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後感800字國中(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66K

讀後感800字國中(精彩多篇)

讀後感800字國中 篇一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讀完這部書後的感想,湧到心頭中的是對德國猶太人以及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對德國法西斯用殘酷手段謀害猶太人行為的憤怒,不解。

這本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記敍了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四名猶太人為了逃避生離死別的命運,他們便佯裝失蹤,躲進一座樓房後部,即所謂後屋“,他們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的辦公室和庫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們在這種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境況下生活了兩年多。安妮把他們在”後屋的生活情況,也包括自己憂愁,不安、歡樂、愛情全都傾訴在這本日記中。

我覺得,通過記錄在日記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可以發現,安妮是一個聰明、善良、純潔,敏感和熱情的一個少女,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愛好和興趣十分廣泛,涉及的範圍遍及許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時刻都有危險的絕望處境中,她也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對生活的觀察已經遠遠超越了”後屋“那個彈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處的戰爭年代。她通過觀察周圍這羣人,寫下了她對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對各種問題的思考。不難理解,安妮正是通過對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對”後屋避難者“之間的種種糾紛的描寫,從側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統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方面,安妮能對自己一分為二,無情的剖析自己,糾正自己的缺點,此外,日記裏還記下了她與彼得之間的愛戀和她對待愛情的嚴肅態度。

這本日記中側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荷蘭,在政治制度上,德國法西斯給猶太人制訂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規定,可以這麼説,在人格上,法西斯認為猶太人永遠比他們低一等,這也反映納粹德國的殘忍。日記的最後,十分,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地抓捕並殺害猶太人,許多人甚至官兵也開始在黑市賣食物、藥品給猶太人,以此來盈利的表現。

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記,卻真實地反映了二戰後德國法西斯瘋狂殺害猶太人,反法西斯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讀後感700字國中 篇二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育子女的佳作,同時它也是讓作為子女的我們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在書中我們不難看出,傅雷在他的兒子傅聰和傅敏身上灌注了太多的心血,在他們身上寄託了相當高的期望,這是為人父的職責,也是為人父對兒子的愛。

傅雷的教導與關心對傅聰和傅敏的一生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這為他們以後走向未來的路做下了鋪墊,也讓他們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

傅雷寄給兒子們的家書,更像是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教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他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向未來,這是一場以愛為前提的無上享受。

傅雷家書的文字優美,讀來感人至深,且富有哲理,耐人尋味。而在這字裏行間折射出的,是傅雷高尚的靈魂和他們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如父如友”,傅雷在他兒子的成長曆程中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傅雷清楚,要讓他的孩子們在向未來踏步之前,首先要讓他們認清世界的殘酷,認清現實,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底線在哪裏後,才能更好地邁向世界。

人生就像車站月台,人來人往,你誰也拽不住。傅雷正是清楚他不可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邊一輩子,因此他才在孩子不在自己身邊的時候用書信的方式教育孩子,為的就是能讓孩子多學一點東西。

父母的心永遠是向着孩子的,即使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不同。

傅雷家書雖是一封家信編纂而成的書,但其中傅雷的拳拳愛子之意溢於言表,傅敏和傅聰是幸運的,擁有一個這樣品格高尚,靈魂偉大的父親。

一本好書,是一位好友,更是一位良師,而它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可以教會我們一些道理。

“勝不驕,敗不餒”,心若向陽,無所畏懼。傅雷在字裏行間向我們傳達的這些正能量的哲理,足以讓我們受益一生。

一本好書,若反覆品讀,是足夠讓我們淨化,甚至是昇華靈魂的。而傅雷家書,恰好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讀後感700字國中 篇三

假期裏,我看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深受教育,魯濱遜他那種智慧勇敢、毅力堅強、熱愛勞動的品德的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料天有不測風雲,遇到了暴風雨,船上除了魯濱遜,其他人無一倖存,他被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上。那裏沒有吃的,沒喝的,沒穿的,一無所有,魯濱遜曾經感到恐懼與絕望,但為一絲生存的希望,他冷靜下來,憑自已的智慧和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創建生活的一切。沒有房子,他在孤島上找到了既隱敝又安全的地方建造好當住所;沒有吃的,他打獵、捕羊,把捕來的山羊餵養起來,還養成了羊羣,這樣他就可以喝到新鮮的羊奶和羊肉,沒有糧食,他開墾土地,把船上乘下的麥子、穀粒當種子,種上了莊稼,收穫了糧食,解決了飢餓。沒有面包、沒有傢俱,他自已做,他所做的這一切,因為沒有幫手,沒有經驗,沒有材料,所以他的勞動付出要比別人多很多,但他還是勇往直前。

當看到野人在吃自己的同類的時候,自己也能克服恐懼,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救將要被吃掉的同類,並把一個野人馴服,取名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最後他製作了船,憑着超人的智慧回到了自己的故土——英國,告別了生活28年2個月19天的孤島。

我被他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同時,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假如,我是魯濱遜,見到野人正在吃自己的同類的時候我能像他那樣勇敢嗎?我一定用我自己最快的速度跑回家中,祈禱千萬不要找到我。也許,有人會問我:現在的生活,哪裏會有一波三折呢?是的,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什麼也不用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再加上父母的溺愛,不要説去遠航,去遠一點的地方,父母都要跟着呢。

現實生活的我們更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提高我們的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要熱愛生命,不要輕易言敗。

國中讀後感 篇四

《簡 愛》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名叫簡愛的女孩的人生經歷。

19世紀早期英國的偏遠山村,有一個受盡欺凌的孤兒在人間地獄般的孤兒院頑強生存了下來。併成為一個獨立自尊、堅強自信的女性。

這部小説,通過描寫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前後兩次截然不同的愛情經歷,批判了社會和愛情觀,讚揚了簡愛所追求的以精神上的獨立平等為基礎的婚姻和愛情觀。

簡愛從小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便被鄰居送去了她的親戚家。在這位“親戚”家,她連那裏的管家都不如,受盡欺負,過着別人無法想象的生活,那裏有一位性格暴躁的男生,就因為簡 愛拿了他的一本書看,被他拿着這本書砸破了頭,還被那裏的人關進一個曾經是一個臨終前,並在那過世的人的屋子裏。她在那裏呆了一整夜,同時簡 愛也擔驚受怕了一整夜。後來她被送進孤兒院,開始了人間地獄般的生活。在那裏她呆了八年之久!她出來後找了一個管家的工作,與那裏的主人開始了坎坷的生活,經過一波三折後,終於與這個男貴族開始了甜美的幸福生活!

在這部小説裏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平民女子如何贏得男貴族愛情的“灰姑娘”式的故事,更看到了一個頑強的女性的人生。

讀完《簡愛》我若有所思,一個偏遠山村的孤兒能和一個男貴族建立一個完美的感情線,是一個多麼艱難的、充滿艱辛的路程啊!這樣的女性難道我們不應該為她喝彩嗎?我們應該可以想到,我們是擁有一個幸福家庭的人,我們比簡愛幸福多少倍呀!難道我們不應該孝敬父母嗎?他們為我們付出多少,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至今我們當中還有嫌父母這也做錯了,那也做錯了的人,我們應該反省一下。

當簡愛在孤兒院被辱罵的時候,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之中,享受讀書的樂趣;在簡愛早上4:00被人打起來幹活時,我們卻在被窩裏睡懶覺……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簡愛在這樣的艱難命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如今,幸福的我們更應該勇敢的追求,達到人生的巔峯,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國中作文讀後感 篇五

讀《孩子為何不會寫作文》有感

今天,在"教育敍事研究"看了《孩子為何不會寫作文了》一文,收穫不小。我終於明白了一直以來為何女兒不會寫作文。依文中的説法來看,女兒根本不是不會寫作文,而是沒有真情實感。(有信為證。前一段時間,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要求每個同學給家長寫一封信,女兒寫給我的信就寫得挺好,挺感人的。)

人們之所以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全是因為有感而發。沒有了感,又哪兒有得發呢即使能勉強寫出一篇文章來,那也必定是空洞的。因此,我們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應從鼓勵孩子敢於説真話,寫真話入手。而現行的寫作教育卻是扼殺孩子説真話,寫真話的。教師往往要求孩子們寫作文要有意義,而當孩子們的真情實感與教師所要求的所謂"意義"不符時,即使孩子們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清楚,語句通順,用詞恰當,描寫細膩,教師給孩子們的作文的評價也相當低,甚至要求孩子重寫。嚴重地挫傷了孩子講真話,寫真實想法的積極性。試問,沒有了真情實感,孩子又怎能寫出好文章呢

女兒寫作文就經常寫自己有感的人或事,並且寫得很真切,清楚,用詞恰當,描寫細膩,然而,寫的多數卻是老師認為沒有"意義"的。所以,儘管女兒寫得再好,也從沒有得過高分。久而久之,她對寫作僅有的一點興趣也被殘酷地扼殺於萌芽之中,作文自然就寫得一塌糊塗了。

在此,我想請諸位語文老師,特別是國小語文老師注意一點,我們教孩子寫作文的目的是教孩子如何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何去寫好一個人或一件事情,而不是教孩子如何去歌頌某人或某事。又何必在乎孩子寫得是否有意義呢

由此可見,只要孩子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清楚,語句通順,用詞恰當,描寫細膩,那麼,這篇作文就該得高分,我們就該為孩子的文采喝彩,而不論其立意是否正確。

另外,該文第15條評論所提的建議非常好。平日裏,女兒對我就很有看法。我想,她一寫有許多話想要對我説。我何不就從讓她把想對我説的話寫出來着手呢遂決定跟女兒商量以後每個月互通一次信。

讀後感700字國中 篇六

他視金錢如糞土,視坎坷如禮物,視名利如浮雲,他是誰?他,一個奇人、偉人,一個用心靈寫作的巨人,他就是司馬遷。

司馬遷生平只寫過一本書,一本書讓他名垂千古的書,一本、被魯迅先生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書,一本被列為二十四史開篇之做的書,一本被列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書,這本書就是《史記》

翻開《史記》,宛若走進了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每一頁都如同一扇大門,一個歷史的的大門。走進這些大門,彷彿置身古代,看那戲劇性的故事一個個上演。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興衰,彷彿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猙獰的面孔,彷彿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戰場的訣別,人民的哭喊,彷彿就縈繞在我們的耳邊。閲讀《史記》,我看見的是大禹在黃河流域治水的艱辛,是商湯替天行道大敗夏桀的雄姿,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荒誕,是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的豁達,是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毅力,是宴子智用二桃殺三士的果斷,是商鞅義無返顧變法圖強的忠誠,是孫臏足智多謀圍魏救趙的聰慧,是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的坦率,是屈原壯志未酬跳江自盡的無奈,是秦始皇雄才大略吞併六國的勇猛,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的憤慨,是項羽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的決心,是陳平智獻美人圖解重圍的高明,也是漢武帝派衞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的威嚴。

多少英雄血灑戰場,多少豪傑命喪君王,在那歷史的相冊裏,永遠保存着這樣照片,這些印跡,朝代更替、民族興衰更讓我明白了”成由節儉敗由奢“的古訓,歷代君主,每位帝王,也使我懂得了”守業更比創業難“的真諦。對於君主而言,一個念頭就成了滅口的關鍵;一句戲言足以失掉萬水千山。在那過去的社會裏:迷信,封建,猜疑,妒忌成了權勢之人的大敵。只為了自己的權利,便可滅口,在所不惜。勾心鬥角,冷嘲熱諷,成了朝廷的代名詞;驕奢*逸,姑息養*,更使一個國家走上窮途。

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今日認為一部《史記》足可成為國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