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關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W

有關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

一本日記,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體會到了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讓我們認識到了納粹惡魔給人類整體以及每個個體帶來的傷害以及無可彌補的傷痛!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供大家參考。

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1

“在歷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 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這是出自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的話。《安妮日記》一本感動過上千萬個心靈的書。

這本日記始於1942年終於1944年,它見證了荷蘭人民在德國佔領之下飽受的折磨。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瘋狂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二戰爆發不久,德國佔領了荷蘭為了逃避納粹的逮捕,弗蘭卡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父親的公司大樓裏一處隱蔽的地方。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

從自己的親生感受中安妮表達了自己對戰爭,對種族滅絕政策的懷疑與憤怒。開始時安妮只把避難看做一種冒險,但是,逐漸地她發現自己必須思考這場戰爭以及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這不僅揭露了德國納粹黨的罪惡,還讓我們看到了百姓人民的痛苦磨難。書中有段話是這樣的:“我們高興地一躍而起。經過恐怖的昨天以後,最終迎來了好消息,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希望停戰!希望和平!”

這段話讓我深切感受到了百姓人民那種對和平的強烈渴望,即使在最黑暗的年地下也會在這渺小甚至不可能的希望中發出自己最有力最不屈服的吶喊。這是人性的尊嚴,是人心靈深處最警戒的一道防衞線。猶太人也是我們中的一員,他們也會哭會笑,也同我們一樣要吃飯,他們也向往着和平,也希望融入這個世界。但卻遭受着非人的經歷。有時候我會為他們抱怨不公,卻敵不過納粹黑暗的統治與人格的扭曲。戰爭的殘酷遠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它帶來的只是無盡的後果。

現在的我無法想象沒有和平後的生活,但是我知道這本滿是流水賬的日記中有着人性最有力的聲音。

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2

這個假期裏,我又借來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上中學的時候借過一次,可是沒有看下去。這次我借來之後,本想給上中學的女兒看,可自己先被吸引,用兩三天的時間就看完了。我一面驚訝於現在讀書的速度超出了我的想象,另一方面我感歎於我確實不再青春年少。讀書可能真是和年齡和心境有關。年輕時,我只愛讀一些故事內容更豐富的小説。年長了卻愛讀一些生活瑣事隨筆了。

讀了安妮的日記之後,更深刻地體會到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這句話的內涵。安妮日記記述的是猶太13歲少女安妮在二戰前藏身於密室兩年裏寫下的成長日記,更是展現了種族歧視與戰爭迫害下猶太人的苦難生活。

兩年,白天從不敢發出聲音,晚上不敢點亮燭火,安妮連同藏匿的八個人呆在陰暗的密室裏百無聊賴,學習和讀書成了最大的興趣。相對於他們,我們生活在自由的藍天下是多麼的幸福!

關於親情,安妮每晚做禱告時只願意讓父親在場,而不願意説給母親,這讓母親傷心欲絕,“我沒有辦法讓安妮愛我”,母女間沒有建立起親子關係。對於安妮來説母親只是一個稱呼。究其原因,是平時母親對安妮總是不恰當的評論和殘忍的玩笑,讓敏感的的安妮與母親漸行漸遠。

安妮在密室裏從13歲長到了15歲,和裏面唯一的男孩彼特有了朦朧的愛情。還好在安妮短暫的生命中這些可貴的感情都經歷過了,也算是對讀者的一種慰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生命、愛情和自由誰的價位更高呢?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安妮雖然生命停止在15歲,但她的日記卻永傳於世,讓世人景仰。

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3

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是我受益匪淺。和安妮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安妮日記》是從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來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啊姆斯特母。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漫長的25個月內,她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面對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問題,讓她展現出她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閲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着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

這本書,不僅讓我們瞭解了以前生活的艱辛和生活在戰爭時代孩子的心情,還讓我懂得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好好的珍惜眼前這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學習安妮善於思考於深刻剖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這本書可以讀到歷史,戰爭,種族迫害,還可以讀到期盼,成長與困惑。最重要的是:願安妮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伴我們快樂的成長。

感謝安妮·弗蘭克寫的《安妮日記》這本書,讓我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我真喜歡《安妮日記》這本書。

我合書沉思,不禁思緒萬千。

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4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姑娘。再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妮寫了兩年多的日記,從13歲寫到15歲。安妮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裏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瑪格特。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全面推行獨裁統治,猖狂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蘭避難,可是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希特勒視猶太人為劣等民族,想要將猶太人趕淨殺絕。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了兩年難熬的時間。雖然有朋友們的幫助,但他們每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中。祕密後屋裏本來善良的人變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搶。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格特最終被轉移到伯根_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寫日記的時候和我一樣大小,她當時在祕密後屋的生活艱難。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別!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想想現在的生活,回憶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現在有多幸福,多快樂!安妮在祕密後屋裏並沒有絕望,她堅持讀書,寫日記,希望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當一位作家和記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安妮在日記中寫下了她對友誼,對種族,對軍事等等的看法。在幾十平方的小天地裏,大家時刻擔心被發現,被抓走。他們經常空襲警報的驚嚇,飛機轟炸的威脅……安妮在日記中觀察仔細,文章通暢,描寫生動,着實讓人感到可驚可歎!

戰爭只能説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安妮對漫長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換來的只是苦難和死亡。像安妮一樣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個,讓我們大聲説出:“和平萬歲!團結萬歲!”

安妮日記的讀後感八年級5

從古至今,書籍便是文人墨客謳歌的對象。古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今有“書籍是飢餓的人的一塊麪包”的名言。作為一位惜書愛書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燈光下,讀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總眾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族少女安妮·費蘭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安妮被迫全家遷至荷蘭避難,二戰爆發後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成員後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們8人被捕並被關進集中營,最終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其父整理並出版了安妮的日記,即為《安妮的日記》。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鮮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個性格活潑的花季少女,她的父親謙虛隨和,母親語言誇張,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內斂端莊,温柔懂事……,性格迥異的8個人,構成了這本日記式小説的主體,更觸動我內心的是,讓我對生命、對二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記燃起了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情,使人們認識到大屠殺、反猶太主義,也使人們認識到人性內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為現代業界的精神象徵。

《安妮日記》給我帶來了太多感悟,對親情、對友誼、對人生……

暢遊書海,愉悦心靈;寧靜歲月,唯願與書香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