,我坐在窗前,讀了《草房子》這本書,第一次為書中的人物感動地哭了。

它魔力般吸引着我----那充滿歡聲笑語的油麻地國小、那讓人感動至極的油麻地國小的故事。油麻地的老師,蔣一輪、温幼菊、桑喬、白雀對孩子們好像是與朋友相處,無話不説,幾乎沒有什麼祕密藏在心中。油麻地的學生桑桑、紙月、細馬、杜小康,這些鄉村孩子開朗、温柔、可愛、活潑,沒有人不被他們所感動。秦大奶奶、邱二爺、邱兒媽、他們農民的樸實善良、震撼人心。

我不僅僅被它的魅力吸引住了,還被故事裏面的情節,深深感動了。我與文中的小主人公桑桑同樂同悲。當看到桑桑生病時,我哭了,怕桑桑會死掉,我心裏默默祈禱,保佑桑桑能夠度過難關。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秦大奶奶奮不顧身跳下水“救一隻油麻地國小的南瓜”。只是一隻渺小的南瓜,她卻能把它當成人似的,不顧自己的安危,跳下水去拿。可惜,這麼好的人就僅僅為了一隻南瓜而不醒人世。我看到這,兩行感動的淚水又從臉上淌下。我是多麼欽佩秦大奶奶的精神,這難道不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嗎?這難道不是我們提倡的雷鋒精神嗎?

篇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00字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彷彿讓我獲得了人生的真諦。

文中講道:“海倫·亞當斯”是一位盲童,但因為海倫永不放棄的精神和莎莉文老師的辛勤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才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這使我深受感動,從中受益匪淺。

時間是無限的,猶如長江水般永遠奔騰洶湧,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能利用、享受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是最寶貴的。就像雷鋒叔叔説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窮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教育我們利用時間多做一些有利於人們、社會的事情,是多麼的愉快啊!

篇末,“閲讀開機”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假如給你三天光明,你會將目光投向哪裏?三天,僅僅只有三天的光明,多麼殘酷,又多麼寶貴。那麼,假如給了我三天光明,我會在第一天中,給我的親人買最好的東西,儘自己的孝心。第二天和第三天,我會刻苦讀書,讓自己在三天後眼盲文不盲。

父母和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呀,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不會留戀時間;而那些虛度光陰的人,到頭來必然要後悔。直到現在,我才懂得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篇三:目送讀後感800字

龍應台的《目送》是本難得的好書。在你看完前幾篇,會產生一種感覺——不忍心讀下去,讀完了,就沒得讀了。

龍應台在《目送》中寫的是她個人的情感。寫她與兒子一起逛街時,兒子不願跟她牽手過街,兒子大了,有了疏離感;寫她母親得了老人痴呆症,反反覆覆的問她是誰;寫她與母親逛街,母親的那個愛美樣子;寫她與父親同樣在過街時,要牽她的手,而她已經人在中年,寫她父親最後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時,由於傭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等等。

龍應台的文筆優美而細膩,將這些生活中的點滴娓娓道來,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湧出筆端,躍然紙上。只是讓人不禁為之唏噓的是,父母老後的情形。我甚至覺得在美麗文字的背後,龍應台是不是也想到了她老時的情景?由此,你不得不想到自己。

這個社會是需要關懷老年人的。雖都説老人像孩子,但孩子是生命力的象徵,而老,那是英雄遲暮,美人易老時。那是一個成年人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時刻,那是垂垂老去等待死亡的時刻。那時,多少預示了人生的悲愴。或者,説的白一點,人,要有個好死!

我非常喜歡《(不)相信》中所寫的,假如我籠統的隱晦的表達的話,那就是理想主義墮落為現實主義,而轉向實用主義的過程。是理想沿着這一路線演變而歸於世俗的過程。龍應台在文末引用了李叔同的話。我想他是尊重這位弘一大師的。我猜測,她應該非常佩服佛家的圓寂。因為這是將死亡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從容面對。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似乎應對那些主動捨棄生命者抱有尊敬之情。正像蘇格拉底所説,“踏上死亡之途”與“繼續存活”,“孰優孰劣”,“只有神明知道”。

當我們對生老病死充滿疑惑時,李叔同在臨終前“悲欣交集”四字絕筆及偈語或許告訴了我們他的人生體驗。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篇四: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篇五:城南舊事讀後感800字

開那一襲墨黑的《城南舊事》,不知為何,我的心情感到沉重起來,一絲淡淡的憂傷籠罩在我的身旁。

這本書是描寫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僕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那章。秀貞是英子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聽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她覺得假裝有一個小桂子很好玩,於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衚衕裏誰都説秀貞是瘋子,不許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但是在英子的眼裏,秀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沒什麼兩樣嘛。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説的話,才知道秀貞為什麼會變瘋的。原來,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媽扣在了那裏,一走就是六年。後來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英子從秀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一塊青疤,拜託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秀貞的眼睛下面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着説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説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髮,發現妞兒的脖子後面真的有一塊青疤。她想讓秀貞和妞兒回惠安找她爸去,於是拿上媽媽的金手鐲,帶着妞兒跑去找秀貞了。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着妞兒去搭火車。可是英子不捨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那天夜裏,又下着大雨,英子還發着燒,但她最後還是頂不住了,幸虧剛好遇見了媽媽,她才不至於暈倒在馬路上。後來,英子有一次聽媽媽説原來那天晚上秀貞和妞兒被壓在了火車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她那又濕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淌過淚坑流到嘴邊了。

本書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着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因為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上來的,但是它也是從淡藍的天空上升上來的呀。而她更有一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樂於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為了別人家一家團聚,竟把媽媽的金手鐲都拿去給別人做盤纏,這是件幾乎連一個成人都做不到的事,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想這本書也是林海音為了懷念她的童年而寫的吧。

篇六:朝花夕拾讀後感800字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

篇七:大衞科波菲爾讀後感800字

寒假裏,每在寂靜的深夜,在微暗的燈光下,陪我度過寂寞的深夜,每當我翻開新的一頁,有一隻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使我感到世間“真”,“善”,“美”——是你《大衞科波菲爾》。

這是我第一次和名着“親密接觸”,也是我第一次感到深深的愛上了名着。我現在才徹底的感受到為什麼要把那些內容無聊,無喜劇幽默的這些書堪稱為“經典”了。他會使你親身感受生活,感受現實,感受過去,從而展望未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狄更斯在17世紀創作的。他的創作與時代潮流同步,一生創作了許多着名的文章。它主要是以寫實的比法界漏了上層社會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他滿懷積分和深切同情展示下層社會,特別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悲慘處境,並以嚴肅,審慎的態度描寫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與此同時,他還以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好情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好的社會和美好的人生。但事實卻非同他所想要的那樣,當時的英國,比中國超前很多,已經脱離了帝王時代,但這只是浮出水面的一片葉子,樹根還埋藏在河的底部--地主權衡,強盜橫行,爾虞我詐不能説隨處可見,但也彼此彼此。

作者通過在文中塑造一個比較上層的人物一生的經歷,從而婉轉的表現了人物在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不同生活,藉助科波菲爾的形象側面烘托了作者對當時上層社會的憎惡和對下層百姓的悽苦無限同情,從而使我更像身臨其境的同作者產生了無限的共鳴。我的感悟:文中大概刻畫了三個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一:生活在下層的悽苦勞動者的形象(我的保姆佩格蒂);二:猥瑣在上層社會,奸詐陰險的希普;三:穿梭在兩者社會之間的我--科波菲爾!這些都是作者或多或少運用深刻的語言和精彩的情節使讀者銘記在心的人物。還有一個使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個經常“顯諞”自己文采的米考伯。他總是以信件的方式出其不意的在文章中出現,並有種中國韻味的文筆寫出來。

頓時,我倍感親切,我已經閲讀過這本書了,不由得失我產生這樣的聯想:我要做一個“愛”的人,即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最大的幫助!朋友,是否你也感到這本書不錯呢,他可以使我們培養更高的情操和更高的修養!不信?請打開它看看吧!我相信你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觸的!

篇八:責任勝於能力讀後感800字

有些事情並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責任。簡單的説,按時上班準時開會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違反單位制度,説到本質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首先是對自己單位和職業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責任承載着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

“責任重於泰山”,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每一個能夠成功發展的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可以説一個人的成功,與一個企業和公司的成功一樣,都來自於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斷超越自身的努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責任,已經成為人的一種立足之本,成為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能力。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即使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他也會和各種團隊、組織和人員發生往來,在這個過程中,責任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責任,組織不會聘用你,團隊不會讓你加盟,搭檔不願意與你共事,朋友不願意與你往來,親人不願給你信任,你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拋棄。在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但是有才華又有責任的人卻不多。只有責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企業和公司發展最需要的。

尤其是本書的最後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為企業分擔憂慮,給領導減輕壓力,給上司以支持,給同事以幫助;為榮譽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努力工作,忠誠於企業,在扞衞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自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人可以不偉大、人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追求與信念;扛着它,就是扛起對自己人生的美滿與幸福。

記住那句精典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試着走進風雨,去尋找你心中的彩虹吧,帶上你羽翼豐滿的翅膀翱翔吧!

第三篇:名著讀後感800字

篇一:名著讀後感800字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裏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悲劇故事。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着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於,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説,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的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的振作起來,再度奮鬥。在此,我不由地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之後在從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的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麼都做得出。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得發酸、失望,還帶着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老實憨厚的祥子如今卻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卻還是毫無悔意。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後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的確,祥子為了“生命”來爭取錢,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選擇了“生命”,因為只有“生命”才是窮人唯一可以選擇的東西。那時窮人的命也許就像是棗核兒兩尖頭——幼小的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這時,才真正體會到:人的命運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鬥,可最終,命運仍不費吹灰之力的摧殘了祥子。

篇二:名著讀後感800字

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後,我從中瞭解到了在當時混亂的社會裏,人們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這部小説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為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悲慘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説主要講了一個洋車伕的苦難史,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伕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駱駝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着。後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着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脱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產這個悲劇的原因。這個故事,反映了北平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命運與遭遇。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但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

我彷彿看到了天橋、鼓樓、白塔,是牌樓、街道、小巷,是車廠、大雜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羣,這就是幾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這兒沒有絲毫田園詩一般的快樂, 而是祥子的那雙大腳馬不停蹄地跑過大街,穿過小巷,烈日下,雨雪中處處有他艱難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楊先生的盤剝,劉四爺的臭罵,孫偵探的明搶,洋大夫的冷漠,這是一座千真萬確的地獄!最後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終於窮途潦倒,逐漸消失在一座城門洞裏……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層廣大勞動大眾的生活,這逼真的描寫讓我體會到了人力車伕們不可逾越的悲慘命運,讓我深刻地認識了“地獄究竟是什麼樣子”。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小説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係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醜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係的一種變形反映。

整部小説語言生動,文筆剛勁有力,刻畫出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堪稱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説裏充斥着的悲涼發人深省,故事離奇感人。所以家喻户曉,已譯成各種語言流傳多國,在世界文壇都有極重要的影響。這部小説裏所説的事情,的確離我們現在有幾十年了,並且也肯定有藝術加工,但文學總是來源於生活的,是千千萬萬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過它,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社會曾是那麼的黑暗,希望曾是那麼的渺茫,因為它畢竟就發生在不久前的中國,發生在這雄雞病危的年代。

篇三:名著讀後感800字

人應該怎樣地活着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看:他在殘疾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作。後來雙目失明瞭,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説,又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

人應該怎樣地活着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行動回答了這一問題。看:他在殘疾後,毫不灰心,還要頑強學習,努力工作,並且開始了文學創作。後來雙目失明瞭,這對於已經癱瘓的人來説,又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經過頑強地努力,他終於成功地寫出了小説《在暴風雨誕生》的前幾章。讀着、讀着,我禁不住熱淚盈眶。保爾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比鋼鐵還要堅強的意志。

對於困難,苦難,意志薄弱的人調頭就跑,然而意志堅強的人卻勇往直前,成功自然屬於後者。人生在世,誰都難免會遇到崎嶇坎坷,有些人會束手就擒,有些人則會勇敢拼搏。拿出一種精神,勇往向前,我們就會看到陽光。

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還需要一種等待,一種忍耐。沒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沒有堅持再堅持的耐性,誰能擔保自己能成才?

哲學家曾經説過:“苦難是一所學校。許多人的生命之所以偉大,都來自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最好的才幹往往是烈火中鍛煉出來的。”苦難能磨練人的意志,激發人的潛能,使它折射出光輝的人格魅力,保爾?柯察金就是最好的例子。

現在多數的家庭條件好了,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們,根本沒有了吃苦的意志。殊不知,一個人要有所成就,能夠擔當大任,必須首先經受磨難,接受各種考驗,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愛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説明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經受得住苦難的磨練,他才能取得成功。

作為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不用像保爾?柯察金有那樣鐵一般的意志,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定一個目標,哪怕很小很小的目標,只要去堅定的追隨,就會終身受益。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一個人如果過具備了堅強的意志,那麼他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直至成功。

篇四:名著讀後感800字

從小,總聽哥哥姐姐們提起中外名著《三國演義》,於是便纏着家人為我講《三國演義》。無奈當時年紀尚小,歪着個腦袋傻呆呆地聽家人費力地跟我解釋每―句話的意思。當到了國小二年級時,終於把這本我思念已久的書勉勉強強讀完。可是―個剛步入學習的殿堂的國小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書中的含義呢?到了現在,我才漸漸讀懂魏國、蜀國、吳國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有人會説,他當然是英雄!劉備知道沒有―個足智多謀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業的。於是他三顧茅廬,找諸葛亮來共謀大事,前兩次拜訪諸葛亮不在家,當劉備第三次找他時,諸葛亮卻在午睡。劉備當時雖不算很有名氣,卻也是―個將軍呀。而這位將軍,卻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等諸葛亮睡醒。這件小事,足以看出劉備的謙虛和明智。況且曹操曾對劉備説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看人達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這麼説,劉備怎麼會不是英雄?不過,我卻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説劉備沒有強大的軍隊;且不説劉備沒有穩固的地盤;且不説劉備沒有太大的名氣,劉備的人品也有點問題,呂布之死足以證明。

想當初,呂布曾在劉備危難之時救過他,使他避免了―場註定就不可能成功的敗仗。可當呂布被曹操捉住,曹操問劉備該不該留下呂布時,劉備卻忘恩負義地説了句:“別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於是,呂布就這樣被自己恩惠過的人的―句話給斃命了。

這時,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軍事謀略的人――諸葛亮。那麼,諸葛亮是英雄嗎?不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期間,曾促成劉備與孫權軍事集團的聯合,以及在劉備去世前,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還會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計。但是,《三國志》裏對此事卻予以駁斥,説當時在陽平這個地方根本不可能發生這種事。因為當時的司馬懿官居荊州都督,駐紮在宛城,不在陽平戰場,不可能發生空城計。而且,像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事情都是編出來的。如果《三國演義》裏沒有出現這些事情,恐怕人們也不會對他那麼崇拜了吧。 那麼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嗎?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呂伯奢家裏,聽見門外傳來磨刀聲,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給殺了,還説了―句令人氣憤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誤殺人還這麼理直氣壯,此人不奸,何人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裏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但是,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詐;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狹窄。如果用我的標準來評價《三國演義》中各具特點的人物,恐怕沒有―個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應該聰明透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如孔繁森、劉玉儒、任長霞,他們都是我們的時代楷模,民族英雄。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為家長、老師、同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國的明天會變的更美好!

第四篇:四大名著讀後感

四大名著-〈紅樓夢〉讀後感

早在兩百多年前,此書一出就驚動了當時的社會高層。一邊是燒書,一邊是捧書,一邊是“傷風化”的淫書,一邊是“風情旖旎”的奇情書。

其實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説,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當然在地主階級的兩個叛逆者企圖主宰自己的婚姻與命運,結局必然是悲劇性的。

先説説林黛玉的個性與思想。她“孤傲自許,目下無塵”,同周圍的環境表現出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裏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她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劍雙寒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絕望與哀愁。她的尖酸刻薄和好哭的特點,也源於此。是一個具叛逆精神的貴族少女的典型。

而賈寶玉也是一個精神叛逆的典型,作為大觀園裏的富貴閒人,賈寶玉自然有許多公子哥兒的習性,在他身上深深地打着貴族地主階級的烙印。但是,他同賈珍,賈璉,薛蟠之流相比,確實別具一樣的性情。他不走所謂讀書應舉,出仕做官,立身揚名,光宗耀主的正道,反而攻擊那些熱中於功名利祿,仕途經濟的人。罵薛寶釵等勸他留心仕途經濟的話是“混帳話”,更是做出翻案的文章:“天地間靈淑之氣,只鍾與女子,男兒們不過是寫渣滓濁沫而已。”他甚至怨恨自己“為什麼生在候門之家?綾錦紗羅,也不過裹了我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過填了我着糞窟泥溝:富貴二字,真正把人荼毒了!”這些思想與行為與封建正統的觀念相對而立,自然為當時所不容。

所以寶黛他們的思想可以説是一脈相通的。她從來不認為寶玉説的那是混帳話,認寶玉做知己,他們的愛情也是建立在這種共同的叛逆精神的基礎上。從中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貫穿於他們的思想性格中的對封建正統,特別是對程朱理學以及八股科舉的反逆思想;一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對本階級的前途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絕望的感覺。林黛玉也許是因她是個女子,又處於無權無勢,孤立無援的地位,所以生存的壓力更重,愁與恨也就鬱積欲多。一個是希望“一杯淨土掩風流”,一個則希望化成飛灰,化成輕煙,或者死後被“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一方面是與周圍極不相符的叛逆精神,一方面有對這種階級產生的絕望感與沒落感。

這種叛逆的思想,在當時反映在愛情上是帶有相當強烈的病態,畸形,傷感的。也只能落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局了。賈母與王夫人處心積慮策劃了一場~,硬是要把薛寶釵嫁給寶玉無非是為了使聯絡有親的四大家族,親上加親,便於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一旦到了維護自己利益的關鍵上賈母即使將自己的命根子,心肝寶貝,置於死地也在所不惜。而寶黛他們卻把自己婚姻的希望一再寄託再賈母身上,希望得到賈母的支持與允諾,簡直是迂腐,軟弱之極。

想想他們用建築在蔑視封建“仕途經濟”的思想基礎上的“木石姻緣”,去對抗封建衞道者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緣”,怎能不落個玉石俱焚的下場呢?

悲就悲在我們看盡了這種荒唐的階級觀念產生的愛情悲劇,還是無法避免在現實的社會中仍有被迫門當户對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讓婚姻遠離了愛情,直至枯萎,永遠不斷延續着悲劇

第五篇:四大名著讀後感

一, 唐僧師徒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三個徒兒本領高強,為什麼聽話與唐僧呢?並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唐僧佩服的五體投地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大原因:

(1)唐僧雖然沒有降妖伏魔的本事,但他畢竟是上面派下來的,有着一定的權力,據説還是仙胎投身,與觀世音菩薩有染,上有靠山,下有腳力,更得觀世音菩薩的緊箍咒,所以敢不分青紅皂白,對有正義感的孫悟空進行一票否決,對另兩個徒兒有殺雞敬猴的威力,以制他們也不感亂來,要想出頭,嘿嘿沒門,四大名著讀後感。(2),孫悟空是石胎投身,不吃人間煙火,更不懂人間的道理,不知人間的爾虞我詐,當時大鬧天宮的那些英雄氣概蕩然無存,一心想立功求德,重翻天庭做個仙官,於是一路鋤妖降魔,不料碰到唐僧一路是人妖不分,一路就是不讓悟空能夠有超越自己的機會,於是悟空只能對唐僧一路拍馬奉承,以至磨掉了鋭氣,降妖時還得求曾經是自己手下的敗將——天兵天將來幫忙了,創新精神全沒了。(3)八戒以前是天上的天蓬元帥。想必本領是不同凡響,既然是元帥,自有他的能耐,然而,由於酒後誤事,是個好色、好貪、好懶、好饞的四好之徒,到了人間還不改之惡習,給人家抓住了把柄,也就得乖乖的聽話了。(4)沙和僧是任老任怨的老好人,一路是我挑着擔,我牽着馬,一路坎坷,一路風沙,幾番風雨,幾番勞累,不敢越雷池半步,是個説一不二的人,是個最得領導歡迎的人,永遠也不會超越領導,爬到領導頭上的人。

想來想去,這是吳承恩老前輩的極妙組合,這樣的一個極妙按排,使得這樣的一個班子,一個集體,永遠是誰也不侵犯誰的利益,個個安份守紀,無需創新,無需拼搏,遇難有觀世音菩薩保着,成功了是自己成績,取經回來,則順理成章的上天成拂了。

紅樓夢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説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讀後感《四大名著讀後感》。 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如果賈府不倒台,至少寶釵還有容身之地,至少沒了丈夫還有富貴,但是不是這樣呢?最終賈府淪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地步,那寶二奶奶的頭銜之於寶釵還有何等意義呢?沒有幸福的生活,沒有丈夫的關愛,寂寞的獨自生,獨自死,難道不是更大的悲劇嗎? 我一直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而離開賈府的,否則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終於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啊,鬥爭啊,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可以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着寶玉嗎?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不過如此。 另一種可能,萬一賈府能重整旗鼓,蘭桂齊芳,黛玉和寶玉依舊過着他們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後,寶玉也許會突然發現黛玉皺紋滿面,然後會發現身邊的襲人竟如同當年的趙姨娘,然後愛情就在歲月中流逝,然後寶玉會回憶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 其實愛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我只知道怎麼多的!

孩子時代看四大名著,是看的連環畫,主要是看故事情節緊張不緊張,再大一點時,能夠看小説時,主要看內容的描寫如何了,現在再看時,主要是結合那時現實社會看了,這個暑假裏,我有辛又看了一遍四大名著,並進行了一番研究,覺得又有了新的發現,感慨多多,於是寫下一些算是讀後感吧!

二、妖魔為何吃不到唐僧肉

唐僧師徒去西天去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幾番生死,幾番磨難,前後因果皆為唐僧肉而起,唐僧肉實為人間極品,因為與觀音菩薩有染,據説是仙胎凡體,嘗一嘗,品一品,有長生不老的功能,所以實在是有無窮的誘惑啊!八十一難,為何妖怪總是吃不着呢?我總結有以下幾大原因。

其一,妖怪太講排場,總想搞個什麼儀式,只是缺少紅綢子,不然搞個什麼現在流行的剪綵還真是風光呢!這個請姥姥,那個請舅舅,還有什麼七大姑、什麼八大姨,少一個不行,那豹子精收了師徒的兵器還要搞個什麼兵器展覽,結果是錯失良機,給孫猴子有機可乘,唐僧肉沒吃着,反到丟了性命,實在是可悲啊!要是捉來就宰了,吃了,那孫猴子總有天大的本事,那天兵天將總有天大的法寶,又有什麼辦法可救呢?

其二、怪只怪那妖怪太講衞生,吃一口就能長生不老的,為何還要洗一洗,泡一泡,説是要去去腥味,去去臊味,還要餓上一餓,排掉體內垃圾,吃一口不算,非得次整個的,吃還得吃出個什麼樣式來,什麼蒸啊,炒的,如果在現在吃唐僧肉,也許還會搞個什麼滿汗全集,搞個什麼人體宴呢!

其三、是妖怪貪心太大,捉了一個唐僧就夠了呀,卻偏偏還嫌少,還要把豬八戒,沙和僧,孫猴子一起捉齊了一道吃,可是那猴子就不好對付了,説是不捉到那猴精,吃下去也會不安心的,怕呢!其實是當了妖魔,做了虧心事,怕半夜鬼敲門啊!於是,這些妖怪都只能白白地饞了一回,最終命喪於金箍棒下。

其四、有些妖怪還有些熱愛生活,有點想修煉成仙得道,心地不是太壞,捉了唐僧並不想吃,總是想風風光光的,體體面面的成回親,做回夫妻,也難怪啊,誰叫那唐僧長得如此美貌呢!確實是個美男子,那個女妖不動心呢?如果也來個到手就搞定,破了那唐僧的處男之身,那唐僧又能如何呢?都是儀式害了她們,假如那唐僧是個女的,長得貌如天仙,我想,那些妖怪門也許不要長生之道,也要與那貌如天仙的女子了,恩愛一番,雲雨一番了。

細細想來,那吳老前輩還得感謝那些妖怪呢,不然的話,要是拿來就做掉,也許寫不到十回二十回就寫不下去了,那名著就胎死妖腹了,是妖怪的貪、色和麪子問題成全了他。

由於妖怪們的種種錯誤,也如此的成全了唐僧師徒四人,從此得道高升,名揚四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