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感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感悟(多篇)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感悟 篇一

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期待着未來,生命這樣就好。不管正經歷着怎樣的掙扎與挑戰,或許我們都只有一個選擇:雖然痛苦,卻依然要快樂,並相信未來。——白巖鬆

喜歡白巖鬆的這段話,而讀了《苦才是人生》一書後,感覺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整本書都在講心的修煉,學習佛法,修煉心的菩提,讓自己能更智慧地面對人生。

苦樂皆由心造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索達吉堪布上師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麼環境、不論遇到什麼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不執見、不痴迷,內心才能寧靜。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世間人常説:”不求以心換心,只求將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愛自己,也愛別人,才能體現出生命的最大價值。對他人懷有一顆仁愛之心,是一種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們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生活的很輕鬆,快樂、美好和幸福才會永遠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教育學生、要與家長溝通、要與同事交流、要與親朋好友相處,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誠,學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愛,也是就常説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修心是一門技術

任何一個人的升沉、苦樂、正邪……都是由心決定的。

修心,是快樂人生的第一門功課。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長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滿光明。只要心温暖,哪怕天地寒風凜冽,人生也能始終温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顛沛流離,人生也能安如泰山。

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複,人生也能堅守正道。只要心透徹,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寧靜可以致遠!

最後一句偈語與書友共勉: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感悟 篇二

《苦才是人生》,最初吸引我的是書名,看作者索達吉堪布的簡介:他“依止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為根本上師,駐錫於喇榮五明佛學院主管漢僧。因感漢地佛子因語言障礙無緣接觸藏傳佛教,故將大量藏文經論譯成漢語,並以竅訣方式傳講。二十多年日不缺講,夜不乏譯。”他這種堅毅的精神,幾人能做到?!

當時,正值母親身患癌症晚期,手術後住院治療。我一直認為,我的人生是苦的:從小父親不在身邊,跟着姥姥長大,身為老大,一直覺得母親對妹妹疼愛有加,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心、疼愛,心裏有時充滿怨恨、不滿,看着身邊的同學跟母親撒嬌、受寵,滿眼羨慕,常常偷偷落淚,既使週末、過年放假,我也不願意回家,借各種理由滯留在同學家不願回去。婚後,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兩個人常因為觀念觀點不同而爭吵不休,我想要的是平淡而和美的日子,既使吃糠咽菜也相敬如賓,那樣我也會感到過的很幸福。可是,不是,既便為了孩子,我也不願要勉強湊合的婚姻,我斷然離婚。我不相信:母親在父親病逝後能養活我們姐妹四個,我不能養好一個兒子!

我選擇了像母親那樣堅強,骨子裏有她那種好強、不服輸的勁頭。有了兒子後,隨着兒子的逐漸長大,我漸漸理解了母親:一個孩子尚且這麼難養難帶,何況父親遠在蘭州,

母親要養活我們三、四個姐妹,沒讓我們凍着、餓着,就該知足吧,哪裏還顧得上照顧每個兒女的心情!特別是1987年父親病逝後,沒有工作的母親艱難地供養我和大妹同年上大學,另兩個妹妹尚小,也需要照顧,在我已參加工作能自立的情況下仍然支持我繼續上大學,這是多麼無私的母愛和付出!

我感恩母親,漸漸撫平了我心裏的創傷,心柔軟起來,豐富起來,漸漸地充滿了愛的力量,也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我不再抗拒母親,不再拒絕回家陪伴她。特別是她在患癌手術後的四年多時間裏,我隔斷了和同學朋友的來往,不再往外跑;週末、假日還有母親住院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陪伴在她的身邊,儘可能的照顧她、關心她,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聽她嘮叨以前的一切過往舊事,她的要強、好勝、寧折不彎的性格使她剛強一生,也是她致病的根源。

自母親患癌以來,我就跟妹妹們説:“誰都不許在母親面前掉一滴眼淚,盡最大的努力挽留母親的生命。四年半的時光,是暗淡無光的日子,我們時刻在惶恐不安中度過,一次次陪伴母親闖過鬼門關,今天不知明天的母親會怎樣,每一天都當做母親的最後一天來過。我常跟母親講:過好每一天,過一天就高興一天,誰也不知明天誰會怎樣。我把兩個因車禍、上吊意外死亡的同學的事兒告訴她,讓她瞭解生命的無常,看淡生死,要活的開朗樂觀,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

母親在我們面前也從來沒有流露過一絲兒的害怕、畏懼,更沒有唉聲歎氣、害怕過,一直是堅強地面對病魔。 母親跟小妹説,沒想到我能照顧得她這麼好,她挺知足的!在最後這四年多時間,是我和三妹陪伴、照顧母親最多,我從沒有再説過任何埋怨母親的話語,只是告訴她非常理解她,沒讓我們凍着、餓着,仍然支持供養我們四個上大學,還要照顧年邁病重的姥爺、姥娘,為他們養老送終,我們都挺感激她的。

母親按照她的想法,在不冷不熱的日子,在我們姐妹四個都在的時候,沒有痛苦地走完她的人生路,離開了這個世界,應該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方式。 索達吉堪布説:“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人生善變,誰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人生路上充滿了艱辛、坎坷,也只有經過無數次的磨難,才換來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成熟,“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我們都只看到別人光鮮靚麗的一面,就像冰心老人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此時的明豔,可當初的芽,卻經歷了犧牲的血雨和奮鬥的淚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_,只有戰勝苦難,才能迎來幸福輝煌的人生。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感悟 篇三

對於索達吉堪布這位佛學上師曾經略有耳聞,讀《苦才是人生》這本書自己才對這位佛學大師產生了無限崇敬,對人生的領悟才有了一點點的清晰,一點點的頓悟。“放自己一馬”是讀完此書我最想説的一句話,我所説的“放自己一馬”不是對生活喪失熱情後的無奈,不是對凡事都無所謂的無聊,而是努力後的順其自然,不怨尤、不躁進、不強求,是把握機緣後的隨行隨喜,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

書的第一章説,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痛苦與否和追求的方向有關,追求對了當然就幸福。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可遺憾的是我們的心往往都不曾想明白:急於成長,然後又哀歎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用金錢恢復健康;活着時認為死離自己很遠。

臨死前又彷彿從未活夠;明明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眼下的幸福。所以要遠離痛苦,就要從心開始。心結打開了就什麼都明白了,痛苦就自然遠去了。自己未曾學過佛法,也不曾開悟,偶爾的頓悟就只能算是人生的驚喜罷了,《苦才是人生》讓我從心明白日月圓缺的無常歲月裏,我們必須自己學會珍惜眼前的幸福,感受身邊的幸福,這也是遠離痛苦的最佳良方。如若不然我們可能就一直糾纏在失去後的惋惜、遠離後的遺憾中,痛苦的指數就會成倍的增加。這時候我們必須學着放自己一馬,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的面容,那就改變自己的表情吧,因為陽光出現在哪裏都會帶來温暖,温暖別人更温暖自己。

書的第二章説,佛是怎樣為人處事的,原來佛從不責備別人的小錯,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這三者不僅可以培養德行,還能讓自己遠離禍害。我們都不是佛,將來也不能成為佛,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必就苛求自己做的和佛主一樣好。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盡力與人為善,與人方便,與人快樂,在不違反法規和道德的前提下能放別人一馬的時候,就是放自己一馬。

生活中對於身邊人的小錯,我們覺得可能會釀成大錯的時候,那就善意的提醒一下,委婉的糾正一下,不要小題大做的妄加責備;別人的隱私之所以叫隱私,就是想隱藏起來不願公開的私人祕密,何苦要去説來道去呢?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降低了自己的德行;一切都會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揪住曾經不放的人就沒有美好的未來。日子總要向前走,自己和身邊的人一樣都各有性情,生活中我們經常是能理解自己的所有做法,能為自己所有的過失找個理由,那麼為什麼不能為他人也找個可以理解的理由呢?放一馬吧!大家都快樂!

書的第八章説,為什麼我們的日子過得那麼難,這個世界上,80%的幸福與金錢無關,80%的痛苦卻與金錢息息相關。我們身邊80%的人認為自己的日子過的難都是覺得自己沒有錢。可是有錢了就幸福嗎?沒錢的時候我們都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可真的有錢的時候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可能就在大家苦苦為錢所累的過程中損失了很多再也找不回來的東西。

其實理性的思考,我們的日子過的並不難,讓我們為難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無止境的慾望,有了一棟房子,還想再買一棟,有了一輛轎車,還想再買一輛更好的——,為了這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耗盡了自己的一生,也錯過了本該擁有的幸福。其實你看古人在造字時,就已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答案了,“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錢的符號;“福”字,左邊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説,有地、有錢、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團團圓圓,這就是幸福。如此看來我們大家都是幸福的,讓我們的心幸福起來,擁有幸福的心,才使追求-本站§ 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成為可能。

《苦才是人生》讀書心得感悟 篇四

年初在爾雅書店買了一堆書,其中有一本最讓我喜歡,雖然這本書和教育教學關係不大,但我卻對人生、對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正確定位很有幫助。今天我就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索達吉堪布所着。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

索達吉堪布是藏地偉大的佛學上師,被譽為”當代玄奘“。他在《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峯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

苦難,它是障礙,是難關;卻也是機遇,是挑戰,關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你把苦難當成修行,當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勝它,其實並不難!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時候免不了會感到很痛苦。比如,有朋友之間的,如覺得能夠給自己正能量和善良互助的朋友實屬難遇;有工作方面的,如看到各自利己,誰也不想吃了虧而顯現的各種一時的也好不一時的也好。這些不快等等,大多是有關人生態度方面的。很多時候也想過用許多的方式想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找朋友吃飯,和朋友誑街,去看電影、去購物、去旅遊,但那些許的快樂只是曇花易謝,迴歸安靜後,那份痛苦的感受依舊清晰深刻的印在自己的內心。

讀了這本書後,自己想通了許多,也放下了許多。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這其實就是個心態問題,索達吉堪布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

在我們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環境不如意者十有_,把所有工作中的煩惱與不快歸根於工作崗位的不好,卻較少捫心自問:我的心境怎麼啦?堪布上師告訴我們,與其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倒不如靜下來調伏自心。因為,這比什麼都管用!在微信的平台上,我也收藏了這麼幾句話:”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打倒你的是自己的心態。“”人生不只有快樂,還有悲傷。兩個心房,一個住着快樂,一個住着悲傷。須知,福兮禍所依,得意不可張狂“。在你人生在世,要學會調心,要學會知足常樂,多點阿Q精神。

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清貧,作為教師行業的我們,工資待遇不高,還要和各種家長打交道,從事着腦力和體力工作的雙重壓力,不幹這行不知其中的苦楚。這種種都是讓我們不停煩惱與抱怨的話題。面對這種工作上的”苦難“,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如何去面對這種種委屈。

有位同事,無論碰到怎麼樣的事情都不會去發脾氣,我們就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説了句另我至今難忘的一句話:”為什麼要用他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就是面對”苦難“,所給出的不同態度。今天我在微信上發了一句話:”生活累,一半來源於生存,一半來源於貪婪和慾望“,結果一個朋友跟帖,説是”生活累,全部都是無奈,為了父母,為了孩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她真的需要調節自己的心境……

面對苦難,有的人始終保持心境的平和,微笑面對,而有的人卻因為他人的過失,產生委屈、憤怒或者失望的各種負面情緒。而你這態度的一些不同往往決定了最後,你是打敗苦難還是被苦難所打敗。還記得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對於種種得失榮辱,用不着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苦與樂,一切皆由心造。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苦才是人生》,我只讀了一遍,我想這本書我一定會再讀的,因為其中藴含着大智慧。