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版蛙讀後感體會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新版版蛙讀後感體會

隨着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也一時洛陽紙貴,閒來無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這部被譽為是莫言“醖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蛙讀後感,請您閲讀。

蛙讀後感1

以前的諾貝爾獎老讓中國人添堵,現在莫言獲獎中國人終於可以激動一把了,其作品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洛陽紙貴,全國人民趨之若鶩,爭相閲讀。我自然也難免俗,拜讀了莫言的名作《蛙》。該文講述一位傑出的婦產科醫生姑姑在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中曾經鐵面無私,嚴格執法,導致無數未出生的或者已經出生的生命喪生,甚至母子俱喪,全家遭受滅頂之災。到了晚年,姑姑回想自己的罪過,無限悔恨,只得以捏泥人來進行心靈的自我救贖。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迷惑:人的生命尊嚴在和計劃生育政策發生矛盾的時候到底孰輕孰重呢?民生福祉和國家利益之間是相互矛盾的嗎?人民羣眾的合理訴求是否該得到尊重呢?

作為每個普通人,傳宗接代似乎自古以來就是理所當然的,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顯然並不僅僅是個封建殘餘的理念問題,而是人的生存權的一種體現。即使在動物界,生存也是最高法則,為了繁衍生息,有的雌性動物甚至把雄性吃掉,繁衍需求顯然高於個體生命的存在。生存權的研究早在多年前就是中國學者對付外國學者的一個利器,成就了不少中國學者。但是,在計劃生育的政治任務面前,繁衍權似乎遠遠沒有完成任務更重要,所謂“上吊不解繩兒,喝藥不奪瓶兒”,無數的家庭在這種極端殘酷的高壓政策下家破人亡,姑姑作為一個出色的婦產科醫生,為了保證完成任務,曾經將孕婦趕到河裏淹死,曾經將無數即將分娩的生命扼殺,她自歎雙手“沾滿了腥臭的鮮血”。

尤其是在中國的養老制度還不健全的時候,這種計劃生育制度存在殘酷性的同時還充滿了欺騙性。一開始宣傳説:沒有孩子不要緊,國家給你養老送終。後來,又説:養老不能單靠國家,要自己承擔一部分。再後來又説:養老金缺口太大,要延長退休年齡。真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反正道理都在你那裏。人民羣眾哪有説理的地方。現在看看,過度嚴厲的一對夫婦一個孩的政策已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失獨老人、空巢家庭、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等等社會問題都將接踵而至。

現在看來這種政策的合理性實在值得懷疑,為了這種未必合理的政策,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的姑姑陷入深深的自責。當然,在當時政府未必能認識到政策的非理性,但是,作為人民政府,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無論在制定什麼政策的時候,是否應當考慮人民的感受、羣眾的意志?

現在看來,這種並不過分的要求似乎依然遙不可及。我們看到,“表哥”楊達才在網友千呼萬喚之後才被撤職,我們在感歎網友的執着的同時,也不得不考慮為什麼網友隨便一拍就能揪出貪官,那些高居廟堂之上的達官顯貴專門司職於此的卻熟視無睹呢?

多少年來,輿論一直在呼籲官員的官員的財產公示制度,但都是光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可見輿論的要求、羣眾的福祉、社會的責任在一些掌權者的腦海裏實在是無足輕重。這一段時間CCTV一直在做是否幸福的調查,問莫言是否幸福,莫言説:“我現在是憂慮重重,怎麼可能幸福呢?”這種感受可能全國絕大多數都是感同身受吧。750萬元的諾貝爾獎,在北京僅僅能買個120平方的房子,還可能因為沒有北京户口而泡湯,諾貝爾獎獲得者尚且如此,我們一個汗珠子摔八瓣兒、土裏刨食的普通老百姓自然只能是望洋興歎了。怪不得CCTV記者問到一個老者是否幸福的時候,他似乎耳聾,説:“我姓曾。”

幸福感必須要有物質生活的保障,同時必須有社會分配的公平,還必須有人民心理的寧靜,莫言説幸福必須要沒有心理壓力,正是此意。可是全國人民除了既得利益者之外,誰不是亞歷山大、憂心忡忡呢?

社情民意、人民福祉在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府應當是首先考慮的問題,似乎天經地義,毫無疑問。但是我們看到某些官員竟然説什麼“你是替共產黨説話還是替老百姓説話?”顯然將人民羣眾和共產黨對立起來了。這可能是一種極端的少數,但是這是部分人的真實的心理寫照,在他們心裏哪還有人民呢?

扯得有些遠了,還是回到姑姑吧。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為了執行政府的政策違心地執行命令,到了老年難逃良心的責問。我們在為老人太息的同時,也該考慮考慮我們自己的眼前,是否還存在着這樣的不如人意?我們是否也可以問一句:我幸福嗎?

幸福可能是每個人的願望,但是不如意總是如影隨形,從政治到經濟,從社會到個人,但願這樣的不如意越來越少些吧!

蛙讀後感2

隨着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也一時洛陽紙貴,閒來無事抽空看了其代表作《蛙》,這部被譽為是莫言“醖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

小説是鄉土中國六、七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為背景,並以作者姑姑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姑姑”這個山東高密地區婦產科醫生傳奇而複雜的一生,並通過“蝌蚪”揭示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靈魂深處的尷尬與矛盾,閃爍着對生命強烈的人道關懷和敬畏。

小説中的“姑姑”是一位身份複雜的鄉村醫生,她一生坎坷的命運貫穿了整部小説。“姑姑”的身份特殊,是因為抗日時期她曾與父親勇闖平谷日本駐軍地,而後因男友叛逃到台灣惹上了一身罵名;年輕時她是計劃生育國策的支持和執行者,老年時她面對“我”的超生或者説是代孕卻睜隻眼閉隻眼。文中可笑的是“姑姑”曾是高密東北鄉的送子觀音,但而後卻成了當地計劃生育政策的基層工作者,她又不得不在自己無奈的歎息聲裏中止一個個幼小生命的成長髮育,被視為殺人的魔王,在那場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的艱苦卓絕的戰鬥與爭奪中,結果造成她的侄媳王仁美、張拳的老婆死去,或許陳鼻老婆王膽的死與她沒有根本關係,但是也與她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小説是帶有悲劇性的,其實她是珍視、敬畏生命的,對強制性人工流產的做法有意見卻無能為力,內心遭受了痛苦的折磨和煎熬,而姑姑從本性上説是對生命充滿了尊重和關愛。然而到了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天不怕地不怕的她卻被蛙嚇着。在她看來蛙聲是那些被她墮掉的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那些蛙是回來索命的,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與後悔,而自己也因為蛙與自己身份不符的捏泥藝人結婚,到最後有些精神瘋癲,而小説最後那句台詞“萬心,你不得好死!”是對她生命意義的一種拷問和問責!

小説中的另一主人公“蝌蚪”,為了個人的前途,最終決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術枱,最終導致兩人的死亡。而後來卻因為姑姑的勸説娶了自己好友王肝苦苦追求的對象“小獅子”,完全沒有自己的一點主見。名義上是為了照顧自己年幼的女兒,實則是滿足自己的私慾,被小獅子“盪漾起伏”的胸給征服了,還説什麼對王仁美有多愛,真的是多麼的可笑。後來到了五十出頭的時候又因為代孕更體現出其重男輕女的思想,儘管是小獅子揹着他去弄的,可是到孩子出生後發現是個兒子後那個喜悦與前面的憤怒形成強烈的反差。其實小説中的那些超生的人都是想生個兒子來傳宗接代,這折射出的是對那一代甚至是現在社會依然存在的重男輕女這一不良風氣的一種唾棄和一種拷問!特別是對蝌蚪這一知識分子的不屑與譏諷嘲笑。

小説中那些小人物特別是張拳老婆、陳眉,前者為了能逃脱姑姑的魔掌,跳入水中就是想生下肚裏的孩子,忍受着痛苦盼望着孩子能早點生下來,然而卻逃不過死亡的命運。而陳眉的出生就預示着她是一個悲劇人物,母親日思夜想想替陳鼻生一個兒子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最後生下陳眉後便逝去。而她父親沉痛在她母親死去的悲痛中將其遺棄給姑姑撫養,即使以後被父親接回去撫養後也逃不過父親的痛罵與折磨,長大後與姐姐在工廠裏打工卻遭遇大火毀容並失去姐姐,最後淪落到為別人代孕的地步,這是多麼地慘痛。其實小説中那些近似瘋癲的人比如晚年的陳鼻、郝大手、秦河都是某種社會畸形的代表,他們用瘋癲的方式來反映這個社會存在的某些陰暗,只能用這種無聲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小説中出現的代孕現象也是一種對現實的揭露和批判,因為目前社會也的確存在這一現象,什麼地下卵子市場等,這都説明那些陳舊的思想還沒有剔除乾淨,這是一種畸形的變態心理的反應,作者呼籲的是一種平等和人性,以及喚醒我們對這一現象的思考。

小説從始至終都一直貫徹的一條線就是對生命和人性的敬畏,闡釋了生命的堅韌與堅強:生命的堅強與脆弱會因環境而變,因此人性的諸多因素也並非一成不變。作者在自我剖析和反思中萌生了對生命的期待與虔敬,也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洗禮,折射着我們民族偉大生存鬥爭中歷程的困難和考驗,閃耀着母愛的偉大和對人性的思考!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與琢磨的,也是我們需要的!

蛙讀後感3

莫言的《蛙》應該是去年深秋就要讀的,當時朋友推薦給我,我正忙着讀畢飛宇的《推拿》,就耽擱下了,要不是莫言獲諾獎,我也許還想不起要去讀它,現在再讀,就有點追風的嫌疑了。大概是“書非借不能讀”的緣故,我在忙碌的工作間隙裏,竟然只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就把書讀完了。

合起書來,想想初讀印象,大概可以用九個字來概括吧:一個人、一段情、一場夢。

一個人。

這個人是全書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萬心。萬心衞校畢業,一輩子跟婦女打交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員,無論多麼困難的分娩,只要經她接手,就會轉危為安,就連母牛難產,大家都請萬心出馬,那時候,她是四里八村婦女的大救星,活菩薩。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變成了魔鬼。張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萬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義滅親引產失敗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膽在被她追趕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陳眉,但王膽的命也沒保住……當時人口膨脹得厲害,國家不實行計劃生育,可能帶來滅頂之災,萬心就是計生工作的推土機,開到哪兒都壓死一片,雖然講法不容情,但我還是極端地厭惡這個時期的萬心,以至於厭惡到要放棄讀下去的地步。萬心那種慘絕人寰的圍追堵截實在是太血腥了,有誰願意欣賞這樣一個滅絕師太趕盡殺絕的表演呢?婦女工作本是最神聖的,可是,萬心卻被時代扭曲成了一個殺人惡魔,後來她途經蘆葦地,被無數的蛙圍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噴射黏液甚至是精液,再後來,她夜夜失眠,貓頭鷹的叫聲被她幻化成蛙的慘叫,她覺得這是那些無辜的生靈來討債了。“蛙”,就是“娃”啊,萬心的這雙手,接生了上萬個娃,又殘害了多少個娃啊!如果她不僅僅是一個婦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當嫁的年紀嫁掉,在該生的年紀生產,她的心就不會這麼硬,這麼冷。可惜,她年輕的時候與那個英俊的飛行員擦肩而過,後來在她徐娘半老的年紀裏,戲劇性地嫁給了郝大手,一輩子接生了上萬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屬於她,這也許就是對她作惡的報應吧?萬心,願你來生做一個完整的女人。

一段情。

這段情不是秦河對萬心的忠誠,不是陳鼻對王膽的呵護,不是萬足對王仁美的愧疚,而是王肝對小獅子的單戀。十二年的時間,王肝給小獅子寫了五百多封情書,可以想象,王肝是怎麼把一顆惴惴不安的心裝進信封,等待小獅子的回信,可是,沒有,直到小獅子嫁給萬足,也沒有給王肝回過隻言片語,因為王肝的信小獅子一封也沒看到,信全被萬心扣下了。沒有回信,王肝依然痴痴地寫下去,從第一封到第五百多封,這是怎樣的痴情啊!令人費解的是,頭髮蓬鬆,塌鼻

方口,滿臉粉刺的小獅子,在王肝的眼裏竟然是“小獅子真美啊!”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的灰姑娘,讓王肝遠遠地看見就激動地眼含淚花渾身顫抖,讓王肝情願跪在地上親吻小獅子留下的腳印,當他得知小獅子嫁給萬足之後,他沒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靜地説:“愛情就是生一場重病,現在病好了!”看來,愛情是不拘於形式的,比如婚姻。

一場夢。

這部作品是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高密東北鄉寫起的,農村的落後貧窮,在我的記憶裏模模糊糊若隱若現,書中許多描寫,使我不禁想起兒時的一些事情,就像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夢。比如吃,雖然我沒有吃煤塊的經歷,但是,小時候關於吃的記憶,我還是很清晰的。那時候幾乎頓頓吃煎餅,能抹點豬油或者卷點紅糖白糖,就算是十分奢侈了,至於鈣奶餅乾,那更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了。如果能撿到飛機上投下來的壓縮餅乾,真是好運氣了,更多的時候,見到的是印刷十分精美的傳單,至於傳單的內容,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飛行員降落傘,還有在手腕上畫手錶,每家每户發佈票,小孩子吹避孕套當氣球玩,哪個女人子宮下垂到體外等等這些記憶都被喚醒。還有那個時代村裏的一個接生婆,我的表嫂,會安胎,會接生,會打針,還會算卦,巫婆一樣神乎其神。

寫到這裏,感覺自己的思想淺陋貧乏,文筆生澀乾巴,罷了,咱又不去爭諾獎,在乎那些幹什麼呢,自娛自樂吧。

蛙讀後感4

説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看了2個星期有餘。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普通婦產科女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而記敍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麼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繫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麼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後,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説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後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裏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説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行着國家政策,忠實於黨的方針戰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着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衝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説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説明知這個政策還懷着僥倖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蛙讀後感5

花了半天的時間總算看完這本書,我説‘總算’是因為如果説作為一個故事來説的話它並沒能引我入勝,儘管有時候我會忍不住笑出聲來而另外的更多一些時候我不由得陷入默默地沉思。也許純粹只是我個人的喜好,我喜歡我看的時候會讓我停不下來、會讓我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生活當中、會讓我會意地微微一笑、會讓我強抑住盈眶的淚水、會讓我哈哈大笑地同時有種想哭的衝動(比如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用口給全家人炒菜的時候);而當看完後我的心情會久久不能平靜、會好想找個人來説説,又或者只是想長長地舒一口氣後若無其事地做其它的事而心裏卻有一種豐收的甜蜜。

很遺憾地,這部作品只給了我其中的某一些感覺:書信體部分其實給我的閲讀體驗與看其它結構的小説並沒有任何的不同,我覺得好的是寫姑姑的前半生部分,不管是5,60年代時的部分還是7,80年代時的部分我都覺得很是生動,讓我感覺作者寫了一些活生生的事,一些活生生的人,一些確實發生過確實存在過的人(不一定是其中的主人公),從人物説話的口氣,做事的方法,我都覺得真實可信,姑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的眼前;而當時間到了現在,我覺得就要黯淡了許多(我覺得很多我喜歡的作家都是這樣),我想是因為沒有深刻地體驗生活吧?(還有因為不敢寫?)

話劇部分我倒是很喜歡,一直以來,《百年孤獨》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記得當時看完時,所有的一切都隨風逝去,我感覺自己已經活過了一個世紀。我想之所以説這部作品有馬爾科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在話劇部分體現得最明顯吧(山洞場景、蛙們、斷案),儘管其實我對什麼主義是不太懂也不太在乎的。斷案的部分我最喜歡,為什麼是一個演員來斷案,為什麼這個演員所演的時代不是在當代,哪怕只是一個演員來斷案也免不了還要跟姑姑、蝌蚪一起演,我在想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就很喜歡.對於這部書所説的計劃生育,我覺得作者以一個沒有評價的態度來寫我覺得很高明,只是把事情客觀地寫出來,至於怎麼看是讀者們的問題了。其實,我覺得如果歷史都是這樣被客觀地寫出來,我想大家都會心滿意足的了(至少我是這樣)。

對於計劃生育,説兩件我親身經歷的事吧(也許很多人也經歷過或看到過):1.我姨家用全部積蓄沒建多久的房子當時被扒得只剩一半;2.很多次坐火車回家人都要被擠變形了。不屑而言,已讓人心稍有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